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谏听廉昭言事 曹魏 · 杜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一
伏见尚书郎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罚当关不依昭,坐判问。
又云:「诸当坐者别奏」。
尚书令陈矫自奏不敢辞罚,亦不敢以处重为恭,意至恳恻
臣窃悯然朝廷惜之!
圣人不择世而兴,不易民而治,然而生必有贤智之佐者,盖进之以道,率之以礼故也。
古之帝王所以辅世长民者,莫不远得百姓欢心,近尽群臣之智力
诚使今朝任职之臣皆天下之选,而不能尽其力,不可谓能使人。
若非天下之选,亦不可谓能官人
陛下忧劳万机,或亲灯火,而庶事不康刑禁日驰,岂非股肱不称明效欤?
其所由,非独臣有不尽忠,亦主有不能使。
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豫让苟容中行而著节智伯,斯则古人明验矣。
今臣言一朝不忠,是诬一朝也;
然其事类可推而得。
陛下帑藏之不充实,而军事未息至乃四时之赋衣,薄御府私谷帅由圣意,举朝称明,与闻政事密勿大臣,宁有恳恳此者乎?
骑都尉王才,幸乐人孟思所为不法振动京都,而其罪状发于小吏公卿大臣初无一言
陛下践阼以来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宁有举纲维以督奸宄,使朝廷肃然者邪,若陛下以为今世无良才,朝廷贤佐岂可追望遐踪坐待来世俊乂乎!
今之所谓贤者,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然而奉上之节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责不专,而俗多忌讳故也。
以为忠臣不必亲,亲臣必忠
何者
以其居无嫌之地而事得自尽也。
今有疏者毁人不实其所毁,而必曰私报所憎,誉人不实其所誉,而必曰私爱所亲左右或因之以进憎爱之说。
非独毁誉有之,政事损益,亦皆有嫌。
陛下当思所以阐广朝臣之心,笃厉有道之节,使之自同古人,望与竹帛耳。
反使如廉昭者忧乱其间,臣惧大臣遂将容身保位,坐观得失,为来世戒也!
周公鲁侯曰:「使大臣怨乎不以」。
不言贤愚,明皆当世用也。
尧数舜之功,称去四凶不言大小有罪则去也。
今者朝臣不自以为不能,以陛下不任也;
不自以为不智,以陛下不问也。
陛下何不周公所以用,大舜所以去?
使侍中尚书,坐则侍帷幄,行则从华辇,亲对诏问,所陈必达,则群臣之行,能否皆可得而知;
忠能者进,暗劣者退,谁敢依违而不自尽
陛下圣明亲与群臣论议政事,使群臣人自尽,人自以为亲,人思所以报,贤愚能否,在陛下所用
以此治事何事不辨
以此建功,何功不成
每有军事诏书常曰:「谁当此者邪?
吾当自忧耳」。
近诏又曰:「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辨也」。
伏读明诏,乃知圣思究尽下情,然亦怪陛下不知其本而忧其末也。
人之能否,实有本性,虽臣亦以为朝臣不尽称职也。
明主用人也。
使能不敢遗其力,而不能不得处非其任。
选举非其人,未必为有罪也;
举朝共容非其人,乃为怪耳。
陛下知其不尽力也。
而代之忧其职,知其不能也。
而教之治其事,岂徒主劳而臣逸哉,虽圣贤并世,终不能自此治也
陛下又患台阁禁令不密人事请属不绝,听伊尹迎客出入之制,选司徒更恶吏以守寺门威禁由之,实未得为禁之本也。
汉安帝时少府窦嘉辟廷尉郭躬无罪之兄子,犹见举奏,章劾纷纷
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选举不以实,人事大者也。
有亲戚之宠,社稷重臣犹尚如此,以今况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绝阿党之原耳。
伊尹之制,与恶吏守门,非治世之具也。
使臣之言少蒙察纳何患于奸不削灭而养若昭等乎!
夫纠挝奸宄,忠事也。
然而世憎小人之者,以其不顾道理苟求容进也。
陛下不复考其终始,必以违众忤世为奉公密行白人尽节,焉有通人大才而更不能为此邪?
诚顾道理而弗为耳,使天下背道趋利,则人主之所最病者陛下将何乐焉?
胡不绝其萌乎!
先意承旨率皆天下浅薄无行义者,其意务在于适人主之心而已,非欲治天下、安百姓也。
陛下何不变业而示之,彼岂执其所守以违圣意哉?
夫人得人主之心,安业也;
尊显之官荣事也;
千钟之禄,厚实也。
人臣虽愚,未有不乐此而喜干迕者也。
迫于道,自强耳。
以为陛下当怜而佑之,少委任焉,如何反录昭等倾侧之意,而忽若人者乎?
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陛下大计天下损益政事得失,诚不可以怠也(《魏志·杜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