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別史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字庐陵李氏曰何休以此年为己卯杜氏以为己酉/己不合史记世家以为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又)
 (不合未详孰是 杨士勋
疏马迁之言/与经典不合者非一故与此传异耳)
(庚灵王二/戌十一年)二十有二年(晋平七齐庄三卫献二十六 …… (第 18a 页)
 (于盟也天下之恶孰大于是即其所同之实而观之/晋侯之罪亦一齐也故曰一美一恶无嫌于同汪氏)
 (曰此盟书同与虫牢同盟义同乃何休所谓同心为/恶恶必成者也 杨士勋
谓榖梁于鸡泽平丘发传言)
 (同外楚则重丘亦是外楚今以左传考之去年会夷/仪而将伐齐也齐使陈无宇如楚乞 (第 42a 页)
请于天子复立其社稷则为善因而兼之则恶矣故变)
(文书取而从内讳之例孙氏曰盖莒灭鄫以为附庸今/鲁取之也 杨士勋
曰襄六年莒灭鄫今又云取者彼以)
(立莒公子为后故以灭言之其寔非灭也/故今鲁得取之不言灭者讳故以易言之 (第 39b 页)
 如晋而四不得入焉(汪氏曰二年十二年/十三年二十一年)今此书有
 疾乃复杀耻也(汪氏曰杀犹灭也何氏曰因有疾以/杀畏晋之耻 杨士勋
曰公之如晋四)
 (不得入假言有疾实由季孙之不/入今实有疾别于无疾而反也)以周公之胄千乘 (第 20b 页)
 (氏是矣公羊以为大夫不得专执则是以于京师为/伯讨则非左氏序仲几不受功之事则实以为执以)
 (归晋复归诸京师则恐非事实矣 杨士勋
曰/不书所归唯举其地者此晋自治之效是也) (第 7a 页)
 又因会纳妇岂皆别嫌正始之道邪不言翚以姜氏
 至者谓公自欢受之尔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左传致夫人也
有年
 谷梁曰五谷皆熟为有年 杨士勋
氏曰有年书于冬 (第 26a 页)
 灌甫曰闵僖父子之说左公榖胡氏皆以僖继闵而
 立犹子之继父故传以昭穆祖父为喻固无可疑矣
 范宁不从其说乃以祖为庄亲为僖谓文公以僖居
 庄之上 杨士勋
辨之已是但左氏正义曰父子异昭
 穆兄弟同昭穆闵僖本同为穆但闵当在僖上今升 (第 17b 页)
 上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榖无十一月字庐陵李
 氏曰何休以此年为己卯杜氏以为己酉己不合史
 记世家以为孔子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又不合未详
 孰是 杨士勋
疏马迁之言与经典不合者非一故与
 此传异耳 (第 39a 页)
 (娶同姓则又以国恶而隐之迎圣人作经如化工/生物洪纤高下因物赋形安可执一而论之哉)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程子传致夫人也称弟义见隐/七年杜氏曰女出嫁又使大夫)
(随加聘问在鲁而出则曰致女在他国而来则揔曰聘/临川吴氏曰齐僖亲送女至鲁竟归未几又使贵介弟)
(致之见其爱女之至情之私非礼之正也高氏曰隐七/年弟年尝聘今桓篡隐而结昏复使来聘齐侯于鲁视)
(篡弑易君恬不为意/如市道之交驩耳)○有年(公羊传仅有年也榖梁传/五榖皆熟为有年程子传)
(书有年纪异也人事顺于下则天气和于上桓弑君而/立逆天理乱人伦天地之气为之谬戾水旱凶灾乃其)

(宜也今乃有年故书其异宣公为弑君者所立其恶有/间故大有年则书之 杨士勋
疏凡书有年于冬下五谷)
(毕入计用丰/足然后书之)
 旧史灾异与庆祥并记故有年大有年得见(音/现)(第 35b 页)
 聘之仪矣然摄其君继子男者谓诸侯朝于天子有
 时而不敢后故老疾者使世子摄己事以见(音/现)天子
 急述职也 (杨士勋
曰世子摄其君谓会同急趍王命/今曹伯有疾虽阙朝鲁未是急事薛氏曰)
 (摄事而朝京师礼也/朝于诸侯非礼也 (第 34b 页)
 (陵亳北伐郑而同盟则郑服可知虚朾则悼公初立/而诸侯新服也是则因服异而言同盟也谷梁于二)
 (幽之盟皆曰同尊周于新城断道鸡泽平丘皆曰同/外楚 杨士勋
疏谓鲁庄之世楚国未强齐桓初霸直)
 (取同尊周而已鲁文之时楚人强盛而中国畏之新/城书同传云外楚则清丘 (第 38a 页)
 榖梁子曰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不正其杀申
 生而立之也(范氏曰诸侯在丧称子言国人不君之/故系于其君 杨士勋
疏盖不子者谓不)
 (以为君则/是不子也)人君擅一国之名宠为其所子则当子矣
 国人何为不子也民至愚而 (第 63a 页)
 (国诸侯之/服已也)
(景/)人宋(文/)人卫(穆/)人曹(文/)人同盟于清丘(此大夫同/盟之始左)
(传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病讨/贰程子传晋为楚败诸侯惧而同盟既而皆渝故书人)
(以贬之杜氏曰清丘卫地在濮阳县东南张氏曰地/谱今濮州临濮县东南有清丘愚按今临清县也)
 书同盟志同欲也 (杨士勋
曰新城书同传云同外/楚则清丘亦是外楚省文也)(第 8b 页)
 佐晋悼公屡与诸侯伐郑楚辄救之而不与之战楚
 师遂屈得善胜之道矣故下书萧鱼之会以美之(杜/氏)
 (曰伐郑而书同盟则郑受盟可知 杨士勋
疏伐郑之/文在上即盟戏郑在可知故不异言郑永嘉吕氏曰)
 (按左氏同盟于戏郑与焉然柯陵之盟亦书于伐郑 (第 33b 页)
 (齐于盟也天下之恶孰大于是即其所同之实而观/之晋侯之罪亦一齐也故曰一美一恶无嫌于同愚)
 (按此盟书同与虫牢同盟义同乃何休所谓同心为/恶恶必成者也 杨士勋
谓谷梁于鸡泽平丘𤼵传言)
 (同外楚则重丘亦是外楚今以左传考之去年会夷/仪而将伐齐也齐使陈无宇如楚 (第 49b 页)
 之应也(范氏曰关雎之化王者之风麟之趾关助之/应也然则斯麟之来归于王德春秋之文广)
 (大悉备义始于隐公道终于获麟 杨士勋
疏诗终麟趾春秋终获麟)(音/邵)南鹊巢之德
 先公之教而驺虞鹊巢之应也(王氏笺义诗称麟趾/驺虞为关 (第 26b 页)
又云正中冀州曰中土则号


中国为冀州范宁注榖梁云郑姬姓之国冀州近


京师亲近犹不能服则疏远者可知 杨士勋
释曰


冀州者天下之中唐虞夏殷皆都焉是天子之常


居故后王虽不都冀州亦得以冀州言之则号王 (第 14a 页)
 喜书也此仅曰有年何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
 (宣十/六年)大丰年也仅有年亦足以当喜乎恃有年也
 榖梁传五榖皆熟为有年也 (杨士勋
曰凡书有年于/冬下五榖毕入计用丰) (第 23b 页)
 侧而不归之王吏故春秋亦不与也公羊以为大夫

 不得专执则是以京师为伯讨则非左氏序仲几不
 受功之事则实以为执以归晋复归诸京师则恐非
 事实矣 杨士勋
曰不书所归唯举其地者此晋自治
 之效是也 按周衰诸侯不享觐天子之在者唯号
 与祭仅城成周诸侯之大夫犹 (第 3b 页)
 其所欲哉亦惧楚之杀已信乎其往愬也朱奔楚而
 楚之强暴见矣 公羊以朱作东而谓东即东国非
 也朱去而不复者也  杨士勋
氏曰诸侯奔死于他
 国例不书卒观二十三年东国之书卒则东国必非 (第 13a 页)
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义俱违则特申短见虽课率庸
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
四门博士臣 杨士勋
四门博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 (第 1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