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孟子類
詩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荫蜀中数百里之田恐是沱则地势又太上了澧水
 下有一支江或云是又在澧下太下了又如东汇泽
 为彭蠡江亦不至此泽敷浅原今又在德安或恐在
 湖口左右 晁以道
谓九江在湖口谓有九江来此合
 今以大江数之则无许多小数之则又甚多亦不知
 如何
 (包扬录禹贡)
(第 21a 页)

(晁氏名说之
(第 30a 页)
以道
清丰人○冯氏曰此章孟子盖尝述之子华之言对夫子言之也孟子所解则弟子
他日闻而言之也孟子言夫子不居其圣故 …… (第 30a 页)
得力○辅氏曰诗易于礼礼易于乐兴者浅立者深成则又其深者也故其先后之序如此)
程子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特 以道
学不明故不
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如今之歌曲虽闾里童稚
皆习闻之而知其说故能兴起今虽老师宿儒尚不能
(第 43b 页)
  私觌以私礼见也愉愉则又和矣(陈用之曰享致其礼私觌致其情则
尚和矣夫宾主于君则有私觌于卿大夫则有私面私觌则有束锦乘马而私面如之司仪亦言私面私

献此不言私面为君故也言享则知私觌之有献言私觌则知享之为公互相备也)
○此一节
记孔子为君䀻于邻国之礼也(黄氏曰此章言出使有三节执圭礼之正
享礼则稍轻私觌则又轻矣故其容节之不同如此)
晁氏曰孔子定公九年仕
鲁至十三年适齐其间绝无朝聘往来之事疑使摈
执圭两条但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是尔 (晁氏名说之
(第 40a 页)
以道
清丰
人○语录问夹谷之会孔子相恐即是摈相之相曰相自是相摈自是摈相是相其礼仪摈是传道言语
摈用命数之半 (第 40a 页)
  进结自牖之象牖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
  也始虽艰阻终得无咎故其占如此
   朱氏附录问旧读樽酒簋贰为句用缶为句乃
   古注及程氏说 晁以道
本樽酒簋(句/)贰用缶(句/)
   本义从之其说如何曰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
   缶亦不成文理○樽酒 (第 38a 页)
以止咸之止而说之类则仍有相为用之意
而此卦不然故曰不相与也
(辨正)平庵项氏曰卦辞为艮其背传为艮其止 晁氏说之
曰传亦当为艮其背自王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说
今案古文背字为北有讹为止字之理 (第 14a 页)
旰   古案切日差晚也
晚   縳远切日薄暮也
昏   呼昆切日入向晦也(唐本说文从民省徐本从氐省 晁说之
曰因唐)

(讳民改为氏也晁说得之)古者娶用昏时故嫁娶谓之昏(别作婚)


于目昏于心者皆曰昏(别 (第 9b 页)
为轮下规谓之牙考工记曰牙也者以为固抱也


牙之谐声


去奇切(说文曰武牙也 晁说之
曰顾野王曰虎牙也盖唐人讳虎改之按盖牙)


(之巨者武虎言其壮也)


区主切牙蠹也(或作龋䶙从齿非 (第 60a 页)
篇曰嫕嫛婉嫕顺从也静也婉也)

爱   于代切义不待训又作  (又作悯唐本说文曰从心从)

(先从夂 晁说之
曰古文无从夂者)

慈   疾之切怜爱也幼者人之所慈大学曰为人

父止于慈慈竹竹之丛生子母相依者也慈 (第 13b 页)
 植物三
竹  陟六切象形两之象其族生也与草同

竹之指事

个   古贺切竹一竿也(亦作个说文唐本曰个竹枝也今或作个半竹也徐)

(氏阙个字曰个不见义无从下笔明堂左右个者明堂旁室也当作介 晁说之
曰大射仪搢三挟一) (第 1a 页)
(个者矢也亦可易为介乎鲁次公曰竹生非一故兼个犹草兼屮林兼木秝兼禾也 说之
据籀文亦)


(有个字)借为室之左右个记曰天子居明堂左个右


(郑氏曰堂之偏也)又射侯有上个左 (第 1b 页)
别作□荪)楚辞曰荃蕙化而为茅(一本作荪)


又曰荪桡兮兰旌(一本作荃说者曰荃荪一物也说文曰荃芥脆也 晁说之
曰芥)


(脆之荃当从唐本初劣切)汉书繇王闽侯遗江都王建荃葛(苏林)


(曰细布属服虔曰音荪细葛 (第 21b 页)
             宋 戴侗 撰

中  陟弓切中○而贯之中之象义也得其中曰中
 去声 古文(说文曰中和也从口丨上下通中古文籀文 晁说之
曰林䍐谓从○)
 (象四方上下通中也说文徐本皆作殆误也李阳冰曰同异之同亦从囗不从口盖用与中皆从中而) (第 1a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周易会通原序
太极泄而为图包牺氏则之以画卦如根干之有条枚
横竖方圆往来交互变通不穷而谓之易大之天地日
月小之万物万事之象与理莫不毕具文王周公孔子
系之以辞者名曰周易于是四圣之书与天地并其书
广大精深未易窥测先儒传注逮程朱子至矣尽矣讵
非宋易乎然文有古今之异义有理象之殊今易则自
费直郑玄以孔子彖𧰼之传附释正经之末而参解文

王周公彖𧰼经文之间并附文言则始于王弼程传主
理义而仍其旧古易则自吕微仲 晁以道
始复而未尽
吕伯恭复分牺文周公上下经六十四卦为经二篇而
以孔子十翼为传十篇各自为卷以合于古本义主象 …… (第 3b 页)
   商瞿氏易
西汉儒林传云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
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
授东吴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卜子夏易解十/卷晁氏公武曰)
(汉艺文志已无子夏书此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 景/迂
谓或云张弧伪作又案孙氏坦曰世有子夏传以为)
(亲得孔子之蕴观其辞略而不甚粹间或取左氏春秋/传语證之晚 …… (第 51b 页)
   邵子易(雍尧夫居洛阳谥康节先生咸淳三/年封新安伯诏与司马光从祀夫子)
古周易八卷(与 晁氏说/之
同见后)
皇极经世书十二卷(起于尧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终于周显德六年己未)又叙
篇系述二卷观物外篇六 …… (第 59a 页)
   程子易(颐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人仕至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卒谥正公)
周易上经三卷下经三卷(晁氏公武曰汉上言伊川之/学出于周子周子得之于穆)

(修亦夲于希夷与邵子之学夲同然考伊川之解不及/象数颇类胡安定尔景迂云胡武平周茂叔同师润州)
(鹤林寺僧寿涯其后武平传其学于家茂叔则授二程/与汉上之言不同 案程传正文只据王弼夲亦止有)
(六十四卦系序传有及爻卦者掇入传中故无系辞以/后至东莱吕氏始集周子二程子张子诸家经说语录)
(及程子门人共十四家/之说为经义以补之)
   晁氏易(说之以道号 景迂
济北人东坡以著/述科荐之官至徽猷阁待制兼侍读)
古周易八卷(又有太极传一卷因说一卷太极外/传一卷玄星 …… (第 59b 页)
竹简重大以经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帙哉谨录而藏诸以俟博古君子建中靖国元年辛)
(巳五月二十四日嵩山 晁说之
题等晁氏公武曰从父/詹事公撰以诸家易及许慎说文 九十五书是正其)
(文云云十案公武又谓依田何夲分易 …… (第 61a 页)
   (雅君子每呼之曰程可久文所著易书外有春/秋显微例目论帝在房州书法盖超越前辈云)
古易考一卷(又有古易章句十卷古易占法并图/一卷外编一卷易说一卷语录一卷)
经传一十二篇(宋艺文志序云孝宗时程迥所作易考/十二篇别为章句不与经相乱 迥作)

(古易考曰上篇曰下篇曰彖上曰彖下曰象上曰象下/曰文言曰系辞上系辞下曰说卦曰序卦曰杂卦凡十)
(有二篇与康节百源易次序同见古易章句外篇象双/湖先生曰案邵溥闻见后录云古易卦爻一彖二 三)
(文言四系辞五说卦六序卦七杂卦八其次序不相杂/也予家藏大父手写百源易实古易也百源在苏门山)
(下康节读易之地旧秘阁亦有本沙随盖夲诸此而篇/第与二吕氏合只以文言在系辞之前为不同尔若夫)
(邵氏八篇与 晁以道
夲无以异也遇案沙恒/随以隆兴二年甲申易传成筮之 巽之)
   吕氏易(祖谦伯恭号东莱居婺州卒谥成 (第 61b 页)
 (阴消阴长则阳消一消一长天之道也人而学易则/知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也 双湖先生曰)
 (案古易之乱肇自费直继以郑玄而成于王弼古易/之复始自元丰汲郡吕氏微仲建中靖国嵩山 晁氏)
 (以道
继之最后东莱先生又为之更定实与微仲本/暗合而东莱不及微仲尝编盖偶未之见也晁氏谓)
 (古者竹简重大以 …… (第 2a 页)
贞若作四德解则利字重作占辞解则利字轻)
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吕音训惕陆它历反/厉陆力世反况 说之)

(
曰说文作夤敬惕也易夕惕若夤/籀作夤无陆曰易内皆作此字)集解(程子曰三虽人/位已在下体之)
(上未离于 …… (第 11b 页)
变则亢而灾)
(战而伤不能免也乾用九则阳知其险而变故无首吉/坤用六则坤知其阻而变故利永贞 程氏曰易 以道)
(
义配祸福故为圣人之书阴阳家独言祸福而不配 (第 20a 页)
以/道
义故为伎术如此其诡遇获禽则曰吉得正而毙则)
(曰凶故王仲淹曰京房郭璞古之乱常人也而双湖先/生曰文王于 …… (第 20a 页)
(有不难通者矣少随谓易 以道
义配祸福最有补于世/教使小人盗赋不得窃取而用但京郭反为庶几得正)
(而毙者若谓草玄美新为乱常则后世虽 …… (第 20b 页)
于地而普及于物此二爻地道也)终日乾乾反
复道也(吕音训复陆氏曰/方服反本作覆)集解(程子曰进退动息必 以/道
也 朱子曰反复重)
(复践行/之意)附录(程子语反复道也言终日乾乾往来皆由/于道也三位在二体之中可 …… (第 34a 页)
繇之辞/疑非孔子之言案司马迁谓孔子晚喜易序彖系象说)
(卦文言信斯言也彖象卦言古有之矣孔子序之系之 说之
文之而已文言者文其言也犹序彖说卦之类穆)
(姜之言曰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 …… (第 37a 页)
(之私是以牿于形体而不能相通大人无私 以道
为体/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先天不违谓意之所为默与)
(道契后天奉时谓知理如是奉而行之回纥谓郭子仪/曰 …… (第 68a 页)
(耳盖大人无私 以道
为体此一节只是释大人之德其/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将天地对日月四 …… (第 69a 页)
也吉凶合鬼神者爻之当与不当也其双湖/先生曰天地日月四时鬼神者以形气言也而 所以)
(为明德序吉凶者 以道
言也/大人之与合亦合其道而已)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 …… (第 69a 页)
于亢者不知进退存已得丧之理也圣人则知而处/之皆不失其正故不至于亢也 朱子曰知其理势如)
(是而处之 以道
则不至于冇悔矣固非计私以避害者/也再言其唯圣人乎始若设问其卒自应之也 此第)
(六节复中第二第/三 (第 69b 页)
所以/受明也始虽艰阻终得无咎故其占如此)附录(朱子/语问)
(旧读樽酒簋贰为句用缶为句乃古注及程氏说 晁以/道
本樽酒簋句贰用缶句本义从之其说如何先生曰)
(既曰樽酒簋贰又曰用缶亦不成文理贰益之也铢樽/酒簋做一句 …… (第 45a 页)
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吕/音)
(训昃陆氏曰王嗣宗本作仄音同晁氏曰说文作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易日昃之离 说之
案仄古文鼓陆氏曰)
(郑本作击晁氏曰古文作鞁耋陆氏曰田节反马云七/十曰耋王肃又他结反云八十曰耋京作绖 …… (第 54a 页)
(相附䕻土而生易曰百谷草木䕻于地 说之
案□古文/丽篆文䕻别篆文土陆氏曰王肃本作地晁氏曰说文)
(一行亦/作地)集解(程子曰离丽谓附丽也如日 (第 58b 页)
 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
 焯改容敬之
朱子曰诸经皆以注疏为主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苏
 轼程颐杨时 晁说之
叶梦得吴棫薛季宣吕祖谦 …… (第 7a 页)
 伯恭所以告予者虽其徒或未必知读者知求伯恭
 晚所欲阙者而阙之庶几得其所以书矣○元祐说
 命无逸讲义及 晁以道
葛子平程泰之吴仁杰数书 (第 33b 页)
 (言九江孔殷正以见其吐吞壮盛浩无津涯之势决/非寻常分派小江之可当又继此而后及夫沱?云)
 (梦则又见其决非今日江州甚远之下流此又可以/证前二说者为不可通也惟国初胡秘监旦近世 晁)
 (詹事说之
皆以九江为洞庭则其援证皆极精博而/经之凡例亦自可考今以洞庭为九江更以经之凡) …… (第 28b 页)
 (二安得有三且于下文之震泽又悬隔辽夐而不相/属也则又安能曲说而强附之哉问诸吴人震泽下)
 (流实有三江以入于海彼既以目验之/恐其 说之
必可信而于今尚可考也) (第 29b 页)
 (则武王之责乃三王之责/故欲以身代武王之身也)

 附录(朱子曰有丕子之责于天只有 晁以道
说得好/他解丕子之责如史传中责其侍子之责盖云)
 (上帝责三王之侍子侍子指武王也上帝责其来服/事左右 (第 15b 页)
州不言境界传说为正马郑皆云时


帝都之使若广大然孔疏非之曰夫既局以州名


复何以见其广大是妄说也 晁以道
云亦所以尊


京师示王者无外之意说本马郑班固所谓非其本


义与不得已者


或问冀州欲言其境界当 …… (第 4b 页)
叔以此为禹凿之吕梁谬极矣


王应麟困学纪闻曰治梁及岐若从古注则雍州


山距冀州甚远壶口太原不相涉 晁以道
用水经


注以为吕梁狐岐读此始知蔡传说宗晁氏其言


曰梁岐皆冀州山梁山吕梁山也在今石州离石 …… (第 23b 页)
至文安而不复北行明时则又自雄县


改流入霸州保定界为玉带河不复入文安矣此


恒水下流变徙之大略也 晁以道
云今之恒水西 (第 70b 页)
西为荆州界此亦遵旧说九江孔


郑异义而不言其处所诸家皆谓在浔阳其以洞


庭为九江者自宋初胡旦始而 晁以道
曾彦和皆 (第 13b 页)
记云和川路在雅州严


道县界西至吐蕃大渡河五日程又云和川水在


荣经县北九十里从罗岩古蛮州东流来 晁以道


因谓和川即禹贡之和水而曾彦和从之曰自严


道而西地名和川夷人居之今为羁縻州者三十


有七则经所谓 …… (第 41a 页)
水一名州江大度者则又自为一水而与黎雅之


大渡绝不相涉矣


马融云淮夷二水名 晁以道
仿其例谓和夷二水


名和水今雅州荣经县北和川水自蛮界罗岩州


东而来径蒙山所谓青衣水而入岷江者也 (第 4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