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太玄部
續道藏
一死何遽如是中宗尝与后私誓曰异时幸复见天日
当惟卿所欲不相禁禦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
后在高宗之世 桓彦范
上表以为易称无攸遂在中馈 …… (第 40b 页)
易之兄弟善韦后亦
重之及易之诛复称慧范预其谋以功加银青光禄大
夫赐爵上庸县公出入宫掖中宗数微行幸其舍 彦范

复表言慧范执左道以乱政请诛之中宗皆不听
明皇宠杨贵妃每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织绣之工
专供贵妃院者七百 …… (第 41a 页)
礼冠婚唯有士礼而无天子诸侯之礼故三代以来
唯以士礼推而上之为天子诸侯之礼盖以成人之与
夫妇自天子至于 士则
一也臣窃闻亲王宗室之间娶 (第 48b 页)
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
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

左台中丞 桓彦范
右台中丞东光袁恕已共荐詹事司
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曰峤不乐抟击之任如何 (第 50a 页)
彦范
曰为官择人岂必待其所欲所不欲者尤须与之所以
长难进之风抑躁求之路乃擢为右台侍御史先是李 …… (第 50a 页)
峤崔玄炜奏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遂致刻薄之吏
恣行酷法其周兴等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 司刑少卿
桓彦范
又奏陈之表疏前后十上太后乃从之
监察御史崔琬对仗弹宗楚客纪处讷潜通戎狄受其
货赂致生边患故事大臣被弹 (第 50b 页)
薛谦光徐州司马锽而已 桓彦范
袁恕已共荐阳峤为御史杨再思曰峤不乐搏
击之任如何 (第 45b 页)
彦范
曰为官择人岂必待其所欲所不欲
者尤须与之所以长难进之风抑躁求之路乃擢为右
台侍御史
韦嗣立论职官多滥 …… (第 45b 页)
之深也
至若宰我见遇于宣尼逢萌被知于文叔韩信无闻于
项氏毛遂不齿于平原此失士之故也是以人主受不
肖之 士则
政乖得贤良之佐则时泰故尧资八元而庶 …… (第 49a 页)
谤议杂合浸以成风夫竞荣者必有竞利之心谦逊者
亦无贪贿之累自非上智焉能不移既在中人理由习
俗若重谨厚之 士则
怀禄者必崇德以洁己若开趋竞
之门则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附会则百姓罹其弊洁
己则兆庶蒙其福故风化之渐靡不 …… (第 52a 页)
不皆命于天
子王朝庶官亦不专于一职故周穆王以伯囧为太仆
正命之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 士则
令其自择下吏之文也太仆正中大夫耳尚以僚
属委之则三公九卿亦必然矣周礼太宰内史并掌爵 (第 57b 页)
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 桓彦范
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
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
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陆贽请令台省长官 (第 62a 页)
生二人
曰大事已定彼犹几上肉耳夫何能为所诛已多不可
复益也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朝邑尉武强刘幽求
亦谓 桓彦范
敬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 …… (第 91a 页)

桓彦范
(第 92a 页)
扶阳王
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
崔玄炜为博阳王罢知政事后张柬之表请归襄州养
疾遂以柬之为襄州刺史三思以 (第 92a 页)
敬晖 桓彦范
袁恕己
尚在京师忌之俱出为滑洺豫三州刺史阴令人疏皇
后秽行榜于天津桥请加废黜中宗大怒命李承嘉穷
覈其 (第 92a 页)
事承嘉奏言敬晖 桓彦范
张柬之袁恕己崔玄炜
使人为之虽云废后实谋大逆请族诛之乃以周利用
奉使岭外比至柬之玄炜已死遇 (第 92a 页)
彦范
于贵州令左右 (第 92a 页)
晖等云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不若封晖等为王
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中宗以为然
以敬晖为平阳王 桓彦范
(第 22a 页)
扶阳王
张柬之为汉阳王
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晖为博阳王罢知政事三思令 (第 22a 页)
稿/)
   唐梁升卿御史台精舍记
御史台精舍记崔湜撰梁升卿书读其文则湜于佛可
为笃信者矣唐书列传云 桓彦范
等当国畏武三思使
湜阴伺其奸而三思恩宠日盛湜反以 (第 20b 页)
彦范
等计告之
遂劝三思速 (第 20b 页)
彦范
等以绝人望因荐其外兄周利正
(第 20b 页)
彦范
等又云湜贬襄州刺史以谯王事当死赖刘 (第 20b 页)
    刘奇
證圣元年刘奇为吏部侍郎注张文长司马锽为监察
御史二人因申屠玚以谢之奇正色曰举贤本自无私
二君何为见谢(出唐/会要)
    狄仁杰
圣历初狄仁杰为纳言颇以藻鉴自任因举 桓彦范
(第 6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二 宋 李昉等 编
  精怪五
  凶器下
    桓彦范   
蔡四    李华
   商乡人   卢涵    张不疑
   凶器下
    (第 1a 页)
桓彦范

(第 1a 页)
扶阳王桓彦范
少放诞节不饰细行常与诸客游侠饮
于荒泽中日暮诸客罢散范与数人大醉遂卧泽中二
更后忽有一物长丈馀大十围 (第 1b 页)
  狄门桃李(事文类聚唐狄/仁杰尝荐姚崇) 参术芝桂(唐书元澹传澹谓/狄仁杰曰下之事)
       (桓彦范
敬晖数/人卒为名臣或)     (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
      (谓仁杰曰天下/桃李 …… (第 15b 页)
  (使韦桢状震治行为丨丨丨/丨乃赐上下考封郧国公) 德为人表(隋书卢昌衡传/昌衡出为徐州)
  (总管长史甚有能名吏部尚书苏威考之/曰丨丨丨丨行为 士则
论者以为美谈) 理状尤异(后/汉) (第 36b 页)
  (兵败支党馀二千人论死仁杰丨其丨密疏曰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
  (能定然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 宥雪(唐书 桓彦范
传长安中为/司刑少卿时内史李峤等) (第 4a 页)
  (屡奏往为酷吏破家者请皆丨丨依违未从 彦范
复上言/自文明后得罪惟杨豫博三州不免它可悉赦疏十上卒)
  (见/听) 大赦(宋史刑法志恩宥之制凡丨 (第 4b 页)
 白兔山在城东南 龙头山在城东南半里 马迹
山在城东南三十馀里 丹阳山多赤柳 绿水桥在
府治之西(舆地/纪胜)

人物吴韦昭尝撰吴书 晋祖逖击楫誓清中原 刘
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目览词讼手答笺书 宋檀
道济唱筹量沙以却敌 梁江淹对策上第  唐桓彦
武后时诛张易之复唐室 皇朝邵亢应制科 吴
叔编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苏颂本泉之晋
江人薨葬于润子 (第 18a 页)
丞与来俊臣同治狱时人称
之曰遇杜者生遇来者死累官同平章事武后称其为
真宰相 刘幽求举制科为朝邑尉尝恨 桓彦范
不诛
武三思以为必有后患果如其言官至中书三品 田
神功初为县吏后以破贼有功累迁太子太师且事亲
至孝官 (第 15a 页)
曰未闻武后以告仁杰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 仁
杰荐张柬之姚崇 桓彦范
敬晖数人卒为名臣或曰天
下桃李尽在公门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武后
诏丞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荐子光嗣 (第 7b 页)
虽除产禄
犹在去草不去根终当复生二人曰大事已定彼犹机
上肉耳夫何能为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刘幽求亦
桓彦范
敬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
图噬脐何及(唐太/宗)蒋钦绪萧至忠姊夫也谓之曰如子
之才何忧不达 …… (第 20b 页)
二凶虽除产禄犹在草不去根终当复生二人曰大
事已定彼犹机上肉耳夫何能为季昶叹曰吾不知死
所矣刘幽求亦谓 桓彦范
敬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
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何及 古之智者皆不愿受夷
狄之惠盖豫忧其求请无厌终为后患故 (第 30b 页)
之也 王羲之年十二周顗异之时重牛
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羲之由是知名(晋/书)仁杰
所荐进若张柬之 桓彦范
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
(唐/书)则天问狄仁杰思得奇才用之仁杰曰荆州长史张 …… (第 2b 页)
李义
甫义甫谓之曰王学士得御史是义甫所举今日之事
岂无愧乎对曰义方为公不为私 张易之张昌宗居
中用事 桓彦范
谋诛之 (第 89b 页)
彦范
以事白其母母曰忠孝不
两全先国后家可也 太后之迁上阳宫也姚元之独
呜咽流涕曰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 (第 89b 页)
昔王陵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
死不恨义方乃奏之左迁华州司户参军
先国张易之张昌宗居中用事 桓彦范
谋诛之以白其
母母曰忠孝不两全先国后家可也(通/鉴)
妻卒约哭李畬事母甚谨闺门邕睦累代同居每四时
(第 58a 页)
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柰何臣愿先斥为群臣
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
伸难抑躁阳峤长安中左右御史中丞 桓彦范
袁恕已
争取为御史杨再思素峤吾知其意不乐抨弹事为与
(第 45b 页)
彦范
(第 45b 页)
彦范
曰为官择人岂待情乐乎唯不乐者固与
之以伸难进抑躁求也遂为右台侍御史
白兔酷吏王弘义为左台侍御史弘义尝 (第 45b 页)
炜亦屡有谠言则天乃令法司正断其罪
玄炜弟昪时为司刑少卿又请寘以大辟其兄弟守正
如此(旧/)
诘责无惧 桓彦范
为司刑少卿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
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 …… (第 33a 页)
经题至是诸王与驸马都尉赴上
惟判祥瑞三道而已至与博士助教虽有学士之名多
非儒雅之实(上/)
官不择才 桓彦范
为侍中俄墨敕以方术人郑普思为
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 (第 64a 页)
彦范
苦言不可帝曰既要
用之无容便止 (第 64a 页)
彦范
曰陛下自复位制诏军国皆用故
事正观时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为秘书监以孔颖达
为祭酒如静能方伎庸流岂足以比 (第 64a 页)
者固与之(唐书杨峤传长安中左右御史中丞 桓彦范/
袁恕已争取为御史杨再思素与峤善知其)
(意不乐弹抨事为语 (第 25a 页)
彦范
(第 25a 页)
彦范
曰为官择人岂待情乐/乎唯丨丨丨丨丨丨以伸难进抑躁求也遂为右台侍)
(御/史)杷推碗脱(唐书刘知几传群 (第 2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