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琅邪世子谥议 东晋 · 贺循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八
谥者所以表功行之目也。
古者居成人之年及名位未备者,皆不作谥也。
是以周灵王太子聪哲明智年过成童,亡犹无谥。
春秋诸侯即位之年称子,逾年称君。
称子而卒,皆无谥,名未成也。
未成为君,既无君谥,时见称子,复无子谥,明俱未得也。
晋之申生仁孝遭命年过成人,晋人悼之,故特为谥;
诸国无例也。
及至汉代,虽遵之义,过于古礼,然亦未有逾年之君而立谥也。
殇冲二帝,皆以逾年方立谥。
案哀冲太孙,各以幼龄立谥,不必依古。
然皆即位临官,正名承重,与诸下君臣之义,尊成体具,事无所屈。
天下之名至重,体其尊者亦宜殊礼,故随时定制有立谥之事也。
琅邪世子正体乎上,全贵适可嫡统之义,未足为谥之证也(《通典》一百四。琅邪世子未周而卒,大司农表「琅邪世子降君一等,宜谥哀悯」,太常贺循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