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驰檄沈攸之罪恶 南齐 · 丘巨源
 出处:全齐文卷十七
弯弓射天未见能至;
挥戈击地,多力安施
何则
逆顺之势定殊,祸福之验易原也。
是以违乎天者,鬼神不能使其成;
会乎人者,圣哲不能令其毁。
刘濞七国连兵之势,隗嚣恃跨河据陇之资,毋丘俭伐其踰海越岛之功,诸葛诞矜其待士爱民之德,彼四子者,皆当世雄杰,以犯顺取祸,覆窟倾巢,为竖子笑。
况乎行陈凡才斗筲小器,而怀问鼎之志,敢搆无君之逆哉。
逆贼沈攸之出自莱亩寂寥累世,故司空沈公从父宗荫爱之若子,卵翼吹嘘得升官秩
废帝昏悖,猜畏柱臣攸之贪竞乘机凶忍趋利躬行反噬,请衔诛旨。
攸之谭金、童太壹等,并受宠任,朝为牙爪同功共体,世号三侯当时亲昵,情过
遭仰革运凶党惧戮,攸之狡猾用数,图全卖祸,既杀从父,又害良朋
吕布贩君郦寄卖友,方之斯人未足为酷。
此其不信不义,言诈翻覆诸夏之所未有夷狄所不为也。
泰始开辟网漏吞舟,略其凶险,取其搏噬,故得阶获全因祸保福
攸之空浅,躁而无谋,浓湖崩挫,本非己力;
北伐彭泗,望贼宵奔
重讨下邳一鼓而遁;
再鄙王师,又应肆法
先帝英圣,量深河海,宥其回溪之败,冀收曲崤之捷,故得推迁幸会,顿升崇显,内端戎禁外临方牧
圣灵鼎湖,远颁顾命托寄崇深,义感金石
攸之奉国讳,喜见于容,普天同哀,己以为庆。
此其乐祸幸灾大逆罪一也。
攸之累登蕃岳,自迁荆,晋熙殿下皇弟代镇地尊望重
攸之肆情陵侮断割候迎料择士马,简算器甲,精器锐士,并取自随郢城所留,十不遗一,专擅略虏,罔顾国典
此其包藏祸志,不恭不虔大逆之罪二也。
攸之践荆以来,恒用奸数,既欲发兵,宜有因假,遂乃蹙迫群蛮,骚扰山谷扬声讨伐,尽户发上,蚁聚郭邑,伺国盛衰从来积年,永不解甲
遂使四野百县,路无男人耕田载租,皆驱女弱,自古酷虐,未闻有此。
侮蔑朝廷大逆之罪三也。
去昔桂阳奇兵(阙)起,京师内奰宗庙阽危
攸之任居上流兵强地广救援颠沛实宜悉力国家倒悬,方思身虑,威遣弱卒三千,并皆羸老,使就郢州,禀受节度,欲令判否之日,委罪晋熙
何其平日辀张,实轻周、邵尔时恭谨,虚重皇戚
此其伏慝藏诈,持疑两端大逆之罪四也。
攸之累据方州跋扈滋甚招诱轻狡往者咸纳,羁绊行侣过境必留,仕子穷困不得归其乡,商人毕命无由还其土,叛亡入境,辄加拥护逋逃出界,必遣穷追
此其大逆之罪五也。
攸之自任专恣,恃行惨酷,视吏若雠,遇民如草,峻太半之赋,暴参夷之刑,鞭捶国士全用虏法,一人逃亡阖宗补代
毒遍婴孩,虐加斑白
狱囚恒满市血常流
不得耕,女不得织。
奔驰道路号哭动天
皇朝赦令,初不遵奉,欲杀欲击,故旷荡之泽,长隔彼州。
此其无君陵上大逆之罪六也。
苍梧狂凶,衅深猜贰外蕃,鸮目西顾,留其长息元琰以为交质父子分张,弥积年稔。
社稷灵长独夫遄戮,攸之豫禀心灵,宜同欢幸。
遂迷颠倒,深相嗟惜举言哀桀,扬声吠尧
此其不辨是非,罔识善恶,违情背理大逆之罪七也。
废昏立明,先代盛典,交、广先到,梁、秦蚤及,而攸之密迩内畿,川途弗远,驿书至止晏若不闻,未遣章表,奄积旬朔
防风后至夏典所诛,此其大逆之罪。
八也。
升明肇历,恩深泽远,申其父子之情,矜其骨肉之恩,驰遣元琰衔使西归,并加崇授宠贵重叠
元琰达西,便应反命攸之得此集聚,蒙谁之恩,不盛德,反生雠衅,此其大逆之罪九也。
攸之溪壑之性,含枭鸩之肠,直置天壤,已称丑秽
况乃举兵内侮逞肆奸回,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幕府朝寄,义百常愤,董司元戎龚行天罚(案:此下《南齐书》多四百四十三字,《宋书》以与前符重复,故节去之。)
皇上圣明将相仁厚约法三章轻刑缓赋,年登岁阜家给人足,上有惠和之泽,下无乐乱之心。
攸之不识天时妄图奸逆,举无名之师驱怨雠之党。
是以朝野审其易取,含识判其成禽
熊罴厉爪,蓄攫裂之心;
虎豹摩牙,起吞噬之愤。
鼓怒冰原激电奋发霜野奔雷
以此定乱,岂移晷刻
虽复众徒梗陆,举郡阻川,何足以抗沸海之涛,当烧山之焰。
彼土士民罹毒日久逃窜无路,常所悯然
今复相逼,起接锋刃交战之日,兰艾难分。
土崩倒戈,宜为蚤计,无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祸也。
弘宥之典,有如皎日(《宋书·沈攸之传》,顺帝升明元年攸之发兵反攻郢城齐王出顿新亭驰檄攸之罪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