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献懿二祖宜藏夹室 唐末 · 李嵘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六
王制
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
太祖而七。
周制也。
七者
太祖文王武王之祧。
亲庙四也。
太祖后稷也。
殷则六庙
契及汤与二昭二穆也。
夏则五庙
太祖
禹与二昭二穆而已
晋朝博士孙钦议云。
王者受命太祖诸侯始封之君。
以前神主
以上数过五代
即毁其庙。
禘祫不复及也。
禘祫所及者。
受命太祖之后
迭毁上升
藏于二祧者也。
百代
禘祫及之。
伏以献懿二祖
太祖以前尽之主也。
三代以降之制。
禘祫不及矣。
代祖神主
太祖以下毁庙之主也。
公羊传所谓毁庙之主。
陈于太祖是也
谨按汉元帝下诏
议罢郡国及亲尽之祖。
丞相韦元成议
太上孝惠皆亲尽宜毁。
太上庙主宜瘗北园
孝惠神主迁于太祖
奏可
太上太祖以前之主。
北园
禘祫不及故也。
则今献懿二祖之比也。
孝惠迁于太祖
明太祖以下子孙
禘祫所及
今代元皇帝神主之比也。
魏晋及宋齐陈隋相承
受命之君。
皆立六庙
太祖之位。
太祖之后七代君。
太祖当东向位。
乃成七庙
太祖以前之主。
魏明帝则迁处士主置于园邑。
岁时使令丞奉荐。
代数近故也。
东晋明帝崩。
以征西等三祖迁入西除
名之曰祧。
以准远庙
康帝崩。
穆帝立
于是京兆迁入西除
同谓之祧。
前之礼。
禘祫不及
国朝始飨四庙
宣光太祖祖神主祔于庙。
至贞观九年
将祔高祖太庙
朱子奢请准礼立七庙
三昭三穆
各置神主
太祖依晋宋以来故事
虚其位待递迁
方处东向位。
于是始祔宏农府君高祖六室
太祖之位而行禘祫
至二十三年
太宗祔庙
宏农府君乃藏于西夹室
文明元年
高宗祔庙
始迁宣皇帝于西夹室
开元十年
玄宗特立九庙
于是追尊宣皇帝为献祖。
复列于正室
光皇帝懿祖
以备九室
禘祫犹虚太祖之位。
祝文三祖称臣
明全庙数而已
至德二载剋复后。
新作九庙神主
不造宏农府君神主
禘祫不及故也。
至宝应二年
玄宗肃宗于庙。
迁献懿二祖于西夹室
始以太祖当东向位。
以献懿二祖为是太祖以前亲尽神主
准礼禘祫不及
凡十八年。
至建中二年十月
将祫飨。
礼仪使颜真卿状奏。
合出献懿二祖神主行事
其布位次第及东面尊位
请准东晋蔡谟等议为定。
遂以献祖当东向
懿祖于昭位南向
太祖于穆北向
以次左昭右穆。
陈列行事
蔡谟当时虽有其议。
事竟不行。
而我唐庙祧
岂可为准。
臣嵘伏以尝禘郊社
尊无二上
瘗毁迁藏
礼有义断
献懿以为尽之主。
太祖当东向之尊。
一朝改移
实非典故
请宜效先朝故事
献懿二祖藏于西夹室
类祭所谓远庙为祧。
去祧为坛
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则祭。
无祷则止。
太祖昭配天地
当东向之尊。
庶上守贞观之定制
中奉开元成规
下遵宝应之严式。
符合经义
不失旧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