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邈西晋
自然好学论 西晋 · 张邈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夫喜怒哀乐、爱恶欲惧,人之有也。
得意则喜,见犯则怒,乖离则哀,听和则乐,生育则爱,违好则恶,饥则欲食,逼则欲惧:凡此八者,不教而能,若论所云,即自然也。
腥臊未化,饮血茹毛,以充其虚,食之始也;
茹之火齐,糁以兰橘,虽所未尝,尝必美之,适于口也。
匮桴土鼓,抚腹而吟,足之蹈之,以娱其喜,乐之质也。
加之管弦,杂以羽毛,虽所未听,察之必乐,当其心也。
民生也直,聚而勿教,肆心触意,八情必发,喜必欲与,怒必欲罚,无爪牙以奋其威,无爵赏以称其惠;
爱无以奉,恶不能去。
有言之曰,苴菅蒯,所以表哀;
沟池崄岨,所以宽惧;
弦木剡金,所以解愤;
丰财殖货,所以施与。
苟有肺肠,谁不忻然貌悦心释哉?
尚何假于食胆蜚而嗜菖蒲菹也!
且昼坐夜寝,明作暗息,天道之常,人所服习,在于幽室之中,睹烝烛之光,虽不教告,亦皎然喜于所见也。
不以向有白日,与比朱门,旦则复晓,不揭此明而减其欢也。
况以长夜之冥,得照太阳,情变郁陶,而发其蒙也。
故以为难,事以末来,而情以本应。
即使六艺纷华,名利杂诡,计而复学,亦无损于有自然之好也(《嵇中散集》)
宅无吉凶摄生论 西晋 · 张邈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夫善求寿强者,必先知灾疾之所自来,然后其至可防也。
祸起于此,为防于彼,则祸无自瘳矣。
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不见性命,不知祸福也。
不见故妄求,不知故干幸,是以善执生者,见性命之所宜,知祸福之所来,故求之实而防之信。
夫多饮而走,则为澹支;
数行而风,则为痒毒;
久居于湿,则要疾偏枯;
好内不怠,则昏丧文房。
若此之类,灾之所以来,寿之所以去也。
而掘基筑宅,费日苦身以求之,疾生于形,而治加于土木,是疾无瘳矣。
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者,匪避诽谤而为义然也,盖知回匪所求福也。
故寿强,专气致柔,少私寡欲,直行情性之所宜,而合于养生之正度,求之于怀抱之内而得之矣。
尝有不知蚕者,出口动手,皆为忌祟,不得蚕丝滋甚:为忌祟滋多,犹自以犯之也。
有教之知蚕者,其颛于火寒暑燥湿也,于是百忌自息而利十倍。
何者先不知所以然,故忌祟之情繁;
后知所以然,故求之之术正,故忌祟生于不知。
使知性犹如蚕,则忌祟无所立矣。
多食不消,含黄丸而筮祝谴祟,或从乞胡求福者,凡人皆所笑之。
何者?
以智能达其无祸也。
忌祟举生于不知,由知者言之,皆乞胡也。
设为三公之宅,而令愚民居之,必不为三公可知也。
夫寿夭之不可求,甚于贵贱。
然则择百年之官,而望殇子之寿,孤逆魁冈,以速彭祖之夭,必不几矣。
或曰:愚民必不得久居公侯宅,然则果无宅也!
是性命自然,不可求矣。
有贼方至,不疾逃独安,须臾遂为所虏。
然则避祸趣福,无过缘理;
避贼之理,莫如速逃,则斯善矣。
养生之道,莫如先知,则为尽矣。
夫避贼宜速章章然,故中人不难睹;
避祸之理冥冥然,故明者不易见。
其于理动,不可要求一也。
孔子有疾,医曰:「子居处适也,饮食药也,有疾天也。
医焉能事。
是以知命不忧,原始反终,遂知死生之说。
夫时日谴祟,古之盛王无之,而季王之所好听也。
寿宫而得夭短;
求百男而无立嗣,必占不户之陵,而陵不宿草。
何者?
高台深宫,以隔寒暑,靡色厚味,以毒其精;
亡之于实,而求之于虚,故性命不遂也。
或曰:所问之师不工,则天下无工师矣。
夫一栖之鸡,一栏之羊,宾至而有死者,岂居异哉?
故命有制也。
知命者则不滞于俗矣;
许负不相条侯英布之黥而后王,彭祖七百,殇子之夭,是皆性命也。
若相宅质居,自东徂西,而得反此,是灭性命之宜。
孔子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立高丘而观居民,则知曰东西非祸福矣。
若乃忘地道之爽垲,而立制于帷墙,则所见滋褊。
从达者观之,则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天地易简,而惧以细苛,是更所以为逆也。
是以君子奉天明而事地察。
世之工师,占成居则险,使造新则无征,世人多其占旧,因求其造新,是见舟之行于水,而欲推之于陆,是不明数也。
夫旧、新之理,犹卜筮也:夫凿龟数筴,可以知吉凶然不能为吉凶,何者?
吉凶可知,而不可为也。
夫先筮吉卦,而后名之无福,犹先筑利宅,而后居之无报也。
占旧居以谴祟则可,安新居以求福则不可,则犹卜筮之说耳。
俗有裁衣、种谷皆择日,衣者伤寒,种者失泽。
凡火流寒至则授衣
时雨既降,则当下种。
贼方至,则当疾走。
今舍实趣虚。
故三患随至。
凡以忌祟治家者,求福,而其极皆贫,故有「知星宿,衣不覆」之谚。
古言无虚,不可不察也(《嵇中散集》)
嵇叔夜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西晋 · 张邈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五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孝经》曰:「为之宗庙,以鬼享之」。
其立本有如此者。
子贡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仲田问神,而夫子不答。
其抑末有如彼者。
是何也?
兹所谓明有礼乐,幽有鬼神;
人谋鬼谋,以成天下之亹亹也。
是以墨翟著《明鬼》之篇,董无心设难墨之说。
二贤之言,俱不免于殊途而两惑。
是何也?
夫甚有之则愚,甚无之则诞。
故三子者,皆偏辞也。
子之言神,将为彼邪?
唯吾亦不敢明也。
私神立,则公神废;
邪忌设,则正忌丧;
宅墓占,则家道苦;
背向繁,则妖心兴。
子之言神,其为此乎?
则唯吾之所疾急也。
苟大获其类,不患微细,是以见瓶冰而知天下之寒,察旋机而得日月之动。
足下细蚕种之说,因忽而不察;
是噎溺未知所在,亦莫辨有舟稼也。
夫命者,所禀之分也;
信顺者,成命之理也。
故曰「君子修身以俟命」,「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
何者?
夭遂之实也。
犹食非命,而命必胥食,故然矣。
若吾论曰:居怠行逆,不能令彭祖夭;
则足下举信顺之难,是也。
论之所说,信顺既修,则宅葬无贵。
故辟之寿宫无益殇子耳。
足下不云殇子以宅延,彭祖亦以宅寿。
寿夭之说,使之灼然,若信顺之遂期,怠逆之夭性;
而徒曰天下或有能说之者。
子而不言,谁与能之?
夫多食伤性,良药已病,相之所一也。
诬彼实此,非所以相证也。
夫寿夭不可求之宅,而得之和。
故论有不知之□,足下忘于意而责于文,抑不本矣,难曰:唐虞之世,命何同延?
长平之卒,命何同短?
今论命者,当辨有无,无疑众寡也。
苟一人有命,千万皆一也。
若使此不得系命,将系宅邪?
则唐虞之世,宅何同吉?
长平之卒,居何同凶?
亦复吾之所疑也。
难曰:事之在外而能为害者,不以数心,单豹恃内而有虎。
案足下之言,是豹忘所宜惧与惧所宜忘,故张毅修表,亦有内热之祸。
虽内外不同,钧其非和,一曙失之,终身弗夏:是亦虎随其后矣。
夫谨于邪者慢于正,详于宅者略于和。
走以为先,亦非齐于所称也。
今足下广之望之久矣。
元亨利贞,卜之吉繇;
隆准龙颜,公侯之相者,以其数所遇而形自然,不可为也。
使准颜可假,则无相;
繇吉可为,则无卜矣。
今设为吉宅而幸福报,譬之无以异假颜准而望公侯也。
是以子阳镂掌,巨君运魁,咸无益于败亡。
故吾以无故而居者可占,何惑象数之理也?
设吉而后居者不可,则何假为之说也。
然则非宅制人,人实征宅邪,其无宅也?
似未思其本耳。
猎夫从林,其所遇者或禽或虎。
遇禽所吉,遇虎所凶而虎也,善卜可以知之耳。
是故知吉凶,非为吉凶也。
故其称曰「无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不曰「遂为来物」矣。
然亦卜之尽,盖理所以成相命者。
至乎卜世与年,则无益于周录矣。
若地之吉凶,有虎禽之类;
然此地苟恶,则当所往皆凶。
不得以西东有异,背向不同,宫姓无害,商则为灾。
福德则吉至,刑祸则凶来也。
故《诗》云:「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古之营居,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缘人理以从事
以此议之,既知无太岁刑德也。
若修古无违,亦宜吾伦。
如无所不知谁从?
难曰:不谓吉宅能独成福,犹夫良农,既怀善艺,又择沃土,复加耘耔,乃有盈仓之报。
此言当哉!
诚三者能,则农事毕矣。
若或尽以邪用,求之于虚,则宋人所谓子助苗长,败农之道也。
今以冢宅喻此,宜何比邪?
为树艺乎?
为耘耔也?
若三者有此,则请事后说;
若其无征,则愈见其诬矣。
今卜相有征如彼,冢宅无验如此,非所以相半也。
案《书》:周公有请命之事,仲尼子路之祷。
今钧圣而钧疾,何是非不同也?
故知臣子之心,尽斯心而已,所谓」礼为情貌者」。
故于臣弟,则周公请命;
亲其身,则尼父不祷。
足下图宅,将为礼也?
其为实也?
为礼则事异于古,为实则未闻显理
如是未得,吾所以为遗,而足下失所愿矣。
至于时日,先王所以诫不怠而劝从事耳。
俗之时日,顺妖忌而逆事理;
时名虽同,其用适反。
以三贤校君,愈见其合,未知所异也。
难曰:智之所知,未若所不知者众;
此较通世之常滞也。
然智所不知,不可以妄求;
智所能知,恶其以学哉?
故古之君子,修身择术,成性存存,自尽焉而已矣。
今据足下所言,在所知邪?
则可辨也。
所不知邪?
则妄求也。
二者宜有一于此矣。
夫小知不及大知。
故乃反于有;
无为有者,亦蟪蛄矣。
子尤吾之验于所齐,吾亦惧子游非其域,傥有忘归之累也(《嵇中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