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叔达重借隋纪书634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久承所撰隋纪。缮写咸毕。
前舍弟及家人往。并有书借。
咸不见付。岂连城之珍。
俟楚文而乃进。崩山之操。
钟期而后发。应以左貂右蝉。
荣冠东省。掌壶负玺。
望重南宫。朝夕丹墀。
揖让增价。往来青琐。
步顿生光。丰屋华榱。
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
想藜藿而移交。不与骄期。
遂忘昔时之好耳。仆遭逢明圣。
栖迟丘壑。幸悦之风。
得全箕颍之操。虽心期所托。
吾道遥存。而出处离异。
仪刑难接。所以愿凭鳞羽。
宛若承颜。望观述作。
欣然得意。足下裁成国典。
褒贬人伦。欲使明镜一时。
覆车千祀。故当贻诸好事。
岂拟唯传子孙。方复固其缄縢。
严其扃鐍。天下之望。
岂如是乎。仆亡兄芮城
尝典著局。大业之末
欲撰隋书。俄逢丧乱。
未及终毕。仆窃不自揆。
思卒馀功。收撮漂零。
尚存数帙。兆自开皇之始。
乞于大业之初。咸亡兄点窜之遗迹也。
大业之后。言事阙然。
仆虽欲继成。无可凭采。
以此尤思见足下之所作也。还使请致。
无再三。王绩白。
刺史杜之松631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月日。博士陈龛至。
奉处分。借家礼。
并帙封送至。请领也。
又承欲相招讲礼。闻命惊笑。
不能已已。岂明公前眷。
或徒与下走相知不熟也。下走意疏体放。
性有由然。兼弃俗遗名。
为日已久。渊明对酒。
非复礼义能拘。叔夜携琴。
唯以烟霞自适。登山临水
邈矣忘归。谈虚语元。
忽焉终夜。僻居南渚。
时来北山。兄弟以俗外相期。
乡闾以狂生见待。歌去来之作。
不觉情亲。咏招隐之诗。
唯忧句尽。帷天席地。
友月交风。新年则柏叶为樽。
仲秋菊花盈把。罗舍宅内。
自有幽兰数丛。孙绰庭前。
空对长松一树。高吟朗啸
挈榼携壶。直与同志者为偫。
不知老之将至。欲令复整理簪屦。
修束精神。揖让邦君之门。
低昂刺史之坐。远谈糟粕。
近弃醇醪。必不能矣。
亦将恐刍狗贻梦。栎社见嘲。
去矣君侯。无落吾事。
重答杜使君631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月日。佐史杨方至。
奉报书。兼枉别帖。
垂问家礼丧服新义五道。度情振理。
探幽洞微。诚非野人所敢酬析。
但先人遗旨。颇曾恭习。
虽困于荒晏。犹忆于异闻。
谨因还使。条申如左。
夫三年之丧。情理之极。
有正有义。因事之作也。
正服缞。三升而已。
至于义服。加其半焉。
岂非义有离合之理。情无迁夺之法。
然亲尊罔极。冠受可均。
切至或殊。缞加其半。
微以见志。有何怪焉。
至如父为长子。独施斩服。
盖以所承者重。情寄特深。
非唯亲亲。且尊尊也。
至于庶子。已不承尊。
虽有长子。无预祖祢。
不为服斩。义亦可知。
但古之君臣。有国有家。
相承继体。血祀长存。
大宗小宗。较然有别。
继祖继祢。由兹可推。
故曰天子不绝国。诸侯不绝家。
贵人之宗也。故别子为祖。
父继之为大宗。百代不迁之宗也。
已父为祢。兄继之为小宗
此四代则迁之宗。承百代之重。
且得不为其长子斩乎。为四宗之祖。
亦且得不为其长子斩乎。唯继祢之弟。
无预祖祢。庶子之义。
施此而已。自秦汉以来。
家国道废。虽有其礼。
将安所行。逮乎晋末。
中原大乱。骨肉至亲。
尚不相保。祖祢之序。
知何以明。故仆先君献公
因事起义。欲使无逆于古。
且令可行于今。以为今之封爵。
颇存古号。虽无其实。
而尚有其名。故以始受封者。
犹古之诸侯。诸侯之庶子
即古之别子也。别子之庶子
即古之小宗也。虽国破家亡。
朝迁市变。谱牒存录。
宗次可推。咸可一依古礼。
行之私室。至如沉沉耕者。
悠悠黔首。族姓犹不能自辨。
何暇及于宗庶之事乎。此古之先王。
所以不下礼于庶人也。有何不可。
而乃疑乎。至若夫妻之道。
诚为义合。而家道之睦。
斯为首焉。故传曰。
妻至亲也。一体之名。
均于天性。故妻之于夫也。
其服曰斩。盖移于父母之重焉。
夫之于妻也。期而有杖。
则踰于兄弟之功焉。前贤往达。
曾无异议。故曰妻者齐也。
一齐而不易。如至失礼而出。
违妻之道。终丧而嫁。
弃妇之义也。违道弃义。
又何述焉。苟全道义。
则天亲也。天亲之服。
有何异乎。列之正服。
斯为当矣。此先君献公探记传之旨。
明后来之失。敦人伦之源。
睦伉俪之道也。夫何病哉。
明公又云。君臣夫妻。
俱以义合。而妻为正服。
臣为义服。则君臣之际。
不如夫妇之情乎。斯不然矣。
何者。夫礼有以情作者。
父子夫妇之类是也。有以义作者。
君臣夫妾之类是也。情义之极。
俱终于斩。此其无升降明矣。
但礼之为用。缘情以至理。
因内以及外。情者。
人之深心。愚智之所共也。
孰有愚者而忘其妻子乎。理者。
人之大节。凡圣之所异也。
孰有凡生而忘其臣妾焉。故情者正也。
此妻子所以深心而执夫父。以正服也。
理者义也。此臣妾所以存大节而申君主
以义服也。故夫正义之作。
殊情而共礼也。孰谓君臣之义。
而谢夫妇之情乎。孰谓夫妇之情。
而厚君臣之义乎。古之君子。
常度情以处。断义而行矣。
义可夺情。卫石碏不能存其子。
情不害义。宫之奇得以其族行。
故曰情义殊也。情义均也。
故情义之服。有正焉。
有义焉。正义之礼。
无厚焉。无薄焉。
此妻为正服。所以无害于君臣。
臣为义服。所以不伤于夫妇。
有伦有要。夫何稽疑。
至如三殇之服。礼有明文。
郑与王杜。各申本见。
由兹纷杂。后莫能定。
然详诸记义。王杜为长。
某昔在隋末。又尝见诸贤讲论此矣。
近者家兄御史亦编诸贤之论。继诸对问。
今录此篇附往。幸详之也。
至如众子服期。其妻小功。
兄弟之子犹子也。其服亦期。
先儒以为其妻亦小功。惟王肃以为丧服之例。
旁尊皆执。明公以为重于子妻之服。
失礼之差。此则袁准之义也。
夫礼虽缘情。亦为义屈。
故有从无服而有服者。亦何嫌乎兄弟之子妇越已子之妻乎。
故曰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致之。
故不嫌于与已子同服矣。旁尊不敢以厌降。
盖避正尊而自执也。故不嫌于越已子之妻矣。
轻陈末学。岂能详究。
又于杨方奉口处分。借王俭礼论。
门庭所蓄。先无此书。
往于处士程融处。曾见此本。
观其制作。动多自我。
周孔规模。十不存一。
恐不足以尘大雅君子之视听也。寻问傥获。
当遣祗送。王君白。
冯子华处士631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乖别甫尔。已十馀年。
诵采葛之诗。增其慨咏。
夫人生一世。忽同过隙。
合散消息。周流不居。
偶逢其适。便可卒岁。
陶生云。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又云。
盛夏五月。跂脚北窗下。
有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嗟乎。适意为乐。
雅会吾心。吾河渚閒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顷。
河水四绕。东西趋岸各数百步。
古人云。河济之滨宜黍。
中州之腴乎。家兄鉴裁通照。
知吾纵恣散诞。不闲拜揖。
糠秕礼义。锱铢功名。
亦以俗外相待。不拘以家务。
至于乡族庆吊。闺门婚冠。
寂然不预者已五六岁矣。亲党之际。
皆以山麋野鹿相畜。性嗜琴酒。
得尽所怀。幸甚幸甚。
近复都卢弃家。独坐河渚。
结构茅屋。并厨厩总十馀閒。
奴婢数人。足以应役。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耕耘穮蓘。黍秫而已。
春秋岁时。以酒相续。
兼多养凫雁。广牧鸡豚。
黄精白术。枸薯蓣。
朝夕采掇。以供服饵。
床头素书数帙。庄老及易而已。
过此以往。罕尝或披。
忽忆弟兄。则渡河归家。
维舟岸侧。兴尽便返。
每遇天地晴朗。则于舟中咏大谢乱流趋孤屿之诗。
渺然尽陂泽山林之思。觉瀛洲方丈
森然在目前。或时与舟人渔子。
分潭并钓。俛仰极乐。
戴星而归。歌咏以会意为巧。
不必与夫悠悠之閒人相唱和也。孤住河渚。
傍无四邻。闻鸡犬。
望烟火。便知息身之有地矣。
近复有人见赠五加地黄酒方。及种薯蓣枸等法。
用之有效。力省功倍。
不能暇修浑沌。并常行之。
裴孔明虽是异名教物。然风月之际。
往往有高人体气。兼特受巧性。
思若有神。自作素琴一张。
云其材是峄阳孤桐也。近携以相过。
安轸立柱。龙唇凤翮
实与常琴不同。发音吐韵。
非常和朗。吾家三兄。
生于隋末。伤世撄乱。
有道无位。作汾亭操。
孔子龟山之流也。吾尝亲受其调。
颇为曲尽。近得裴生琴。
更习其操。洋洋乎觉声器相得。
今便留之。恨不得使足下为钟期
良用耿耿。吾所居南渚有仲长先生
结庵独处三十载。非其力不食。
傍无侍者。虽患瘖疾。
不得交语。风神肃肃无俗气。
携酒对饮。尚有典刑。
先生又著独游颂及河渚先生传。开物寄道悬解之作也。
时取玩读。便复江湖相忘
吾往见薛收白牛溪赋。韵趣高奇。
词义旷远。嵯峨萧瑟。
真不可言。壮哉邈乎。
扬班之俦也。高人姚义尝语吾曰。
薛生此文。不可多得。
太行。俯沧海。
高深极矣。吾近作河渚独居赋。
为仲长先生所见。以为可与白牛连类。
今亦写一本以相示。可与清溪诸贤共详之也。
乱极则治。王途渐亨。
天灾不行。年谷丰熟。
贤人充其朝。农夫满于野。
吾徒江海之士。击壤鼓腹。
输太平之税耳。帝何力于我哉。
又知房李诸贤。肆力廊庙。
吾家学士亦申其才。公卿勤勤。
有志于礼乐。元首明哲。
股肱惟良。何庆如之也。
夫思能独放。湖海之士。
才堪济世。王者所须。
所恨姚义不存。薛生已殁。
使云罗天网。有所不该。
以为叹恨耳。吾比风痹发动。
常劣劣不能佳。然烟霞山水。
性之所适。琴歌酒赋。
不绝于时。时游人閒。
出入郊郭。暮春三月
登于北山偫吟。
萝翳景。意甚乐之。
箕踞散发。与鸟兽同偫。
醒不乱行。醉不干物。
赏洽兴穷。还归河渚。
蓬室瓮牖。弹琴诵书。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首夏渐热。足下何如也。
愿动息多宜。黄颊之聚。
何时暂忘。偶因南风。
略示所怀。敬愿珍厚。
不一一。王君白。
程道士631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徐道士至。获书。
词义恳切。具受之也。
吾尝读书。观览数千年事久矣。
有以见天下之通趋。识人情之大方。
语默纷杂。是非淆乱。
夸者死权。烈士殉名。
贪夫溺财。品庶每生。
各是其所同。非其所异焉。
可胜校哉。故吾师曰。
莫若俱任而两忘。仲尼所以无可否于人閒。
庄周所以齐大小于自适。是谓神而化之。
使人宜之。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夫君子所思不出其位。道有不同。
不相为谋。盖为此也。
足下欲使吾适人之适。而吾欲自适其适。
非敢非足下之义也。且欲明吾之心。
一为足下陈之。昔孔子曰。
无可无不可。而欲居九夷。
老子曰。同谓之元。
而乘关西出。释迦曰。
色即是空。而建立诸法。
此皆圣人通方之元致。宏济之秘藏。
实寄冲鉴。君子相期于事外。
岂可以言行诘之哉。故仲尼曰。
善人之道不践迹。老子曰。
夫无为者。无不为也。
释迦曰。三灾弥纶。
行业湛然。夫一气常凝。
事吹成万。万殊虽异。
道通为一。故各宁其分。
则何异而不通。苟违其适。
则何为而不阂。故夫圣人者非他也。
顺适无阂之名。即分皆通之谓。
即分皆通。故能立不易方。
顺适无阂。故能游不择地。
其有越分而求皆通。违适而求无阂。
虽有神万。将独柰何。
故曰。凫胫虽短。
续之则悲。鹤胫虽长。
截之则忧。言分之不可越也。
梦为鸟唳于天。梦为鱼没于泉。
言适之不可违也。吾受性潦倒。
不经世务。屏居独处。
则萧然自得。接对宾客
则恭然思寝。加性又嗜酒。
形骸所资。河中黍田。
足供岁酿。闭门独饮。
不必须偶。每一甚醉。
便觉神明安和。血脉通利
既无忤于物。而有乐于身。
故常纵心以自适也。而同方者不过一二人。
时相往来。并弃礼数。
箕踞散发。元谭虚论。
兀然同醉。悠然便归。
都不知聚散之所由也。昔者吾家三兄。
命世特起。先宅一德。
续明六经。吾尝好其遗文。
以为匡扶之要略尽矣。然峄阳之桐。
以俟伯牙。乌号之弓。
必资由基。苟非其人。
道不虚行。吾自揆审矣。
必不能自致台辅。恭宣大道。
夫不涉江汉。何用方舟。
不思云霄。何用羽翮。
故顷以来。都复散弃。
制述。未尝复窥。
何况百家悠悠哉。去矣程生。
非吾徒也。若足下者。
可谓身处江海之上。心游魏阙之下。
虽欲行志。不觉坐驰。
若以此见。轻议大道。
将恐北辕适越。所背弥远矣。
吾顷者加有风疾。劣劣不能佳。
但欲乘化独往。任所遇耳。
不能复使离娄役目。契后劳精怵心。
蔽焉以物为事也。勖哉夫子。
勉建良图。因山僧还。
略此达意也。王君白。
醉乡记642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
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
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
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
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其寝于于。其行徐徐。
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
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
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
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
立法。礼繁乐杂。
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
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
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
至乎末孙。怒而升其糟邱。
阶级千仞。南向而望。
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
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
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
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
迄乎秦汉。中国丧乱。
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
亦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
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
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乎。醉乡氏之俗。
岂古华胥氏之国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
今予将游焉。故为之记。
荆轲刺秦王赞616年1月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易水。报秦皇
精心贯日。匕首横霜。
欲持两閒。生擒一王。
惜哉智浅。琴声不防。
自撰墓志铭644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王绩者。有父母。
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
人或问之。箕踞不对。
盖以有道于已。无功于时也。
不读书。自达理。
知荣辱。不计利害。
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
才高位下。免责而已。
天子不知。公卿不识。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
往往卖卜。时时著书。
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
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
号东皋子。身死之日。
自为铭焉。曰。
唐逸人太原王
若顽若愚。似矫似激。
院止三径。堂唯四壁。
不知节制。焉有亲戚。
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
无思无虑。何去何从。
垄头刻石。马鬣裁封。
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无心子传618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东皋子始仕。以醉懦罢。乡人或诮之。东皋子不屑也。退著无心子。以见趣焉。
无心子寓居于越。
越王不知其大人也。
拘之仕。
无喜色。
泛若而从。
越国之法。
曰有秽行者不齿。
俄而无心子者。
以秽行闻于王。
王黜之。
无愠色。
退而将游于茫荡之野。
之邑。
而遇机士。
机士抚髀而叹者三。
曰。
嘻。
子贤者而以罪废。
无心子不应。
机士曰。
愿受教。
无心子曰。
尔闻蜚廉氏之马说乎。
昔者蜚廉氏有二马。
一者朱鬣白毳。
龙骼凤臆
骤驰如舞。
终日不释鞍。
竟以艺死。
一者重胫昂尾。
驼颈貉膝。
踶齧善蹶。
弃而散诸野。
终年肥遁。
是以凤凰不憎山栖。
蛟龙不羞泥蟠。
君子不苟洁以罹患。
圣人不避秽而养生。
东皋子闻之曰。
善矣尽矣。
不可以加之矣。
负笭者传618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昔者文中子讲道于白牛之溪。
弟子捧书北面。
环堂成列。
讲罢。
程生薛生退省于松下。
语及周易。
薛生叹曰。
不及伏羲氏乎。
何词之多也。
俄而有负笭者皤皤然。
委担而息曰。
吾子何叹也。
薛生曰。
叟何为者。
而徵吾叹。
负笭者曰。
夫丽朱者丹。
附墨者黑。
盖累渐而得之也。
今吾子所服者道。
而犹有叹。
是六腑五脏不能无受也。
吾是以问。
薛生曰。
收闻之师。
易者道之蕴也。
伏羲氏画八卦。
文王系之。
不逮省久矣。
以为文王病也。
吾是以叹。
负笭者曰。
文王焉病。
伏羲氏病甚者也。
昔者伏羲氏之未画卦也。
三才其不立乎。
四序其不行乎。
百物其不生乎。
万象其不森乎。
何营营乎而费画也。
伏羲氏泄道之密。
漏神之机。
分张太和。
磔裂元气。
使天下之智者。
诡道迸出。
曰我善言象。
而识物情。
阴阳相摩。
远近相取。
作为刚柔异同之说。
以骇人志。
于是智者不知。
而太朴散矣。
伏羲氏始兆乱者也。
安得羸叹而嗟文王乎。
负其笭而行。
追而问之居与姓名。
不答而去。
文中子闻之曰。
隐者也。
仲长先生618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先生讳子光字不曜
自云洛阳人也。往来河东
佣力自给。无室庐。
绝妻子。开皇末
始结庵河渚閒。以息身焉。
十馀年卖药为业。人莫知之也。
汾阴侯生以筮著。因游河渚。
一睹而伏。曰。
东方朔管辂不如也。由是显重。
守令至者皆亲谒。先生辞以瘖疾。
未尝交语。著独游颂及河渚先生传以自喻。
识者有以知其悬解也。人有请道者
则书老易二字示之。弹琴饵药。
以终其世。文中子比之虞仲夷逸
五斗先生642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五斗先生者。
以酒德游于人閒。
有以酒请者。
无贵贱皆往。
往必醉。
醉则不择地斯寝矣。
醒则复起饮也。
常一饮五斗。
因以为号焉。
先生绝思虑。
寡言语。
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忽焉而去。
倏然而来。
其动也天。
其静也地。
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
天下大抵可见矣。
生何足养。
嵇康著论。
途何为穷。
阮籍恸哭
故昏昏默默。
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
不知所如。
处士仲长子光636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岁月日。
邻人王绩谨以鱼醴之奠。
祭仲先生之灵曰。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鸟飞知还。
龙亢必悔。
嗟嗟夫子。
理融其内。
不忮不求。
无憎无爱。
古人有言。
微妙元通。
藏用以密。
养正以蒙。
嗟嗟夫子。
允执其中。
不见其始。
孰知其终。
荡荡心迹。
悠悠默语。
周览人事。
退居河渚。
何去何从。
谁求谁与。
聊同聚散。
亦均寒暑。
大矣夫子。
其生若浮。
至矣夫子。
其死若休。
乡党不惧。
朋友不忧。
素琴犹在。
黄经尚留。
老莱不婚。
梁鸿难偶。
筵无馈奠。
室无箕帚。
嗟嗟夫子。
岂图其后。
金玉满堂
莫为之守。
凡我故人。
素服临旃。
葛巾从窆。
桐棺以迁。
坟不易陇。
坎不及泉。
苟无怛化。
于何问天。
道性既丧。
仁义锋起。
祭非古也。
礼之为始。
吾从其俗。
敢告夫子。
清尊薄奠。
神其歆止。
关龙逢615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
岁月日。
谨以清酌之奠。
敬祭夏忠臣关生之灵曰。
圣贵达节。
贤贵识时。
兴亡有运。
用舍有期。
凭河暴虎。
前哲所嗤。
身灭主丧
如何勿思。
我因行役。
历子荒祠。
壮山河之旧壤。
叹坟隧之馀基。
松枯悴。
草密苔滋。
托深悲于薄醑。
魂有灵而飨之。
箕山615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怀二子之高烈。
嵩岳而来游。
挹千载之遐轨。
登箕峰而少留。
昔时慷慨。
神轻九州。
今来寂寞。
魂辞一邱。
英踪落落而犹在。
精诚冥冥而遂幽。
山荒庙僻。
地古
吾鄙怀之有素。
仰前哲之清猷。
同声必感。
异代相求。
如至诚之见接。
蘩之可羞。
伏惟尚飨。
杜康新庙文642年 唐初 · 王绩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岁月日。
敢以清酌之奠。
敬祭先生之灵曰。
两仪判辟。
万象森罗。
都邑未建。
鸟兽独多。
茹毛饮血。
巢居穴窠。
天地不交。
人灵未和。
智哉先生
爰作甘醴。
上配百牢。
下主五齐。
以晏以祷。
为樽为洗。
万神以降。
三献成礼。
法成必弊。
文盛则华。
奚仲斲轮。
焉知覆车。
亡国。
羲和丧家。
周公作诰。
乃防厥邪。
我闻古时。
王道正直。
贤人君子。
澡身浴德。
降及中世。
昏主作式。
刑罚不中。
谗淫罔极。
吁嗟世道。
一至于此。
达人大观。
贵和其礼。
与制于物。
宁在于已。
乘流则逝。
遇坎则止。
眷兹酒德。
可以全身。
杜明塞智。
蒙垢受尘。
阮籍遂性。
刘伶保真。
以此避世。
于今几人。
我瞻前说。
功高受赏。
嗟嗟先生
其义可想。
肇基曲糵。
光开祀飨。
大礼斯备。
偫贤就养。
敢依河曲
建尔灵祠。
前临极岸。
却就长矶。
茅茨不剪。
采椽不治。
扫地而祭。
神其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