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怀古录序宝祐三年十二月 宋 · 曾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
杜陵翁笔有神,岂故求其神哉,万卷书流溢云尔。
晚习靡,古道微,彼自谓张施五色,隋苑之葩,遇雨则蔫,剪䌽裁鷇犹尔,而谓刻楮亚枝可陵厉风日乎!
每若过予以此讲。
淳祐戊申,余入京,道洪,螺洲陈模子宏以诗来,与语是,且相与评玉溪草堂诗。
曰:「吾师熊公晋仲论与子合」。
别九年,予捧檄来,重与宏语,出《怀古录》,上下古今,文章关纽,人物臧否,一一区析探索,不见真是非不止也。
余向尝记所诵闻,日随日识,往往宏说多暗符。
噫,晋仲亡矣!
苟存,必抚编叹曰:「果吾学子葛敏修也」。
虽予少时尝与南塘赵公论诗,公曰:「在颛意者,诗不博取他书,间取之,得片语,跃然喜而成篇。
养之未及熟,鍊之未及精,终气味浅薄,由发用太匆卒尔」。
原一佩师训,自力三十年,虽未造精熟,每于摛丈寓事,必以发用匆卒戒。
余期宏者大,用以南塘原一者为宏告。
百步一尺,子弁矣。
曰:「唯,是又吾录所未及者,请以是说冠其首」。
宝祐乙卯苍山曾原一大初子序。
按:《怀古录校注》卷首,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版。
宁都金精山 宋 · 曾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乾隆《赣州府志》卷六、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三一、《销夏部》卷四、《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五二
金精山宁都西郊十五里。
未至县一舍外,望镇石绝云,丹崖翠壁,烟霭明灭,知为神仙区宅。
出北门,渡拱辰桥,折而西,入至苍山筼筜谷,石峰已渐献奇,昂首尻坐,作伏狮状。
顶凑圆石如悬铃,是谓狮子峰
入青牛峡,清涧出嵌壁下,诸石魁岸拥道,山气清肃,愈前愈奇,不一名状
拿龙而骧马,囷立而屏张。
截者玉削,跂者鹏飞,锐者圭列,展者旗扬。
界立者如剑剖锯分,壁峙者如铁城环门,冗聚者蜂巢燕垒,石脂摇光者膏凝液流,高岫出云者炊气郁蒸。
千奇万异,骇目怵心。
石之著名者十有二峰,狮子其一焉。
微圆而长,承以盘砥,如菡萏出擎,盖中者莲花峰也。
双峰合峙,中泐至麓,如僧作礼梵呗者,合掌峰也。
双石颗中出孤木,枝叶扶疏,如带叶果饤者,仙桃峰也。
削壁垩色,石纹墨缕拂布石面者,披发峰也。
怒踞当道,眈眈俛视者,伏虎峰也。
林木葱蔚,苍翠辉明者,翠微峰也。
阚洞前立,与灵泉仙龛对者,望仙峰也。
珑石叠琼,峦石丛珍者,三巘峰也。
万条丛生,根柯特异者,瑞玉峰也。
千仞峭耸,中通洞天者,淩霄峰也。
丰首低尾,色如渥丹,状如腰鼓者,石鼓峰也。
回峰有窦,出半壁中,裂修缝,垂缠,樵牧黠勇者攀猱升,窥洞中极宽敞,宛然厅堂房闼。
旧传有金床玉几,是名碧虚洞焉。
有石远睇如锯,近则团立,直上有金缕者,黄竹峰也。
峰麓崎险,路绝梯登,两石倾轧,中仅线通。
匍匐登其巅,广平可容千家,两泉涌出甚冽,极旱不涸,中更寇乱,避而寨居者,多得免焉。
十二峰亦随见指名,要未尽兹山之奇也。
阳灵观在群石间最佳处,自仙桃阁入,石为瓮户。
启户穿行,曲栈环右,有一巨岩覆之。
仰视天空,如规像真仙。
其间层殿复阁,屋无陶瓦,雨不能侵。
顶悬木鹤,能随四时转指。
岩面飞泉潺湲,日夕如雨。
自殿沿崖曲折下,石益蹙,气益肃,灵泉自石罅迸泻,乃委蛇出。
味宜茶,游人不敢荤酒入。
相传谓尝犯者,暴雷雨并至,要亦气森冷,令人肤。
况仙灵祷辄应,人自不敢渎也。
按《云笈七签》云:「兹山乃三十五福地。
汉初,女仙张丽英金华飞升所」。
志云:「山下名家女生有异质,年十五,偶于山中拾二颗,以一奉母,化为石;
自餐其一,顿忘饥渴,遗核亦化石」。
谓今仙桃峰。
是后积功行乃仙。
初,长沙王吴芮平闽越,道过邑,闻仙名,强委禽焉。
父母欲许之,真人谓使者曰:「吾名隶仙阶,暂混尘境,幸无辱」。
使者还报,以兵入山求之。
真人乘云空中,语曰:「吾金星之精,降治此山,汝宜为民立坛祈福」。
始惧谢,仙已冲天矣。
仙屡以祈雨应,封灵泉普应真人。
飞升时,歌诗十八章,今存其五。
水月洞题名淳祐十二年三月 宋 · 曾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嘉庆《临桂县志》卷六、《桂胜》卷一、《粤西丛载》卷二、《桂林石刻》上
曾原一、汴赵希囿淳祐壬子上巳,盘薄水月,咏南轩遗篇,光霁熙然,怀哉若人。
朝阳洞题名淳祐十二年五月 宋 · 曾原一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嘉庆《临桂县志》卷四、《桂胜》卷三、《粤西丛载》卷二、《桂林石刻》上
荷花绕香,鼓棹觞吟,依约杭湖,白、苏如在。
苍崖玉立,澄潭环焉,枕漱其间,又令人作蓬瀛想。
曾原一、旴周子荣、汴赵希囿、时䥔洪、范得舆。
淳祐十二夏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