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太玄部
續道藏
虽有而不论者亦列之说□丨可)
(以为丨其子美煮而食之可以亡/创厉张茂先注子笋也恶厉创也)
竹槎(唐书 桓彦范
传三思讽节悯太子请夷 (第 78b 页)
彦范
等族/帝不从三思虑五人者且复用乃纳崔湜计遣周)
(利贞矫制杀之利贞至贵州逢 (第 78b 页)
彦/范
即缚曳丨丨上肉尽杖杀之)
竹𥱼(东观汉记张堪为蜀郡太守公孙述击之堪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谓曰张君养吾 (第 78b 页)
大锡(吴少微为 桓彦范
谢男授官表鸣玉/以相建土而王丨丨崇荣斯亦极矣)
大贶(左传君不忘先君之好辱吊群臣又/重恤之敢拜君命之 (第 74b 页)
  崔湜撰梁升卿八分书开元十一年(金石录)

  御史台精舍记崔湜撰梁升卿书读其文则湜于佛
可为笃信者矣唐书列传云 桓彦范
等当国畏武三
思乃使湜阴伺其奸而三思恩宠日盛湜反以 (第 17a 页)
彦范
等计告之遂劝三思速 (第 17a 页)
彦范
等以绝人望因荐其
外兄周利正以 (第 17a 页)
彦范
等又云湜贬襄州刺史以谯 (第 17a 页)
以黄土扫壁木石画而习之故特以
草𨽻擅名天授元年糊口考校判入高等以亲累授衢
州参军与盈川令杨烱信安尉 桓彦范
相得甚欢又选
授洛州温县永昌二尉每选皆判入高科侍郎苏味道
以所试示介众曰选人中乃有如此书判嗟叹久之遂 (第 21b 页)
会要神龙元年三月三日制书一事已上并依贞观故
事景云二年七月置都督崔涖议曰贞观故事足可依
行  桓彦范
传神龙初对曰陛下龙飞下制云军国政
化并依贞观故事 李翱传条兴复太平大略曰复高
祖太宗旧制用忠正屏邪佞 (第 35a 页)
思今取类非远且功与时并才与世生苟蕴其才遇其
时尊主庇人何代蔑有在中宗时有如 桓彦范
等著辅
戴之绩在玄宗时有如刘幽求等申弼翼之勋在肃宗
时有如郭子仪扫除氛祲今顾晟等保宁朕躬咸宣力
肆勤 …… (第 17b 页)
李岘王圭戴胄马
周褚遂良韩瑗郝处俊娄师德王及善朱敬则魏知古
陆象先张九龄裴寂刘文静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晖
彦范
刘幽求郭元振房琯袁履谦李嗣业张巡许远卢 (第 18b 页)
 六典太常丞凡大享太庙则修七祀于太庙西门之


晋志江左以来不立七祀

唐功臣配飨 功臣祀典

会要贞观礼祫享功臣配享于庙庭禘享则不配后祫
禘并配高祖庙六人(淮安王神通河间王孝恭殷开山刘政会裴寂刘文静)太宗
庙七人(房玄龄高士廉屈突通魏徵长孙无忌李靖杜如晦)高宗庙六人(李绩张行成许)
(敬宗马周褚遂良高季辅刘仁轨)中宗庙八人 (桓彦范
敬晖张东之崔玄炜袁恕己狄仁杰魏) (第 49b 页)
绿衣虽多无贵于色邪径虽利无尚于直春华虽
美期于秋实冰璧虽泽期于见日 王廙妇德箴
在昧无愧幽不改虔  唐桓彦范
戒中宗曰诗以关雎
为始言后妃者人伦之本治乱之端也故舜之兴以皇
英周之兴以任姒桀奔南巢祸阶末嬉鲁桓灭国 (第 33a 页)
郑公魏徵赵公长孙无忌卫公李靖莱公杜如晦高宗
庙六人李绩张行成马周褚遂良高季辅刘仁轨
中宗庙八人 桓彦范
敬晖张柬之崔玄炜袁恕已
狄仁杰魏元忠王同皎睿宗庙二人苏瑰刘幽求
玄宗庙三人张说郭元振王琚肃宗庙二人苗 (第 47a 页)
骠骑为
中郎将车骑将军皆为郎将分左右以亲卫曰一
府勋卫翊卫曰二府谓之三府卫(高祖授李安远右翊卫统军) 桓彦范
以 
 门荫补右翊卫迁司卫主簿(李光弼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刘师立为左亲卫 长孙顺德刘弘基仕隋 
 为 …… (第 8a 页)
番上下乾元元年十月四日敕羽林军同金吾四卫元和二年正月敕羽林军应管月番)
 飞骑总五千六百一十二人宜停 (桓彦范
传张柬之引 (第 31a 页)
彦范
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神龙元年正)
(月率羽林兵与将军湛多祚杨元琰等千骑五百人讨贼)程务提检校左 (第 31a 页)
云同上)改院内五品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
士 百官志永泰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
贤门凡十三人  桓彦范
传时武后处迎仙官之集仙
殿

唐万寿殿

见寿星坛

唐拾翠殿

六典拾翠殿在大明宫 杜甫诗赋诗拾翠 …… (第 7a 页)
宫止一殿故改作焉(以杭州州治为行宫)崇政以故射殿为
之朔望则权置帐门以为文德紫宸殿案射则以为选
德策 士则
以为集英垂拱以故内诸司地为之在皇城
司北二十八年九月甲子重修朝射垂拱三殿成 崇
政垂拱二殿其修广仅如 (第 54b 页)
其才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蔑有在中宗时则有如
彦范
等著辅戴之绩在玄宗时则有如刘幽求等申弼
翼之勋在肃宗时有如郭子仪扫除氛祲今顾晟等保
宁朕躬咸宣力肆勤 …… (第 13b 页)
李岘王圭戴胄马周
褚遂良韩瑗郝处俊娄师德王及善朱敬则魏知古陆
象先张九龄裴寂刘文静张柬之袁恕己崔元晖 桓彦
刘幽求郭元振房琯袁履谦李嗣业张巡许远卢奕
南霁云萧华张镐李勉张镒萧复柳浑贾耽马燧李憕
三十七人画像续 (第 14a 页)
顷传武后讽帝召
诸儒论撰禁中朝廷疑议表疏皆密使参处以分宰相
权故时谓北门学士 张昌龄传奏豫北门修撰 
彦范
传时中宗每北门起居因得谒陈秘计 (第 5b 页)
公门桃李

狄仁杰尝荐张柬之为相又尝荐姚崇 桓彦范
袁敬晖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
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省门丝竹

唐尚书省 (第 21b 页)
年已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
逆魁首咸赦除之癸卯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
宗谋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 桓彦范
敬晖等以羽林
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
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 …… (第 8b 页)
    中宗孝和皇帝
唐书曰中宗孝和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大
圣皇后显庆元年十一月生于长安明年封周王授洛
州牧仪凤三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英州牧永隆元年
章怀太子废其年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

崩皇太子即皇帝位皇太后临朝称制改元嗣圣元年
二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其年五月迁于
均州寻徙居房陵圣历元年召还东都立为皇太子依
旧名显时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神龙元年凤閤
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炜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
林将军 桓彦范司刑少卿
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诛
易之昌宗迎皇太子大赦天下凤閤侍郎韦承庆正谏
大夫房融司礼卿崔庆等下狱甲辰命地 (第 9b 页)
家世长对曰名长意短实如
圣旨口正心邪未敢奉诏
又曰 桓彦范
为大理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贵则辞色
无惧争之愈厉又常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 (第 7b 页)
良致笏殿阶曰还陛下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
引出因左迁遂良潭州都督后转桂州未几贬爱州刺

又曰纳言 桓彦范
尝上表论中宗时政数条其大略曰
昔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后妃者人伦之本理乱之 (第 9a 页)
又曰孙处玄者长安中徵为左拾遗颇善属文常恨天
下无书以广所闻神龙初 桓彦范
等用事处玄遗 (第 8b 页)
彦范
书论时事得失 (第 8b 页)
彦范
竟不用其言乃去官还乡里以病

又曰白履忠陈留浚仪人也博涉文史常隐居大梁城
时号为梁丘子景云中徵拜校 (第 8b 页)
堪为宰相
者崇曰张柬之沈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唯陛下
急用之登时召见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年已八十与 桓彦范
敬晖等诛二张兴复社稷忠冠千古功格皇天
又曰张嘉贞落拓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 (第 3a 页)
  兴复(四则/)
唐武后疾甚张易之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玄炜与
中台右丞敬晖 司刑少卿桓彦范
相王司马袁恕已谋
诛之柬之谓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富贵谁所致
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 (第 37a 页)
所危
将军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
不敢顾身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长史杨元琰相代
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元琰慨然有匡复之

志及柬之为相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谓曰君颇记江
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 彦范
晖及右散骑
侍郎李湛为羽林将军委以禁兵易之等疑惧乃更以
其党武攸宜参之易之等乃安俄而姚元之自灵武至 (第 37b 页)
都柬之 彦范
相谓曰事济矣遂以其谋告之 (第 37b 页)
彦范
以事
白其母母曰忠孝不两全先国后家可也时太子于北
门起居 (第 37b 页)
彦范
晖谒见密陈国策太子许之柬之玄 (第 37b 页)

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羽林兵五百馀人至 …… (第 37b 页)
等对曰易之昌宗谋反臣
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
当万死太后见太子曰小子既诛可还东宫 彦范
进曰
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在东宫天意人
心久思李氏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太后谓
崔玄炜 (第 3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