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別史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为水物故以为修毋致子之应     杨士勋
曰诗终于麟
趾春秋终于获麟
春秋总例数
书王一百四十六  不书王九十六  书正九十七
不书正一百四十 (第 56b 页)
  我有往者则书(何注谓使大夫往也恶文公不/自往故书葬以起大夫会之)
  谷梁传天子志崩不志葬举天下而葬一人其道
  不疑也志葬危不得葬也日之甚矣其不葬之辞
  也 (杨士勋
曰春秋之世有十二王志崩者九书葬/者五王室不赴诸侯不会故也志崩九者平王)
  (桓王惠王襄王匡王定王简 (第 39a 页)
  (五/)孔颖达贞观中上正义三十六卷
今奉敕删定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义
俱违则特申短见虽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
大夫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 杨士勋
四门
博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 (第 6a 页)
 宗庙则欲以之归也吴先生曰齐侯亲送女至鲁竟
 归未几又使贵介弟致之见其爱女之至情之私非
 礼之正也
有年
 榖梁传曰五榖皆熟为有年 杨士勋
氏曰有年书于
 冬者五榖毕入计用丰足然后书之公羊传曰有年 …… (第 8a 页)
 榖梁传曰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抗诸侯之
 礼而来朝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
 道待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 杨士勋
氏曰礼诸侯世
 子誓于天子而摄其君则下其君一等未命则以皮
 帛继子男谓会同急趋王命者也曹伯有疾而使世 (第 18b 页)
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则亦范宁之言也是以 杨士
證郑众贾逵之徒谓春秋约以周礼修母致子故独
得麟从隐至哀文武之道协喜瑞来臻呜呼其言亦妖
矣立经之始尚不 (第 32b 页)
 左传不书即位乱故也杜云国乱不得成礼 公羊
 继弑君不言即位何云复发传者嫌继未踰年君义
 异故也明当隐之如一  杨士勋
谷梁疏云以非父
 非君嫌异故复发传以明之 胡传庄薨子般卒庆 …… (第 10a 页)
 公无正昭之薨定之即位详书于策为永鉴
  愚按昭定之际国事之变而又变前此未有何休
  以桓庄之际为比不知其不伦也 (杨士勋
言/之详矣)桓薨
  于齐即以是年丧还且葬矣嗣君之位定已久矣
  然后逾年改元特以不忍行即位之礼而不 (第 12b 页)
 师古曰猲者谓以威力胁人也音呼葛反(战国策云恫疑虚猲)
 (高诱云猲喘息惧貌)
十有六年传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
  杨士勋
云磌字说文玉篇字林等无其字学士多读
 为砰(公羊释文云本或作砰八耕反)据公羊古本并为磌字张揖读
 为 (第 19a 页)
 九经古义卷十五     长洲惠栋撰
谷梁古义

孝经说云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属商
孝经属参故应劭风俗通言榖梁为子夏门人 杨士勋
谓受经于子夏余案桓谭新论云左氏传世遭战国寝
藏后百馀年鲁榖梁赤为春秋残略多所违失然则谷
梁子非亲受经 (第 1a 页)
于子夏矣古人亲受业者称弟子转相
授者称门人则谷梁子于子夏犹孟子之于子思故魏

麋信注谷梁以为与秦孝公同时也 杨士勋
言谷梁为
经作传传孙卿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案孙
卿齐湣襄时人当秦之惠王则在其后又卿著书言天
(第 1b 页)
 得之其闵僖父子之说左公榖胡氏皆以僖继闵而
 立犹子之继父故传以昭穆祖父为喻固无可疑矣
 范宁不从其说乃以祖为庄亲为僖谓文公以僖居
 庄之上 杨士勋
辨之巳是但左氏正义曰父子异昭
 穆兄弟同昭穆闵僖本同为穆但闵当在僖上今升
 僖于闵故云逆祀二公位次之 (第 13a 页)
 僖公


获莒挐

榖梁似传奇一则左氏公羊皆不如此说范注引江熙
语良然 杨士勋
疏何乃驳之

此谓璧马之属

范武子注注此晋国之宝也此字耳若此小国之所以
事大国也则不如是解此小国之 (第 5a 页)
  丝衣篇
序曰丝衣绎宾尸也郑笺曰绎又祭也天子诸侯曰绎

以祭之明日卿大夫曰宾尸是已朱传改为祭而饮酒
之诗钱天锡曰祭而饮酒是仪礼三献尸之后主人遂
献宾及宗人之乐歌而宗人视濯视牲在祭之前夕盖
于献酬时通叙其始终相视之敬而歌之也能曲通朱
义而后人终以祭而受福如楚茨之备言燕私湛露之
在宗载考乃燕也非祭也不应列于颂今考序说诚有
据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犹绎公羊传曰绎者祭之明日
也榖梁传曰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何休曰礼绎继

昨日事但不灌地降神耳 杨士勋
曰少牢馈食礼卿大
夫当日宾尸礼小也天子诸侯明日宾尸者礼大也夏
曰复复前日之礼也殷曰肜肜是不绝之意也周 (第 46b 页)
 又按董仲舒以为襄二十四年比食又既象阳将绝
 楚子主上国之兆后果验杜氏长历论云春秋日有
 频月而食者旷年不食者理不得一 杨士勋
榖梁传
 疏㩀今历无有频食之理疑古或有之汉高帝本纪
 亦曾频食赵汸子常更援汉文帝三年十月晦十一
 月 (第 24b 页)
   右五家传注(二十三部四/百五十一卷)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二十五卷(陈国子博士沈文/阿唐志二十七卷)王元

规续沈文阿春秋左氏传义略十卷 春秋义略三十
(陈右军将/军张冲)春秋左氏义略八卷 春秋左氏传立义
十卷(崔灵/恩)春秋左氏传述义四十卷(东京太学/博士刘炫)左氏钞
十卷 春秋义函传十六卷(于宝隋志作春秋/左氏函傅十五卷)春秋正
义三十六卷(孔颖/达)左氏义疏六十卷(徐文/远)春秋精义三
十卷 春秋公羊疏十二卷(见隋/志)春秋公羊疏三十卷
 春秋谷梁传义十卷(徐/邈)春秋谷梁疏十三卷 (唐杨/士勋)
   右三传义疏(十五部三百/三十九卷) (第 23a 页)
 (故谓之四裔井田良法榖梁传宣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范宁注)
 (出除公田八十亩馀八百二十亩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亩馀二十亩家居二亩半为庐舍 杨士)
 (勋
疏云何休又云古者井田之法一夫一妇受田百/亩身与父母妻子五口以为一户公田十亩又庐舍)
 (二亩半凡为田 (第 24a 页)
 (太史令陈授陈日食之变咎在梁冀/冀收考授死于狱中帝由是怒冀)
蝗○大雩集览(大雩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注阳气盛而常旱山)

(川百源能兴云雨者也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必先祭其/本乃雩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郊之傍雩)
(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春秋桓五年秋大雩左传曰龙/见而雩注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
(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榖祈膏雨公羊传注何/休曰雩者旱祭请雨之名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君亲)
(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是以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郑)
(司农云鲁僖公欲焚巫尪以其舞雩不得雨也榖梁传 杨士勋
疏曰贾逵云言大雩者别于山川之雩左氏说)
(不为旱者亦称大雩则雩称大者或如贾言也名之为/雩者郑玄云雩之 …… (第 58a 页)
 (均云房近心为明堂又别为天府及天驷京房易传/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受易于梁人焦延寿西汉)
 (时学官也易傅谓解说周易之经义者 杨士勋
曰京/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为易作传故曰京房易)
 (傅地吐妖左傅地反物为妖愿赐清閒于清静閒暇/时愿 (第 93a 页)
 读文而不能通其义至隋浸微今殆无师说

 陆德明曰公羊榖梁皆以日月为例
 孔颖达曰公羊榖梁道听涂说之学或日或月妄生
 褒贬
  杨士勋
曰景帝好公羊胡母之学兴仲舒之义立
 徐彦曰公羊榖梁出自卜商不题曰卜氏传者子夏
 口授公羊高至寿乃共胡 …… (第 3a 页)
 阮孝绪曰名俶(或作/淑)字元始
 颜师古曰榖梁子名喜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传孙
 卿卿传鲁申公申公传瑕丘江公
  杨士勋
曰宣帝善榖梁千秋之道起刘向之意存
 陆淳曰断义皆不如榖梁之精 …… (第 9b 页)
 阮孝绪曰建武中邹夹氏皆绝

 隋书经籍志汉初公羊榖梁邹氏夹氏四家并行王
 莽之乱邹氏无师夹氏亡
  杨士勋
曰五家之传邹氏夹氏口说无文师既不传
 道亦寻废
夹氏(失名/)春秋传
  汉志十一卷
   佚
 班 (第 11b 页)
 终严霜夏坠从弟凋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
 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榖梁集解
 王通曰范宁有志于春秋徵圣经而诘众传
  杨士勋
曰魏晋以来注榖梁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
 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瑶胡讷之等宁以传 (第 11a 页)
 定据以为本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仪俱违则
 特申短见虽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请大夫
 国子博士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 杨士勋
四门博
 士臣朱长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 …… (第 4b 页)
 陈振孙曰自晋宋传杜学为义疏者沈苏刘沈氏义

 例粗可经传极疏苏氏不体本文惟攻贾服刘氏好
 规杜失比诸义疏犹有可观
杨氏 (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
  唐志十二卷
   存
 崇文总目唐国子四门助教 (第 6a 页)
杨士勋
撰皇朝邢炳等
 奉诏是正令太学传授
春秋公谷考异 (第 6a 页)
 长以释经传示不敢专三传之学始定著而纷更之
 流少杀矣唐兴孔颖达等为六经作疏乃取三家之
 注以疏三传而颖达为左氏经传作疏而不取公榖
 氏其同僚 杨士勋
疏之遂行于世然其学终莫能通
 而圣人之意散一王之统分真是之旨终惑而莫能
 解虽然由三传以学春秋如岷山 (第 18a 页)
 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义俱违则时申短见虽
 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散大夫守国子博士
 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 杨士勋
四门博士臣朱长
 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朝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