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赵大全南宋
进士题名记庆元元年 南宋 · 赵大全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七八、道光《保宁府志》卷五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九
学者亦乐得其在我而已,非为名也。
而曰名教云者,是名固有以佐哉。
古称圣若贤皆以名,谓愚不肖亦以名,惩不足而名于简,劝不足而名于旂。
其尤致意者,贤能之书,学士之版,自命乡入学,至升于司马,所谓俊造进士,皆有名称。
及其弗帅,则既挞而且记之,曰寄,曰棘,意亦严矣。
汉兴,惟学有文翁学生题名,而不详其人;
在唐有进士题名,然又不出于学。
予既辟堂之东偏绘先贤像,则又于西序勒石记进士名,揆所见闻,得书者凡有二十一人。
隆庆固多,而旧典放逸仅如此,因虚其左右方以须。
噫!
予非徒名之为也,使时有特立独行之士,以道自信,固可无愧昔圣,而士或未甘隐沦,将必在此选,亦可使之无忘其所自学。
则斯刻也,其有补于名教顾少欤!
按:雍正剑州志》卷二二,雍正五年刻本。
明善堂庆元元年 南宋 · 赵大全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八、雍正《剑州志》卷二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道光《保宁府志》卷五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九
蜀为西南户枢,王化远迩,常与为通塞。
汉时天下一道同归蜀学者历险求师,自是而人文独萃于蜀。
虽其中微,沈冥寂寞之邦,犹足以扶颠持危,至死节仗义,则剑于蜀为有人焉,其流风如此。
然兵兴动众军旅之容颇复,文德犹未修。
前守张公初徙旧学置今地,气象稍异。
嗣公而守是邦者,乃新庙屋,乃开重门,文风复振。
而狭隘褊陋,犹未暇更为,四方来游者,求所以广心意、资见闻,了不可得。
譬诸户阈,谁能出不由之,而况其堂奥简忽如是,可乎?
大全初来,以壬子之秋升堂,慨然有意,以起废堕,彰绝学。
乃禀命于府,太守濮邸赵公听之,于是使贤者效谋,能者分职,工取之西蜀之良,役取之公田之夫,乃拓悬崖,凿石基,东西百尺,南北半之,地视旧筑倍蓰焉。
三分地之广,以其二为堂,其一为东西厢。
堂北故有洞室,复治之,以资游息。
经始于甲寅之秋,落成于乙卯之春,其为力固多矣,堂岂可无述乎?
旧榜以「尊所闻」名,取诸曾子之言。
然君子于其所闻也,择之盖难,使其讲贯之未熟,而致知之不审,则口耳所传,殆非真得,如之何其「闻斯行诸」?
《中庸》之说曰:「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所谓善,性是也;
所谓明,学是也。
人必先于务学,然后能知性,必知性,然后能明善。
子思孟子以此广其师之论,而大全因取以名其堂。
虽然,是果玩其名而已乎!
使夫登斯堂,识斯义,有能博学审问,明辨慎思,使其性天昭明,君臣、父子五者之伦经,仁义之心,礼乐之节,各尽其性而止,则其于善也固无贤智之过,无隐怪之行,伪善不饰,而人有常心。
此《中庸》之学,大全固未足以进此也。
然剑多秀民,其先儒之传,又多伊洛遗书,其贤者聪明而疏远,其不及者犹能果敢自信,是其可与为善者欤!
故因堂之名,著其义以验之,亦以风蜀之学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