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孟子類
詩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邑之象坤象国邑坤体虚虚邑象二爻初用见大人
此爻初之南征象曰无所疑也刚在上而不疑间乎
柔柔顺刚而无疑畏于刚此巽道之极也
象旨 晁以道 曰四邑为丘四丘为虚非室虚也马云 …… (第 19a 页)
不得何能有说五刚中而正终能合九二之中以来
徐徐未可遽合乃徐有说也有说则情通志投欢欣
交通而困亨矣利用祭祀者言五感 说之 道必须尽 …… (第 32a 页)
相应而在困特同德相求五以说感二将必来而合
故象曰乃徐有说朱氏曰五居中而正动以直行中
则思虑精审直则其行不挠如是则君臣相 说之 志
久而必通岂能间之故曰乃徐有说以中直也
程传祭祀之事必致其诚敬而后受福人君在困时
宜念天下之 …… (第 32b 页)
阴居兑之上高而无位贵而无民其玄德若豹之泽
雾而同类小人犹感而革面以从五盖变之达于声
音笑猊者如此 说之 极革之成虽无位者犹足以化
民成俗又何面从之疑哉
赵氏曰上六从阳以革者也九五握移风易俗之权
作成 …… (第 59b 页)
有所弗谋也盖天下无灼然之理则圣人无决然之
举革之道初戒其早二戒其专三戒其躁其可革未
灼然可革也四戒其疑已灼然可革矣九五以阳刚
之资居兑 说之 上当大君之位兼四爻之助其可变
可革之理灼然如虎之炳也尚可待于占乎此汤武 (第 63b 页)
此爻初之南征象曰无所疑也刚在上而不疑间乎
柔柔顺刚而无疑畏于刚此巽道之极也
象旨 晁以道 曰四邑为丘四丘为虚非室虚也马云 …… (第 19a 页)
不得何能有说五刚中而正终能合九二之中以来
徐徐未可遽合乃徐有说也有说则情通志投欢欣
交通而困亨矣利用祭祀者言五感 说之 道必须尽 …… (第 32a 页)
相应而在困特同德相求五以说感二将必来而合
故象曰乃徐有说朱氏曰五居中而正动以直行中
则思虑精审直则其行不挠如是则君臣相 说之 志
久而必通岂能间之故曰乃徐有说以中直也
程传祭祀之事必致其诚敬而后受福人君在困时
宜念天下之 …… (第 32b 页)
阴居兑之上高而无位贵而无民其玄德若豹之泽
雾而同类小人犹感而革面以从五盖变之达于声
音笑猊者如此 说之 极革之成虽无位者犹足以化
民成俗又何面从之疑哉
赵氏曰上六从阳以革者也九五握移风易俗之权
作成 …… (第 59b 页)
有所弗谋也盖天下无灼然之理则圣人无决然之
举革之道初戒其早二戒其专三戒其躁其可革未
灼然可革也四戒其疑已灼然可革矣九五以阳刚
之资居兑 说之 上当大君之位兼四爻之助其可变
可革之理灼然如虎之炳也尚可待于占乎此汤武 (第 63b 页)
之言也左氏失之浅公羊失之险榖梁失
之迂崔伯直之言也左氏之失专而纵公羊之失杂而
拘榖梁不纵不拘而失之随 晁以道 之言也事莫备于
左氏例莫明于公羊义莫精于榖梁或失之诬或失之
乱或失之凿胡文定之言也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 …… (第 11a 页)
好以成败祸福论人(居业录)
王凤洲曰昔孔子因鲁史以作经而左氏翼经以立传
其所注记盖列国词命载书训戒谏 说之 辞也商略帝
王包括宇宙该治乱迹善败按籍而索之斑斑详覈奚
翅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其论古今天道人事备矣即 …… (第 15a 页)
犹为未成之书择焉而未详也明朝富顺熊过
有春秋明志录援据该博而于彭山李氏杜撰不根之
说亦有取焉则亦好新 说之 过也私心不自量谓当以
圣经为经左氏为纬采集服杜已后讫于黄赵之疏解
疏通画一订为一书而尽埽施丐卢仝高阁 …… (第 17b 页)
其说虽出汉晋实非无徵斯其作传以述经游夏所
不能赞之辞丘明实可以当之而素臣之为功于素王
真不愧也其他杂 说之 纷纷不一谓传中不著丘明之
名则公羊榖梁并未尝自呼为高与赤与俶又谓别有
左氏身为史官之人则班书既有孔子 …… (第 29b 页)
海申伯蕃宣四国宣王时之伯特成康宣王王室彊而
伯统于王伯仍为王道之伯惠襄以下王室微而 伯以
扶王伯遂为霸道之伯矣吴夫差亦自称王顾其会黄
池也使王孙苟告劳于周周天子有秉德侈大之诏及
身而亡败有甚 (第 32a 页)
之迂崔伯直之言也左氏之失专而纵公羊之失杂而
拘榖梁不纵不拘而失之随 晁以道 之言也事莫备于
左氏例莫明于公羊义莫精于榖梁或失之诬或失之
乱或失之凿胡文定之言也左氏传事不传义是以 …… (第 11a 页)
好以成败祸福论人(居业录)
王凤洲曰昔孔子因鲁史以作经而左氏翼经以立传
其所注记盖列国词命载书训戒谏 说之 辞也商略帝
王包括宇宙该治乱迹善败按籍而索之斑斑详覈奚
翅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其论古今天道人事备矣即 …… (第 15a 页)
犹为未成之书择焉而未详也明朝富顺熊过
有春秋明志录援据该博而于彭山李氏杜撰不根之
说亦有取焉则亦好新 说之 过也私心不自量谓当以
圣经为经左氏为纬采集服杜已后讫于黄赵之疏解
疏通画一订为一书而尽埽施丐卢仝高阁 …… (第 17b 页)
其说虽出汉晋实非无徵斯其作传以述经游夏所
不能赞之辞丘明实可以当之而素臣之为功于素王
真不愧也其他杂 说之 纷纷不一谓传中不著丘明之
名则公羊榖梁并未尝自呼为高与赤与俶又谓别有
左氏身为史官之人则班书既有孔子 …… (第 29b 页)
海申伯蕃宣四国宣王时之伯特成康宣王王室彊而
伯统于王伯仍为王道之伯惠襄以下王室微而 伯以
扶王伯遂为霸道之伯矣吴夫差亦自称王顾其会黄
池也使王孙苟告劳于周周天子有秉德侈大之诏及
身而亡败有甚 (第 32a 页)
(未为用亦与未繘井同井以济用为功水出乃为用/未出则何功也瓶所以上水而致用也羸败其瓶则)
(不为用矣/是以凶也)集说(苏氏轼曰井井未尝有得丧繘井之/为功羸瓶之为凶在汲者尔○ 晁氏)
(说之 曰或谓彖主三阳言五寒泉食是阳刚居中邑/可改而井不可改也三井渫不食是未有功也二瓮)
(敝漏是羸其瓶而 …… (第 26b 页)
(云艮其背了静时不获其身动时不见其人所以彖/辞传中说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周先生所以说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项氏安/世曰卦辞为艮其背传为艮其止 晁氏说之 曰传亦)
(当为艮其背自王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说今案古文/背字为北有讹为止字之理○胡氏炳文曰不获其) (第 32b 页)
(不为用矣/是以凶也)集说(苏氏轼曰井井未尝有得丧繘井之/为功羸瓶之为凶在汲者尔○ 晁氏)
(说之 曰或谓彖主三阳言五寒泉食是阳刚居中邑/可改而井不可改也三井渫不食是未有功也二瓮)
(敝漏是羸其瓶而 …… (第 26b 页)
(云艮其背了静时不获其身动时不见其人所以彖/辞传中说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周先生所以说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项氏安/世曰卦辞为艮其背传为艮其止 晁氏说之 曰传亦)
(当为艮其背自王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说今案古文/背字为北有讹为止字之理○胡氏炳文曰不获其) (第 32b 页)
(其宜也不当过/而过则过矣)集说(孔氏颖达曰小人过差失在慢/易奢侈故君子矫之以行过乎)
(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也○张子曰过恭哀俭皆宜/下之义○ 晁氏说之 曰时有举趾高之莫敖故正考)
(父矫之以循墙时有短丧之宰予故高柴矫之以泣/血时有三归反坫之管仲故晏子 (第 74a 页)
(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也○张子曰过恭哀俭皆宜/下之义○ 晁氏说之 曰时有举趾高之莫敖故正考)
(父矫之以循墙时有短丧之宰予故高柴矫之以泣/血时有三归反坫之管仲故晏子 (第 74a 页)
于艮其背止其所皆大其辞以为圣人之事乌有圣
人之止而唯曰无咎者乎○项平甫曰卦辞为艮其
背彖为艮其止 晁说之 氏曰彖亦当为艮其背自王
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说今按古文背字为北有讹为 …… (第 15a 页)
退渐之所之则进也○梁孟敬曰在下者能止则不
骤进以援上在上者能巽则能谦逊以待下又内止
而无争竞之心外巽而有恭顺之意进得位以位言
进以正 以道 言○胡双湖曰进得位以下自论九五
一爻恐人以进得位为六四之进得阴位故特结之
以其位刚得中也○来矣鲜 …… (第 27a 页)
曰征往丑类也谓渐之六爻皆无不正三若独往而
不复于正道则离其群丑妇失其道而得孕于非交
所以不育嗜欲之寇甚于盗贼惟礼义可以已之使
三也 以道 制欲而不失吾正则四亦不陷于不义此
顺以相保之道三艮之主贵于知止○项平甫曰三
为艮主自应能止然以纯 (第 32b 页)
人之止而唯曰无咎者乎○项平甫曰卦辞为艮其
背彖为艮其止 晁说之 氏曰彖亦当为艮其背自王
弼以前无艮其止之说今按古文背字为北有讹为 …… (第 15a 页)
退渐之所之则进也○梁孟敬曰在下者能止则不
骤进以援上在上者能巽则能谦逊以待下又内止
而无争竞之心外巽而有恭顺之意进得位以位言
进以正 以道 言○胡双湖曰进得位以下自论九五
一爻恐人以进得位为六四之进得阴位故特结之
以其位刚得中也○来矣鲜 …… (第 27a 页)
曰征往丑类也谓渐之六爻皆无不正三若独往而
不复于正道则离其群丑妇失其道而得孕于非交
所以不育嗜欲之寇甚于盗贼惟礼义可以已之使
三也 以道 制欲而不失吾正则四亦不陷于不义此
顺以相保之道三艮之主贵于知止○项平甫曰三
为艮主自应能止然以纯 (第 32b 页)
九十八约为十八则五十六阳五十二阴亦一百
八其均如此孔颖达谓系辞分上下无异义直以
简帙重大是以分之 晁以道 乃曰古者竹简重大
分经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帙盖皆不知六
十四卦约之则为两十八也
䷀(乾下 (第 2b 页)
八其均如此孔颖达谓系辞分上下无异义直以
简帙重大是以分之 晁以道 乃曰古者竹简重大
分经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帙盖皆不知六
十四卦约之则为两十八也
䷀(乾下 (第 2b 页)
体全与文言传同疑此二传乃后人取孔子之说
而汇次之故文势节目颇与中庸相似愚亦深疑
之窃谓系辞传乃文言传之馀耳是故嵩山 晁以
道 以文言传先系辞传愚今所编盖依晁氏古易
置系辞传于文言传之后分章则依朱子本义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第 2b 页)
而汇次之故文势节目颇与中庸相似愚亦深疑
之窃谓系辞传乃文言传之馀耳是故嵩山 晁以
道 以文言传先系辞传愚今所编盖依晁氏古易
置系辞传于文言传之后分章则依朱子本义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第 2b 页)
帝庭之命也谓之宝者重其事也(朱子曰若尔三王/有丕子之责于天)
(以旦代某之身此一段先儒都解错了只有 晁以道/ 说得好他解丕子之责如史傅中责其侍子之责盖)
(云上帝责三王之侍子侍子指武王也上帝责其来/服事左右故 (第 14a 页)
(以旦代某之身此一段先儒都解错了只有 晁以道/ 说得好他解丕子之责如史傅中责其侍子之责盖)
(云上帝责三王之侍子侍子指武王也上帝责其来/服事左右故 (第 14a 页)
曰传盖十翼之文述/而不作其体传也其言经也史称孔子读易而为之传)
(则传也者孔子之所自名非后人名之也○ 晁氏以道/ 谓古者竹简卷帙重大故分为上下两篇本义从之吕)
(伯恭曰系辞传云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二百五十所谓/二篇即上 (第 11a 页)
(则传也者孔子之所自名非后人名之也○ 晁氏以道/ 谓古者竹简卷帙重大故分为上下两篇本义从之吕)
(伯恭曰系辞传云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二百五十所谓/二篇即上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