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庾冰书论刁协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爵人者,宜显其功;
罚人者,宜彰其罪,此古今之所慎也。
凡小之人犹尚如此,刁令中兴上佐,有死难之名,天下不闻其罪,而见其贬,致令刁氏称冤,此乃为王敦复雠也。
内沮忠臣之节,论者惑之。
若实有大罪,宜显其事,令天下知之,明圣朝不贬死难之臣。
春秋》之义,以功补过,过轻功重者,得以加封
轻过重者,不免诛绝
功足赎罪者无黜。
虽先有邪之罪,而临难之日党于其君者,不绝之也。
孔宁、仪行父亲与灵公淫乱于朝,君杀国灭,由此二臣,而楚尚纳之。
传称有礼不绝其位者,君之党也。
若刁令有罪,重于孔仪,绝之可也
若无此罪,宜见追论
或谓明帝之世已见寝废,今不宜复改,吾又以为不然
大道宰世殊涂一致万机之事,或异或同,同不相善,异不相讥,故尧抑元凯而舜举之,尧不为失,舜不为非何必前世所废便不宜改乎?
汉萧何之后坐法失侯,文帝不封景帝封之,后复失侯,武昭二帝不封宣帝封之。
近去元年车驾释奠,拜孔子之坐,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也。
又刁令但是帝所不赠耳,非诛之也。
王平子第五猗皆元帝所诛,而今日所赠,岂以改前为嫌乎!
处事者;
当上古义下准今例,然后谈者不惑受罪者无怨耳。
案周仆射、戴征西,本非王敦唱檄所雠也。
事定后乃见害耳;
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
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
自顷员外散骑尚得追赠,况刁令位亚三司
先自寿终不失员外散骑之例也。
不蒙赠,不失本官殡葬也。
此为一人之身,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
为臣之节乎?
宜显评其事,以解天下疑惑之论。
又闻谈者亦多谓宜赠。
凡事允当,而得众助者,若以善柔得众,而刁令粗刚多怨;
若以贵也,刁氏今贱;
若以富也,刁氏今贫。
人士何故反助寒门而此言之?
足下宜察此意(《晋书·刁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