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邢文伟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顾以虚庸。早向坟典。
每欲研精政术。极意书林。
但往在幼年。未闲将卫。
竭诚耽诵。因即损心。
比日以来。风虚更积。
中奉恩旨。不许重劳。
加以趋侍含元。温凊朝夕。
承亲无自专之道。遵礼以色养为先。
所以屡阙坐论。时乖学绪。
公潜申雅勖。式荐忠规
敬寻来请。良符宿志
自非精思审谕。义均弼谐。
岂能尽此药言。形于墨。
抚躬三省。感愧兼深。
令官民投匦雪冤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
九重严邃。
非闾阎之可闻。
万邦遐旷。
因表疏而方达。
朕尊居黄屋。
心念苍生。
微物不安。
每切纳隍之虑。
一人失业。
更萦宵旰之怀。
思欲下情上通。
无令壅隔。
所以明四聪者也。
其官人百姓等。
有冤滞未申。
或狱讼失职。
或贤才不举。
或进献谋猷。
如此之流。
任其投匦。
凡百士庶。
宜识朕怀。
大赦雒州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朕闻唯天为大。
所以上序三宗。
唯帝为尊。
于是宏开七庙。
故知肇兴衢室。
爰申宗祀之规。
为建明堂。
或广严禋之礼。
莫不八窗四达。
分气于灾凉。
复庙重檐。
定尊卑于昭穆。
实为国之洪训。
乃经邦之茂典。
我国家睿祖神宗。
重光累叶。
道轶羲农之上。
功侔造化之初。
冠今昔而居尊。
掩寰区而作大。
朕承天抚运。
缵圣开元。
披凤历而乘时。
龙图而建极。
春秋变易。
每增霜露之心。
日月推移。
倍切蒸尝之思。
然而城临丹凤
清庙久安。
水控元龟。
神基未立。
金舆往幸。
空展望于瑶祠。
玉辇来巡。
实幸亲于碣石。
三川帝里。
八水皇州。
都邑之相誇。
而郊畿之有谢。
所以交风奥壤。
还开雁之庭。
揆日明区。
更置驯龙之室。
巍巍紫座。
无亏荐鲔之途。
奕奕彤宫。
遂得献羔之所。
加以总章雾辟。
重屋烟披。
悬晦日于梅梁
挂晴虹于桂栋。
是以用斯圭璧。
奠彼牲牢。
唱孤竹之箫管。
奏空桑之琴瑟。
爰于祔享之日。
乃至禋宗之辰。
景色殊常。
烟云冠古。
或凯风南至。
萦喜气而分辉。
或骤雨东来。
引祥云而合向。
固可以作乐崇德
殷荐上帝。
而碧海遥澄。
觉三边之雾捲。
丹霄上廓。
看九野之尘清。
祖宗之灵贶昭然。
宇宙之神心可见。
虔诚既展。
盛礼斯宏。
宜覃作解之恩。
以广奉先之德。
但赦者。
小利而大害。
始泰而终否。
著小人之幸。
非君子之幸。
今岁巳来。
频敷渥命。
徒长侥倖。
愈犯宪章。
非所以宏奖风猷。
发挥名教。
深虑无知者因兹获罪。
有识者缘此致讥。
遐思管仲之篇。
缅想吴汉之说。
恐负丕构。
慨然长想。
孔明相蜀。
王猛佐秦。
咸以数赦为言。
俱称肆眚非便。
朕惟新阐政。
方事澄源。
期望古而裁规。
具修今而布泽。
伏以礼申崇祔。
情展泰禋。
式流旷荡之恩。
兼明惩劝之道。
可大赦雒州境内。
天下诸州。
见禁囚徒。
罪应致死者。
特宜免死。
配流者入徒。
馀并原宥。
京文武三品以上赐爵一级
四品以上各加一阶。
外文武官九品以上赐爵一转
皇亲嗣王
仍特许佩金鱼袋。
内外职事官三品以上及四品清官。
中书门下五品官父巳亡者。
并量加追赠。
宏道以前。
经任相三年以上。
及秦府晋府僚佐四品以上。
食实封
功臣虽经罪责。
不至破家。
子孙无任京官者。
特宜优与一官。
英府周府旧寮五品以上。
子孙亦宜准此。
天下百姓为父后者。
各赐右爵一级。
大酺三日。
相王实封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鸾台
尊王子弟。
分裂山河。
式优征赋。
永固藩屏。
并州左卫大将军太子左千牛卫率兼安北大都护相王旦。
地惟茂亲。
躬此明德。
性安卑薄。
诚切冲让。
顷以所食相州
愿入天府
章表恳到。
至于再三。
朕难违固请。
曲成美志。
然以王国所费。
触类宏多。
汉晋巳来。
宠锡弥盛。
食邑五万户。
连城数十里。
岂可遂其揽分之情。
忘其推恩之典。
宜于相州加实封一万户
进号安国相王
主者施行。
太平公主实封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鸾台
睦亲之序。
诚有节而难踰。
褒善之方。
谅无和而不洽。
太平公主延祥紫极。
禀庆彤闱。
月至渐宫。
金娥而毓照。
星分汉渚。
回宝婺以凝姿。
践素依仁。
更缉柔闲之范。
闻诗蹈礼。
还表婉顺之容。
毓悟发于天机。
聪明协于神授。
所以特钟先爱。
圣慈。
动辄承恩。
言必中旨。
故秦台下凤。
礼越于常仪
鲁馆乘龙。
荣该于美选。
自蜃轩即路。
蛩岩閟寝。
途遥千里。
时亢九炎。
攀从莫由。
荒号孰寄。
公主亲承委属。
代申悲苦。
涉履山川。
念徒行而弥切。
奠奉明夕。
哀独荐而逾勤。
宫务毕脩。
闱容胥备。
中外咸允。
情理兼极。
朕以其虽有殊效。
盖是恒途。
而凡典枢机。
固事奏请。
岂可以私亲之嫌。
累夫公道之分。
宜增汤沐之荣。
以表肃雍之誉。
可加实封五千户
进号镇国公主。
寿昌县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鸾台相王旦长女第三女第四女等。
灵河汉。禀训天人。
蕙问清淑。兰仪婉顺。
徽章所披。抑有⿰王旦□之封。
式开汤沐之邑。长女可封寿昌县主
第三女可封淮阳县主。第四女可封寿光县主
永年县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鸾台
某王某第几女。
芳桂苑
发艳椒庭。
绣衽初笄。
巳观于婉淑。
瑶筐载弄。
更表于柔闲。
韶容将宝婺分晖。
惠质与琼娥比秀。
承规蹈礼。
既渐训于河洲
延赏推恩。
宜加荣于汤沐。
封永年县主
仙源县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鸾台
相王第五女。
资灵桂魄。
禀训兰宫。
六行昭宣
四德淳备。
夭桃秾李
既挺淑令之姿。
红绶青緺
宜开汤沐之邑。
封仙源县主
徐有功越州都督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忠正之臣。自昔攸尚。
褒赠之典。旧章所重。
故赠大理卿徐有功。节操贞劲。
器怀亮直。洵古人之志业。
实一代之贤良。司彼刑书
深存敬慎。周兴来俊臣等。
性惟残酷。务在诛夷。
不顺其情。立加诬害。
有功卓然守法。虽死不移。
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当其执断。并遇平反。
定国释之。何以加此。
朕惟新庶政。追想前迹。
其人既没。其德可称。
追往赠终。慰兹泉壤。
可赠越州都督。仍遣使就家吊祭。
赐物百段。授一子官。
封五王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建侯之典。
岂独于懿亲。茅土之荣。
必覃于茂绩。侍中上柱国国公敬晖侍中上柱国谯郡开国公桓彦范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兼修国史上柱国汉阳郡开国公张柬之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令博陵郡开国公崔元炜中书令兼检校安国相王府长史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袁恕己等。
早竭忠谠。夙罄腹心。
在身喻于股肱。在物均于舟楫。
除凶而殄逆。更安社稷之基。
策命而褒崇。爰申建侯之宠。
敬晖封为平阳郡王彦范封为扶阳郡王
赐姓韦柬之可封为汉阳郡王特进
勋及食实封各如故。元炜可封为博陵郡王
恕己封为南阳郡王。仍令准例朔望朝参。
便即不须推让。主者施行。
遣十使巡察风俗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古之御天下者。
以大宝为公器。
崇高为外物。
仰则乾行。
顺性命之理。
俯思坤载。
成博厚之德。
将以财成至道。
保邦静人
用清三微。
以齐七政。
能臻夫此者。
岂一人之力哉。
实赖群方。
共康庶绩。
自季叶沦替。
偭弃公道。
官匪其人。
教无所习。
怀才修洁者。
则依违以自容。
通方宏伟者。
则放荡以求利。
繇是淳化日消。
浇风岁长。
典章讹弊。
氓俗凋残。
逶迤陵颓。
莫能振理。
朕以薄德。
丕承宝命。
夙夜惟寅。
忧劳无怠。
昧旦端冕。
心被寰瀛。
日晏罢朝。
念周黎庶。
顷者励精推择。
宰。
冀闻善政。
惠康乃乂。
虚己励勤。
美化犹怠。
贪官傲吏。
屡黩于爰书。
失职流亡。
几沦于版籍。
岂刑赏之柄。
不协其中。
将仁恩之诚。
未孚于下。
永言国本。
良深轸悼。
古者天子巡狩。
省方观俗。
而锡銮备驾。
或以为烦。
故分命輶轩。
博采谣颂。
将以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
散皇明以烛幽。
扬仁风以被物。
德。
允属通才。
惟怀永图。
式鉴成宪。
宜于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
识理通明
立性坚白。
无所诎挠。
志在澄清者二十人。
分为十道巡察
使二周年一替。
以廉按州部。
俾其董正群吏。
观抚兆人。
议狱缓刑。
扶危拯滞。
若能抗辞直笔。
不惮权豪。
仁恕为怀。
黜陟咸当。
别加奖擢。
优以名器。
如脂韦苟全。
籧篨戚施。
高下在心。
顾望依附者。
将迁削屏弃。
肃以宪章。
咸竭乃心。
以副朕意。
拣择郡守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共理天下者。
良二千石
宜令中书门下于内外拣择。
必取材望兼优。
公清特著。
可以宣风导俗。
具以名闻。
拜南郊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朕闻展礼褅祖。
昊穹著其成命。就阴即阳。
坟典明其大节。故豺獭有祭。
下不隔于微品。牺牲毕陈。
上以光于严配。轩皇用事。
则雍旁五祠。汉帝洁齐。
则城南七里。用能使敬而不黩。
求而不匮。祈谷则九载可登。
焚柴则三载无阙。是知上灵大德。
不私于亭毒之仁。正直聪明。
有感于馨香之荐。瞻高欲语。
无易兹道。我高祖神尧皇帝开阶立极。
配永循机。太宗文武圣皇帝仗金策而清四方。
运璇玑而齐七政。高宗天皇大帝与乾坤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则天大圣皇后建补天立极之功。
受河图洛书之统。五精归运。
四叶重光。朕虔顺乐推。
钦承眷命。绍宏基于累圣。
日慎斯兢。执大象于群生。
夙兴加励。远人殊俗。
占风而集蛮邸。美瑞休符。
系月而辉史笔。故得三边静柝。
五兵销刃。寰宇大宁
人神式序。而德惭被物。
诚谢动天。水旱尚臻。
阴阳犹舛。永以忧惧。
无忘鉴寐。然则事天事地。
莫盛乎禋祀。弗躬弗亲。
孰申乎诚敬。朕自临四海。
于今五年。幸承祧社之灵。
未展郊丘之谒。方今朔风律。
南至登辰。乘上日而恭飨。
奉高禋而肃事。扬宗祖之休命。
酌坛场之令典。百神受职。
三才合契。备殷荐之容。
行昭报之礼。岂惟灵光所烛。
但验其徵。方冀后先不违。
实受其福。至若五刑之属。
十恶为重。自顷恩赦。
罕闻该及。朕以眇身。
膺乎大宝。下人不足。
每切如子之伤。上帝所临。
敢逃在予之责。閒居三月
未弭厥愆。静念终朝。
载增寅畏。侑神伊始。
与物维新。用宏旷荡之恩。
以答高明之贶。可大赦天下。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圣人布化。用百姓为心。
王者垂仁。以八荒无外。
故能光宅遐迩。财成品物。
繇是隆周理历。启柔远之图。
强汉乘时。建和亲之义。
斯盖御宇长策。经邦茂范。
朕受命上灵。克纂洪业。
总三才而统极。混六合以为家。
声教所覃。建木枣林之外。
提封爰亘。弱水流沙之表。
悠然至道。高咏薰风
载戢干戈。大张礼乐。
庶几前烈。克致和平。
眷彼吐蕃。僻在西服。
皇运之始。早申朝贡。
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载。情深亿兆。
思偃兵甲。遂通姻好。
数十年閒。一方清净。
文成公主往嫁其国。因多变革。
我之边隅。亟兴师旅。
彼之蕃落。颇闻彫弊。
顷者赞普及祖母可敦酋长等。屡披诚款。
积有岁时。思托旧亲。
请崇姻好。金城公主
朕之少女。长自宫闱
言适远方。岂不钟念。
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
若允诚祈。更敦和好。
则边土宁晏。兵役休息。
遂割深慈。为国大计。
受筑外馆。聿膺嘉礼。
吐蕃赞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
张说让起复黄门侍郎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卿操烈寒松。心横劲草。
累迁台阁。咸播声猷。
不屈二凶之威。独全一至之节。
每念嘉叹。无忘寝兴。
但青璅位隆。黄枢寄切。
爰夺苴麻之礼。擢居审省之曹。
朝命巳行。即宜断哀。
赠拓跋思泰特进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念功之典。
书有明训。
赠终之数。
礼著彝式。
项大首领右监门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使持节达洫等一十二州诸军事兼静边州都督仍充防御部落使拓跋思泰。
顷者戎丑违命。
爰从讨袭。
躬亲矢石。
奋其忠勇。
方申剪馘之勋。
俄轸丧元之痛。
壮节弥亮。
美名可嘉。
宜崇宠章。
俾慰泉壤。
可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
赐物五百段。
米粟五百石。
仍以其子守寂袭其官爵。
长宁公主等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
□宿扬辉。
爰称婺女。
绛河分彩。
是曰天孙。
柔德所资。
乃生淑媛
长宁公主等。
孕灵圆魄。
禀粹方仪。
载极幽閒。
用光婉顺。
皇基再造。
景命维新。
凡在懿亲。
咸申礼命。
肃雍之地。
未展徽章。
宜正此银宫。
署兹金榜。
并开汤沐。
广宣朝庆。
可依前件。
长宁公主下嫁杨慎交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驸马都尉杨慎交
分荣戚里。
藉宠公门。
恭肃著于立身。
恪勤效于从政
凤凰楼上。
宛符琴瑟之欢。
乌鹊桥前。
载协松萝之契。
宜覃茅土。
式广山河。
相王太平公主不得拜诸王公主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君臣朝序。贵贱之礼斯殊。
兄弟天伦。先后之仪亦异。
圣人之制。率繇斯道。
朕临兹宝极。位在崇高
负扆当阳。虽受宗枝之敬。
退朝私谒。仍用家人之礼。
近代以来。罕遵轨度。
王及公主。曲致私情。
姑叔之尊。拜于子侄。
违法背礼。情用恻然。
自今巳后。宜从革弊。
安国相王镇国太平公主。更不得辄拜卫王重俊兄弟及长宁公主姊妹等。
宜告宗属。知朕意焉。
长宁安乐公主实封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门下。长宁公主安乐公主等。
金波毓彩。宝婺凝辉。
蕴诗礼于心台。畅柔明于性府。
肃雍成德。婉娩居怀。
弄玉之能方。岂修瑶之是美。
掌中之爱。尤钟膝下之慈。
宜锡宠荣。再崇汤沐。
可更加食实封一千户。通前满二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