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魁星楼记宝祐二年 宋 · 宋渤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乾隆《长沙府志》卷四○、光绪《湖南通志》卷三二
秀选俊造之名立,而闻誉不彰者,士以为耻矣;
、公孙之对传,而裒然举首者,士以为荣矣。
夫习俗成乎世变,而义理根于人心,固有并行而不悖者。
使为士者疾没世而名不称,切切焉欲达可行于天下,则其一荣一耻,亦莫非理义之所存,而又何病乎!
士非科目进,则无自而行其道,至于决科目之高下,则行道之迟速系焉。
我宋文正王沂公、忠献韩魏公皆于盛年一出而冠多士,故勋名光于日月,而事业著于累朝,宜后来者歆慕企仰,以有为若是者自期而即,耻其不及,此魁星楼之所以作于醴陵之学宫也。
醴邑士风最三湘,黉序之壮,生徒之众,视列郡殆有过焉。
嘉定己卯,以前奉贤书诣太常者相属,而礼部鲜报闻,或归咎于宫庙稍低,风气不聚,邑宰君公存创一阁于讲堂之后,倚崇冈,面澄渌,榜之曰「梯云」,于以收揽秀气。
立阁之次年湖北漕使丁公仁西宪杨公大异俱擢上第,自此联芳趾美,科不乏人。
迨今三十年,而策名者逾二十人,比遂有魁多士于省闱者,莫不以此阁为斯文发祥之地。
惜其规模隘狭,且岁久朽圮,今宰家侯慨然命工度费,撤而新之。
东西之广十寻,南北之深居十之三,视旧大率加五之二,前列修庑,后崇宴居。
材瓦砖甓,皆从市值,一毫不以取诸乡;
匠石圬镘,皆从市佣,一夫不以役诸民。
费钱七十万,一取诸约己之馀、赎金之积。
县学教谕丁嘉祥专莅其役,覈虚课怠,如处家事。
甲寅之秋孟鸠工,秋成告成。
于是邦之人士合而请曰:「国家之养士,期于用世而激厉奖成,使之脱奥渫而升诸朝,不十年而天下被其泽,若王、韩二公之得志速而行政久者,则吾贤令尹之用心也。
请易旧名,而扁之以魁星,可乎」?
侯欣然许之,乃揭三大字于平丹阳公,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与侯素善,常闻其奉大对时,剀切无隐,有人所不敢言者,几寘高第,而或者抑之。
然侯方以不负所学自得。
其为是邑也,爱民礼士,有武城弦歌之风。
行当奏最而去,推其所学以施之天下,必有大可观者。
兹楼之建,实出于名儒端士之手,乌可以无述乎!
予谓科第易有,名节难全,奇士之功猷,或隳于一往者,益信制行之中,不可无义理之学也。
侯于楼成之后日,与士友相从其间,必以师友正大之传,与其身所服行者为告,吾见醴人士他日必有挹文正之袂,而拍忠献之肩者,岂肯舍为法可传之的,甘为乡人而已哉!
以此复于侯,而验于众,庶不为虚美云。
按:同治醴陵县志》卷一二,同治九年刻本。
刘元海石勒苻坚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五、《昌谷集》卷二一
晋鹿不克,群戎竞逐。
乘时崛起。
有天时人事,足以争衡中国,得三人焉,亦可谓不碌碌矣。
刘渊之起离石也,好学承师,览《史》、《汉》诸子,议论宏远,耻一物不知。
其后复呼韩旧业,假炎刘坠绪,役鲜卑、乌丸,如使仆奴;
蒲坂平阳,如拉朽株。
不幸而死,其子聪粲不足有为于天下。
石勒王浚,走刘琨,南据洛阳,北据襄国,遂降曹嶷,取刘曜
其商搉是非,足以照郦生子房得失;
其雌黄人物,足以定高、光上下,不特雅好文学,考诸生经义而已。
仅免其身,子弘弗克负荷,屠其家于季龙之手。
苻坚最晚出,恳恳勤勤,尤在刘、石之上。
废职之可修修之,绝世之可继继之。
农桑于是乎课,学校于是乎立。
其用王景略也似智;
其不族鲜卑也似仁。
若其取卫辰,降慕容晖,逐杨氏而制仇池,掳张天锡而守姑臧,奄长安而君之,有中国文物之盛,拥百万之众,卒土溃而瓦解。
尚论古道之君子,临卷慷慨,未尝不太息遗恨于三人也。
考论至此,窃意古者仁心仁政,诚自有规模制度,足以立万世纲纪,本数末度,皆有以相副,非徒以颐指气使,耸动天下。
而虚文少实,所以夸示于人者,不足以寿国脉而追前哲也。
今即三人之事而言之,之治差劣于,而渊之治又劣于
然而愈可纪则愈不立,粗有称则粗有后,著效之相反,而论报之不伦,岂天道高远,非人事之可及哉?
有兄法,不得志于其母久矣。
之弑君,本意自立,乃欲诈逊其兄以服众。
法虽不许,犹不足以免其死。
此其事亲从兄之初,固已不胜其伪。
在位二十七年,安于忍而阻其兵。
既袭有群雄,残民于锋镝之下,乃欲免其渠魁,以示姑息。
名之證,厥有端绪。
至于伐晋一事,尤更昭著。
其语道安也,则曰:「天生烝庶而立之君,所以除烦去乱也」。
其语太子也则曰:「始皇之灭六国,其王岂必皆暴也」?
以区区新造之秦,而有百万不息之师,内有好大喜功之心,而外盗渊、骞、之行。
鲜卑怨仇,布满畿甸;
旧人族类,斥远遐方。
心迹之相违,处分之乖谬,转战万里而徼幸于一胜,则坚之败也理也,非暂也。
事伏利度则执利度,宴王弥则斩王弥,帝王浚而实袭王浚,其诡诈踪迹,亦不可缕数。
用陈遐则取其诬谮,任季龙则纵其残虐。
方之于,虽粗有磊磊落落之意,而其长策不立,欲虚文不实以欺天下,大率相似。
渊始事成都王颖,既而背之。
假以单于之名,犹未足以厌服其心。
乃速建大号于天下,特戎略之杰者耳。
彼皆生长晋世,习熟于名公贤士之论,知天下可以力取,而不可以力服,惴惴然欲以信义之名结天下,实非所好。
王景略号称贤佐,犹不免拘拘政刑,无一毫宽大意,而况于陈元达张宾徐光之徒,日有性命不虞之忧,而望格其非心,跻之于圣贤,有天下之域,不可得矣。
汉高祖未定天下,以关中为腹心,以丞相府图籍文书为政事,以三军缟素为基本。
已定天下,则次律令,申军法,定章程,制礼仪,日不暇给,而规模宏远。
光武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特见其迹者耳。
北匈奴和亲之议,不用臧宫马武之策。
交阯二溪蛮比岁间作,所用为将者,必以马援
心迹相应,昭不可掩。
载祀四百,未为幸也。
项籍仁而敬人,瞋目叱咤,人马辟易。
然起事而刺殷通,有天下而逐义帝,宰天下而使人怨不平。
周世宗斩樊爱能、何徽,军声大振。
秦凤,平淮南,力非不足,而其功业所就,不过如此。
帝王子孙万世之计者,可以鉴矣。
肇庆府放生咸若亭1251年2月16日 南宋 · 李昴英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三、《文溪集》卷一、道光《高要县志》卷一五、《南宋文录录》卷一三、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二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
人与物,林林然宇宙间,气之正偏,性之灵冥,物不得同于人,如其肖形,然而同一生意。
天生圣人,所以厚群生,使各安其受于天者,然后无负于天之付托我者。
每岁诞弥日,郡国臣子既瓣香祝万寿于佛老氏之宫,必笼禽而林之,盘鱼而溪之,端笏如植,视其翚翚而高,洋洋而深,乃再拜而退。
筌者、罗者争前,期生致以供官之须。
是犹狱无罪之民,徐脱释以恩之,亦稍顿挫困悴矣,终不若此不放,彼不捕之适其性也。
三代而后,以好生之德脉其国,无如本朝禁翠饰、罢蜂贡、放洛鲤、止庖羔,见虫蚁而避,却鹑兔之进,列圣之心,即天之心。
今天子聪明神武而不杀,日月所照,霜露所坠,皆在圣德包涵中,翔走蠢蠕之微,孰有出此心天地之外!
盖无一物不得其所,初不待一日之间,纵舍百千万亿,以示小惠,然故典沿袭久,谓不如是,非所以归美报上也,故莫之敢改,世以是为尊君一事,则揭虔之地,崇大为宜。
端之放生亭,旧不专设,始即送迎之驿,又迁之僧廜㢝仅扁之,寄州枵然,大守臣类窘于支吾,姑湫褊简陋之仍。
霅章侯莅镇,垢刷蠹剔,俭其出,勤其积,再踰年而后有羡,力事无如此重且急者,亟濒江经营焉。
七星岩秀郁倔奇,为一郡最胜处,若屏幛。
其后役起,重阳而落之,腊题曰咸若,谓万物无不蒙被帝泽,非止斯亭岁所放者也。
敞拓华壮,簪绅雍容旅进退,舆隶堵立其旁,猝风雨有所庇,潜龙藩体貌始称。
亭虽三间,而关系大法,当得书。
虽然,君子仁民而爱物,爱出于仁,而民又先乎物者也。
夫子恐厩焚伤人,而马不问,非恝然于物者?
齐宣不忍一牛,而百姓不见保,则所厚者薄矣。
人主履大宝位,推行天地曰生之大德,二千石分土而治,所以流布此德也。
物吾与,且恻然全护,况民吾同胞乎!
毋冤系如笼闭,毋横歛如竭泽,毋暴政逞威怒,空其室庐,离散其妻子,如覆巢毁卵,饥溺犹己手拊息嘘,使仰事俯育,熙熙怡怡,安乐之而不自知,环千里皆放生亭,讵止一林之栖,尺水之泳而已哉!
必如是,始无愧于受而为牧之寄。
侯于仕学优,念此已熟,其勉润泽之。
侯名励,为端平朝士云。
淳祐九年二月既望
回宣谕兼节制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八、《可斋续藁后》卷五
臣近以臣应飞屡书告急,嘱臣密启宸聪,乞遣兵援,辄犯天威以闻。
今月十三日戌时,承十一月五日巳时子聪恭传圣旨宣谕:「广右戍兵,除黄州镇江湖南外,近又调广东一千人、沿江正副司一千五百人,已通七千馀人」。
且蒙圣训:「以此三军分布,尽足御敌,而团结民丁又不预焉。
已谕外廷催促已调未到之军,兼程而进,可报应飞勉之,卿亦宜助其不及」。
臣仰见陛下圣谟经远,英断若神,俯念封疆之防,亟颁帅旅之命,臣不胜敬叹。
臣所收应飞近报,似若稍缓前闻。
今得王师鱼贯以将临,是使敌谋狙伺之知畏。
岭人闻此,庶几恃以无恐。
臣恭遵圣旨,即当以宣谕指挥缄示应飞,俾知勉力,以副委寄。
乃若湘兵、湘财,近准朝廷支调,力所可助,岂敢弗共!
臣又准宣谕,令臣以湖南民兵诱之官爵,结以恩信,七甲峒丁,旧曾团结,邕、宜两州最紧,于民兵上用工。
臣尤见陛下并明两曜,烛洞四表。
湖湘民丁如七甲等多在溪峒,缓急使保乡井则可,调之越境,所不敢轻,动须资粮,尤更费力。
臣亦见今团结,谕之整办,以备不测。
如岭外邕、宜民兵,却亦未知近来事体,可无措置。
应飞今蒙圣谕,必能加意,惟是臣恭准指挥,俾兼节制,虽圣眷以此示倚毗之重,顾臣愚岂堪任应接之责!
大凡己有馀力,则可及邻,倘弗自支,安能他助!
隆名徒假,实事何裨!
恐彼此相诿,适误国事,臣已具公奏,乞赐收回省劄,伏望圣慈特赐俞允。
回宣谕令勇于戒途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二八、《可斋续藁后》卷五
臣今月初八日以广西报到安南事件,未知虚实,顷刻不能自安,尝具奏闻,择日起发。
今乘已于十一日起离潭州,十二日道间收正月十一日京递,承知閤子聪宣谕圣旨,令臣勇于戒途,以宽宵旰,且蒙戒谕,提撕奖拔至于今日,若贻避事之讥,公论谓何!
臣伏读圣训,为之战灼危惧,措身无所。
伏念臣本以孤寒一介,误蒙陛下简擢至此,恩隆天地,义重君臣,东西奔走惟谨,前后岂敢违误!
今者岭外之役奉命兼制臣,既以祗承,权令移司,臣亦已恭禀。
臣之所以未敢祗受制阃者,正以二广事力,自来不曾专置大阃。
广西素为瘠薄,近数年来,连政疲于备边;
广东虽号优裕,一二年来,有司取之竭。
先臣所谓「欲备南诏,当宽湖广」,今若又创一大阃,恐重为民困,此臣所以趑趄不敢也。
陛下谕臣以崇文、刘辟之事,臣无能为役,敢望古人!
实是臣之才不及崇文,敌之患有甚刘辟
臣之此去,惟以刻苦为心,简俭为政,以朝夕申儆备御为急务,只用节制司行事,与臣应飞协力干当,期于上宽天顾。
臣世受国恩,身徇王事,乃分之宜,誓图糜捐以报。
所准圣旨,事力不逮,许臣条具黄炳、李宗城所申安南以被鞑犯事宜,应飞已申闻朝廷,必先于此报,然不敢不以缴申密院
据应飞书辞,以为委难遽信;
果无此事则幸,倘如所报,却不可忽。
臣以其缴到录白安南陈、阮两公牒并王载所供,及黄炳、李宗城等申状,逐一参考,见得十二月初七日鞑攻破富令州,据阮牒亦言其迫。
渭龙州,侵入定安
初六初七两日,其国陈国主王太师抚军三项兵共约十四五万人。
王载等亲见陈伪太师十一日领兵而出,等以当日离彼国而归;
黄炳、李宗城报却言初十日陈伪太师兵向敌,十一晚见其败归。
以出兵日子考之,似若少差。
王载十一日方回,却不言其败,此为可疑。
意者安南之下海虽未可尽信,而鞑之犯其境恐或以迫,似未可尽诿之难信也。
广西邕、钦与文为邻,自左江而往才十二程,唇亡齿寒,委是可虑。
臣奉命兼制,且令移司,此固非臣子辞避之日,但使臣特此空拳,建此虚名而入,素无司存官吏,无兵将,无财赋,深恐不足以当勍寇,适所以轻国威。
然臣既闻此事,未问虚实,岂敢从容坐视!
今亦不暇俟候辞免降,只用节制广南,自当为陛下驱驰而入。
臣虽自立春贱躯为患,湘人共知,今只得舆疾就道,以此月十七日起离潭州
候到静江,当与应飞同心协谋,措置备御。
惟恐力所不逮,所有制置使新命决不敢祗受,却望从臣忠实之请,速赐收回。
此外更望陛下密谕大臣,更思长策。
伏候睿旨。
校官咸淳二年七月 南宋 · 解南翔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
理宗皇帝之三十六年改元景定,越三年,县立之师曰主学
壬戌之秋南翔昉由部选,调县学掾。
嵊,古邑也,今丰沛邑也。
山川人物之秀异,为天下最。
南翔不敢不职其职,以对扬休命。
三年满将代,进诸生,语之曰:「《春秋》法,始事必书,可无以告来者」?
诸生曰:「何居」?
曰:「在学言学,吾明告之:古者大道为公,自王宫国都以至比闾,莫不有学。
春秋以前,县大郡小,当时一县不知几闾也,姑以一闾言之,二十五家之中,坐左右塾,有两师焉,则是一县又不知有几师也。
战国而后,郡大县小,塾教法废而兼并起。
汉、唐举法密,教法疏,郡国之贡不存,闾塾之教不复,思古君子未尝不痛恨也。
国朝跨汉轶唐,追三代而从之。
郡国之学,自庆历始。
县置主学,自景定始。
呜呼盛哉!
仁祖四十二年之治,先皇帝四十一年之治,与三代同风,其以是夫。
南翔忝创员之首,深惧旷瘝,上以负天子,下以负所学,汲汲然不敢怠。
讲说惟精,考课惟公,非周孟之说不敢言。
以薰以陶,骎骎邹鲁。
规模立矣,廨宇创矣,讲会说矣,先贤之祠宇建矣,继廪继庖,亦足以养廉矣。
由此而菁莪以育之,采芑以新之,棫朴以官之,人才其不三代乎。
今天子聪明仁圣,师道立而善人多,三代之盛,诸生身亲见之」。
咸淳二年丙寅七月记。
按:民国嵊县志》卷二六,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山居集句 其八十七 明 · 金时习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七
雨过幽庭长绿苔刘秉忠桃花净尽菜花开刘梦得
直将底事消长日真西山,刻烛题诗又一回韩子苍
诸君游潭柘有姚少师庵之作纪太仆余和之庚寅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三十一
岫云寺后涧东边,忆过松扉蹋乱泉。
也算宰官身所住,终愁释子语无传。
山心岂与藏春别袁珙道衍刘秉忠流也。秉忠尝隐武安山谷间为浮屠,其师海云引之事元世祖于潜邸,后号藏春散人。),壁影犹将病虎悬。
若向长安街北望,一双坏塔矗晴烟道衍北平庆寿寺,后常居之。仁宗元年侑享庙庭,后撤去而还位于寺。寺久废,惟海云及其徒可庵塔尚存。)
历磴上南台寺己卯 清 · 钱载
 押径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一
发轫集贤峰,见闻已殊胜。
石身曲且狭,高指级级磴。
一步一左右,一坐一招应。
阁临天霁废,字识湘乡大岩凿级斗峻,右石刻「天霁阁」三大字,左石刻「金牛迹南嵓」诸大字。又「湘乡应雷」云云,兼「施钞四十定,重起石桥,丙申元贞二年九月干缘何仲」等字。)
乃造平如台,石栏岌犹剩。
木棉栽满基,金菊坼侵径。
崖题藓蚀馀,百日生吾兴。
牛粪自堆门,松风不吹磬(厓刻可辨者,「上招黄鹤来,脚踏金牛背。尘世无人知,白云久相待。正德己亥秋龙门外史□良用题」,又「嘉靖甲申冬安成张嵚浏阳刘子聪祝融,留南台百日,僧无碍识」。)
岭南消息无,更上草迷嶝。
沙弥下山卖,萝卜担几称。
王蒙南屏山居图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
北漠(见元史刘秉忠传)南杭(见西湖志)两见之,未知图者属乎谁。
刘家精舍静宜隐(谓上都南屏,苏氏道人赠有诗(谓西湖之南屏
徒看溪山真合沓,远离城市称(去声)栖迟。
凝神独坐茅檐者,视若无思又有思。
高要舟中与诸子论文作甲申 清 · 翁方纲
 押养韵 出处:复初斋集外诗卷第二
斯文寄天地,肇始自仪象。
函三本一律,吹万臻同响。
说经汉氏繁,词赋唐代广。
有宋荟群儒,大义豁指掌。
演迤为今文,竞掉词坛鞅。
历四百年来,艺圃无隙壤。
明初王济之,程墨式已昉。
玄酒不待齐,岂必醴与盎。
思泉及荆川,用法直不枉。
我爱方孟旋,风骨亦遒朗。
终归归仆丞,百川障泱漭。
至哉大美言,如风行水上。
后来辟诸家,波澜日浩荡。
隆万及天崇,巧力迭相仿。
遂来复社辈,好恶生标榜。
隐微系人心,道脉关消长。
国朝聚奎躔,熊刘最闳敞。
明堂圭璧品,磊落光万丈。
文懿文贞出,大乐钧天享。
景庆丽星云,哲匠同时仰。
往者推宜兴,储任共欣赏。
胥惟经术深,不独持论谠。
渊乎竹里翁,弦外寄遐想。
五色园客丝,众茧归一纺。
如车赖司南,如舟得五两。
如控马有辔,如登山有杖。
自从先生后,斯道益炯晃。
饮食而知味,一一饱所饟。
顾惟立绳墨,本不由勉强。
设非积学久,敢以虚词罔。
精理内充实,真气外摩荡。
谁能猝使然,是亦关所养。
六经乃膏腴,诸史亦宝帑。
中藏未涵濡,外貌徒仿像。
鲸鱼掣沧溟,鲲鹏适莽苍。
苟虚羽翼培,焉免枋榆抢。
为山必基篑,搏水可过颡。
真誉必有试,伪体吾何奖。
幸得受斧斤,南来收筱簜。
滔滔珠江水,照此珊瑚网。
远稽文献公,岭海风向往。
近时诗振奇,陈屈尤竞爽。
乔生蒲衣伦,瑰玮非肮脏。
要取器雄深,宁借气慨慷。
陆犀水贝玑,韩子歌荒莽。
仁义动君子,吾道信所仗。
岂谓帖括卑,章句听剽攘。
今古一瓣香,大抵存吾党。
方圆各成器,奇制何必放。
簠簋弗荐诚,安用陶与旊。
契古有神会,谭艺殊技痒。
寸心得失閒,令我怀畴曩。
陆子吾畏友,况接熊裘蒋。
长啸求元音,聊倚舟人桨。
程编修晋芳斋观元耶律文正画象赋己亥 清 · 洪亮吉
 出处:佣书东观集
先生好古搆两轩,邀我读画兼开尊。
颀然素幅出伟人,云元宰相辽王孙。
斜阳欲下壁色昏,惨惨若动须眉神。
眼光下欲视千世,限以尺幅犹英瞵。
长身盘领大独科,追忆至论如悬河。
人生岁月百年耳,公甫及半勋何多。
巍巍一代推上功,替人只见刘秉忠
文章年寿亦相似,若论志节尤推公。
异书压腹奇难剖,落落吾徒出公后。
词笔还驱入海涛,姓名欲戴垂天斗。
即今卷画空堂走,反复公名难去口。
焚香阅传意有馀,更酬坊南一杯酒。
金忠节公声画像为其六世族孙太守棨赋 清 · 洪亮吉
 出处:武彝九曲集
早岁读公文,中年读公传。
公才公志皆不凡,欲以书生平世乱。
君不见熊廷弼赵光抃
孙承宗袁崇焕
或死谗,或死战。
馀者纷纷尽奔窜。
有明之季不乏才,用才皆与才相违。
小朝枉有史阁部,末路独支刘念台
乌乎胜国诸君子,先后争为故君死。
迂疏不必为公讳,百世知公苦心耳。
君不见杨家四十万众侵,兴京一战皆已埋郊坰。
何况枯僧将此不习兵,七百羸卒欲与万众争输赢。
芦沟桥偏师出,腹背交攻势先屈。
韬钤既愧刘秉忠,车战欲追房次律
鲁阳事去难挥戈,国事如此身如何。
杜松已殒萨尔浒刘秩岂当曳落河。
谅公之心敬公节,画像犹疑眼流血。
旧友池州吴应箕,门生歙县江天一
我于公行文,已卜公为人。
岂徒文笔雄,未愧社稷臣
君不见三天子障招公魂,松花茫茫落鬼门鬼门关绩溪界,即公起兵处。)
护国寺吊宋万安和尚 清 · 蒋敦复
英雄学儒必学佛,天人战胜持定力。
英雄为将即为僧,大义了了明心镫。
常州城护国寺,毅魄英风照青史。
正气先留不二门,忠臣合祀禅和子。
是时南渡势已危,北来万马江中驰。
阿师起义誓城守,白日不照天王旗。
敌氛不灭师不生,刀头热血金光明。
睢阳常山亦人耳,安与君父称无情。
藏春散人号佐命,杨琏真伽肆枭獍。
法门破坏阿修罗,若辈贪利丧佛性。
亦有腰金横玉人,画船歌舞西湖滨。
发肤尚爱况性命,高位坐使中原沦。
呜呼万安区区一头陀,忠义能与姚公俱。
风尘物色苦不到,天下英雄无处无。
题廉南湖姚少师徐中山王所画山水甲寅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九
有明开国多奇人。
君臣僧道奇绝伦。
或先君臣后僧道,或先僧道后君臣。
道莫奇于冷协律。)
铁冠三丰未堪匹。
两代元勋并故人刘秉忠刘基。),历朝名画传遗迹。
僧莫奇于姚少师
岂惟天挺英雄姿。
协律无诗但工画,少师能画兼工诗。
我与协律同乡里。
印章屡见龙阳子
旧藏协律庐山图,活神仙尽真山水。
南湖风雅赵吴兴
闺中复有管道升
米家书画贯虹月,品题鉴别尤精能。
示我少师画一幅。
奇宝生平未寓目。
披麻皴耶斧劈皴,水墨浅绛兼青绿。
画赠中山异姓王。
其人与画皆非常。
正如协律友诚意,两贤相得名益彰。
诗笔亦似金刚杵。
海涛任喧山太古。
人谓此岂僧诗耶,我谓正是本色语。
明人心学世所称。
王阳明张江陵
谁知俱从少师出,二十八字如传灯。
唐宣宗有咏瀑句。
归海作涛留不住。
宣宗少师同是僧,忘涛更比作涛怒。
时危今日思雄才。
雄才须从学问来。
不见奇人见奇画,亦聊使我心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