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陈朝 · 释慧恺
 出处:全陈文卷十八
正教本宗,文惟三藏梵音所阐,谅无异说,法相深微名实繁旷,若非圆明独朗,孰能通达
日隐頞多之山,月翳罗睺之手,时移解昧,部执竞兴,或以文释义,或以义判文虽复得失参差,皆以三藏为本,可谓殊途同归一致百虑者也。
寻十八部,师友弟子,并各造论。
其所执,于一部中,多有诸论,此土先译萨婆多部,止有毗婆沙及杂心四卷,毗婆沙明义虽广,而文句本不具足,杂心说乃处中止述自部宗致四卷过存省略旨趣难可寻求。
此土先译经部。
有成实一论,成实乃以经部驳斥馀师,其间所用,或同馀部,又于破立之中,亦未皆尽其妙,且传译参差,难可具述
灭度后千一百馀年,有出菩萨,名婆薮盘豆,器度宏旷神才壮逸学穷文字,思彻渊源德隆终古,名盖当世,造大小乘论,凡数十部,并盛宣行,靡不宗学
法师德业,具如别传,先于萨婆多部出家,仍学彼部所立三藏,复见彼法多有乖违,故造此论,具述彼执,随其谬处,以经部破之,故此本宗是萨婆多部,其中取舍,以经部为正,博综群籍,妙拔众师,谈玄微穷于奥极,述事象略而周遍,显成圣旨,备摧异说,立不可窥,破无能拟,义兼数论,而深广愈之,词不繁而义显,义虽深而易入,故天竺称为聪明论,于大小乘学,悉依此为本。
三藏法师俱罗那他,聪敏强记才辩无竭硕学多闻该通内外,为弘法故,远游此国,值梁室将倾,时事纷梗法师避地东西,垂二十载,欲还天竺来至番禺慧恺因请翻讲摄大乘等论,经涉二年文义方毕。
法师尔后犹欲旋归刺史欧阳纥尚仁贵道,久申敬事重复请留,弥加殊礼
慧恺与僧忍等,更请翻讲此论,以陈天嘉四年岁次阏逢龙集涒滩正月二十五日,于制旨寺始就开阐,或品未毕,仍事徙居南海郡内,续更敷说
法师游方既久,精解此土音义,凡所翻译不须度语。
梵音所目,于义易彰,今既改变梵音词理难卒符会,故于一句之中,循环辩释翻覆郑重,乃得相应
慧恺谨即领受,随定随书日夜相继,无懈晷刻至其年闰十月十日文义究竟论文二十二卷
论偈一卷义疏五十三卷
刺史仍请于城内讲说,既得温故,颇识大宗非唯暗弱,多有疑滞,又恐所翻,不免谬失至天嘉五年岁次柔兆二月二日,与僧忍等更请法师重译论文,再解义意至光大元年岁次强圉十二月二十五日治定前本,始末究竟
长史袁敬识鉴沈深信解明正
长史长子元友爱文重法博学多艺,并礼事法师备尽经始,絓南中翻译,悉赖此贵门,方希永传来世,以为后生模式
佛法大海深广无际若不一涂,能信顺求学岂不同餐甘露,共嗅薝卜者哉?
如或专执非所喻也(《释藏》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