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许靖蜀汉 ? — 222
孔胄自表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党贼求生,情所不忍;
守官自危,死不成义。
窃念古人当难,诡常权以济其道(《蜀志·许靖传》注引《蜀记》)
因众瑞上言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
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馀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徵。
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渊泉则黄龙见」。
龙者,君之像也。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大王当龙升,登帝位也。
又前关羽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于汉中也。
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乌鱼之瑞,咸曰休哉。
二祖受命,图、书先著,以为徵验。
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
伏为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冑,本枝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
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蜀志·先主传》)
与曹公书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
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途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
正礼师退,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临时困厄,无所控告。
便与袁沛、邓子孝等浮涉沧海,南至交州
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漂薄风波,绝粮茹草,饥殍荐臻,死者大半。
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敕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
承此休问,且悲且喜,即与袁沛及徐元贤复共严装,欲北上荆州
苍梧诸县夷、越蜂起,州府倾覆,道路阻绝,元贤被害,老弱并杀。
靖寻循渚岸五千馀里,复遇疾疠,伯母殒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复相扶持,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
生民之艰,辛苦之甚,岂可具陈哉!
惧卒颠仆,永为亡虏,忧瘁惨惨,忘寝与食。
欲附奉朝贡使,自获济通,归死阙庭,而荆州水陆无津,交部驿使断绝。
欲上益州,复有峻防,故官长吏,一不得入。
前令交阯)太守士威彦,深相分托于益州兄弟,又靖亦自与书,辛苦恳恻,而复寂寞,未有报应。
虽仰瞻光灵,延颈企踵,何由假翼自致哉?
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徵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又张子云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荆楚平和,王泽南至,足下忽有声命于子云,勤见保属,今得假途由荆州出,不然,当复相绍介于益州兄弟,使相纳受。
倘天假其年,人缓其祸,得归死国家,解逋逃之负,泯躯九泉,将复何恨!
若时有险易,事有利钝,人命无常,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于裔土矣。
昔营丘翼周,杖钺专徵;
博陆佐汉,虎贡警跸。
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夫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
足下据爵高之任,当贵重之地,言出于口,即为赏罚;
意之所存,便为祸福。
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宁;
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乱。
国家安危,在于足下;
百姓之命,县于执事
自华及夷,颙禺页注望。
足下任此,岂可不远览载籍,废兴之由,荣辱之机,弃忘旧恶,宽和群司,审量五材,为官择人?
苟得其人,虽雠必举;
苟非其人,虽亲不授。
以宁社稷,以济下民,事立功成,则系音于管弦,勒勋于金石。
愿君勉之,为国自重,为民自爱(《蜀志·许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