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樂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法制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楚辭類
洞神部
胡氏(寅/) (明仲/) (致堂/)
薛氏(季宣/) (士龙/)
林氏(之奇/) (少颖/) (三山/)
程氏(大昌/) (泰之/ )
王氏(十朋/) (龟龄/) (梅溪/)
张氏(行成/) (文饶/)
夏氏(僎/) ( (第 7a 页)
薛氏(季宣/) (士龙/)
林氏(之奇/) (少颖/) (三山/)
程氏(大昌/) (泰之/ )
王氏(十朋/) (龟龄/) (梅溪/)
张氏(行成/) (文饶/)
夏氏(僎/) ( (第 7a 页)
(子牙河至天津卫入海○案汉书沟洫志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北去钜鹿正在西山之下自是大)
(河所经 程大昌 以为钜鹿去河绝远未/尝径邢以行非也当从孙炎之说为是)案尔雅高平
曰陆大陆云者四无山阜旷然平地盖禹河 …… (第 14a 页)
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韦昭以为碣石其山昔在
河口海滨故以志其入贡河道历世既久为水所渐
沦入于海已去岸五百馀里矣 (程氏大昌 曰道元所/书特为详具韦昭推)
(究首尾谓汉世水波襄食地广碣石当巳苞沦/于海故历代释经皆援此碣石以为 …… (第 16b 页)
(武阳以北之河皆彼以漯名矣故汉志于平原郡高/唐注则云漯水所出于东郡东武阳则云禹治漯水)
(东北至千乘入海疏解漯水源流固自瞭然蔡传未/究斯旨又误解 程大昌 此河乃汉河元非禹河之语)
(竟不知漯水所在善乎陈师凯书传旁通曰程氏之/意非指漯为汉河盖言漯入河处所 (第 27b 页)
受河水乃汉以)
(后所徙顿邱之河非禹时澶相以北/之河其漯水仍以东武阳为是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禹贡古河其分派旁出者凡二在/南为济少北为漯二水虽分枝于河而皆不得)
(名河周定王时河徙故渎则已与 …… (第 27b 页)
集说(桑氏钦曰汶水出原山西南过嬴县南又东南/过奉高县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
(民亭入于济○ 程氏大昌 曰青之浮汶入济盖期至/河而非以至济也经书青贡止曰达济而不竟之于) …… (第 32b 页)
(在不书不知禹贡所纪皆成功而施功即在其中当/洪水氾滥之后大江自彭蠡以东至入海处其閒岂)
(无泥沙壅塞谓之无施劳可乎况管子/荀子淮南子皆云禹疏三江可證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扬居东南近海之地水自为源而/直达于海者甚多诸家见经有三江随其所见)
(指执三水至于经文中江北江皆 …… (第 45a 页)
曰源江七曰廪江八曰提江九曰箘江今详汉九江
郡之寻阳乃禹贡扬州之境而唐孔氏又以为九江
之名起于近代未足为据 (程氏大昌 曰隋以九江名/寻阳第知因旧地旧名以)
(名新郡而差池/贸易不胜紊矣)且九江派别取之邪亦必首尾短长 …… (第 51a 页)
(南流至梓潼汉寿入大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潜出一/名沔水旧俗云即禹贡潜也又四川顺庆府渠县东)
(有潜水渠县蔡传所/谓渠州流江县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江有汜之诗始曰汜中曰渚终曰/沱三者展转变称皆取声协亦可以见其不主)
(一地不专一名也然则凡水之出 …… (第 54a 页)
集说(林氏之奇曰众水皆东而弱水独西黑水独南/因其性与势之自然也必欲东之则逆其自然)
(非行所无事矣○ 程氏大昌 曰弱水之当西如四渎/之当东也时必壅溢而东行导之而至合黎既皆复)
(故则逆行者顺矣○傅氏寅曰横流之时 …… (第 75b 页)
汉漆县之境其水入渭在沣水之上与经序渭水节
次不合非禹贡之漆水也
集说(苏氏轼曰从如少之从长渭大而漆沮小故言/从○ 程氏大昌 曰雍地四漆沮而实三派禹贡)
(漆沮惟富平石川河正当其地漆在沮东至华原而/西乃始合沮沮在漆西既已受漆 …… (第 78a 页)
今渭州渭源县西也俗呼为青雀山(地理今释鸟鼠/山在今陜西临)
(洮府渭源县/西二十里)举三山而不言所治者蒙上既旅之文
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且入百)
(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一山 (第 80a 页)
(河所经 程大昌 以为钜鹿去河绝远未/尝径邢以行非也当从孙炎之说为是)案尔雅高平
曰陆大陆云者四无山阜旷然平地盖禹河 …… (第 14a 页)
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韦昭以为碣石其山昔在
河口海滨故以志其入贡河道历世既久为水所渐
沦入于海已去岸五百馀里矣 (程氏大昌 曰道元所/书特为详具韦昭推)
(究首尾谓汉世水波襄食地广碣石当巳苞沦/于海故历代释经皆援此碣石以为 …… (第 16b 页)
(武阳以北之河皆彼以漯名矣故汉志于平原郡高/唐注则云漯水所出于东郡东武阳则云禹治漯水)
(东北至千乘入海疏解漯水源流固自瞭然蔡传未/究斯旨又误解 程大昌 此河乃汉河元非禹河之语)
(竟不知漯水所在善乎陈师凯书传旁通曰程氏之/意非指漯为汉河盖言漯入河处所 (第 27b 页)
受河水乃汉以)
(后所徙顿邱之河非禹时澶相以北/之河其漯水仍以东武阳为是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禹贡古河其分派旁出者凡二在/南为济少北为漯二水虽分枝于河而皆不得)
(名河周定王时河徙故渎则已与 …… (第 27b 页)
集说(桑氏钦曰汶水出原山西南过嬴县南又东南/过奉高县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
(民亭入于济○ 程氏大昌 曰青之浮汶入济盖期至/河而非以至济也经书青贡止曰达济而不竟之于) …… (第 32b 页)
(在不书不知禹贡所纪皆成功而施功即在其中当/洪水氾滥之后大江自彭蠡以东至入海处其閒岂)
(无泥沙壅塞谓之无施劳可乎况管子/荀子淮南子皆云禹疏三江可證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扬居东南近海之地水自为源而/直达于海者甚多诸家见经有三江随其所见)
(指执三水至于经文中江北江皆 …… (第 45a 页)
曰源江七曰廪江八曰提江九曰箘江今详汉九江
郡之寻阳乃禹贡扬州之境而唐孔氏又以为九江
之名起于近代未足为据 (程氏大昌 曰隋以九江名/寻阳第知因旧地旧名以)
(名新郡而差池/贸易不胜紊矣)且九江派别取之邪亦必首尾短长 …… (第 51a 页)
(南流至梓潼汉寿入大穴中通峒山下西南潜出一/名沔水旧俗云即禹贡潜也又四川顺庆府渠县东)
(有潜水渠县蔡传所/谓渠州流江县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江有汜之诗始曰汜中曰渚终曰/沱三者展转变称皆取声协亦可以见其不主)
(一地不专一名也然则凡水之出 …… (第 54a 页)
集说(林氏之奇曰众水皆东而弱水独西黑水独南/因其性与势之自然也必欲东之则逆其自然)
(非行所无事矣○ 程氏大昌 曰弱水之当西如四渎/之当东也时必壅溢而东行导之而至合黎既皆复)
(故则逆行者顺矣○傅氏寅曰横流之时 …… (第 75b 页)
汉漆县之境其水入渭在沣水之上与经序渭水节
次不合非禹贡之漆水也
集说(苏氏轼曰从如少之从长渭大而漆沮小故言/从○ 程氏大昌 曰雍地四漆沮而实三派禹贡)
(漆沮惟富平石川河正当其地漆在沮东至华原而/西乃始合沮沮在漆西既已受漆 …… (第 78a 页)
今渭州渭源县西也俗呼为青雀山(地理今释鸟鼠/山在今陜西临)
(洮府渭源县/西二十里)举三山而不言所治者蒙上既旅之文
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且入百)
(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一山 (第 80a 页)
随山始故导水次于导山也又案山水皆原于西北
故禹叙山叙水皆自西北而东南导山则先岍岐导
水则先弱水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尧时弱水必尝壅溢东行禹导之不/至合黎则逆行者顺道其远而无所事治者固) …… (第 10a 页)
流又正趋南海(地理今释导川黑水即今云南之澜/沧江其源发于西蕃诺莫浑五巴什)
(山分支之西曰阿克必拉南流至你那山入云南界/东岐一支为漾备江即 程大昌 所谓叶榆河东南流) …… (第 11b 页)
(泸水即若水出姚州徼外吐蕃界中山海经黑水之/间有若水是也以丽江之说为非不知打冲河至大)
(姚县即合金沙江会流入岷江薛氏之说原与汉志/相合此梁州之黑水也 宋程大昌 以澜沧江为黑水)
(李元阳黑水辨亦云陇蜀无入南海之水惟滇之澜/沧足以当之而元史载劝农官张立道使交趾 …… (第 13a 页)
津(地理今释孟津即今河阳渡又名富/平津在河南怀庆府孟县南十八里)洛汭洛水交
流之内 (程氏大昌 曰河之南洛之北其两/间为汭汭之为言在洛水之内也)在今河南
府巩县之东洛之入河实在东南河则自西而东过 …… (第 15a 页)
(府府谷县入塞河以东为山西界南流至潼关卫又/折而东由河南山东界至江南淮安府安东县入海)
龙门而下因其所经记其自北而南则曰南至华阴
记其自南而东则曰东至厎柱 (程氏大昌 曰河至华/阴则已改为东流今)
(曰东至厎柱者自改东/已后惟厎柱为可记也)又详记其东向所经之地则
…… (第 19b 页)
东至于龙门皆是禹新开凿若果如此则禹未凿时
河之故道不知却在何处而李氏之学极博不知此
说又何所考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黄河自盐泽西来暨达潼关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其初一折由积石而径湟中)
(则鄯兰也是一折也及至灵州西 …… (第 20b 页)
集说(陈氏栎曰虚谷方氏尝亲过枯黄河见济水出/河北温县者今径枯黄河以入汶而后趋海而)
(谓清济贯浊河遂成虚论以此观之则济水性下固/能伏流而出为荥 程泰之 谓溢为荥非济溢辨之者) (第 32b 页)
(以河浊荥清證其非当矣今大河徙而南流古大河/遂为枯泺济之贯河其迹昭然 泰之 之非不辨而明)
(也○郑氏晓曰今案济水发源于冀经流于豫分流/于徐入海于青凡三伏而四见一见于王屋而遂 (第 33a 页)
故禹叙山叙水皆自西北而东南导山则先岍岐导
水则先弱水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尧时弱水必尝壅溢东行禹导之不/至合黎则逆行者顺道其远而无所事治者固) …… (第 10a 页)
流又正趋南海(地理今释导川黑水即今云南之澜/沧江其源发于西蕃诺莫浑五巴什)
(山分支之西曰阿克必拉南流至你那山入云南界/东岐一支为漾备江即 程大昌 所谓叶榆河东南流) …… (第 11b 页)
(泸水即若水出姚州徼外吐蕃界中山海经黑水之/间有若水是也以丽江之说为非不知打冲河至大)
(姚县即合金沙江会流入岷江薛氏之说原与汉志/相合此梁州之黑水也 宋程大昌 以澜沧江为黑水)
(李元阳黑水辨亦云陇蜀无入南海之水惟滇之澜/沧足以当之而元史载劝农官张立道使交趾 …… (第 13a 页)
津(地理今释孟津即今河阳渡又名富/平津在河南怀庆府孟县南十八里)洛汭洛水交
流之内 (程氏大昌 曰河之南洛之北其两/间为汭汭之为言在洛水之内也)在今河南
府巩县之东洛之入河实在东南河则自西而东过 …… (第 15a 页)
(府府谷县入塞河以东为山西界南流至潼关卫又/折而东由河南山东界至江南淮安府安东县入海)
龙门而下因其所经记其自北而南则曰南至华阴
记其自南而东则曰东至厎柱 (程氏大昌 曰河至华/阴则已改为东流今)
(曰东至厎柱者自改东/已后惟厎柱为可记也)又详记其东向所经之地则
…… (第 19b 页)
东至于龙门皆是禹新开凿若果如此则禹未凿时
河之故道不知却在何处而李氏之学极博不知此
说又何所考也
集说 (程氏大昌 曰黄河自盐泽西来暨达潼关其面/势所向凡四大折其初一折由积石而径湟中)
(则鄯兰也是一折也及至灵州西 …… (第 20b 页)
集说(陈氏栎曰虚谷方氏尝亲过枯黄河见济水出/河北温县者今径枯黄河以入汶而后趋海而)
(谓清济贯浊河遂成虚论以此观之则济水性下固/能伏流而出为荥 程泰之 谓溢为荥非济溢辨之者) (第 32b 页)
(以河浊荥清證其非当矣今大河徙而南流古大河/遂为枯泺济之贯河其迹昭然 泰之 之非不辨而明)
(也○郑氏晓曰今案济水发源于冀经流于豫分流/于徐入海于青凡三伏而四见一见于王屋而遂 (第 33a 页)
集传虞虞人也(朱子语类问诸家多训虞为/度如何曰作虞人说为是)机弩牙
也(孔氏颖达曰机是/转关故为弩牙)括矢括也(孔氏颖达曰括谓矢/末○ 程氏大昌 曰岐)
(而御弦处也○潘氏士遴/曰以镞为首故括为末)度法度射者之所准望者
也释发也言若虞人之射弩 (第 47a 页)
也(孔氏颖达曰机是/转关故为弩牙)括矢括也(孔氏颖达曰括谓矢/末○ 程氏大昌 曰岐)
(而御弦处也○潘氏士遴/曰以镞为首故括为末)度法度射者之所准望者
也释发也言若虞人之射弩 (第 47a 页)
于九州分域山水脉络古今同异之故一一
讨论详明宋以来传寅 程大昌 毛晃而下注
禹贡者数十家精核典赡此为冠矣至于陵
谷迁移方州分合数十年内往往不同渭乃 …… (第 2a 页)
耻之故每立一义必系
以书名标其姓字而以已说附于后死者可作吾无愧
焉
先儒专释禹贡者有易祓禹贡疆理广记 程大昌 禹贡
论傅寅禹贡集解广记今不传仅见于他书所引昆山
片玉弥觉贵重程氏锐志稽古而纰缪实多傅氏缀辑
旧闻附 …… (第 5b 页)
书传习
者少错简阙文讹字不可胜计宋初犹未散逸而崇文
总目云郦注四十卷亡其五则仁宗之世已非完书南
渡后 程大昌 撰禹贡论颇举以相證而终不能得其要
领金蔡正甫撰补正水经三卷元欧阳原功为之序谓
可以正蜀版迁就之失今其 …… (第 13a 页)
王景始也此图及萧何所得至晋时已亡故司
空裴秀自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今其序
载晋书而图竟无传 宋程大昌 撰禹贡论绘山川地理图
三十有一而各为之说归太仆有光言其亡友吴纯甫家
藏有是图乃淳熙辛丑泉州旧刻今亦不 (第 28a 页)
讨论详明宋以来传寅 程大昌 毛晃而下注
禹贡者数十家精核典赡此为冠矣至于陵
谷迁移方州分合数十年内往往不同渭乃 …… (第 2a 页)
耻之故每立一义必系
以书名标其姓字而以已说附于后死者可作吾无愧
焉
先儒专释禹贡者有易祓禹贡疆理广记 程大昌 禹贡
论傅寅禹贡集解广记今不传仅见于他书所引昆山
片玉弥觉贵重程氏锐志稽古而纰缪实多傅氏缀辑
旧闻附 …… (第 5b 页)
书传习
者少错简阙文讹字不可胜计宋初犹未散逸而崇文
总目云郦注四十卷亡其五则仁宗之世已非完书南
渡后 程大昌 撰禹贡论颇举以相證而终不能得其要
领金蔡正甫撰补正水经三卷元欧阳原功为之序谓
可以正蜀版迁就之失今其 …… (第 13a 页)
王景始也此图及萧何所得至晋时已亡故司
空裴秀自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今其序
载晋书而图竟无传 宋程大昌 撰禹贡论绘山川地理图
三十有一而各为之说归太仆有光言其亡友吴纯甫家
藏有是图乃淳熙辛丑泉州旧刻今亦不 (第 28a 页)
为错误或以为衍文而
圣经亦不足信矣诸说唯苏轼同郑康成为无病
以其非异派也先儒曾旼程珌易祓夏僎 程大昌
黄度陈普王充耘皆主苏说近世蔡传单行而郑 …… (第 32b 页)
故吴江县志有七十二溇)
(云皆在西南受湖州入太湖之水其实溇属湖州者尚多吾友归安郑元庆茝畦语余曰按 程大昌)
(修湖溇记云湖溇三十六其九属吴江其二十七属乌程宋绍兴二年知湖州王回修之改二十七)
(溇名曰丰登稔熟康定安乐瑞庆福禧和裕阜通惠泽吉利泰兴富足固益济而皆冠以常字今乌) …… (第 34b 页)
银林邓步不同虽当横流大江水亦
不能溢入也
禹贡书既不尽与下句联属如弱水既西泾属渭
汭是也 程泰之 云必谓既之一字为起下文则弱
水未西其能越秦陇而乱泾渭乎此语诚足解颐 …… (第 43a 页)
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引
江入埭则邗沟之首受江处固已改矣而水之北
流如故也据史所称则南流当起隋世又 程大昌
云邗沟南起江而北通射阳湖以抵末口入淮者
吴故渠也隋开皇七年开山阳渎以通漕运比射
阳末口则为西 (第 83a 页)
圣经亦不足信矣诸说唯苏轼同郑康成为无病
以其非异派也先儒曾旼程珌易祓夏僎 程大昌
黄度陈普王充耘皆主苏说近世蔡传单行而郑 …… (第 32b 页)
故吴江县志有七十二溇)
(云皆在西南受湖州入太湖之水其实溇属湖州者尚多吾友归安郑元庆茝畦语余曰按 程大昌)
(修湖溇记云湖溇三十六其九属吴江其二十七属乌程宋绍兴二年知湖州王回修之改二十七)
(溇名曰丰登稔熟康定安乐瑞庆福禧和裕阜通惠泽吉利泰兴富足固益济而皆冠以常字今乌) …… (第 34b 页)
银林邓步不同虽当横流大江水亦
不能溢入也
禹贡书既不尽与下句联属如弱水既西泾属渭
汭是也 程泰之 云必谓既之一字为起下文则弱
水未西其能越秦陇而乱泾渭乎此语诚足解颐 …… (第 43a 页)
水断其水上承欧阳引
江入埭则邗沟之首受江处固已改矣而水之北
流如故也据史所称则南流当起隋世又 程大昌
云邗沟南起江而北通射阳湖以抵末口入淮者
吴故渠也隋开皇七年开山阳渎以通漕运比射
阳末口则为西 (第 83a 页)
赤水蕲水邗水富水等亦皆入江而初无总会
之处则自岷山以东至海小江千百何可胜数诚
有如朱子所言者 (程泰之 云古来名水不比后世错杂如漾汉入江尝得与江并)
(大而名为北江矣然其未入江时止得名汉不得名江安有九 …… (第 16b 页)
之见傅同叔云九江不必求其有九如太湖一湖
而得名五湖昭馀祁一泽而得名九泽皆不可以
数求也此说本 程泰之 恐又不然当时必实有九
水会同故以为名但水道通塞离合古今不常自
战国时唯知有湘沅资微澧而名之五 …… (第 22a 页)
少逾洛从此无疑(唐书崔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
(商镵山出石门北抵蓝田可通挽道以湜充使开 大昌 关役徒数万竟不通按此亦用丹水而欲凿)
(山为挽道直抵蓝田即令其道得通而伤财害民与逾洛之事大不侔矣 (第 65b 页)
之处则自岷山以东至海小江千百何可胜数诚
有如朱子所言者 (程泰之 云古来名水不比后世错杂如漾汉入江尝得与江并)
(大而名为北江矣然其未入江时止得名汉不得名江安有九 …… (第 16b 页)
之见傅同叔云九江不必求其有九如太湖一湖
而得名五湖昭馀祁一泽而得名九泽皆不可以
数求也此说本 程泰之 恐又不然当时必实有九
水会同故以为名但水道通塞离合古今不常自
战国时唯知有湘沅资微澧而名之五 …… (第 22a 页)
少逾洛从此无疑(唐书崔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
(商镵山出石门北抵蓝田可通挽道以湜充使开 大昌 关役徒数万竟不通按此亦用丹水而欲凿)
(山为挽道直抵蓝田即令其道得通而伤财害民与逾洛之事大不侔矣 (第 65b 页)
张君云碣石在海中盖沦于海水也(后汉志注禹贡正义并引)
(张氏地理记张氏不知其名岂即此所称张君邪 程大昌 以为张揖按隋经籍志有魏博士张揖撰)
(广雅二卷而无张氏地理记未审张君是揖否)昔燕齐辽旷分置营州今 …… (第 32b 页)
山观海以修故事道元家郦亭距临渝才五
六百里所谓碣石苞沦洪波者乃以目验知之而
引王璜以为證岂若 程泰之 生于南宋目不睹溟
渤而徒凭古人之一言以恣其臆断者哉世因程
氏之妄而并疑郦氏之真亦惑矣所可恨者 …… (第 34a 页)
为庐阜则甚高且大以尽乎大江彭蠡之交而所
以识夫衡山东过一支之所极者唯是乃为宜耳
又答 程泰之 书曰详经文敷浅原是衡山东北一
支尽处意即今庐山若如晁氏说以为江入海处
所过之水又非特京口而已 (第 74b 页)
(张氏地理记张氏不知其名岂即此所称张君邪 程大昌 以为张揖按隋经籍志有魏博士张揖撰)
(广雅二卷而无张氏地理记未审张君是揖否)昔燕齐辽旷分置营州今 …… (第 32b 页)
山观海以修故事道元家郦亭距临渝才五
六百里所谓碣石苞沦洪波者乃以目验知之而
引王璜以为證岂若 程泰之 生于南宋目不睹溟
渤而徒凭古人之一言以恣其臆断者哉世因程
氏之妄而并疑郦氏之真亦惑矣所可恨者 …… (第 34a 页)
为庐阜则甚高且大以尽乎大江彭蠡之交而所
以识夫衡山东过一支之所极者唯是乃为宜耳
又答 程泰之 书曰详经文敷浅原是衡山东北一
支尽处意即今庐山若如晁氏说以为江入海处
所过之水又非特京口而已 (第 74b 页)
黎水即弱水也经所谓
合黎果主水而言则其文当曰导弱水西为合黎
之水矣而经不然传曰水名非也 程大昌 禹贡论曰自西汉以来指言弱水之地其
显著者凡六而班固地志已三出矣条支一也酒
泉昆崙二也张掖删丹 …… (第 7b 页)
难负而顾可乘毛车皮船以渡乎此
齐谐志怪之流不足深论藉令有之亦与禹贡之
弱水无涉而韩汝节乃曲护 程大昌 之说以为禹
所导者虽在雍地而其水实与条支之弱水通为
一川嗜痂之癖吾所不解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 …… (第 19a 页)
矣若夫冈脊以西之水则势必入河
安得越河而西为黑水以入南海乎案图而察之
粲然一笑也
蔡传述 程大昌 之论曰樊绰以丽水为黑水恐其
狭小不足为界其所称西洱河者却与汉志叶榆 …… (第 25a 页)
复求东女弱水以为叶榆黑水之上源而三
危山当在其旁支离舛错至此而极傅氏駮之深
得其辗转附会之情 大昌 之谬甚于樊绰杏溪之
识远过九峰矣叶榆本蛮语与中国文义不同安
知为榆树之叶泽以榆叶所渍得名检郦 …… (第 27a 页)
得谓即其所祠黑水之源哉周密齐东壄语曰程 泰之 以天官兼经筵进讲禹贡阙文疑义疏说甚
详且多引外国幽奥地理阜陵颇厌之宣谕宰执
云六经断简阙疑可 …… (第 28a 页)
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 程大昌 金履祥李元阳等
纷纷辨论如系风捕景了无所得徒献笑于后人
而已
南海者涨海也秦置南海郡治番 (第 35a 页)
合黎果主水而言则其文当曰导弱水西为合黎
之水矣而经不然传曰水名非也 程大昌 禹贡论曰自西汉以来指言弱水之地其
显著者凡六而班固地志已三出矣条支一也酒
泉昆崙二也张掖删丹 …… (第 7b 页)
难负而顾可乘毛车皮船以渡乎此
齐谐志怪之流不足深论藉令有之亦与禹贡之
弱水无涉而韩汝节乃曲护 程大昌 之说以为禹
所导者虽在雍地而其水实与条支之弱水通为
一川嗜痂之癖吾所不解
导黑水至于三危入 …… (第 19a 页)
矣若夫冈脊以西之水则势必入河
安得越河而西为黑水以入南海乎案图而察之
粲然一笑也
蔡传述 程大昌 之论曰樊绰以丽水为黑水恐其
狭小不足为界其所称西洱河者却与汉志叶榆 …… (第 25a 页)
复求东女弱水以为叶榆黑水之上源而三
危山当在其旁支离舛错至此而极傅氏駮之深
得其辗转附会之情 大昌 之谬甚于樊绰杏溪之
识远过九峰矣叶榆本蛮语与中国文义不同安
知为榆树之叶泽以榆叶所渍得名检郦 …… (第 27a 页)
得谓即其所祠黑水之源哉周密齐东壄语曰程 泰之 以天官兼经筵进讲禹贡阙文疑义疏说甚
详且多引外国幽奥地理阜陵颇厌之宣谕宰执
云六经断简阙疑可 …… (第 28a 页)
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 程大昌 金履祥李元阳等
纷纷辨论如系风捕景了无所得徒献笑于后人
而已
南海者涨海也秦置南海郡治番 (第 35a 页)
里至浚县则八百馀里
其禹河所行在唐卫相洺邢冀深瀛沧诸州之境
安得随二山之足而东北去乎杜说非是 程大昌
云禹河自澶相以北皆行西山之麓又云古河之
在贝冀以及枯洚之南率皆穿西山踵趾以行今
按澶非禹河所 …… (第 90b 页)
衡漳至肥乡入河矣而不知其河即
北过降水之河故自大伾以下凡降水大陆九河
逆河之所在皆不得其真独 宋程大昌 著禹贡论
及山川地理图确然自有其所为禹河者迨考其 …… (第 101a 页)
邺东者混而为一顿丘东南之决河未几
即塞安得以河水为元光改流之道始建国三年
之徙见汉书王莽传而 大昌 谓禹河空于元光不 …… (第 101b 页)
漳水自平恩以下皆禹河之故道故谓钜鹿去
古河绝远而以枯洚应降水移大陆于深州种种
谬误皆由此出也 大昌 锐意求禹河动称王横班
固而其言犹方枘圆凿之不相入蔡传随声附和
世儒墨守不移禹河之所以日晦也 …… (第 102a 页)
乃东海在碣石之东而说者以为渤海由不知渤海
故逆河后为海所渐耳此先儒之通患唯子瞻士龙
泰之 文叔能辨之石城县唐初析平州卢龙县地置
其故城在今直隶永平府滦州南三十里
碣石之东为沧溟经之所谓海 …… (第 113b 页)
砱砾之名也此说当必有所本顷阅王伯厚
河渠考引程氏曰周时河徙砱砾至汉又改向顿
丘东南流程氏疑即 大昌 及检禹贡论其第十一
篇有云周定王五年河徙故渎汉元光三年河水
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却无砱砾字又 …… (第 131a 页)
漯川之水涸矣及武帝塞宣房道河北行二渠则
正流全归北渎馀波仍为漯川顿丘之决口不劳
而塞故志略之 程大昌 以为元光已后河竟行顿 (第 136b 页)
其禹河所行在唐卫相洺邢冀深瀛沧诸州之境
安得随二山之足而东北去乎杜说非是 程大昌
云禹河自澶相以北皆行西山之麓又云古河之
在贝冀以及枯洚之南率皆穿西山踵趾以行今
按澶非禹河所 …… (第 90b 页)
衡漳至肥乡入河矣而不知其河即
北过降水之河故自大伾以下凡降水大陆九河
逆河之所在皆不得其真独 宋程大昌 著禹贡论
及山川地理图确然自有其所为禹河者迨考其 …… (第 101a 页)
邺东者混而为一顿丘东南之决河未几
即塞安得以河水为元光改流之道始建国三年
之徙见汉书王莽传而 大昌 谓禹河空于元光不 …… (第 101b 页)
漳水自平恩以下皆禹河之故道故谓钜鹿去
古河绝远而以枯洚应降水移大陆于深州种种
谬误皆由此出也 大昌 锐意求禹河动称王横班
固而其言犹方枘圆凿之不相入蔡传随声附和
世儒墨守不移禹河之所以日晦也 …… (第 102a 页)
乃东海在碣石之东而说者以为渤海由不知渤海
故逆河后为海所渐耳此先儒之通患唯子瞻士龙
泰之 文叔能辨之石城县唐初析平州卢龙县地置
其故城在今直隶永平府滦州南三十里
碣石之东为沧溟经之所谓海 …… (第 113b 页)
砱砾之名也此说当必有所本顷阅王伯厚
河渠考引程氏曰周时河徙砱砾至汉又改向顿
丘东南流程氏疑即 大昌 及检禹贡论其第十一
篇有云周定王五年河徙故渎汉元光三年河水
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却无砱砾字又 …… (第 131a 页)
漯川之水涸矣及武帝塞宣房道河北行二渠则
正流全归北渎馀波仍为漯川顿丘之决口不劳
而塞故志略之 程大昌 以为元光已后河竟行顿 (第 136b 页)
在首阳界中而渭源以西往往有之吐谷浑赤岭
庄浪甘肃之所产形状毛色不无小异其为同穴
而处则均也 程泰之 据色青尾短以證其妄亦偏
执之论张子韶云余曾询官陇西者曰鸟鼠各为
雌雄如张氏之说造化之理何所不 (第 4a 页)
庄浪甘肃之所产形状毛色不无小异其为同穴
而处则均也 程泰之 据色青尾短以證其妄亦偏
执之论张子韶云余曾询官陇西者曰鸟鼠各为
雌雄如张氏之说造化之理何所不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