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詔令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玄部
如影。无有影而不类形
者。经文省约故以此句通上而冠下也。携李释为
浮尘根岂胜义果无其状耶。故云间师准 显宗

为之辨云。眼根极微居眼星上。体清净故如秋泉
池。耳根极微居耳穴内。旋还而住如卷桦皮。又旧
婆沙论 (第 0720b 页)
处而入。后十八界。无界可分。可验众生界中。即今现行心境俱空。世俗谛中。假施
设法。悉皆无有)

(○ 〔显宗
论云〕处谓生门。心心所法。于中生长。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
(○〔婆沙论云〕 …… (第 0595a 页)
间六识藉六根发。六根牵六境生。与识为因。故名为界)
种族义。根境识三。各一种族。又眼等六种族别故 (〔显宗
论云〕谓由一身。或一相续中。有十八类诸种族。故名十八界。由眼等展转相望。种族不同。故名为界)

( (第 0598c 页)
住。如香
荾华。清彻膜覆。(陈译青色所覆)令无分散。有说重累。如丸而住。体清彻故。如颇胝迦。不相障碍 〔显宗
论云〕
眼根极微。居眼星上。对向自境。傍布而住。云云。末云如秋泉池。不相障碍)

([○@(?∴) …… (第 0647c 页)
是故对根。相待而示。通塞离合。例此可知)
(△〔俱舍云〕
舌根极微。布在舌上。形如半月。当舌形中。
(显宗
云传说舌中。)如毛端量。非为舌根极微所遍〔翻译云〕或云。
舌如偃月刀)

(△〔瑜伽云〕能除饥渴。数 (第 0648a 页)
。谁明空色。

是故当知见与色
空。俱无处所。即色与见。二处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疏〕 显宗
论云处谓生门心心所法于中生长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
义故然前谈六入则以尘对辨今十二处则以根对扬由根尘 …… (第 0064a 页)
性故建立色界乃至法界二由
作用故建立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三由能作故建立眼界乃至意界四由
差别故建立十八界 显宗
论云界者因义种族义谓由一身或一相续中
有十八类诸种族故名十八界由根等展转相望种族不同故名为界释
曰按 …… (第 0067a 页)
识无识意之理也若因下破从法生携李曰生灭即法尘也然生
灭但是五尘通相离五无体故云生则诸法生也。
〔疏〕 显宗
论云由六识身
无间灭巳皆名为意此于意识作所依根意识既唯依过去故云生则诸
法生灭则诸法灭也所因即法尘所 (第 0072a 页)
实云以爱淫欲故卵生胎
生贪香味故故受湿生随其所欲故受化生此四生六趣之由也然众生
之类唯中有位不名为生 显宗
论云依所至位建立生名中阴身体虽起
没而未至彼故不名缘生但名缘起又中有之说诸论各有差别今复略
引者总有 …… (第 0092a 页)
时清净。」

【〔疏〕阿难下流根即妙湛不动者也眼耳以离中取境鼻等以合中知法离
则境远为深合则境近为浅 显宗
论云五根初二用远境不合故俱舍云
眼用远速远见山河不闻声故如先见击鼓后方闻声鼻舌无远事是也。】

「阿 (第 0106a 页)
与果业彼可许为
分别说部。
〔疏〕次释有为刹那者毗婆沙云有为之法一刹那中俱有三相
以作用异故故不相违 显宗
论破云如体不同用有别故执所相外无别
生等一一刹那有四相者如斯过失不可救疗。
〔释曰〕毗沙恐执世相故约 (第 0180a 页)
作用有异而立四相同时 显宗
恐破世相故依体性立三世有异而俱舍
则有三义释成三世有异及四相同时俱无有碍故论云有别义故生即
是灭谓色 …… (第 0180a 页)
类也然
类生之体略有七义一名二义三情四合五业六缘七果一名者按俱舍
陈云众生唐名有情有情即类生也二义者 显宗
论云言类生者是众生
义三情者谓众生依情立名不依趣 (第 0182a 页)
显宗
云趣虽有情而非遍故此唯情
遍独立生名四合者谓众生由业由缘合生 (第 0182a 页)
显宗
云业缘合起故说为生
亦无有缘而得生起五业者谓有唯业生 (第 0182a 页)
显宗
云彼业力强不待缘故六
缘者谓从缘生立名 (第 0182a 页)
显宗
云有缘卵等从卵标名名卵生等七果者谓依
现果立生名婆沙云若受欲界果者名欲界有情等是故下结明业惑果
三因 (第 0182a 页)
心此问生起因缘又此五阴为并消除为次第尽
此问还灭因缘佛告下破因缘自然之情释曰按经论释因缘义略有多
显宗
论云因谓能生缘能长养由因摄助因方能生生巳相续缘力长
养或因惟一缘乃众多又因不共共者是缘如眼如色又作自 (第 0261a 页)
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汝
且观此祇陀树林。及诸泉池。于意云何。此等为是色
生眼见。眼生色相。」

显宗
论云。处谓生门。心心所法。于中生长。故名为
处。盖以六根六尘。是识生处。前言根。此言尘。亦因
根对尘 (第 0493a 页)
密教传入中国后在唐宋时期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教文化)及
佛教 显宗
结合的产物。它与一般意义上讲的禅、讲宗不同,与中
国传统宗教道教也不同,故它不是道教,而是佛教。 (第 0398a 页)
(一卷) (南吹北画)
*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南纳至通北背至泾)
* 阿毗达磨藏 显宗
(四十卷) (南广内左达北宫殿盘郁)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 (南洛浮北设席) (第 0792b 页)
更有贤不。大仙答曰。
觚更有之。何人是也。大仙答曰。秦超世潘
道成卢惠愿板国兴扶男阳刘道贵王延寿赵 显宗
张道板故世安李罗刹。如诸贤士皆游
巡世间。汝今肉眼不能别之。得闻吾经常行 (第 1356c 页)
寂灭。顿教也。(二十七)灯光
镜像。同时圆遍。重重摄入。尽成事事无碍法界。圆教
(二十八)

显宗。
随光影相。起有无执。名法执宗。(二十九)镜影灯
光佛像。一一宛然具足。名法相宗。(三十)佛佛互现金像 (第 0702c 页)
愿度也。(八)若藕若子。
皆有能生作用。力度也。(九)无量色光。彼此相映辉赫。
智度也(十)

显宗。
我有无数种色莲花。名我法俱有。(一)无数莲
花。非我独有。名法有我无。(二)唯现在见。过未不知。名 (第 0701a 页)
多记也。

第二显体者前释名总说文义浩漫今顿点要理正
显经体直辨真性真性非无二轨欲令易解是故直
说后 显宗
用非无初轨偏举当名耳体者一部之指
归众义之都会也非但会之至难亦乃说之不易文
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大 (第 0537c 页)
说后 显宗
用非无初轨偏举当名耳夫体者一部之
指归众义之都会也非但会之至难亦乃说之不易
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第 0549b 页)
成碎末复有大风名为能障周匝三千大千世界
障散坏风不令得至馀方世界若令无此能障大风
十方世界无不坏尽○ 显宗
论云言坏劫者谓地狱
有情不复生至外器界尽坏有二种一趣坏二界坏
趣坏者谓此世间过于二十小劫巳从此复有等 …… (第 0467c 页)
坏为舍念清净故此大三灾劫伹坏器世界不坏有
情而有情徙于别界或有禅愿及三摩提力者得生
四禅天中也○ 显宗
论云下三禅天定遭水火风灾
初静虑寻伺为内灾能烧恼心外火灾故第二静虑
喜受为内灾轻安润泽外水灾故第三静 (第 0468a 页)
故。」

【【■补】若是无馀依者。即应自在舍寿入灭。今既果缚
犹存。须待报尽。方入涅槃。故无自在。 显宗
论云。彼
舍寿中。无自在故。罗汉见思子缚巳断。报身犹存。
为有馀。灰身灭智。为无馀。今仍有非想最后一 (第 0826c 页)

* 二难妄想一生一不生
* 三示觉自心量妄想不生
* 四总颂
* 二示语义识智以 显宗
通之用(五)

* 初示语义(五)

* 初因大慧问先示语相
* 二示义相 (第 0101a 页)
。自他不隔。今古齐观。不如世论之有常
无常。所作无作。此世他世。种种见觉也。
○上二示
语义识智。以 显宗
通之用竟。三示正法解脱。远超
愚外。分三。
△初列妄想涅槃。】 (第 0174b 页)
所诠。
皆深而非浅也。

* ○六显示宗趣

言宗趣者。语之所尚。曰宗。宗之所归。曰趣。若据本
经。 显宗
示趣。则有总有别。总者以三种般若为宗。
三德秘藏为趣。别则有三。一教义。谓文字般若为
宗。实相.观照 (第 08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