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移元徵君864年 唐 · 皮日休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徵君足下
行奇操峻。
明天子贤宰相
退隐陵阳
踞见青山
傲视白云
得丧不可摇其心。
荣辱不能动其志。
桎拲冠冕
泥滓禄位
甚善甚善。
苟与足下道者
汲汲自退。
惟恐闻。
惟恐显。
老死为山谷人矣。
或名欲遗千载
利欲当今者。
足下之道。
可以不进其说耶。
日休闻古之圣贤
无不有意于民也。
苟或退者
是时不可正。
主惛不可晓。
进则祸。
退则安。
斯或隐矣。
有是者。
不可知其名。
不能得其教。
尚惧来世圣人责乎无意于民故也。
此谓之道隐
其次者。
不端于巳。
名不闻于人。
欲乎仕则惧祸。
欲乎退则思进。
必为怪行以动俗
诙言以矫物。
上则天子再三之命。
下则取诸侯殷勤之礼。
甚有百世之风。
有当时之誉。
此之谓名隐
其次者。
有过僻。
志有深傲。
饰身不由礼乐
行巳不在乎是非
其室者惟清风
升其牖者惟明月
木石然。
糜鹿然。
期夫道家之用。
以全彼生。
此之谓性隐。
然而道隐贤人也。
名隐小人也。
隐者野人也。
有夫救世汤禹拯乱之心者。
道隐之人。
由夫樵苏之民耳。
况名与性哉。
今天下虽无事
河湟黠虏之患。
岭徼逋蛮之虞。
主上焦心灼思。
晏询夜谋。
宰相战慄岩廊
百执事奔走朝右
尚未贞观开元大治
有致君于唐虞
跻民于仁寿者。
其人则鲜。
其求则勤。
元纁之聘。
屡降于山林
少微之星。
但明于霄汉
此真足下之所高视也。
呜呼
斯时也。
山林之间。
倒衣以接礼。
重趼应命
明天千年之运。
大丈夫万世之业。
勋铭于钟鼎
德著于竹帛
可不盛哉
夫主上知足下之道久矣
加以郡守荐之。
宰相誉之。
锡命屡颁。
高风转固。
接物日简
入山益深。
足下将为道隐乎。
道隐者世不可知其名。
不能得其尚。
足下名尚矣
丹青于世矣。
岂谓道隐哉。
将为名隐乎。
名隐者以怪行动俗。
诙言矫物。
足下之道。
之而
之而
岂谓名隐哉。
将为性隐乎。
则性隐者饰身不由礼乐
行巳不在乎是非
足下顷荐名于有司
客位侯伯
所谓性隐乎。
三隐者。
足下皆出其表。
复何为而高卧哉。
如终卧陵阳不起
是废乎古人道者也。
仲尼曰。
素隐行怪
后世有述焉。
吾弗为之也。
君子遵道而行。
半途而废
吾弗能巳矣。
君子依乎中庸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前二者。
圣人之所不为
足下之学杨墨乎。
申韩乎。
何其悖于道也。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则舜不为高蹈也。
不为真隐也。
足下其亦有意乎。
如纳仆之言。
翻然而起。
然而用。
朝庭必处足下大谏
次用足下宰辅
其在大谏也。
直气日月之翳。
以正道立天地之根。
黜陟朝廷
按察侯国
其在宰辅也。
外以道宁四夷
内以法提百揆
天地反妖为瑞。
使阴阳易愆为穰。
然后以元菟乐浪持节之州。
昆崙崦嵫驻跸之地。
不知房杜姚宋何人也。
果行是道。
南山
不足以足下之功。
百谷之波。
不足以足下之善。
足下之风。
可以知仆之志。
以仆之道。
可以发足下之文。
不远千里
授书于御者
用以吐仆臆中之奇贮也。
仆之取舍
自有方寸
异时无望足下
发函之后
但起无疑
不宣
日休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