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易類
春秋類
論語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政書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洞神部
續道藏
鲁诗
申公培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诗经为训以
教无传是为鲁诗于是兰陵王臧代赵绾皆从申公受
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其他
弟子如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
史夏宽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中
尉徐偃胶东内史邹人阙门庆忌治官皆有廉节称申
公卒瑕丘江公尽能传之以授鲁许生免中徐公而 韦
贤
治诗事江公许生至丞相传子玄成亦至丞相及兄
子赏以诗授哀帝至大司马由是鲁诗有韦氏学而东
平王式以事徐公 (第 194b 页)
申公培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诗经为训以
教无传是为鲁诗于是兰陵王臧代赵绾皆从申公受
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其他
弟子如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
史夏宽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中
尉徐偃胶东内史邹人阙门庆忌治官皆有廉节称申
公卒瑕丘江公尽能传之以授鲁许生免中徐公而 韦
贤
子赏以诗授哀帝至大司马由是鲁诗有韦氏学而东
平王式以事徐公 (第 194b 页)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论语稽求篇者予归田后复读论语之所为作也明制
以八比取士士子挟四书一编及他一经穴纸而贯以
绳居置几桉出而携之巾箱间及试礼部有名则唾而
抵之床下曰厌晦予少读论语为经生长而弃去及以
辞赋应 制科暨馆阁撰述则皆与经义无与然而甫
乞假而读易读礼读春秋论语则是经学之必无藉于
八比明矣乃少读论语皦皦然至再读而反疑之迄于
今凡再三读而犹豫顿生似宣尼所言与七十子之所
编记其意旨本不如是而解者以己意强行之汉初立
论语学官其时去古未远尚有鲁论齐论古论三家本
每家立学亦尚有师授十馀人其在鲁论则常山都尉
袭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以及 丞相韦贤 父子前将军萧
望之等各名其家而至于齐论古论则王吉贡禹胶东 (第 1b 页)
论语稽求篇者予归田后复读论语之所为作也明制
以八比取士士子挟四书一编及他一经穴纸而贯以
绳居置几桉出而携之巾箱间及试礼部有名则唾而
抵之床下曰厌晦予少读论语为经生长而弃去及以
辞赋应 制科暨馆阁撰述则皆与经义无与然而甫
乞假而读易读礼读春秋论语则是经学之必无藉于
八比明矣乃少读论语皦皦然至再读而反疑之迄于
今凡再三读而犹豫顿生似宣尼所言与七十子之所
编记其意旨本不如是而解者以己意强行之汉初立
论语学官其时去古未远尚有鲁论齐论古论三家本
每家立学亦尚有师授十馀人其在鲁论则常山都尉
袭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以及 丞相韦贤 父子前将军萧
望之等各名其家而至于齐论古论则王吉贡禹胶东 (第 1b 页)
鲁诗传授
汉书曰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少时尝与鲁
穆生白生申生俱受诗于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高
后时浮邱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元
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
之诗传号元王诗传
汉书申公鲁人少从楚元王俱事齐人浮邱伯受诗汉
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武帝使
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至时已八十
馀以为太中大夫病免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十馀人
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赐兰陵缪生徐偃邹人阙门庆
忌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及鲁许
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 韦贤 治诗至丞相子玄成以
淮阳中尉论石渠后亦至丞相由是鲁诗有韦氏学王
式翁思事免中徐公及许生为昌邑王师山阳 …… (第 7b 页)
是鲁诗有张唐褚氏之学张生兄子游卿为谏议大
夫其门人琅琊王扶陈留许晏由是张家有许氏学(按/鲁)
(诗与 韦贤 同时者有章氏学后汉武/荣治韦氏章句有武氏学不可悉载) (第 7b 页)
汉书曰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少时尝与鲁
穆生白生申生俱受诗于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高
后时浮邱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元
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
之诗传号元王诗传
汉书申公鲁人少从楚元王俱事齐人浮邱伯受诗汉
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武帝使
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至时已八十
馀以为太中大夫病免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十馀人
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赐兰陵缪生徐偃邹人阙门庆
忌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及鲁许
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 韦贤 治诗至丞相子玄成以
淮阳中尉论石渠后亦至丞相由是鲁诗有韦氏学王
式翁思事免中徐公及许生为昌邑王师山阳 …… (第 7b 页)
是鲁诗有张唐褚氏之学张生兄子游卿为谏议大
夫其门人琅琊王扶陈留许晏由是张家有许氏学(按/鲁)
(诗与 韦贤 同时者有章氏学后汉武/荣治韦氏章句有武氏学不可悉载) (第 7b 页)
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吕氏春秋第十三卷引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万
夫之长可以生谋高诱曰逸书今以德字易怪字以观
政易生谋字以七世易五世字按礼祖有功宗有德汉
书 韦贤 传王舜刘歆议曰礼记王制及春秋榖梁传天
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
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二 (第 20b 页)
吕氏春秋第十三卷引商书曰五世之庙可以观怪万
夫之长可以生谋高诱曰逸书今以德字易怪字以观
政易生谋字以七世易五世字按礼祖有功宗有德汉
书 韦贤 传王舜刘歆议曰礼记王制及春秋榖梁传天
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
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二 (第 20b 页)
(闻有诏令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不/知其与议也故如张安世者可谓博学不穷笃行不)
(倦幽居不淫上/通而不困者矣)
(韦玄成 韦贤 子也玄成既辞爵不得乃袭封宣帝高/其谊以为河南太守稍迁太常坐与杨惮厚免官及) (第 16b 页)
(倦幽居不淫上/通而不困者矣)
(韦玄成 韦贤 子也玄成既辞爵不得乃袭封宣帝高/其谊以为河南太守稍迁太常坐与杨惮厚免官及) (第 16b 页)
左(汉书律历志以左右民读曰佐易以左右民)和(汉书艺文志百药齐和郑当时传趋和承意胡卧反)莝
(汉书尹翁归传使斫莝斩刍也千卧反)挫(汉书王莽传使虎贲以斩马剑挫忠读作剉千卧反)锉(史记楚世
家兵锉蓝田祖卧反与剉同)媠(汉书两龚传媠谩亡状音惰谩音慢)惰(汉书 韦贤 传供事靡惰古惰字)坷
(汉书扬雄传坎坷口贺反不平貌)
四十□
伯(史记秦纪亝桓公伯于鄄汉 (第 14b 页)
(汉书尹翁归传使斫莝斩刍也千卧反)挫(汉书王莽传使虎贲以斩马剑挫忠读作剉千卧反)锉(史记楚世
家兵锉蓝田祖卧反与剉同)媠(汉书两龚传媠谩亡状音惰谩音慢)惰(汉书 韦贤 传供事靡惰古惰字)坷
(汉书扬雄传坎坷口贺反不平貌)
四十□
伯(史记秦纪亝桓公伯于鄄汉 (第 14b 页)
觳(史记李斯传方作觳抵优俳之观骃案觳抵即角抵音角)较(史记律书闇于大较又刺客传其立意较然音
角货殖传此其大较也犹言大略汉书孔光传较然甚明音角诗猗重较兮古岳反)觕(汉书李广传数与虏觕音角)
㩁(汉书五行志㩁戚夫人眼口角反谓敲击去其精也)𣙜(汉书武纪𣙜酒酤如淳音较)藐(汉书 韦贤
传既藐下臣与邈同)齱(史记郦生传握齱初角反汉书传同急促貌)𪘏(史记司马相如传岂特委琐握𪘏委
琐细 (第 2b 页)
角货殖传此其大较也犹言大略汉书孔光传较然甚明音角诗猗重较兮古岳反)觕(汉书李广传数与虏觕音角)
㩁(汉书五行志㩁戚夫人眼口角反谓敲击去其精也)𣙜(汉书武纪𣙜酒酤如淳音较)藐(汉书 韦贤
传既藐下臣与邈同)齱(史记郦生传握齱初角反汉书传同急促貌)𪘏(史记司马相如传岂特委琐握𪘏委
琐细 (第 2b 页)
春秋左氏传所载列国诸侯卿大夫赋诗凡六十六篇
如许穆夫人赋载驰高克赋清人皆是作此诗也至晋
文公赋河水以后如赋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文王大明
绵等诗又止歌颂此诗而已申包胥如秦乞师哀公为
之赋无衣果作此诗乎抑止歌此诗乎明经者必有考
于斯也敢问
朱子以为不可知后学则传疑而已矣礼疑事毋质
汉诗学凡四家鲁诗起于申公而盛于 韦贤 齐诗始于
辕固而盛于匡衡韩诗始于韩婴而盛于王吉毛诗起 (第 5a 页)
鲁诗
申公培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诗经为训以
教无传疑是为鲁诗于是兰陵王臧代赵绾皆从申公
受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其
他弟子如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
内史夏宽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
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邹人阙门庆忌治官皆有廉节称
申公卒瑕丘江公尽能传之以授鲁许生免中徐公而 韦贤 治诗事江公许生至丞相传子玄成亦至丞相及 (第 15a 页)
申公培鲁人少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楚王太子戊傅
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以诗经为训以
教无传疑是为鲁诗于是兰陵王臧代赵绾皆从申公
受学臧为郎中令绾为御史大夫皆以明堂事自杀其
他弟子如同郡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
内史夏宽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
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邹人阙门庆忌治官皆有廉节称
申公卒瑕丘江公尽能传之以授鲁许生免中徐公而 韦贤 治诗事江公许生至丞相传子玄成亦至丞相及 (第 15a 页)
与予为韵其四有音以与祀为韵皆古音也此伪作
古文者幸其生于魏晋之间去古未远尚知此等若
浸降而下并此亦弗识矣
又按汉书 韦贤 传首载四世祖孟諌诗在邹诗二篇
即继以或曰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诗也
此班固存疑之意然予读后玄 (第 58a 页)
古文者幸其生于魏晋之间去古未远尚知此等若
浸降而下并此亦弗识矣
又按汉书 韦贤 传首载四世祖孟諌诗在邹诗二篇
即继以或曰其子孙好事述先人之志而作是诗也
此班固存疑之意然予读后玄 (第 58a 页)
詻(音噩天文志太岁在酉曰作詻墨子君必有拂拂之)
(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字又作鄂赵世家不闻周舍之鄂鄂又作咢 韦贤 传咢咢黄发)亚(古垩字涂饰墙也今)
(但以白为垩非周礼注素车以白土垩车藻车以苍土垩车凡涂饰皆垩也) (第 13a 页)
(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字又作鄂赵世家不闻周舍之鄂鄂又作咢 韦贤 传咢咢黄发)亚(古垩字涂饰墙也今)
(但以白为垩非周礼注素车以白土垩车藻车以苍土垩车凡涂饰皆垩也) (第 13a 页)
嗣子恺表行孝友谦逊絜清让封弟宪
潜身远迹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
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前世 扶阳侯 韦玄成近有陵
阳侯丁鸿鄳侯邓彪并以高行絜身辞爵未闻贬削而
皆登三事今恺景仰前脩有伯夷之节宜蒙矜宥全其 (第 9a 页)
潜身远迹有司不原乐善之心而绳以循常之法惧非
长克让之风成含弘之化前世 扶阳侯 韦玄成近有陵
阳侯丁鸿鄳侯邓彪并以高行絜身辞爵未闻贬削而
皆登三事今恺景仰前脩有伯夷之节宜蒙矜宥全其 (第 9a 页)
念天下思
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后
数日竟拜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扶阳节侯 韦贤 卒长子弘有罪系狱家人矫贤令以次
子玄成为后玄成深知非贤雅意即阳狂不应召大鸿
胪奏状章下丞相御史按验玄 (第 4b 页)
惟得失安世子延寿重厚可以为光禄勋领宿卫臣后
数日竟拜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扶阳节侯 韦贤 卒长子弘有罪系狱家人矫贤令以次
子玄成为后玄成深知非贤雅意即阳狂不应召大鸿
胪奏状章下丞相御史按验玄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