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四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續道藏
行道必循理理以贯道忠与恕岂能通贯天下
之道哉东坡以为一以贯之难言也非门人之所及
故告之以忠恕又杨龟山 游定夫 亲受说于程子亦
不免其为疑皆以忠恕为姑应门人之语王滹南辨
惑惟取东坡杨游之说为正予与滹南意同盖当时 (第 21b 页)
之道哉东坡以为一以贯之难言也非门人之所及
故告之以忠恕又杨龟山 游定夫 亲受说于程子亦
不免其为疑皆以忠恕为姑应门人之语王滹南辨
惑惟取东坡杨游之说为正予与滹南意同盖当时 (第 21b 页)
考而已至于武成既以柴望告天百工奔走受命于
周而后称曰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由是观之则是
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先君而况于文王自王乎
广平 游氏定夫 曰武王于泰誓三篇称文王为文考
至武成而柴望然后称文考为文王游氏又曰礼记
大传载牧野之文追王太王亶 (第 21b 页)
周而后称曰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由是观之则是
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先君而况于文王自王乎
广平 游氏定夫 曰武王于泰誓三篇称文王为文考
至武成而柴望然后称文考为文王游氏又曰礼记
大传载牧野之文追王太王亶 (第 21b 页)
(不利君子/贞句陆误)虞翻诸儒同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说见泰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荀爽王昭素 游酢 杨时包承小人(句/)吉(句/)言君子包
承平小人耿南仲沈该赵汝梅同(廉案朱子谓龟山/意欲解说从蔡京 …… (第 25b 页)
逐郑玄作逐逐两马走也晁说之曰王昭素谓当作
逐逐陆德明曰逐如字一音胄按虞翻及汉书五行
志引作良马逐 曰刘表作曰犹言也王弼孔颖达
吕大临 游酢 杨时郭雍张浚沈该项安世赵汝梅王
宗传诸儒从曰朱震曰古文作粤郑玄虞翻作日李
鼎祚陆希声程子苏轼晁说 …… (第 48b 页)
之豮(来知德杨廷筠徐/在汉查慎行同)虞翻以剧豕为豮豕(崔憬/同)刘
表豕去势曰豮(陆希声刘牧程子吕大临 游酢 郭忠/孝郭雍朱震陈皋朱子项安世同)
谨案 周易述义同苏轼 牙郑玄读为互王昭素 …… (第 50a 页)
之间以杙系豕谓之牙(项安世来知德杨廷筠徐/在汉查慎行毛奇龄皆同)刘
翔读崇牙之牙义同胡瑗虞翻王弼作齿牙之牙(崔/憬)
(孔颖达陆希声刘牧二程子苏轼吕大临 游酢 郭忠/孝郭雍朱震陈皋王宗传张浚郑汝谐沈该赵彦肃)
(朱子赵汝梅王申子李/简俞琰吴澄梁寅同)谨案 周 (第 50b 页)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说见泰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荀爽王昭素 游酢 杨时包承小人(句/)吉(句/)言君子包
承平小人耿南仲沈该赵汝梅同(廉案朱子谓龟山/意欲解说从蔡京 …… (第 25b 页)
逐郑玄作逐逐两马走也晁说之曰王昭素谓当作
逐逐陆德明曰逐如字一音胄按虞翻及汉书五行
志引作良马逐 曰刘表作曰犹言也王弼孔颖达
吕大临 游酢 杨时郭雍张浚沈该项安世赵汝梅王
宗传诸儒从曰朱震曰古文作粤郑玄虞翻作日李
鼎祚陆希声程子苏轼晁说 …… (第 48b 页)
之豮(来知德杨廷筠徐/在汉查慎行同)虞翻以剧豕为豮豕(崔憬/同)刘
表豕去势曰豮(陆希声刘牧程子吕大临 游酢 郭忠/孝郭雍朱震陈皋朱子项安世同)
谨案 周易述义同苏轼 牙郑玄读为互王昭素 …… (第 50a 页)
之间以杙系豕谓之牙(项安世来知德杨廷筠徐/在汉查慎行毛奇龄皆同)刘
翔读崇牙之牙义同胡瑗虞翻王弼作齿牙之牙(崔/憬)
(孔颖达陆希声刘牧二程子苏轼吕大临 游酢 郭忠/孝郭雍朱震陈皋王宗传张浚郑汝谐沈该赵彦肃)
(朱子赵汝梅王申子李/简俞琰吴澄梁寅同)谨案 周 (第 50b 页)
虞翻作依迁邦(李鼎祚同/惠栋从之) 王弼崔憬作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郭京曰夬下脱亨字 号荀爽虞翻王弼干宝读号
令之号(去声张孔颖达王安石张载程子 游酢 郭雍/朱震 浚王宗传郑汝谐姚小彭都系项安) (第 20b 页)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郭京曰夬下脱亨字 号荀爽虞翻王弼干宝读号
令之号(去声张孔颖达王安石张载程子 游酢 郭雍/朱震 浚王宗传郑汝谐姚小彭都系项安) (第 20b 页)
(其情可信而其辞可考也后之学者其马伸吕大/临其人乎马伸刚毅似曾子大临笃挚似子夏充)
(类不为二贤盖足以几之也然则尹焞张绎谢良/佐朱光庭 游酢 杨时皆足以几之乎曰是非绝德)
(也信情而考辞/何不可几之有)
不违龟筮章三十三
子言之昔三代 (第 70b 页)
(类不为二贤盖足以几之也然则尹焞张绎谢良/佐朱光庭 游酢 杨时皆足以几之乎曰是非绝德)
(也信情而考辞/何不可几之有)
不违龟筮章三十三
子言之昔三代 (第 70b 页)
变如系辞传化而裁之谓之变者是也此即张子之
说有自变而至于化者中庸动则变变则化者是也
此即晦庵之意又晦庵又言当通观之乃可即此意
也 游定夫 曰应地无疆指君子攸行言之也
卦辞言元亨利贞者六乾也屯也随也临也无安也革
也传独于乾析为四德而自屯以 (第 9a 页)
说有自变而至于化者中庸动则变变则化者是也
此即晦庵之意又晦庵又言当通观之乃可即此意
也 游定夫 曰应地无疆指君子攸行言之也
卦辞言元亨利贞者六乾也屯也随也临也无安也革
也传独于乾析为四德而自屯以 (第 9a 页)
(臣)等谨案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
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宋黎立武撰立
武字以常新喻人咸淳中举进士第三仕至
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閒居三十年
以终立武官抚州时校文举吴澄充贡士故
澄志其墓自称曰门人又称立武官秘省时
阅官书爱二郭氏中庸郭游程门新喻谢尚
书仕夷陵尝传其学将由谢溯程以嗣其传
故言大学中庸等书间与世所崇尚者异义
盖中庸之学传自程子后诸弟子各述师说
门径遂岐 游酢 杨时之说为朱子所取而郭
忠孝中庸说以中为性以庸为道亦云程子
晚年之定论立武中庸指归皆阐此旨至其
中庸 (第 2a 页)
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宋黎立武撰立
武字以常新喻人咸淳中举进士第三仕至
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閒居三十年
以终立武官抚州时校文举吴澄充贡士故
澄志其墓自称曰门人又称立武官秘省时
阅官书爱二郭氏中庸郭游程门新喻谢尚
书仕夷陵尝传其学将由谢溯程以嗣其传
故言大学中庸等书间与世所崇尚者异义
盖中庸之学传自程子后诸弟子各述师说
门径遂岐 游酢 杨时之说为朱子所取而郭
忠孝中庸说以中为性以庸为道亦云程子
晚年之定论立武中庸指归皆阐此旨至其
中庸 (第 2a 页)
(臣)等谨案中庸辑略二卷宋石塾编朱子删定塾字
子重号克齐新昌人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太常主
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孔
颖达疏引郑元目录云此于别录属通论汉
书艺文志有中庸传二篇颜师古注曰今礼
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礼经盖子思之作是
书本以阐天人之奥汉儒以无所附丽编之
礼记实于五礼无所属故刘向谓之通论师
古以为非本礼经也梁武帝尝作义疏见于
隋志然其书不传迨有宋诸儒研求性道始
定为传心之要而论说亦遂日详故塾辑是
编断自周子二程子张子而益以吕大临谢
良佐 游酢 杨时侯仲良尹焞之说初名集解 (第 1b 页)
子重号克齐新昌人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太常主
簿出知南康军中庸为礼记第三十一篇孔
颖达疏引郑元目录云此于别录属通论汉
书艺文志有中庸传二篇颜师古注曰今礼
记有中庸一篇亦非本礼经盖子思之作是
书本以阐天人之奥汉儒以无所附丽编之
礼记实于五礼无所属故刘向谓之通论师
古以为非本礼经也梁武帝尝作义疏见于
隋志然其书不传迨有宋诸儒研求性道始
定为传心之要而论说亦遂日详故塾辑是
编断自周子二程子张子而益以吕大临谢
良佐 游酢 杨时侯仲良尹焞之说初名集解 (第 1b 页)
既殁多显应郡人祀之
谢上蔡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上蔡书院中祀宋谢
良佐岁春秋祭(叶适谢上蔡祠堂记谢显道受业/二程共 游酢定夫 杨时中立皆为)
(高弟号上蔡先生学者宗其传谓颜冉复见也不/幸遭党人禁锢未解而卒诸子避难迸逸一死楚 (第 6a 页)
谢上蔡祠 嘉靖浙江通志在上蔡书院中祀宋谢
良佐岁春秋祭(叶适谢上蔡祠堂记谢显道受业/二程共 游酢定夫 杨时中立皆为)
(高弟号上蔡先生学者宗其传谓颜冉复见也不/幸遭党人禁锢未解而卒诸子避难迸逸一死楚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