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朝官阙员刺史改转伦序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五
右。
臣闻于经曰。
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又曰。
无旷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盖谓士不可不多。
不可不备。
付物以能之义。
阐恭已无为之风。
理道得失所由也。
圣人之于爱才
不唯仄席求思而已
乃复引进以崇其术业
历试以发其器能
旌善以重其言。
优禄以全其操。
岁月积久
声实并丰。
列之于朝。
王室尊。
分之于土。
藩镇重。
诗序太平君子
长育人才
书比梓人之理材。
既勤朴斲
惟施丹雘
礼著造士
易尚养贤
盖以人皆含灵
唯所诱致
如玉之在璞。
抵掷瓦石
追琢圭璋
如水发源
壅阏污泥
疏浚则川沼。
是以书籍所载。
历代同途。
祚属殷昌
必时隽乂
运钟衰季
则朝乏英髦
在衰季之时。
咸谓无人足任。
及其雄才御宇
淑德应期
贤能相从
森若林会
然则兴王良佐
皆是季代弃才
在季而愚。
当兴而智。
乃知季代非独遗贤不用
其于养育奖劝之道。
亦有所不至焉。
故曰人皆含灵
唯其诱致
汉高大度
其时魁杰不羁之材。
汉武英风
其时瑰诡立名之士。
汉宣吏能
其时循良核实之能。
迨乎哀平桓灵
昵比小人
疏远君子
其时近习国柄
嬖戚擅朝权
知人才性
与时升降
好之则至。
奖之则崇。
抑之则衰。
斥之则绝。
人才消长所由也。
臣每于中夜
窃自深惟
朝之乏人
其患有七。
澄源而防末流
一也。
考实而务博访
二也。
求精太过
三也。
嫉恶太甚
四也。
程试乖方
五也。
取舍违理
六也。
故事不择可否
七也。
多少相缪
嘉量不平
轻重相欺
县衡不定
用之苟不得其道。
主者实病。
权量无尤
按名责实者。
选吏权量也。
宰相者。
主权量之用也。
宰相主吏
司府之主财。
主吏序进贤能
主财在平颁秩俸
假使用财失节
则司之者可以改易
秩俸不可以不颁。
主吏乖方
则宰之者可以变更
贤能不可以不进。
其行甚易。
其理甚明。
顷者命官
颇异于是
常以除吏多少
准量宰相重轻
宰相承宠私。
援引虽滥而必进。
宰相疏忌
拟议虽当而罕俞。
是使群材仕进穷通
唯系辅臣恩泽薄厚
求诸理道
未谓合宜
与夺者。
人主利权
名位者
天下公器
不以公器喜心
不以利权肆忿志。
不以寡妨众。
不以废官
或其(此处有脱误执事而拥群材。
所谓澄源而防末流之患也。
经曰。
无以小谋乱大作
无以嬖人庄士
盖务大者不拘小累
谋小者不达于大猷
嬖者或行异于庄。
庄者必性殊于嬖。
理势相激
宜其不同
进贤援能。
君子之事。
遏恶扬善
小人所能。
君子爱才为心。
小人以伤善为利
爱而引之则近党
伤而沮之则似公。
近党则不辨而遽疑。
公则不覈而县信。
是以大道每隳于横议
良才常困于中伤
失士启谗。
多由于此
所谓考实而务博访之患也。
夫人器局
圆方大小之殊。
官之典司
难易闲剧之别。
名称虚实之异。
课绩升降之差。
使官失才
才不失序
在乎制法以司契
择人秉钧
制之不得厥中。
则其法可更。
而其契不可乱也。
择之不当所任。
则其人可去。
而其秉不可夺也。
如或事多错杂
任靡适从
而但役智以求精。
劳神救弊
则所救愈失。
所求愈粗。
故书曰。
元首明哉。
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
元首丛脞哉。
股肱堕哉。
庶事隳哉。
顷之辅臣
鲜克胜任
过蒙容养
苟备职员
致劳睿思
巨细经虑。
每有阙官须补。
或缘将命藉才。
宰司慎择上闻
极当妙选
圣情未惬
复命别求。
执奏不见从。
则又降择其次
如是至于再。
至于三。
所选渐高
所得转下。
或断于独见
罔徇佥谐
或擢自旁求
不稽公议
权衡失柄
进取多门
等差不伦
声实相反
所谓求精太过之患也。
臣閒耀乘之珠。
不能无颣
连城之璧
不能无瑕
矧伊有情
宁免愆吝。
仲尼至圣也。
犹以五十学易大过为言
颜子殆庶也。
尚称不远而复无祗悔为美。
况自贤人以降
能不有过失哉。
珠玉不以瑕颣而不珍。
髦彦不以过失不用
元元之教曰。
常善救人
则无弃人
文宣亦云。
小过
贤才
齐桓不以射钩而致嫌。
故能成九合之功。
秦穆不以一眚而掩德。
故能复九败之辱。
前史项籍所以天下
曰于人之功无所记。
于人之过无所遗。
管仲鲍叔牙不可属国
闻人终身不忘。
然则弃瑕录用者。
霸王之道。
记过遗才者。
衰乱之源。
登进懋庸
黜退以惩过。
二者迭用
理如循环
进而有过示惩
惩而改修则复进。
既不废法
亦无弃人
纤芥必惩。
才用不匮
故能使黜退克励以求复。
登进警饬恪居
无滞疑。
下无蓄怨
俾人于变。
以致时雍
陛下英圣统天
威庄肃物
好善既切。
计过亦深。
一抵谴责之中。
永居嫌忌之地。
夫以天下士人。
皆求宦名。
登朝班。
千百无一。
其于修身励行
聚学树(一作莅)官。
数十年间
不能致。
而以一言忤犯
一事过差
遂从弃捐
没代不复
人才不能不乏。
风俗不能不偷。
所谓嫉恶太甚之患也。
臣闻君子约言
小人先言
君子之道。
闇然日章
小人之道。
的然而日亡。
孔子曰。
始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
察其言而观其行。
又曰。
举直错诸枉。
民服
枉错诸直
则民不服
然则举错不可以不审
言行不可以不稽
呐呐寡言未必愚。
喋喋利口未必智。
鄙朴忤逆未必悖。
承顺可者未必忠。
明主不以尽人
不以选士
凡制爵禄
与众共之。
先论其材。
乃授以职。
所举必试之以事。
所言必考之于成。
然后苟妄不行
贞实在位矣。
如或好善不择所用
悦言而不验所行。
进退爱憎之情。
离合异同之趣。
是犹舍绳墨而意裁曲直
弃权衡而手揣重轻
虽甚精微
不能无谬。
所谓程试乖方之患也。
天之生物
为用罕兼。
性有所长
必有所短。
材有所合。
亦有所暌。
曲成品物不遗
求备触类皆弃。
是以巧梓顺轮桷之用。
枉直无废材。
良御险易之宜。
故驽骥无失性。
物既若此
人亦宜然
其于行能
固不兼具
前志所谓千年一圣
五百年一贤者。
才难不其然乎。
夫唯圣人
方体全德
贤之为目。
犹有未周。
且以未周之才。
弥五百年而有一。
造次求备
曷由得人
若夫一至之能。
偏禀之性。
中人以上
迭有所长
区别得宜
付授当器。
各适其性。
各宣其能。
及乎合以成功
亦与全材无异
但在明鉴大度
御之有道而已
帝王之盛。
莫盛唐虞
臣佐之盛。
莫盛稷禹。
稷禹之比。
无非大贤
然犹各任所能。
不务兼备
故尚书序命官之美。
自稷禹咎益以降
凡二十二人
所命典司
不踰一职
用能九土
百谷
五教
五刑
礼乐兴和
蛮夷率服
鸟兽鱼鳖
亦罔不宁
盖由举得其人。
得其所
鉴择付授
审之于初。
不求责于力分之外
沮挠局守之内。
是以事极其理。
人尽其材。
垂拱于上。
济美于下。
功焯当代
名施无穷
及其失也。
升降任情
首末异趣
使人不量其器。
与人不由其诚。
一言称惬为能。
而不核虚实
一事违忤为咎。
而不考忠邪
称惬付任逾涯
不思其所不及
违忤责望过当
不恕其所不能
是以职思之内无成功
君臣之际无定分。
所谓取舍违理之患也。
今之议者多曰。
内外庶官
久于其任。
又曰。
官无其任则阙之。
是皆诵老生常谈
而不推时变
守旧典之糟粕
而不本事情
徒眩聪明
以挠理化
古者人风既朴。
官号未多。
但别愚贤
匪论资序
不责人以朝夕之效。
不计事于尺寸之差。
不以小善褒升
不以一眚而罪斥。
虞书三载考绩
三考黜陟
幽明是则
必俟九年
方有进退
其所进者。
或自侧微
而纳于百揆
虽久于任。
复何病哉。
汉制部刺史秩六百石。
郡守二千石
刺史高第者即迁为郡守
郡守高第者即入为九卿
九卿即迁为亚相相国
是乃从六百石吏而至台辅
其间所历者三四转耳。
久在其任。
亦未失宜
近代建官渐多。
列级逾密
县邑七等之异。
州府九等之差。
同谓省郎
即有前中后行郎中员外五等之殊。
并称谏官
则有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三等之别。
洎诸台寺
率类于斯
有常资。
各须循守
若依唐虞故事
咸以九载为期
是宜高位苦于乏人
下寮每嗟于白首
三代为理
损益不同
岂必乐于变易哉。
时势不得已也。
至如洪水
绩用靡成。
犹终九年
然后殛窜。
后代有如鲧之比者
岂复能九年而始行罚乎。
固知其必不能也。
行罚欲速。
进官欲迟。
以此稽古之方。
是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顷者臣因奏事
论及内外序迁
陛下乃言。
旧例居官岁月皆久。
外祖曾作秘书少监
一任经十馀年。
董晋将顺睿情
遂奏云。
臣于大历中
曾任祠部司勋二郎中
各经六考
陛下之意。
颇为宜然
以臣惷愚
有偏见。
凡徵旧例
须辨是非
是者不必渝。
非者不必守。
况于旧例之内。
是有舛驳之异哉。
先圣之初。
权臣用事
其于除授
类多徇情
有一月屡迁
积年不转
迨至中岁
君臣构嫌
姑务优柔
百事凝滞
其于选授
尤所艰难
始以颇僻失平。
继以疑阻成否。
至使彝伦阙叙。
庶位多淹。
是皆可惩。
曷足为法
夫覈才取吏。
三术焉。
一曰拔擢以旌其异能
二曰黜罢以纠其失职
三曰序进以谨其守常
如此高课者骤升。
无庸者亟退。
其馀绩非出类
守不败官
则循以常资。
以定限。
故得殊才不滞
庶品有伦
参酌古今
此为中道
而议者暗于通理
一槩但曰宜久其任。
得非老生常谈
而不推时变者乎。
列位分官。
缉熙帝载
匪唯应务
兼亦养才
是以职事虽有小大闲剧之殊。
而俱不可旷缺者。
盖备于时而用耳。
故记曰。
天子驺虞为节。
乐官备也。
经邦赞国之任
则非有盛德不可以居。
故记曰。
四辅三公
必备
惟其人。
议者昧于明徵
一槩但曰官无其人则阙。
得非守旧典之糟粕
而不本事情者乎。
内外群官。
考深合转。
陛下或言其已有次第
须且借留
或谓未著功劳
何用数改。
是乃循默既以无闻而不进。
著课者又有成绩而见淹。
能否或差。
沈滞无异
人之从宦
积小成高。
至于内列朝行
外登郡守
其于更历
多已长年
孜孜慎修
计日思进。
而又淹逾考限
亟易星霜
顾怀生涯
能不兴叹
殊异登延之义。
且乖劝励之方。
长吏数迁。
固非理道
居官过久。
亦有弊生。
何者
时俗长情。
乐新厌旧
始卒者。
其唯圣人
降及中才
能无变。
其始也砥励之心必切。
久也因循意必萌。
加以盈无不亏
无不弛。
天地神化
且难常全。
人之所为
安得皆当。
是以分分而度。
至丈必差。
铢铢而称。
至钧必谬。
莅职既久。
宁无咎愆
或为奸吏所持
或坐深文所纠。
偶以一跌
尽隳前功
至使理行不终
能名中缺
岂非上失其制。
推致以及于斯乎。
圣人爱人之才。
虑事之弊。
采其英华而使之。
当其茂畅而奖之。
不滞人于已成之功。
不致人于必败之地。
是以锐不挫而力不匮
官有业而事有终
此理之中庸
故书以为法。
迁转甚速。
人心苟而职业不固
甚迟。
人心怠而事守浸衰。
然则甚速与甚迟。
其弊一也。
陛下俯徇浮议
谓协典谟
久次当进者。
既曰务欲且留。
缺员须补者。
复曰官不必备
才彦何由进益
理化孰与交修
所谓故事不择可否之患也。
伏惟陛下忧勤务理。
梦想思贤
陶唐有虞聪明之德以敷求
太宗天后英迈之风以拔擢
然而得人之盛。
尚愧前朝
厎乂之功。
未光当代
良以七患未去。
三术未行。
而又睿察太深。
宸严太峻。
常人才器
曷副天心
故虽获超升
亦骤从黜废
人物残瘁。
抑斯之由。
而议者莫究致弊之端。
但思革弊之策。
反以广于进用为情故。
以梗于除授精详
避谤奉公之诚。
以摘瑕为选士之要。
乃至称毁纷糅
美恶混并
凡有迁升
必遭掎摭
圣德广纳
不时发明
小人多言
益敢阴诈。
以是眩惑
无全人。
进用之意转疑。
汲引之途渐隘。
旧齿凋败既尽。
下位滞淹罕升
令官失伦
人才不长。
资望渐薄。
砥砺浸微
高卑等衰
殆不相续
臣以窃位
属当序才。
惧旷庶官
亟黩宸扆
昧识不足以周物。
微诚不足以动天
勤进善之心。
转积妨贤之罪。
惭惶交虑。
焚灼盈怀。
凡除吏者。
非谤刺之所生
怨咎所聚
宰臣获戾
多起于兹
屡屡上干
何所为利
但以待罪钧辖。
职思其忧。
迫于感恩愿效之诚。
不得不冒昧言之耳。
其于裁择用舍
陛下图之。
谨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