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辽叔自然好学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
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
洪荒之世,大朴未亏。
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
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饱则安寝,饥则求食。
怡然鼓腹不知至德之世也。
若此,则安知仁义之端,礼律之文?
及至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
区别群物,使有类族
造立仁义,以婴其心;
制为名分,以检其外
勤学讲文,以神其教。
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涂,故奔骛不觉
是以贪生之禽,食园池之梁菽;
求安之士,乃诡志从俗
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积学明经,以代稼穑
是以而后学,学以致荣;
而后习,好而习成。
有似自然,故令吾子谓之自然耳。
推其原也,六经抑引为主人性从容为欢。
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
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六经
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
故知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要术
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所出也。
由是言之:则鸟不毁以求驯,兽不群而求畜。
则人之真性无为正当自然耽此礼学矣。
论又云:嘉肴珍膳,虽所未尝,尝必美之,适于口也。
处在暗室,睹烝烛之光,不教而悦得于心,况以长夜之冥,得照太阳情变郁陶,而发其蒙。
虽事以末来,情以本应,则无损自然好学
难曰:夫口之于甘苦,身之于痛痒感物而动,应事而作,不须学而后能,不待而后有,此必然之理,吾所不易也。
今子以必然之理,喻未必然好学,则恐似是而非之议。
如一之论,于是乎在也。
今子立六经以为准,仰仁义以为主,以规矩轩驾,以讲诲哺乳
由其途则通,乖其路则滞;
游心极视不睹其外
终年驰聘,思不出位
聚族献议,唯学为贵。
执书擿句俯仰咨嗟
使服膺其言,以为荣华
故吾子谓六经太阳不学长夜耳。
今若以□堂为丙舍,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芜秽,以仁义为臭腐,睹文籍则目瞧,修揖让则变伛,袭章服转筋,谭礼典齿龋
于是兼而弃之,与万物更始,则吾子好学不倦,犹将阙焉
则向之不学未必长夜六经未必太阳也。
俗语曰:乞儿不辱马医,若遇上无文之治,可不学而获安不勤得志,则何求于六经何欲仁义哉?
以此言之,则今之学者岂不先计而后学?
苟计而后动,则非自然之应也。
子之云云,恐故得菖蒲菹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