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茅山升真王先生传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琅琊王远知
扬州刺史昙首之子
祖丁超。
驾部郎中
其母因梦灵有娠
又闻腹中啼。
宝志曰。
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
七岁
日览万言
博总群书
心冥至道
年十五。
华阳贞白先生
三洞法。
又从宗道先生臧矜秘诀
陈主召入重阳殿。
特加礼敬
赏赉资送茅山
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靖室以居。
研味元秘。
大建末。
靖室中忽有一神醉卧呕吐
先生然香礼候。
神人曰。
是得道之人。
张法本亦甚有心
吾欲并将游天台山
石桥广阔
过得
彼多散仙人
又常降甘露
以器盛之。
一升
可寿得五百岁。
卿能去否。
先生便随出。
东岭法本
山半
忽思未别二三弟子付嘱经书
背行三十步。
回望神人
化为鹤飞去。
隋晋王广扬州
王子相柳顾言相续奉请先生
既至
斯须须发变白。
王惧而归之。
少选复旧
践阼
敕崔凤举咨迓。
帝亲执弟子礼。
城都玉清元坛以处之。
仍令代王越师焉。
高祖龙潜时。
先生密告符命
秦王房玄龄微服就谒。
先生迎谓。
曰。
此中有圣人
秦王因以实告。
先生曰。
方作太平天子
自爱也。
秦王先生三洞
登极
加重位。
固请归山
至贞观九年
润州茅山太平观
并度七人
降玺书曰。
朕昔在藩朝。
早获问道
眷言风范
无忘寤寐
近览来奏。
请归旧山
已有别敕。
不违高志
所令置观。
用表宿心
先生浩气虚怀
语默一致
涵照如镜。
应物无私
时有窦德元先经扬州
司命使者
言其有重禄
以九九数当终命。
德元求哀使者
云真王法主少室仙伯
检录人鬼之任
关奏天曹
无不即应。
德元恳祈先生
先生不得已因与请命
使者报曰。
更延十三年。
高宗朝。
德元左相
捐馆舍之日。
言皆如之。
举世先生法主
又知已授仙职。
后谓潘师正曰。
吾昨。
仙格
小时误损一童子吻。
不得白日升天
少室仙伯
将行在近。
翌日
沐浴冠衣
焚香而寐告化。
时年一百二十六岁。
潘师正徐道邈同得秘诀
入室弟子
陈羽王轨次之
其馀各栖洞府
终身无替
高宗调露二年
太中大夫
谥曰升元先生
乃敕置太平观
度满四十九人
天后嗣圣初
又赠金紫光禄大夫
改谥升真先生
明皇天宝中
李含光太平观影堂
写真像
用旌仙迹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