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礼记集说序(宝庆二年七月) 宋 · 卫湜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一、《礼记集说》卷首、《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一三、《南宋文录录》卷一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道光《永州府志》卷九上、《郑堂读书记》卷五
《礼记》四十九篇,自二戴分门,王、郑异注,历晋迄陈,虽南北殊隔,家传师授,代不乏人。唐贞观中,孔颖达等详定疏义,稍异郑说,罔不芟落,诸家全书自是不可复见。繇贞观至五代,踰三百年,世儒竞攻专门之陋,学《礼》者几无传矣。本朝列圣相承,崇显经学,师友渊源,跨越前代,故经各有解,或自名家,或辑众说,逮今日为尤详。《礼记》并列六籍,乃独阙焉。诸儒閒尝讲明,率散见杂出,而又穷性理者略度数,推度数者遗性理,欲其参考并究,秩然成书,未之有也。予晚学孤陋,滥承绪业,首取郑注孔义,剪除芜蔓,采摭枢要,继遂博求诸家之说,零篇碎简,收拾略遍。至若说异而理俱通,言详而意有本,抵排孔、郑,援据明白,则亦并录,以俟观者之折衷。其有沿袭陈言,牵合字说,于义舛驳,悉置弗取。日编月削,几二十馀载而后成,凡一百六十卷,名曰《礼记集说》。传《礼》业者苟能因众说之浅深,探一经之旨趣,详而度数,精而性理,庶几贯通而尽识之矣。或曰:「是书稡聚诸家之善,逾数十万言,毋乃务博而忘约乎」?予曰:博学之,审问之,夫子尝以诲人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颜子亲得于师也。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之所深造也。吾道一以贯之,为曾子言之也。予欲无言,子贡有未省也。陵节而求,躐等而议,越见闻以谈卓约,后学大患也。矧会《礼》之家名为聚讼,傥率意以去取,其能息异同之辨、绝将来之讥乎?近世朱文公著《诗传》,多刊削前言,张宣公谓诸先生之见虽不同,然自各有意,在学者玩味如何尔,盖尽载程、张、吕、杨之说,而诸家有可取者亦兼存之。予之《集说》窃取斯义,是则此书之博也,非所以为学者造约之地邪。犹愧寡闻,访论未尽。然六经之典,敷畅发明至是粗备,或于圣代阙文小有补云。宝庆丙戌七月既望,吴郡卫湜正叔叙。
唐贞观凌烟阁功臣记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灵岩集》卷四
唐太宗文皇帝以济安之姿,承开创之运,文绥武服,万方同轨,爰命治功之成,虽曰图维自我一人,而叶济左右,抑群臣是赖。纂承之始,首定封户,帝心若慊,以为未足,载维绘事省貌,表揭曾宇,用彰殊烈,永垂不朽,诚弗可缓。越贞观建号之十有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戊申,诞发明诏,图功臣于凌烟阁,真帝王盛节也。明主报功之义,期诏罔极,拔尤取颖,审象垂名,与日咸新,以劝以厉,盛世一辙。汉宣中兴,麒麟画象,光武系隆,云台袭美,再都四百,帝业用昌。矧维太宗,聪明刚决,叶赞神尧,果、密、德充,以次剪灭。中区既宁,灵旗四指,突厥、高昌,相继俘荡。冠带诗书,配天轶海,纪纲制度,鼎鼎近古,俗易刑措,庶几泰和,固已高轶七制而上追三王矣。创业守文,策力咸备,伟绩殊勋,掀揭一时,乌可循默无报?爰命丹青,具纪形貌,致之禁严,日庸临观。想其冠绅剑佩,鳞次栉比,立朝之正色,在师之严貌,暨暨济济,鹰扬山立,虽千百载之下俨然在目,风行化洽,人思勉旃。追思魏徵,登观赋诗,委重李绩,别图自序,始终著名,遣使特祭。开元润色,曹霸承恩,瞻望崇缔,感想云龙,茂恩隆渥,有加弗替,佐命勋劳,益用不泯。太宗亲赞一卷,见于《艺文志》别集之目,刘氏旧史载玄龄之赞曰「当官励节,奉上忘身」,岂即太宗之文耶?王氏注杜甫《丹青引》复曰亲序,岂序赞并见一时耶?《唐历》、《唐统记》悉谓世南出自特宠,意者博雅领袖,获与是列耶?吕温赞引以为象二十四气,若汉将上应列宿者,果当时之意耶?旧史又载孔颖达明年图形,岂其后复有继登者耶?考之《六典》,凌烟在宫城之内,李庾赋西都,谓缔阁图形,荣号凌烟,则斯宇创建。殆亦我朝博雅之士,总录金石,考之孝恭、志元两碑,曰「图形戢武」,岂揭名前后不同耶?厥后圣历侍臣加之赞述,子仪、光弼下逮希逸,肩摩登兹,贞元宠诏,刻石勋门,遂良等二十七人见于《会要》,晟等三十六人,上亲为赞,见于李翱所述柏良器之碑。大中二年七月己巳,续所未图,前遗后承,光明灵长,亶其盛哉!无忌《太宗实录》、柳芳《唐历》、陈岳《统纪》,皆二十四人,始于无忌,终于秦琼,具列名位;《会要》无靖、士廉,然亦曰二十四人矣。《秦琼传》虽无士廉,末叙永徽所祭乃居第二,吕温历赞二十二人,而亮君集以罪斥,吴竞《贞观政要》与夫阎立本所图数皆与《实录》合,然二十四人当已。谨记。
周七律赞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三、《玉海》卷二○四《辞学指南》
律者音之本也,河图授羲,粤有律法。含少比竹,昭华刻琯,立均出度,成于十二。黄虞迭造,声数靡易。律之有七,其周之盛虖!武王燮伐,遹骏有声,于铄皇师,致天之届。惟十有三年,岁躔鹑火,月旅天驷,日纪析木,辰集斗柄,星次须女,是协天鼋,五位三所,合而用之。繇张及房,其宿七列,繇午至子,其揆七同,数合声和,播之音律。二月癸亥毕陈,以夷则之上宫于牧之野,布戎以黄钟之下宫。太簇下宫以布令,无射上宫以布宪。曰羽曰厉,曰宣曰嬴,萧勺阴阳,正变咸备。翕纯皦绎,神人洽熙,胜殷遏刘,无竞维烈。律之时用大矣哉!司乐典同,寂寥亡诏。景王二十三年问伶州鸠,意谓五声及宫祉之变,州鸠铺陈数度,外传载之。铿訇浑锽,如闻《象武》宿夜之奏。《隋志》明舜乐之七始,杜预释左氏之七音。琴为七弦则《淮南》之注,律为八十四则服虔之说,戊午至甲子七日则孔颖达之疏。《楚语》七事,《乐纂》七声,或云七宗,或为七调、七均,咸自州鸠启之。稽诸六韬,律可知敌。太师执律,爰听军声。武王兵书,昭著丕式。史迁谓推春至冬,柳宗元谓大武律变,汉加应钟,唐终南吕。至有除黄钟而首林钟者,音官失传久矣。周玉律有八,江左世葆之,兹律不以器传,而武之七德寓焉。庸墨笔操牍,而作赞曰:
龙画肇分,律繇数起,凤鸣既听,声以月纪。于皇时周,燮伐戎商,广文之声,我武维扬。卬詹北维,頫察周野,姬出天鼋,稷纬辰马。维鹑及驷,躔次有经,自午至子,会朝清明。位协于五,列揆以七,声数自然,写之玉律。大师载吹,下上其宫,羽以夷则,厉以黄钟。大簇无射,布宣宪令,昭德柔民,徂维求定。阴阳递代,宫为之纲,既备乃奏,锽锽将将。矢于牧野,莫不震叠,振旅嬴内,恺歌镗鞳。爰命司马,执以献功,功成作乐,和鸣肃雍。琴增七弦,颂美七德,兴文偃武,箫勺群慝。往著再始,复缀六成,穷本知变,乐行伦清。七衡之响,纪于含少,侯今之制,威声燀耀。七始之咏,飏于箾㲈,侯今之制,德音孔昭。宿夜失传,《象武》孰志,均调犹存,正五变二。一气二体,八风九歌,终始相成,天地同龢。声与政通,兹律维则,播以雅诗,时万时亿。
明经书堂记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五、《梅岩文集》卷四
明经书堂者,我明经先生读书所也。先生本大唐昭宗子,天祐间朱全忠构祸,逃难齐民依安定三公,卜宅于婺源之考水,因用胡姓。古老相传,指方二坞为书堂遗址。十四世孙安国浚池筑亭为游憩之地,扁以「方坞」,予尝记之矣。其郎罢士盈曰:「此足以乐宾娱亲,非所以淑子孙也」。易以明经书堂,再以记请。予嘉其能尊祖尊经,奋笔弗辞。谨按明经一科,肇于汉,盛于周,因仍于六朝,五季、宋初亦沿以取士。先生在五季时尝中是科,乡人即以表其族,以别于安定之胡,尊之也。或曰:唐人谣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宋人诗曰「焚香礼进士,撤棘待明经」,是谓明经下于进士也,何得谓尊之邪?应之曰:唐制诏三家《传》、《礼》、《仪》出身者不任散官,优之也。仁庙试明经举人,至烦御笔亲选试官,重之也。重之优之尊之至矣,是宜鸿儒硕学多出此途。唐时则王允、郑钦夫、许孟容、徐文达以至陆德明之徒皆以明经擢第。乃若孔颖达之博洽,狄仁杰之公忠,此明经中尤挺挺者。宋初以明经进士则崔颐正,以九经及第则孔维。辨析经疑,讲明易卦,有若冯元;先列注疏,断以己意,有若刘恕。至若经义名斋,有若胡安定;经术传授,有若蔡端明。此明经中尤表表者。夏侯胜志在青紫,祝钦明五经扫地,何足与我明经同日语哉!吾固于先朝「经明行修」一语有感焉。夫经明以学问言,行修以践履言。必修行,而后经明有实用;非行修,则经明徒虚文。祝钦明辈有学无行,姑舍是。质诸家乘,明经以孝友处家,以谦逊处乡,德量宽洪,人不见喜怒之色,盖先生有得于经素矣。惟明《书经》之敦叙,故修而为孝友之行;惟明《易经》之谦恭,故修而为谦逊之行;惟明《礼经》好恶之辟,故修而为喜愠不形之行。不特此也,经不云乎,「君子以俭德避难」,是以有「家住乡庄深僻处,任是湖边属汉秦」之句。经不云乎,「独寐寤宿,永矢弗告」,是以有「但向閒中消日月,岂知世上有兴亡」之句。经不云乎,「吾不如老圃、老农」,是以有「园林满目,丘陇当门」之句。经又不云乎,「饮酒燕乐,向晦入燕息」,是以有「醉乡眠芳草,归路送夕阳」之句。经又不云乎,「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以有「绎思斋中,畅情池上」之句。经明而行修,岂独科第而已。揭「明经」以颜其书堂,则远而六艺芳澜,近而燕翼贻谋,具在是矣。祖宗以行修为明经之实,子孙亦以行修副明经之名。春诵夏弦,必思瞬存而息养;朝吟暮诵,必思昼为而宵得。否则明经徒纸上语耳,何关于吾身哉!猿惊山人之去,鹤叹城郭之非,壁中之科斗文字犹存,堂上之金石丝竹未咏,绎思以求诸心法,论义以稽诸家法,经明行修者初不以投簪阁笔为作辍,祖孙百世一日也。黄卷中有圣贤,方册中有文武,云仍诜蛰可不率乃祖攸行?壬寅正月,十三世孙次焱记。
尚书表注序 宋末元初 · 金履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四、《仁山文集》卷一、《尚书表注》卷首、《经义考》卷八四
《书》者,二帝三王圣贤君臣之心,所以运量、警省、通变、敷政、施命之文也。君子于此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以诚诸身,以措诸其事,大之用天下国家,小之为天下国家用。顾不幸不得见帝王之全书,幸而仅存者,又不幸有差误异同、附会破碎之失。考论不精,则失其事迹之实;字辞不辨,则失其所以言之意。此《书》所以未易读也。盖自周衰,而帝王之典籍不存,学校之教习俱废,夫子观周,历聘诸国,归而定《书》焉,以诏后世。不幸而烬于秦,火于楚,钳于斯、何偶语挟书之律。久之而伏生之耄言仅传,孔子之壁藏复露。伏出者,汉谓今文;孔壁者,汉谓古文。顾伏生齐语易讹,而安国讨论未尽。夫壁中不惟有古文诸篇,计必兼有今文诸篇,安国虽以伏生之书考古文,不能复以古文之书订今文,是以古文多平易,今文多艰涩。今文虽立学官,而大小夏侯、欧阳,文各不同,不幸古文竟汉世不列学官。后汉刘陶独推今文三家与古文异同,是正文字七百馀事,号曰《中文尚书》,不幸而不传于世。至东晋而古文孔传始出,至萧齐始备,至萧梁始行北方。至唐贞观,悉屏诸家,独立孔传,且命孔颖达诸儒焉为之疏。夫古文比今文固多且正,但其出最后,经师私相传授最久,其间岂无传述附会?所以大序文体之不类西京,而谓出安国;小序事意多谬经文,而上诬孔子。前汉传授师说,不为训解,后汉始为训解,而谓训传尽出安国之手。唐儒曲畅注说,无所辨正,至开元间,则一用今世文字改易古文,至后唐长兴间,则命国子监板行五经,而孟蜀又勒诸石。后之学者,守汉儒之耑门,开元之俗字,长兴之板本,果以为帝王一字不可刊之典乎?幸而天开斯文,周、程、张、朱相望继作,虽训传未备,而义理大明,圣贤之心传可窥,帝王之作用易见。朱子传注诸经略备,独《书》未及。尝别出小序,辨正疑误,指其领要,以授蔡氏,而为《集传》,诸说至此有所折衷矣。但书成于朱子既没之后,门人《语录》未萃之前尔。履祥翻阅诸家之说,章解句释,盖亦有年,一日摆脱众说,独抱遗经,伏读玩味,则见其节次明整,脉络贯通,中间枝叶与夫讹谬,一一易见。因推本父师之意,正句画段,提其章旨,与夫义理之微,事为之概,考證字文之误,表诸四阑之外,以授子姓,间以视朋从之士。虽为疏略,然苟得其纲要,无所疑碍,则其精详之蕴,固在夫自得之者。好古博雅之君子,若或见之,赦其僭,补其缺,辨其疑,则亦此书之幸也,所愿窃有请焉。浙河后学金履祥吉父序。
大衍索隐稽衍篇序 宋末元初 · 丁易东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大衍索隐》卷三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先儒说者各自名家,未见有一定之论。如王弼、如孔颖达,类皆言理而不言数。自《乾凿度》而下,余得而考之者凡五十七家,其言数也非不可通,率多牵合傅会。余既成《原衍》、《翼衍》二书,惧学者迷旧说而昧其指归也,复叙次诸家之异,折衷而为是编,名《稽衍》。武陵丁易东叙。
题王弘正白描唐十八学士登瀛洲图 元 · 丁复
押词韵第三部
天策将军龙凤姿,十八人者皆英奇。
乾坤旋转岂无意,风云会合固有时。
唐虞盛际九官尔,而此乃复一倍之。
神物在渊众鳞集,五彩下德百羽随。
后来可惜贵才俊,秪遣上古歌雍熙。
河汾夫子讲孔道,弟子仅以功名期。
当时房杜亦可喜,管仲器小宁无讥。
儒冠一著道士服,岂谓老氏论无为。
颖达祖汉疏经义,宜于圣奥初未知。
欧虞楮薛尚笔翰,一戈何足穷毫釐。
魏徵王圭差解事,亦足以格君心非。
玄武门前起仓卒,手足之血亲淋漓。
此时此獠可扑杀,敚婚仆碑竟何其。
斗米三钱户不闭,小康不补大义亏。
瀛洲一登老生愿,丈夫须作真男儿。
护龙河头生紫气,郁郁葱葱天宇弥。
金陵岂无此学士,医官酒保登天墀。
奎章开阁亦太甚,天历诏书无乃危。
布衣无能坐长夜,独搔短发频歔欷。
老妻笑人小女起,走把清镜临须眉。
西家好酒赊来吃,无用劳烦阎画师。
遣兴三首 其三 元末明初 · 陶安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近时来井邑,远迹亦山林。
每忆君赐食,尚期朋盍簪(朋盍簪,《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孔颖达疏:“群朋合聚而疾来也”。)。
遣文当述理,临政必清心。
片语人皆信,无烦徙木金。
首尾吟二十首 其十九 元末明初 · 陶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达观万象付评量,静玩羲图理数彰。
五月豕羸(豕羸,《易姤》:“羸豕孚蹢躅”。王弼疏:“羸豕,谓牝豕也”。孔颖达疏:“群豕之中,豭强而牝弱也,故谓牝豕为羸豕”。)防至弱,六阳龙亢戒全刚。
弥纶道妙天无间,辅相功神世永康。
太极更求形上者,达观万象付评量。
苦疥 元末明初 · 陶安
押养韵
奔走二十年,一身事鞅掌(鞅掌,《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孔颖达正叉曰:“今俗语以职烦为鞅掌”。)。
洁素无疮痍,但觉肌肤长。
自从去岁来,昼夜苦疥痒。
爬搔血濡爪,手足生劳攘。
纤虫穴皮内,蠹我恣所往。
恐是心火炎,精神减清爽。
杯茶服苦参,效验不可强。
何况民痍多,元气待培养。
当使疾痛除,临风动遐想。
登黄鹤楼 明 · 王鉴之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独上江楼望大江,江涵秋影落轩窗①。
吐吞江汉襟方阔②,束缚峨眉气独降③。
黄鹤盘来云里只④,白鸥飞起水心双。
消沉事去随孤鸟⑤,都入长空侑酒缸⑥。
【校注】
(1)涵:含,包容。轩窗:长廊之窗,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
(2)襟:胸襟。
(3)峨眉:山名,在今四川省境内。降:大,通“洪”。《书·大禹谟》:“帝曰:来禹,降水儆予。”孔颖达疏:“降水,洪水也。”
(4)黄鹤句:谓云中盘旋一只黄鹤。下句则云水中飞起一双白鸥。
(5)消沉句:杜牧《登乐游原》云“长空淡淡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6)侑:助。“侑酒缸”,言助其酒兴。
全诗写景阔大,情辞宏放。末二句言世事消沉流逝,惟眼前景物堪赏,颇有一番豪情。
感怀诗(四十首。有序) 其三十三 明 · 桑悦
鹦鹉囚于舌,正平累于赋。
琐笼知暗哂,能言君再误。
不见孔颖达,善讲伏深祸。
皇天祚圣明,儒绅纵高步。
登黄鹤楼 明 · 柯拱北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补
黄鹤仙人天上游,几时为创此高楼?
檐牙高啄吞江汉①,栋宇翚飞接斗牛②。
江汉两流相荡漾,乾坤万古自沉浮。
笛声何处寻仙侣,缥缈白云天际头。
【校注】
(1)檐牙:杜牧《阿房宫赋》云“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指檐际翘出如牙状的装饰。
(2)翚飞:翚,原作“晕”,径改。《诗·小雅·斯干》: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孔颖达疏:“言檐阿之势,似鸟飞也。”
首联以问句点明鹤楼;颔联写鹤楼高峻壮丽,檐牙远出,欲吞江汉,栋宇升飞,似接斗牛;颈联写景与咏史相融合,江流荡漾、古今沉浮,其揆一致;尾联以吕仙笛声作结,余韵悠远。
登黄鹤楼识兴 明 · 王相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层楼壁立峙云乡①,风景从来属大方②。
山色四围排剑戟,江流一带奏笙簧③。
洞庭春暖应无际,鹦鹉才高未足伤④。
黄鹤仙人知何处,月明千载照壶觞⑤。
【校注】
(1)峙:耸立。云乡:白云乡,指武昌,以崔颢《黄鹤楼》诗“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句得名。
(2)大方:《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此指诗家。
(3)一带:一条。白居易《别草堂》:“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笙簧:笙,管乐器名;簧,乐器中有弹性的薄片,用以振动发声。《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孔颖达疏:“吹笙之时,鼓其笙中之簧以乐之。”
(4)鹦鹉句:言祢衡曾作《鹦鹉赋》,后以才高被杀。鹉,原作“武”,径改。
(5)月明千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首四句着笔目前,言景物之堪赏,“洞庭”句一转,下即追怀往昔,言人事之堪伤(曰“未足伤”,实伤之甚)。以永恒美好的自然与匆匆多忧的人生相比,故结有“月明千载照壶觞”之叹。
登黄鹤楼赋 明 · 田汝耔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自莅夏口,三易星霜,登楼数矣。乃今辛巳之秋,(1)何为漫兴?其以时物更变,旅客值逢,能不感激?(2)切意君子处世,(3)宜乘时建立,竟识退藏,(4)以永终誉,岂真可以觊觎神仙之术哉?(5)
抚天运之旋斡兮,时序忽兹高秋⑥。白云纷其旖旎兮,余适升此危楼⑦。闻昔人之超伸兮,骑黄鹤而浮游⑧。夫羽翼其不可见兮,遗踪迹于蓬丘⑨。猗与美哉⑩!飞甍峥嵘兮,突刺乎穷霄⑾;启棂轩兮,横光射夫斗牛⑿。浑沦崔㟴兮,舍化工之机括⒀;方圆盘郁兮,象天地之区周⒁。凭临恣览觑兮,中惝恍而绸缪⒂。神营营其陨越兮,魂黯黯而弥留⒃。披纷飒沓兮,泻洞庭之逸波⒄;俄而汹涌漰湃兮,朝江汉之奔流⒅。信夫“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⒆。此宋玉之遗音,而协余之衷情⒇。忆隙驹之言迈兮,惜朝华之难挹21。对物情之彷佛兮,良怵惕而于邑22。念人生之有涯兮,孰长年之能执23。时飘忽其不再兮,老荏苒而将及24。顾世俗之肮脏兮,恬辟谷以绝粒25。思至人于寞寞兮,抱玄精于咽吸26。内展转以旁求兮,辨真元于黑白27。倏假寐以夷犹兮,遇灵修于九陌28。指子安之故庐兮,造叔伟之攸宅29。理余发于秣节兮,浴余体于兰汤30。陟玉台之嶙峋兮,排阊阖而履上方31。朝太乙于九重兮,睹绰约于中央32。质要渺以委蛇兮,复降至于扶桑33。驾青龙之蜿蜒兮,建苍螭之文旗34。揭干旄之晶晶兮,下蕤绥其陆离35。承轻焱之清芬兮,洒零雨之垂云36。谒东皇以来歆兮,疑若授余以纶词37。叩炎帝于正阳兮,骖鸾鸟以骋鹜38。服朱雀以腾骧兮,骈騑騑以按度39。赖前驱之捷径兮,曰余悯懵其始悟40。计岐贰之枉投兮,却中道而反顾41。来翩翩以迅速兮,恐白日之云暮42。树金华以为盖兮,采荃蕙以为裾43。饮兑泽而漱沦阴兮,余将诣少昊之所居44。蓐收位而宰阍兮,霜霰肃敛邪气除45。诹吉良用庚辛兮,告享具礼容舒46。左熊罴守关兮,右白虎蹲当间。中怀怆恨戒悚息兮,似踧踖而踟蹰47。大道砥平知矢直兮,皇步跼蹐而趑趄48。斯须定静知止极兮,始安宁而容与49。抚光景之逍遥,迓玄冥于中庭50。文昌为余先驱兮,玄武为余扬灵51。遍多方以竟礼兮,言旋归而嬉娱52。顿惊觉以惺发兮,依然身在乎故都53。吁嗟!神仙伊何所兮,吾不知其渺茫54。彼人道之罔修兮,又奚为乎荒唐55。黄河澄清兮,岂曰寻常56?庆云迭见兮,其世之祯祥57。北辰奠位兮,列星共乡58。辅弼当道兮,搀抢灭光59。缪纠解纷兮,纲维斯张60。污浊潜消兮,涟漪清扬61。夫往者其不可追兮,来者吾可以自强62。凤凰鸣于高冈兮,感梧桐于朝阳63。菊违时而弗竞兮,是亦何贵夫才良64。策驽骀之偃蹇兮,齐骐骥于康庄65。勇信迈以长征兮,毋邅迍而沮丧66。维夜寐以夙兴兮,竭余力之方刚67。念生鞠之罔极兮,扬休烈之辉光68。守狷介以廉洁兮,历九死而不忘69。保贞一以永缔兮,虽经百折以无妨70。功成名立而身退兮,余将跨黄鹤而高翔71。
【校注】
(1)辛巳:按作者进士年推算,当为正德十六年(1521)。是时,作者在湖广副使任内。
(2)何为四句:漫兴,谓兴之所至,率然而作。此指乘兴作赋。时物,四时景物。旅客,羁旅。感激,感慨。
(3)切:当作“窃”。窃,谦词。
(4)竟:终。
(5)觊觎:非分之冀望或企图。《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杜预注:“下不冀望上位。”
(6)旋斡:犹运转。斡,亦旋。
(7)旖旎:盛貌。
(8)超伸:犹超升,谓超脱尘世,飞升登仙。浮游:漫游。《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何往。”《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9)蓬丘:《十洲记》:“蓬丘,蓬莱山是也。”李白《越中秋怀》:“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
(10)猗与:叹美之词。《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11)飞甍:高耸的屋脊。《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犹援庙桷,动于甍。” 杜预注:“甍,屋栋。”孔颖达疏:“今俗谓之屋脊。”
(12)棂轩:有窗格的长廊。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焱激棂轩。”横光:即光。横与光通。《说文通训定声》:“横,假借为光。”《淮南子·坠形训》:“玉横维其西北之隅。”高诱注:“横,光也。”
(13) 浑沦:浑然一片。舍:犹藏。化工:造化之工。《文选·贾谊〈鵩鸟赋〉》: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李商隐《今月二日……辄复五言四十韵一章献上……》:“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机括:原义为弩上发箭的机件,此犹机巧之意。
(14)盘郁:曲折繁盛之貌。《酉阳杂俎·玉格》:“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区周:即“区陬”,角落。《文选·张衡〈东京赋〉》:“目察区陬,司执遗鬼。”薛综注:“区陬,隅隙之间也。”
(15)中:胸中,内心。惝恍:失意貌。《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绸缪:《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毛传:“绸缪,犹缠绵也。”谓忧思集结不解。
(16)营营:往来驰逐貌。《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楚辞·九章·抽思》:“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陨越:颠坠,跌落。黯黯:昏乱沮丧貌。弥留:《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蔡沈集传:“病日至,既弥甚而留连。”此谓神魂丧乱,久而益甚。
(17)披纷:即纷披,散乱。北周庾信《枯树赋》:“纷披草树,散乱烟霞。”飒沓:众盛貌。鲍照《咏史》:“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披纷飒沓,即纷至沓来意。逸波:奔涌无羁之波。
(18)漰湃:即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朝江汉:谓江汉之朝宗。《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19)秋之为气也六句:用《楚辞·宋玉〈九辩〉》成句,故下云“此宋玉之遗音”。《楚辞》“寂莫”作“寂漠”,一作“寂寞”,同。雍雍,和鸣声。鹍鸡啁哳,《楚辞补注》:“鹍鸡似鹤,黄白色。啁哳,声繁细貌。”
(20)协:相同,相合。《国语·周语》:“实有爽德,协于丹米。”
(21)隙驹:《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后以隙驹喻光阴易逝。言:助词,无义。迈:往,过。朝华:喻青春之美好年华。挹:取得。《文选·陆机〈叹逝赋〉》:“恨朝霞之难挹。”
(22) 物情:事物的情景。此指眼前景物。彷佛:用《九辩》“柯彷佛而萎黄” 句意,言物情衰歇。良:甚,很。怵惕:《九辩》:“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楚辞补注》:“五臣云:怵惕,震荡自惊动也。”于邑:忧悒郁结,哽咽。《楚辞·九章·悲回风》:“伤太息之悯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23)有涯:《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执:把握。《文选·陆机〈叹逝赋〉》:“孰长年之能执?”
(24)时飘忽二句:飘忽,迅疾貌。《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25)辟谷:古称行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谓之辟谷。道家方士乃附会为神仙入道之术。《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乃学辟谷,道引轻身。”此谓避世修道。
(26)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玄精:人体之元气、精气。陶弘景《真诰》:“《上清真人冯延寿口诀》:‘……玄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景耳。’” 咽:原作“ ”,误,径改。咽吸,吞吸。
(27)真元:人之元气。元稹《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黑白:佛家语,即善恶之意。《俱舍论》:“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离恶故。”
(28)夷犹:犹豫,迟疑。《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灵修:神明。《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王逸注:“灵,神也。修,远也。”九陌:城中大道。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此指武昌府城。
(29)子安:仙人名,传其曾骑黄鹤游憩于黄鹤楼。《名胜志》:“汉阳渡上有黄鹤楼,晋仙人黄子安骑黄鹤游憩于此。”叔伟:即荀叔伟。一作叔祎、又作叔玮。任昉《述异记》谓驾鹤登仙之人乃荀叔伟,而非费文伟。攸宅:所居。攸,亦宅,居住之所。《诗·大雅·韩奕》:“为韩姑相攸,莫如韩乐。” 郑玄笺:“攸,所也。……视其所居,韩国最乐。”
(30)秣节:疑为“沐栉”之误。《庄子·天下》:“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此用其意,谓洗梳头发于风雨之中。兰汤:有香味的热水。《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洪兴祖补注:“皆洁濯之谓也。”
(31)陟:升。玉台:《楚辞·九思·伤时》:“登太一兮玉台,使素女兮鼓簧。”王逸注:“太一,天帝所居,以玉为台也。”嶙峋:重叠高耸之貌。扬雄《甘泉赋》:“增宫参差,骈嵯峨兮,岭巆嶙峋,洞亡崖兮。”排:开。阊阖:《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上方:天上仙界。温庭筠《宿云居寺》:“圆月上方明。”
(32)太乙:同“太一”,也作“泰一”。《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司马贞索隐:“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又《天官书》: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绰约:柔美貌。谓仙子。白居易《长恨歌》:“其中绰约多仙子。”中央:天之中央,天帝所居。
(33)要渺:渺,当作“眇”。《楚辞·远游》:“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洪兴祖补注:“眇与妙同。要眇,精微貌。”委蛇:亦作委迤、委佗。《尔雅·释训》:“委委佗佗,美也。”郭璞注:“皆佳丽美艳之貌。”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扶桑:《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王逸注:“扶桑,日所拂木也。”洪兴祖补注引《山海经》云:“黑齿之北,曰汤谷,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又引《十洲记》云:“扶桑在碧海中,叶似桑树,长数千丈,大二千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是名扶桑。”
(34)螭:《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洪兴祖补注: “五臣云:虬、螭,皆龙类。”文旗:有文彩的旗。苍螭之文旗,即绘有苍螭图案的旗帜。
(35)揭:举。干旄:旗的一种。干,通“竿”;旄,犛牛尾。干旄,即用犛牛尾装饰旗竿之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郊。”晶晶:鲜明貌。蕤绥:盘曲升腾貌,形容旌旗仪仗蜿蜒而行。《文选·扬雄〈甘泉赋〉》:“蠖略蕤绥。”李善注:“龙行之貌也。”陆离:色彩斑斓。《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36) 轻焱:轻风。焱,《说文通训定声》云:“为猋(飙)之误字。” 王褒《九日从驾诗》:“轻飙飒飒凉。”零雨:微雨。《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垂云:低垂之云。《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37)东皇:即东皇太一,天神名。屈原《九歌》首篇即《东皇太一》。《楚辞补注》:“五臣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来歆:来享,谓神来享供品。《文选·张衡〈东京赋〉》:“神歆馨而顾德。”薛综注:“歆,享也。”纶词:犹纶言,纶音。《礼·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后因以纶言、纶音称皇帝的诏书。此指天神东皇的纶音。
(38)炎帝:《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正阳:《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引《陵阳子明经》:“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此指南方。鸾鸟:神鸟名,即鸾。《山海经·西山经》:“(女林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骋鹜:驰骋,奔走。《楚辞·九歌·湘君》:“晁骋鹜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39)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两匹称服,两旁之马称骖。《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杨倞注:“两服,马在中;两骖,两服之外马。” 此用作动词,犹驾,御。朱雀:又名朱鸟。《太平御览·河图》:“南方赤帝,神名赤熛怒,精为朱鸟。”腾骧:奔跃,超越。《文选·张衡〈西京赋〉》:“乃奋翅而腾骧。”骈:两马并驾为骈。嵇康《琴赋》:“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騑騑:马行不止貌。《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啴啴骆马。”按度:徐行貌。
(40)捷径:谓取近便之路以求速达。悯懵:迷糊不清。
(41)岐:岔道。贰:差错。岐贰,谓错投岔道。故下云“枉投”。中道:中途。《离骚》:“羌中道而改路。”
(42)翩翩:轻疾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
(43)金华:作装饰用之金花。《后汉书·蔡邕传》:“公(董卓)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荃蕙:香草名。《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惠化而为茅。”
(44)兑泽:润泽;光泽。兑亦泽。《易·说卦》:“兑为泽。”沦阴:指晚霞。《楚辞·远游》:“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引《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 少昊:也作“少皞”“少皓”。《楚辞·远游》:“遇蓐收乎西皇。”王逸注:“西方庚辛,其帝少皓,其神蓐收。西皇,即少昊也。《离骚经》曰:‘召西皇使涉予。’ 知西皇所居,在于西海之津也。”
(45)宰阍:守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注:“阍,主门者也。”宰,亦主管之意。
(46)诹吉良:谓选择吉日良辰。潘岳《籍田赋》:“庙祧有事,祝宗诹日。”庚辛:《吕氏春秋·孟秋纪》:“其日庚辛,其帝少皞。”高诱注:“庚辛,金日也。”《淮南子·时则训》:“其日庚辛。”高诱注:“庚辛,金也。” 金,五行之一,方位为西,季节为秋,干支为庚辛。位于西方,时逢秋季,故取庚辛之日为祭。告享:告祭。容舒:祭祀时容颜举止庄重安祥。
(47)中:心中。怆恨:悲伤。班彪《北征赋》:“游子悲其故乡兮,心怆悢以伤怀。”戒:肃然恭敬。悚息:惶恐喘息。踧踖:局促不安貌。《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踟蹰:来回走动。《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8)砥:磨石。“砥平”,如砥之平。矢:箭。“矢直”,知矢之直。《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矢如直。”皇步:谓恐惧而行。皇,通 “遑”“徨”。跼蹐:跼,曲身,弯腰;蹐,小步行路。谓小心戒惧而行。趑趄:欲进不前。
(49)定静:安静。定亦静。止极:停止,终了。《吕氏春秋·制乐》:“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注:“极,犹终。”容与:安逸自得貌。《楚辞·九歌·湘夫人》:“聊逍遥兮容与。”
(50)光景:日月之光。《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迓:迎。玄冥:北方之神,称黑帝,故亦指黑暗。《后汉书·祭祀志》:“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
(51)文昌、玄武:皆神名。《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王逸注: “顾命中宫,敕百官也。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洪兴祖补注:“史迁《天官书》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晋·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又:“召玄武而奔属。”王逸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 洪兴祖补注:“二十八宿,北方为玄武。”扬灵:谓扬己之精诚。《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注:“灵,精诚也。”
(52)竟礼:尽礼。
(53)惺发:犹醒悟。
(54)伊:助词,无义。何所:何方。
(55)人道:人伦之道。《庄子·在宥》:“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疏:“司职有为,事累繁扰者,人伦之道。”罔修:不修人伦之道,指神仙。奚为:为何。
(56)黄河澄清:古称黄河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为太平祥瑞的象征。《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57)庆云:《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喜气也。”祯祥:《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孔颖达疏:“祯祥,吉之萌兆。”
(58)北辰:北极星。乡,通“向”,朝向。《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9)辅弼:佐助,指宰臣。《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当道:谓执政。搀抢:彗星名,即天搀、天抢。古以为凶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揽搀抢以为旌。”张守节正义引《天官书》:“天搀长四丈,末锐;天抢长数丈,两头锐。其形类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搀抢暴出而相属。”李周翰注:“搀抢,妖星也。”
(60)缪纠:绞结,缠结。解纷:排解纷乱。《史记·滑稽列传》:“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纲维:《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尹知章注:“维纲所以张也。”
(61)涟漪:水面微波。漪,亦作“猗”。《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此谓世道清平。
(62)追:补救。《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强:勉力。《淮南子·修务》:“名可务立,功可强成。”
(63)凤凰句:《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朱熹集传:“山之东曰朝阳。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世说新语·赏誉》“顾彦先凤鸣朝阳”,喻贤才遇时而起。
(64)竞:犹争胜。此句意谓,良才遇时始能有为,失时则不能争胜。
(65)驽骀:劣马。偃蹇:困顿。齐:相并。骐骥:良马。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楚辞·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此以“策驽骀”自谓,以“骐骥”喻贤才。
(66)信迈:任意行进。毋:《黄鹤楼集》原作“母”,误,径改。邅迍:喻处境不顺当。
(67)夜寐夙兴:谓辛劳。《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方刚:《汉书·东平王传》:“朕唯王之春秋方刚。”颜师古注:“言其年少血气盛。”寐,原误作“寂”,径改。
(68)生鞠:指父母。鞠,养育,抚育。罔极:无穷无尽。《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又:“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后常称父母之恩为罔报之恩。休烈:盛美的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69)狷介:严谨自守。《国语·晋语》:“小心狷介,不敢行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0)贞一:专一,守一。缔:缔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气 缭转而自缔。”洪兴祖补注:“缔,结,不解也。”
(71)功成句:《老子》第八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本赋为正德十六年作者湖广副使任内所作。序云“三易星霜”,则始任副使在正德十三年。作者登楼而感,感而梦,梦而觉,依次写来,其体式脱胎于楚辞,结构上则明显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影响,但主旨却异。赋虽以主要篇幅写出世之梦游,但主旨却在入世,追求建功立业。“君子处世,宜乘时建立,竟识退藏,以永终誉,岂真可以觊觎神仙之术哉?”赋之大意在此。
招燕黄鹤楼辄用鄙句寄意① 明 · 章拯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胸吞云梦未须夸②,胜会偏惊楚望赊③。
颇喜凤凰当艮岳④,却怜鹦鹉是金沙⑤。
秋阳江汉犹千古⑥,戎狄荆舒正一家⑦。
有客题诗满黄鹤,何人吹笛袖青蛇⑧。
【校注】
(1)燕:宴饮。《诗·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孔颖达疏:“我有旨美之酒,与此嘉宾,用之燕饮以遨游也。”
(2)胸吞句:本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3)楚望赊:谓楚地江汉诸水,一望无际。古代诸侯祭祀境内山川,谓之望,即遥望而祭之意。江汉诸水在楚界,故谓之楚望。《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杜预注:“诸侯望祀境内山川星辰也。四水,在楚界者也。”《文选·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赊,远。
(4)凤凰:即江夏县北二里的凤凰山。艮岳: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景龙山侧筑土山,以象余杭之凤凰山。山周围十余里,分东西山峰,最高峰九十尺。以在都城之艮方(东北方),故名“艮岳”。其旧址约在开封铁塔上方寺左右。
(5)怜:爱。鹦鹉:即鹦鹉洲。金沙:金色的沙,言沙洲之美。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有径金沙软,无人碧草芳。”
(6)秋阳:农历五六月间的太阳。《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暴之。” 赵岐注:“秋阳,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阳也。”
(7)戎狄:《礼·王制》:“西方曰戎。”《书·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西戎北狄,泛指我国北方边地的少数民族。荆舒:荆,古楚国名,以其原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舒,春秋国名,故地在今安徽舒城县。荆舒泛指我国南方。《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8)青蛇:指笛。张翥《铁笛》:“年多化作青蛇色,夜静吹如彩凤声。” 此句本吕洞宾黄鹤楼前吹笛故事。
全诗赞美楚地形胜,颂扬四海一家。作者招燕者即为下述唱和的朱廷声、张禄、朱衣、杨旦、戴金诸人。下首所言“朴庵”,当为作者别号。
次朴庵韵 明 · 朱衣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山峰缥缈楼台出,翼野凭凌象纬赊①。
但见白云穿石洞②,不闻黄鹤下金沙③。
天空形胜蟠双郭④,市远烟光动万家⑤。
即使平成非禹绩⑥,至今江汉走龙蛇⑦。
【校注】
(1)翼野:翼,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六宿。古以天上星宿的位置,划分地面相应的区域,叫“分野”。翼野,翼、轸二星之间,当楚地分野。《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张守节正义:“翼二十二星,轸四星,长沙一星,辖二星,各轸七星皆为鹑尾,于辰在巳,楚之分野。”凭凌:侵凌。谓鹤楼之商,直逼九霄。李白《大鹏赋》:“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象纬:谓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泛指日月星辰。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2)但:只。
(3)金沙:言沙之美。旧武昌城南有金沙洲。
(4)天空:天际空阔。贯休《送僧归天台寺》:“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中。”蟠:盘伏。双郭:指武昌府城及东北古夏口城城郭。
(5)烟光:谓人烟。
(6)即使:犹倘若,假使。《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魏略》:“丁掾(晏),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平成:即地平天成,谓水土得治,五行得调。《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孔传:“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因禹陈九功而叹美之。”孔颖达疏:“《释诂》云:‘平,成也。’ 是平成义同。”禹绩:《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谓大禹治水的功绩。按,黄鹤山对岸,旧汉阳府汉阳县治东北大别山东有禹功矶,矶上有禹王庙,元世祖时立。故诗言“禹绩”。
(7)至今句:意谓江汉之水,如未治理,则至今仍漫流无际,不可收拾。孟郊《初于洛中选》:“碧水走龙蛇,蜿蜒绕庭除。”
前六句叙眼前景物,末二句一笔宕开,追怀先贤,颂扬大禹治水、开启洪荒的伟绩。
题药洲传经图为杨武东提学赋 明 · 黄佐
杨子传经向何处,药洲烟水连云树。
六幕光涵九曜山,皓皓通明夜疑曙。
三城日出升朱霞,柏台萧椮闻乳鸦。
爱莲亭前宿露起,锦浪璚枝明雪花。
鹭飞飘忽丛霄上,雾滃青衿笑相向。
仓桹回应徵鼓声,表率门开见函丈。
抠趋谛听得心传,玄文妙义臻苍天。
春风沂水今在粤,说铃书肆胡为然。
老来却忆曾羁贯,崇正芝楣构南涧。
白莲池曲断仙湖,濂溪巍祠接河汉。
当年著书揭以图,芸芸万有生于无。
经纶宇宙只方寸,康成颖达皆皮肤。
巍祠迁向粤山麓,光霁犹凝满庭绿。
载道于今步后尘,时释生刍仰如玉。
洲前萍畔鹿呦呦,扬舲鼓楫行中流。
蛟龙会须雨下土,鹰鹗岂独淩清秋。
炼药刘郎竟何往,执梃去作降王长。
丹丘不见羽人来,留与儒仙日清赏。
儒仙杰出武山东,文江流水光如虹。
煌煌相业看接武,药洲草木生华风。
黄鹤楼杂记 明 · 未详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通志》云,楼在黄鹄山,一名黄鹤山,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
世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
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
或引梁任昉《记》所谓驾黄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也①。
又《报恩录》载:江夏郡辛氏沽酒为业,有一先生魁伟蓝缕入座,谓辛氏曰:“有好酒饮吾否”②?
辛饮以巨杯。
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与之,如此半载,辛无倦意。
一日谓辛曰:“多负酒债,无钱酬汝”。
取篮中橘皮画鹤于壁,谓:“客来饮酒,但令拍手歌之,其鹤必舞。
将此酬酒债”。
后客至,如其言,鹤果翩跹而舞,回旋宛尔,浪浪音律③。
为橘皮所画,色黄,故人谓之黄鹤,莫不异之,欲观者辄遗之金。
十年间,家富巨万。
一日,先生至曰:“向饮酒所答薄否”?
辛谢曰:“赖先生画鹤,今至百倍,如少留,当举家供备以谢先生”。
先生笑曰:“吾岂为此”。
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飞来,先生跨所画鹤,乘空而去。
辛氏于飞升处建楼焉。
又广汉张敬夫辨黄鹤楼以山而得名也④。
唐图经何自而为怪说,谓费文伟仙去,驾鹤憩于此,阎伯理《记》中乃实其事⑤;
或又引梁任昉《记》,谓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
此皆因黄鹤之名而妄为之说。
楼旁有石照亭,不知何妄男子题诗窗间,遽相传曰:“此吕洞宾所书”。
而苏子瞻亦载冯当世之说,有“羽衣著屐”之诗⑥。
呜呼!
宁有是理哉!
大都世俗之好怪也。
按古字“鹄”与“鹤”通用,如“鹄不日浴而白”“黄鹄之一举兮”之类,皆鹤也⑦。
故黄鹄山即黄鹤山,楼因以名,所从来远矣!
虽神仙之说固多窈冥,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存而不论可也,而遽谓之乌有,无亦信理之过乎⑧!
《述异传》云:荀叔玮名环,事母孝,妙道术。
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⑨。
楼后度吕仙亭而上,有石镜亭,谓岩际石出,日照烱然,故名⑩。
世传郡太守与倅弈,忽一人至,云:“太守弈败”⑾。
已而果然。
随于楼前吹笛,声甚凄楚,太守迹之,遂失所在,惟见题一诗于亭,末书“吕”字⑿。
又有奇章亭,为牛僧孺宴处⒀;
有压云亭,为元世祖尝驻跸处⒁。
二亭今废,一石有“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杂草莽间,几至剥蚀,吊古者惜之。
楼下有十盘亭,旧刻云:“东有亭,西有庵,路十盘而上”。
故名。
宋庆历间建,监茶柳应辰,蔡余庆记⒂。
今亭与刻皆废。
夏口西南因矶为墉,枕流而峙,曰黄鹄矶。
矶上今为观音阁,云即古头陀寺,然简栖寺碑称,南则大川浩汗,北则层峰削成,西眺城邑,东望平皋,而不及兹楼,岂楼制犹在其后邪⒃?
吕仙亭一在楼后,一在山下,皆以祠洞宾。
《志》称山下石壁上有吕仙像,又传仙翁曾于此鬻桃,桃食之甚甘,可已腹疾;
而人多为妻子市,鲜遗其父母者,仙举桃掷之,痕留石上宛然⒄。
仙枣亭在武当宫后,是鹄山之巅,亦传有吕仙迹,见旧记中。
《南迁录》云:江夏吕公洞前,有军巡夜,见三人衣冠甚古,遗黄金数片,携以归,光发,人争取之。
讼于官,金遂化为石,藏军资库。
东坡鹤楼诗,全用此事⒅。
崔司封题鹤楼诗,李白见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⒆。
乃去而作《金陵凤皇台》诗。
然说者犹谓崔诗前二联不类律体。
李诗无论凤凰台之作,当为劲敌,即《鹦鹉洲》诗,格律清绝,未易轩轾。
今集中有《望黄鹤楼》古诗,其他赠送诸作及此楼者独多,一时推服之语,岂真阁笔乎⒇!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人以为非太白语,乃一禅僧用白前服崔诗事,缀二语于上,成一偈云;
傍一僧亦举前二语而续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
皆借用耳。
然太白集实有“我已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踢翻鹦鹉洲”等语。
何物浮屠,乃尔舞文21。
元相国稹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22。
乃令人擢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
其人携鲤而来。
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
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王钦若父仲华侍其祖郁官鄂,母李将免娠,一夕水大涨,迁黄鹤楼居焉,钦若遂生23。
元威顺王墓当楼前,为小塔,用胡礼也24。
雄据胜地,樵牧不及,凭栏抚景,憾不刬却25!
黎状元淳,少有特操,俗传楼中故多祟,诸生偕公省试登楼,戏谓之曰:“若能于此宿,请为若醵饮”26。
公欣然留宿,至夜半,有物伺之,公起危坐,若有惊避,相讶呼“状元”者云,又谓有置具于公前而去者,信然是公大魁之兆,不特花底呼姓名者矣27!
楼旧制下隆而上锐,望之如笋立,甚耸秀。
嘉靖丙寅春,忽毁于火28。
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29。
今规制宏丽,稍加于旧矣。
隆庆庚午,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30。
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任,未几折除国诸名材益之,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31。
鹦鹉洲以祢衡显,顾江水渺漫,往不恒见,谶云:“州出郡中,当有高第”。
灞陵桥亦然32。
今水落沙明,州蟺蜿如偃月,灞陵桥时露故址,好事者间携酒游其上,大为鹤楼增胜33。
【校注】
(1)任昉(460—508):南朝梁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字彦升,仕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为黄门侍郎,出为义兴、新安太守。擅长表、奏等各体散文,时有“任笔沈诗”之称。有《述异记》二卷,似出后人依托。
(2)蓝缕:亦作“褴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蓝缕,敝衣。”孔颖达疏:“《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
(3)浪浪:形容音律节奏流畅。
(4)广汉:县名,汉置,属广汉郡。今属四川省。张敬夫:即张栻,宋代广汉人,居衡阳,世称南轩先生。孝宗时,历知抚州、严州,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复出知袁州、静江府。后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卒年四十八。
(5)图经:泛指图书文籍。
(6)“羽衣著屐”诗:指苏轼《李公择求黄鹤诗因纪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中有“羽衣著屐响空山”之句。
(7)鹄不日浴二句:《庄子·天运》云:“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楚辞·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8)窈冥:深远、奥妙。《淮南子·览冥》:“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9)款对:亲切会晤。
(10)吕仙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吕仙亭,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石镜亭:《武昌府志》同上:“石镜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旧有石如镜,宋贺铸后人为亭以表之。今亭废石亡。”烱然:明亮貌。
(11)倅:古时地方佐贰副官叫丞、倅。
(12)迹:追踪。
(13)牛僧孺(779—847):唐代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贞元元年(785)进士。宪宗时累官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封奇章郡公。与李宗闵、杨嗣复结为朋党,排斥异己,权震天下,时人称为“牛李”。新、旧《唐书》有传。
(14)压云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云“压云亭,在黄鹄山,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元世祖(1215—1294):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之孙,名忽必烈。1260 年继其兄蒙哥即大汗位,建号中统,定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八年(1272),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灭宋。在位三十五年。驻跸:帝王出巡,中途暂停,谓之驻跸。跸,原作跸,径改。指帝王车驾。左思《吴都赋》:“于是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15)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监茶:宋代有提举茶盐之官,监茶为其属官。柳应辰、蔡余庆:生平不详。
(16)头陀寺:王巾《头陀寺碑文》云“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余;东望平臬,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简栖:王巾字。《舆地纪胜》:“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巾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
(17)市:买。鲜:少。
(18)东坡鹤楼诗:见注(5)。
(19)崔司封:即崔颢。颢曾任司勋员外郎。司封乃司勋之误。
(20)阁:同“搁”。
(21)浮屠:《后汉书·楚王英传》云“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李贤注:“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此指僧人。
(22)元相国稹:稹原作“祯”,径改。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河南人。长庆中,曾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和中,拜武昌军节度使,卒。元稹获镜事载柳公权《小说旧闻录》;《三水小牍》题作“元稹烹鲤得镜”。
(23)王钦若(962—1025):宋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官至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冀国公。钦若生于黄鹤楼之说,见《宋史》本传。
(24)威顺王:《元史·宽彻普化传》云:“宽彻普化,世祖云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金印。”
(25)刬却:铲掉。《战国策·齐策一》:“刬而类,破吾家。”
(26)黎状元淳:即黎淳,字太朴,明代华容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一。成化中,官左庶子。后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醵:《礼记·礼器》云“《周礼》其犹醵与”。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
(27)大魁:即状元。陆游《老学庵笔记》九:“四方举人集京都,当入见,而宋公(宋郊)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28)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
(29)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祥:征兆,吉凶之兆。
(30)隆庆庚午: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
(31)吴公:不详。任:采用。
(32)灞陵桥:故址在鹦鹉洲中。
(33)蟺蜿:屈曲盘旋。《说文》:“蟺,宛蟺也。”《文选》嵇康《琴赋》:“ 汩澎湃,蜿蟺相纠。”注:“蜿蟺,展转也。”
杂记大多据稗官小记,或析黄鹤之名,或究楼名之由,或载巷闾传闻,或述史事旧说。虽为稗官之类,然叙事记人,多栩栩如生,新人耳目,可资参考。
春日鹤楼宴集 明 · 刘景宇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偶得青阳暇①,招寻黄鹤楼②。
封疆交翼轸③,沿革溯殷周④。
夏汭归秦郡⑤,沙羡入汉畴⑥。
吴名因武治⑦,梁隶实新洲⑧。
形胜乾坤俊,华夷水陆由⑨。
江山自宇宙,花鸟序春秋。
披闼崇卑旷⑩,凭栏远近遒⑾。
感时惊壮志,雄览纳吟眸⑿。
长忆千途绪,渊思万载悠⒀。
沱潜重雾合⒁,汉沔细岚裒⒂。
浦隔潇湘竹,帆通岛屿榴。
洞庭迤汇派⒃,梦泽瞰潴陬⒄。
华岳芙蓉削⒅,衡峰柱杖尤⒆。
匡庐纫叠嶂⒇,嶓冢接层丘21。
鹄岭枫柽亘22,鸡冈杞杜稠23。
一清环动静24,品汇杂刚柔25。
鹭逐冲矶濑26,凫窥带苇沤27。
回飙翻语燕28,苦暵听鸤鸠29。
鱼跃沧波沚30,鹒啼细柳洲31。
鹘鹙追鴳鶒32,魍魉避螭虬33。
朱紫连村茁34,苍黄夹岸抽35。
疏筠深道院36,丛桂翳传邮37。
桃李闾阎圃38,槐枌巷陌沟39。
闉阇轩骑辏40,壕堑荇芜流41。
云锁禅僧阁,风闻剧稚篍42。
井烟昕夕爨43,川霁罟丛游44。
傍水降龙寺,依崖驾雀舟45。
城中悬磬户46,郭外跳梁鍭47。
白首干戈戍48,朱衣锦绣裘49。
街衢临惑彗50,壶室隐螟蟊51。
巨匠挥斤斧52,神医用勃溲53。
尚能完结构54,还可却瘿瘤55。
都督赢余屑56,将军坦率裘57。
元祯昭懋绩58,崔郾建徽猷59。
兵旅谙公绰60,经纶见武侯61。
琮璜含赵璞62,騕袅服燕辀63。
铦颖辞囊橐64,羁翎脱绁鞲65。
三年栖树鸟66,千里纵溟鳅67。
駊騀昂霄兴68,砰訇动众讴69。
征祥伏鸑鷟70,朝莫陋蜉蝣71。
委曲随寒燠72,光华定斗牛。
高明循渐达73,卑暗岂甘休。
世好轻刍狗74,凡趋视棘猴75。
相逢怜鲍叔76,谈笑对离娄77。
仍有希文乐78,应无子美愁79。
藉闲尘篆冗80,聊及令辰游81。
半日登高会,平生宿愿酬。
绛霄喧鼓吹82,粉堞蔽旌游83。
林樾围厨幕84,轩台析从驺85。
襄鳊供馔品86,楚笋出庖羞87。
俎豆殊方致88,鼒铛内法修89。
氍毹文几坐90,叆叇博炉浮91。
璖碗金芽沸92,磁罂玉液篘93。
雅声听管籥94,俗韵厌箜篌95。
覆射幽明数96,壶将胜负筹97。
形骸姿放浪98,仪度卒淹留99。
崔李词篇丽,苏张议论搜100。
残碑抆醉眼101,细读漫搔头。
梓谷杯觞侈102,兰亭禊事幽103。
畅怀同鉴赏,思古共夷犹104。
莫谓归时晚,余晖在箔钩105。
【校注】
(1)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2)招寻:相招探胜寻幽。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虚室狎招寻。”
(3)翼轸:二十八宿的翼宿与轸宿,古以为二宿当楚地分野。《汉书·地理志下》:“楚地,翼轸之分野也。”
(4)沿革句:据《史记·楚世家》,楚始祖季连,传至殷商,逐渐衰落。周文王时,封季连苗裔熊绎于楚,始立国。
(5)夏汭句:《左传》昭公四年:“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杜预注:“夏汭,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即今湖北武汉市。楚顷襄王二十年(前 279),秦取西陵,夏口亦属秦郡。
(6)沙羡句:沙羡,汉置县,属江夏郡。即夏口。《汉书·地理志上》:“江夏郡:县十四……沙羡。”
(7)吴名句:吴指三国孙吴政权。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孙权都鄂,改名武昌,置武昌郡,不久改江夏郡。吴黄武二年(223),筑夏口城。
(8)梁隶句:南朝梁武帝时,全国共置一百零七州,分为五品,鄂州治夏口。
(9)华夷句:谓江夏乃中外水陆所经之处。
(10)披闼句:意谓推开黄鹤楼殿门望去,山水高低在目,十分空旷。
(11)远近遒:远近景物,聚于眼前。遒,聚。
(12)雄览句:意谓纵览黄鹤楼形胜,尽入诗人眼底。吟眸,诗人眼目。
(13)渊思:沉思。
(14)沱潜句:谓江汉二水雾中会合于此。沱水为长江支流,潜水为汉水支流。《尔雅·释水》:“水自江出为沱,汉为潜。”《书·禹贡》:“沱潜既寻。”
(15)汉沔句:谓汉沔二水在烟霭中聚合。沔水为汉水支流。《尔雅·释诂》:“裒,聚也。”
(16)汇派:汇聚的支流。洞庭湖汇湘资沅沣诸水,东北入长江。
(17)潴陬:指云梦泽的边隅。《广韵·鱼韵》:“潴,水所停也。”
(18)华岳句:华山中峰名莲花峰,故称芙蓉。《水经注·渭水》:“华岳有三峰,在上数千仞,基广而峰峻,叠秀于岭表,有如削成。”
(19)衡峰句: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大者五,天柱峰即其一。
(20)匡庐:庐山的别称。《后汉书·郡国志四》李贤注引释慧远《庐山记略》云:“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遁潜居其下,受道于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纫:连接。
(21)嶓冢:山名,在古梁州境,汉水源出于此。《书·禹贡》:“导嶓冢,至于荆山。”蔡沈注:“嶓冢,即梁州之嶓也。山形如冢,故谓之嶓冢。”层丘:重叠的山峦。
(22)鹄岭:高耸的山岭。柽:柽柳。
(23)鸡冈:矮小的山冈。杞杜:杞柳与棠梨树。
(24)一清:清澄的江水。《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
(25)品汇:品类。此处指长江四时风光各异。
(26)冲矶濑:冲击黄鹤矶的急流。
(27)带苇沤:长满芦苇的沼泽地。
(28)回飙句:谓燕子在狂风中回旋。燕子呢喃似人语,故称语燕。
(29)苦暵:苦旱。鸤鸠:布谷鸟。
(30)沚:水中小块陆地。
(31)鹒:鸧鹒,即黄莺。
(32)鹘鹙:鹘,隼类。鹙,古代传说中的水鸟,似鹤而大。《诗·小雅·白苇》:“有鹙在梁。”鴳鶒:鴳,古代传说中的候鸟,也叫老扈。《左传》昭公十七年孔颖达疏引贾逵曰:“老扈鴳鶒,趣民收麦,令不得晏起者也。” 鶒,即鸂鶒,俗称紫鸳鸯。
(34)朱紫:指花。
(35)苍黄:指树。
(36)疏筠:疏竹。
(37)传邮:驿站。
(38)闾阎:指民家。闾,里门;阎,里中之门。《史记·李斯列传》: “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文选·班固〈西都赋〉》:“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39)枌:白榆。
(40)闉阇:城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云。” 轩骑:车马。辏:聚集。
(41)荇芜:荇,荇菜,生于水中。芜,杂草。
(42)剧稚:玩耍的儿童。篍:吹奏的竹管。
(43)井烟:民家的炊烟。昕:明亮貌。夕爨:夕炊。
(44)罟:网取。丛游:成群的游鱼。
(45)驾雀舟:即雀舟,又称青雀舟、鹢舟。鹢:别名青雀,是一种水鸟。古代贵者所乘之舟常在船首画青雀之形。《方言》卷九郭璞注:“鹢,鸟名也。今江东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古乐府《孔雀东南飞》:“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
(46)悬磬户:赤贫户。悬磬,亦作“悬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磬中空,喻空无所有。
(47)跳梁鍭:指明代湖广一带的兵戈战乱。跳梁,喻叛乱。鍭,箭矢。
(48)白首句:谓百姓白首犹征戍作战。
(49)锦绣裘:即蜀江锦,贵者所服。费著《蜀锦谱》:“有盘毬锦、大窠马大毬锦、真红雪花毬露锦。”
(50)惑彗:皆星名。惑,即荧惑,火星的别名。彗,俗称扫帚星。古代以为二星见则有刀兵等灾祸。
(51)壶室句:当指民众举事起义。壶室,家室,内室。螟蟊,皆害虫,喻恶人。
(52)巨匠:能工巧匠,喻平定战乱的武臣。
(53)神医:喻治理湖广的大臣。勃溲:即牛溲马勃。牛溲,车前草的别名。马勃,菌类植物。二者均可入药。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54)完结构:谓城郭建筑赖以保全。
(55)瘿瘤:肿瘤,喻首恶。
(56)都督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57)将军句:《晋书·庾亮传》:“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类也。”
(58)元祯句:元祯,北魏时拜南豫州刺史,招抚太湖山民归附,置归义坊居之。以功迁都牧尚书。懋绩,大功。绩,原作“迹”,径改。
(59)崔郾句:崔郾(772—841),唐文宗时任鄂、岳、安、黄等州节度观察使。《新唐书·崔郾传》:“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徽猷,良好的谋略。《诗·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60)兵旅句:公绰,即柳公绰(767—832),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任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旧唐书·柳公绰传》载,公绰善治军,伐蔡州吴元济时,“鄂军既在行营,公绰时令左右省问其家,如疾病、养生、送死,必厚廪给之。军士之妻冶容不谨者,沉之于江。行卒相感曰:‘中丞为我辈知家事,何以报效?’ 故鄂人战每剋捷。”
(61)武侯:诸葛亮卒谥忠武侯,故称武侯。以上四句赞颂巡抚湖广的文武大员的文治武功。
(62)琮璜:宝玉,古代以为礼器。赵璞:即和氏璧。璞,未加工的玉石。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玉璞于楚山中,献于厉王、武王,均以为石,卞和因此被砍去双足。楚文王立,卞和抱璞哭于楚山之下,文王闻之,乃使玉人治璞,果得宝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后为赵惠文王所得,故称赵璞。
(63)騕袅:古代传说中的良马。《广韵·筱韵》:“騕袅,神马,日行千里。”《淮南子·齐俗训》:“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高诱注:“騕袅,良马;飞兔,其子。袅、兔走盖皆一日万里也。”服:驾驭。燕辀:燕地之车。
(64)铦颖句:谓脱颖而出。铦颖,锐利的锥尖。《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65)羁翎句:指箭离弦而发。箭受控于弓弦,不射即不得出,故称羁翎。绁,护弓之器。鞲,皮制的袖套,射箭时所戴。
(66)三年句:《史记·楚世家》:“(伍举)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蜚,古同“飞”。
(67)千里句:《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以上一段喻才智之士得到重用。
(68)駊騀句:指黄鹤楼高入云霄。《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李善注:“駊騀,高大貌。”兴,起。
(69)砰訇句:形容江水奔腾之声,如众口合唱。砰訇,象声词。
(70)征祥:祥瑞的征兆。孚:诚,实。鸑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说文·鸟部》:“鸑鷟,凤属,神鸟也。春秋《国语》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江中有鸑鷟,似 而大,赤目。”
(71)朝莫句:《诗·曹风·蜉蝣》:“蜉蝣其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莫,同“暮”。陋,鄙视。
(72)委曲:形容江水曲折之貌。寒燠:寒暑。
(73)高明:指黄鹤楼高而明亮之处。
(74)刍狗:草和狗,喻至贱之物。《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5)凡趋句:意谓普通人多信荒诞无稽的事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云,宋人言于燕王,谓能于棘刺尖端雕刻母猴。后知其虚妄,乃杀之。
(76)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人。少与管仲交游,同至南阳经商,知管仲贤而贫,常多分与财物。后荐管仲于齐桓公,终成霸业。世称笃于友谊者为管鲍。
(77)离娄:古之明目者。《孟子·离娄上》赵岐注:“离娄,古之明目者,黄帝时人也。黄帝亡其元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此处指智慧之士。
(78)希文乐:希文,范仲淹之字。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
(79)子美愁:子美,杜甫之字。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80)尘篆:公务。篆指官印,也指官府之事。尘篆犹言俗务。
(81)令辰:良辰。
(82)绛霄:红霞照耀的天空。
(83)旌游:旌旗之类。游,同“旒”,旌旗下端所垂的饰物。鼓吹、旌游皆为官员出行的仪仗。
(84)林樾:林荫。《玉篇·木部》:“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
(85)析从驺:将随从及车马分别安置。
(86)襄鳊:汉江中的鳊鱼。汉江亦称襄江。
(87)庖羞:犹珍羞。
(88)俎豆句:谓食具皆从异域引进。
(89)鼒铛句:谓鼒铛等器物皆按宫廷规矩制造。鼒,鼎之小者。铛,温酒之器。
(90)氍毹:地毯。文几:饰有花纹的小几。
(91)叆叇:形容烟霭缭绕,似云彩之状。《广韵·代韵》:“叆叇,云状。” 博炉:香炉名,即博山炉。以饰有山峦重叠的花纹而得名。
(92)璖碗:玉碗。金芽:初生嫩叶,指新茶。
(93)磁罂:磁制酒器,小口大腹。玉液:酒浆。篘:竹制滤酒器。引申为滤取。《唐诗纪事》卷六五:“新酒竹篘篘。”
(94)管籥:管乐器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赵岐注:“管,笙。籥,箫。或曰,籥若笛短而存三孔。”可见管籥多演奏宫廷雅乐。
(95)箜篌:乐器名。《旧唐书·音乐志二》云:“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掰箜篌。”汉乐府相和曲辞有“箜篌引”,即俗乐。
(96)覆射:即射覆,古代一种近似占卜的游戏。其法置物于器下,占卜测之,射中者胜。射,猜测。《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幽明数:幽明的定数。《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97)壶将句:古礼,宴饮有投壶之戏。其制设特制壶具,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胜,负者罚饮。《礼记·投壶》:“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将,携带。筹,筹码,即壶矢。
(98)形骸句:谓友朋之间不拘形迹,纵情游乐。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9)仪度句:意谓玩得高兴,忘记了时间。仪度,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浑天仪量度日月星辰的度数。《后汉书·明帝纪》:“朕奉郊祀,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李贤注:“仪谓浑仪,以铜为之,置于灵台,王者正天文之器也。度谓日月星辰之行度也。史官即太史掌天文之官也。”此处指时光。
(100)苏张:即苏秦、张仪,战国时纵横家,以善议论著名。此句及上句均喻在座诸人。
(101)抆: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