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四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續道藏
此
张南轩云上蔡论语序前面说得甚好但后面说与天
地同流处太多适所以启学者想像不帖实之心
游酢 广平先生
字 (第 10a 页)
定夫 建州建阳人元丰六年登进士第调越州
萧山尉侍臣荐为太学录除博士拟知河清县范
忠宣守颍昌辟为府教 …… (第 10a 页)
馀韵足以师世范俗
公事业不得大施独有中庸论孟说垂于世考其师友
所称味其话言所传则夫造道之深流风之远有可
得而推者矣
伊川曰 游酢 非昔日之 (第 12a 页)
游酢 也固是颖然资质温厚又
曰 (第 12a 页)
游酢 读西铭已能不逆于心言语外立得个意思
便道中庸矣 (第 12a 页)
游酢 杨时先知学禅已知向里没安泊处故来此却恐
不变也(同/上)
吕居仁曰 (第 12a 页)
定夫 后更学禅大观间某以书问之云儒道 …… (第 12a 页)
何也游答云佛书所说世儒亦未深考往年尝见伊
川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安所从出哉要之此事
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同异不然难以口舌争也 定
夫 言前辈往往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甚而其
所以破佛者自不以为然也 (第 12b 页)
问 定夫 记程先生语中一物不该非中也一事不为非
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为其偏而已矣朱子曰
便是此说中字不著 (第 13a 页)
中字之义不如此他说偏字却
是一偏一偏便不周遍却不妨如 定夫 记此语不亲
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说话缘他夹杂王氏学当时王
氏学盛行熏炙得甚广
(第 13a 页)
张南轩云上蔡论语序前面说得甚好但后面说与天
地同流处太多适所以启学者想像不帖实之心
游酢 广平先生
字 (第 10a 页)
定夫 建州建阳人元丰六年登进士第调越州
萧山尉侍臣荐为太学录除博士拟知河清县范
忠宣守颍昌辟为府教 …… (第 10a 页)
馀韵足以师世范俗
公事业不得大施独有中庸论孟说垂于世考其师友
所称味其话言所传则夫造道之深流风之远有可
得而推者矣
伊川曰 游酢 非昔日之 (第 12a 页)
游酢 也固是颖然资质温厚又
曰 (第 12a 页)
游酢 读西铭已能不逆于心言语外立得个意思
便道中庸矣 (第 12a 页)
游酢 杨时先知学禅已知向里没安泊处故来此却恐
不变也(同/上)
吕居仁曰 (第 12a 页)
定夫 后更学禅大观间某以书问之云儒道 …… (第 12a 页)
何也游答云佛书所说世儒亦未深考往年尝见伊
川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安所从出哉要之此事
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同异不然难以口舌争也 定
夫 言前辈往往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甚而其
所以破佛者自不以为然也 (第 12b 页)
问 定夫 记程先生语中一物不该非中也一事不为非
中也一息不存非中也何哉为其偏而已矣朱子曰
便是此说中字不著 (第 13a 页)
中字之义不如此他说偏字却
是一偏一偏便不周遍却不妨如 定夫 记此语不亲
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说话缘他夹杂王氏学当时王
氏学盛行熏炙得甚广
(第 13a 页)
除龙图直学主祠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
嘉祐中有二程得孟子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唱天下而
升堂睹奥号称高弟在南方则 游定夫 谢显道与公
三人是也
初授汀户不赴杜门种学渟滀涵浸人莫能测者几十 …… (第 1b 页)
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州林志宁出入潞公门下求
教潞公云此中无以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从之
因使人送明道处志宁乃语 定夫 及公公谓不可不
一见也于是同行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
悟不及公 …… (第 7a 页)
以有成某看来这道理若不是拚生尽死去理会终
不解得
游杨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后来馀禅犹在故学之者多
流于禅 游先生 大是禅学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太 …… (第 12a 页)
至此或谓龟山恐不如此曰只论语序可见
龟山天姿高朴实简易然所见定更不穷究少年未见
伊川时先本看庄列等文字后来此念熟了不觉时
发出来 游先生 尤甚
胡文定作龟山墓志云其似柳下惠看来是如此又云
龟山文字却弱似是合下会得易
龟山立言却是有意含蓄 (第 12b 页)
嘉祐中有二程得孟子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唱天下而
升堂睹奥号称高弟在南方则 游定夫 谢显道与公
三人是也
初授汀户不赴杜门种学渟滀涵浸人莫能测者几十 …… (第 1b 页)
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州林志宁出入潞公门下求
教潞公云此中无以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从之
因使人送明道处志宁乃语 定夫 及公公谓不可不
一见也于是同行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
悟不及公 …… (第 7a 页)
以有成某看来这道理若不是拚生尽死去理会终
不解得
游杨谢三君子初皆学禅后来馀禅犹在故学之者多
流于禅 游先生 大是禅学必是程先生当初说得太 …… (第 12a 页)
至此或谓龟山恐不如此曰只论语序可见
龟山天姿高朴实简易然所见定更不穷究少年未见
伊川时先本看庄列等文字后来此念熟了不觉时
发出来 游先生 尤甚
胡文定作龟山墓志云其似柳下惠看来是如此又云
龟山文字却弱似是合下会得易
龟山立言却是有意含蓄 (第 12b 页)
中庸义一卷(乔执/中)
中庸解义一卷(程/颢) 中庸解义一卷(吕大/临)
中庸解义五卷 (游/酢) 中庸解义一卷(杨/时)
四先生中庸解义一卷(程吕/游杨)
中庸集义一卷(倪/思) 中庸章句 (第 11a 页)
中庸解义一卷(程/颢) 中庸解义一卷(吕大/临)
中庸解义五卷 (游/酢) 中庸解义一卷(杨/时)
四先生中庸解义一卷(程吕/游杨)
中庸集义一卷(倪/思) 中庸章句 (第 11a 页)
且
并死皆拜手跃出昱遂授首通判沂州一日览二疏事
喟然感叹投劾而归遂不仕政和七年四月终于家葬
丹阳长冈 游酢 志其墓
携字季升颂之季子颂自濠赴御史台对陈世儒狱(按/颂)
(本集有到濠谢上表其追述之词有云累速人言 (第 11a 页)
并死皆拜手跃出昱遂授首通判沂州一日览二疏事
喟然感叹投劾而归遂不仕政和七年四月终于家葬
丹阳长冈 游酢 志其墓
携字季升颂之季子颂自濠赴御史台对陈世儒狱(按/颂)
(本集有到濠谢上表其追述之词有云累速人言 (第 11a 页)
之子遹有中
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
一卷文集十卷藏于家
遗事(五/条)
建州 游酢 非昔日 (第 11a 页)
游酢 也固是颖然资质温厚南剑 (第 11a 页)
州杨时虽不逮酢然煞颖悟(见程氏/遗书) 游酢 于西铭读之巳能不逆于心言语之外别立得这
个意思便道(一作/到)中庸矣(见外/书)
新进游杨辈数人入太 (第 11b 页)
学不惟议论须异且动作亦必
有异故为学中以异类待之又皆学春秋愈骇俗矣(见/程)
(氏遗书/下同) 游酢 杨时先知学禅巳知向里没安泊处故来此却恐
不变也 (第 11b 页)
游定夫 后更为禅学大观间本中尝以书问之云儒者
之道以为父子君臣夫妇朋友兄弟顺此五者则可以
至于圣人佛者之道去 …… (第 12a 页)
深考往年尝见伊川先生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
安所从出哉要之此事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同异不
然难以口舌争也 游定夫 尝言前辈先生往往不曾看 (第 12a 页)
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解各
一卷文集十卷藏于家
遗事(五/条)
建州 游酢 非昔日 (第 11a 页)
游酢 也固是颖然资质温厚南剑 (第 11a 页)
州杨时虽不逮酢然煞颖悟(见程氏/遗书) 游酢 于西铭读之巳能不逆于心言语之外别立得这
个意思便道(一作/到)中庸矣(见外/书)
新进游杨辈数人入太 (第 11b 页)
学不惟议论须异且动作亦必
有异故为学中以异类待之又皆学春秋愈骇俗矣(见/程)
(氏遗书/下同) 游酢 杨时先知学禅巳知向里没安泊处故来此却恐
不变也 (第 11b 页)
游定夫 后更为禅学大观间本中尝以书问之云儒者
之道以为父子君臣夫妇朋友兄弟顺此五者则可以
至于圣人佛者之道去 …… (第 12a 页)
深考往年尝见伊川先生云吾之所攻者迹也然迹
安所从出哉要之此事须亲至此地方能辨其同异不
然难以口舌争也 游定夫 尝言前辈先生往往不曾看 (第 12a 页)
昭贤才众而庶绩
成实为宗社之幸生民之幸也正德十一年十一月二
十七日
崇廉耻以正士风疏
臣闻之宋儒 游酢 有言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
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巳不复知有义如入市而
攫金不复见有人也始则众笑之 (第 19a 页)
成实为宗社之幸生民之幸也正德十一年十一月二
十七日
崇廉耻以正士风疏
臣闻之宋儒 游酢 有言天下之患莫大于士大夫无耻
士大夫至于无耻则见利而巳不复知有义如入市而
攫金不复见有人也始则众笑之 (第 19a 页)
唯室先生
唯室先生姓陈氏讳长方字齐之其先本长乐人父侁
字复之擢进士第娶林氏大卿旦之女大云翁宓之妹
与陈了翁交从甚密了翁谪廉州侁以书贺之至千馀
言由此得罪又尝从 游定夫 学深得治气养心行已接
物之道故其子亦为道学之士唯室因外家居于步里 (第 1a 页)
唯室先生姓陈氏讳长方字齐之其先本长乐人父侁
字复之擢进士第娶林氏大卿旦之女大云翁宓之妹
与陈了翁交从甚密了翁谪廉州侁以书贺之至千馀
言由此得罪又尝从 游定夫 学深得治气养心行已接
物之道故其子亦为道学之士唯室因外家居于步里 (第 1a 页)
曰我但见巴巴地讨来都焦了天颜亦为之少破
大学生郑肃有进花石诗大寓规谏之意至今传于世
徐稚山
徐林 游定夫先生 字之曰稚山绍兴中坐赵忠简公所
引忤秦丞相意罢宗正少卿又以前任江西运使日尝
按秦之妻弟王昌秦夫妇衔之俄 (第 21a 页)
大学生郑肃有进花石诗大寓规谏之意至今传于世
徐稚山
徐林 游定夫先生 字之曰稚山绍兴中坐赵忠简公所
引忤秦丞相意罢宗正少卿又以前任江西运使日尝
按秦之妻弟王昌秦夫妇衔之俄 (第 21a 页)
(薛瑄一人殊为阙典请益三贤以昭熙代文运之隆/是时议祀儒臣尚有陈真晟罗伦章懋黄仲昭吴与)
(弼邹守益王良七人廷议以祀典隆重如宋儒 游酢/ 吕大临谢良佐罗从彦李侗胡宏之伦殆胜今儒而)
(未能尽祀姑/以俟诸他日)
四十一年以宋儒罗从彦李侗从 …… (第 25b 页)
(熹赞蚤脱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变至/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订顽之训示我广居)
先儒程子(三十九位/)
(颐字正叔颢弟宋崇政殿说书著易传春秋传学者/称伊川先生其门人著者有谢良佐 游酢 吕大临大)
(钧尹焞杨时嘉定谥正淳祐追封伊阳伯从祀元至/顺二年加封洛国公 宋朱熹赞规圆矩方绳直准 …… (第 52a 页)
觯或亦弟子之列并论语所载孟武伯林放孟子所
述牧皮似皆及门之士而历代封祀率未详及其近
世儒先屡议未决者在唐有孔颖达宋有范仲淹 游
酢 谢良佐吕大临胡宏魏了翁杨简元有刘因金履
祥国朝有陈真晟章懋罗伦曹端吴与弼罗洪先邹 (第 59a 页)
(弼邹守益王良七人廷议以祀典隆重如宋儒 游酢/ 吕大临谢良佐罗从彦李侗胡宏之伦殆胜今儒而)
(未能尽祀姑/以俟诸他日)
四十一年以宋儒罗从彦李侗从 …… (第 25b 页)
(熹赞蚤脱孙吴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变至/道精思力践妙契疾书订顽之训示我广居)
先儒程子(三十九位/)
(颐字正叔颢弟宋崇政殿说书著易传春秋传学者/称伊川先生其门人著者有谢良佐 游酢 吕大临大)
(钧尹焞杨时嘉定谥正淳祐追封伊阳伯从祀元至/顺二年加封洛国公 宋朱熹赞规圆矩方绳直准 …… (第 52a 页)
觯或亦弟子之列并论语所载孟武伯林放孟子所
述牧皮似皆及门之士而历代封祀率未详及其近
世儒先屡议未决者在唐有孔颖达宋有范仲淹 游
酢 谢良佐吕大临胡宏魏了翁杨简元有刘因金履
祥国朝有陈真晟章懋罗伦曹端吴与弼罗洪先邹 (第 59a 页)
道学兴废
自熙宁元丰年间河南二程先生始以道学为天下倡
二先生少学于汝南周茂叔其后学者翕然宗之二先
生死其高弟门人前有河南朱公挟刘质夫李端伯京
兆吕与叔苏季明上蔡谢显道延平杨中立建安 游定
夫 河东侯师圣伊川门人后有河南尹彦明张思叔东
平马时中福清王信伯涪陵谯天授中立彦明遭遇靖
康建炎绍兴之间 (第 1b 页)
自熙宁元丰年间河南二程先生始以道学为天下倡
二先生少学于汝南周茂叔其后学者翕然宗之二先
生死其高弟门人前有河南朱公挟刘质夫李端伯京
兆吕与叔苏季明上蔡谢显道延平杨中立建安 游定
夫 河东侯师圣伊川门人后有河南尹彦明张思叔东
平马时中福清王信伯涪陵谯天授中立彦明遭遇靖
康建炎绍兴之间 (第 1b 页)
墓(舆地纪胜在州南六十里梁山之西/按僧辩/为陈霸先所袭死于石头城此地时为北齐所)
(有非梁/土也)︹宋︺彭思永墓(在州西南十/里延庆寺西) 游酢 墓(在含山/县车辕)
(岭杨龟/山为铭)︹明︺华高墓(在含山县东/南七十里)
︹祠庙︺尊贤祠(在 …… (第 42a 页)
祠(在州治东祀唐何/蕃张籍宋张孝祥)陆秀夫祠(在州西南/二十里)香烈祠
(在州治西北明崇祯八年流贼陷城知州黎宏业/同知陈得姚学江康正谏教谕赵世选慷慨殉难)
(绅士庶民妇女死者十馀万或愤勇骂贼或焚溺/自尽贼退巡按梁云构设坛哭三日为祠祀之额)
(曰香/烈)功臣祠(在含山县城内祀明华/高仇成李彬杨文纪渍) 游定夫 祠(在/含)
(山县东祀 (第 42b 页)
宋游/酢定夫酢 字也)灌将军庙(在州城内汉时灌婴有/修城功州人立祠以祀)
忠烈庙(在州城内/祀宋周虎)周侯庙(在 …… (第 42b 页)
(吴县人熙宁间知含山县律已甚严一毫/不妄取秩满解其归装仆有携一砧者冲)
(视之曰非吾来/时物命还之) 游酢(建阳人元丰末知和/州民爱之如父母) 曾肇(南/丰)
(人徽宗时知和/州一时称治)宋昌祚(和州钤辖建炎二年乌珠/犯和州州人推昌祚权领) (第 43b 页)
(有非梁/土也)︹宋︺彭思永墓(在州西南十/里延庆寺西) 游酢 墓(在含山/县车辕)
(岭杨龟/山为铭)︹明︺华高墓(在含山县东/南七十里)
︹祠庙︺尊贤祠(在 …… (第 42a 页)
祠(在州治东祀唐何/蕃张籍宋张孝祥)陆秀夫祠(在州西南/二十里)香烈祠
(在州治西北明崇祯八年流贼陷城知州黎宏业/同知陈得姚学江康正谏教谕赵世选慷慨殉难)
(绅士庶民妇女死者十馀万或愤勇骂贼或焚溺/自尽贼退巡按梁云构设坛哭三日为祠祀之额)
(曰香/烈)功臣祠(在含山县城内祀明华/高仇成李彬杨文纪渍) 游定夫 祠(在/含)
(山县东祀 (第 42b 页)
宋游/酢定夫酢 字也)灌将军庙(在州城内汉时灌婴有/修城功州人立祠以祀)
忠烈庙(在州城内/祀宋周虎)周侯庙(在 …… (第 42b 页)
(吴县人熙宁间知含山县律已甚严一毫/不妄取秩满解其归装仆有携一砧者冲)
(视之曰非吾来/时物命还之) 游酢(建阳人元丰末知和/州民爱之如父母) 曾肇(南/丰)
(人徽宗时知和/州一时称治)宋昌祚(和州钤辖建炎二年乌珠/犯和州州人推昌祚权领) (第 43b 页)
无择(上蔡人进士高第历官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以)
(祖谥加后嗣非礼也于是议改为衍圣公神宗时/王安石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知信阳)
(军卒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
(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因小累放弃士论惜之)谢良佐(上蔡人与 游/酢 吕大临杨)
(时在程门号四先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以口语系诏狱废为民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
(引 (第 33b 页)
(祖谥加后嗣非礼也于是议改为衍圣公神宗时/王安石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知信阳)
(军卒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
(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因小累放弃士论惜之)谢良佐(上蔡人与 游/酢 吕大临杨)
(时在程门号四先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以口语系诏狱废为民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
(引 (第 33b 页)
喜讲明井)
(田兵制悉撰次为图藉可见/于用载每叹其勇为不可及)吕大临(大钧弟学于/程颐与谢良)
(佐 游酢 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其)
(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 (第 69b 页)
(田兵制悉撰次为图藉可见/于用载每叹其勇为不可及)吕大临(大钧弟学于/程颐与谢良)
(佐 游酢 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通六经尤邃于礼/元祐中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范祖禹荐其)
(好学修身如古人可/备劝 (第 69b 页)
陈舜俞(乌程人熙宁三年知山阴县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因上疏自劾并极陈其害奏上)
(诵监南康/军盐酒税)赵抃(西安人熙宁中知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画救荒之策疗病)
(埋死而生者以全复下令修城/使自食其力越人得以不饥)张诜(浦城人熙宁/中通判越州)
(民苦衙前役诜科别人户籍其当役/者以差人钱为雇人充皆以为便)程师孟(吴人/熙宁)
(中知越州为政简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摘伏如神所部肃然)郑穆(侯官人元/丰三年知)
(越州先是鉴湖旱乾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
(之) 游酢(建阳人元丰中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 杨时(将乐人知/萧山县有)
(惠/政)刘韐(崇安人宣和初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 (第 5a 页)
(诵监南康/军盐酒税)赵抃(西安人熙宁中知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画救荒之策疗病)
(埋死而生者以全复下令修城/使自食其力越人得以不饥)张诜(浦城人熙宁/中通判越州)
(民苦衙前役诜科别人户籍其当役/者以差人钱为雇人充皆以为便)程师孟(吴人/熙宁)
(中知越州为政简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摘伏如神所部肃然)郑穆(侯官人元/丰三年知)
(越州先是鉴湖旱乾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
(之) 游酢(建阳人元丰中调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 杨时(将乐人知/萧山县有)
(惠/政)刘韐(崇安人宣和初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