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跋十七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佩文斋书画谱》卷七一
右王逸少《十七帖》,乃先唐石刻本。今世间有二,其一于卷尾有「敕」字及褚遂良、解如意校定者,人家或得之;其一即此本也。洛阳李邯郸家所蓄旧本颇与此相近。其馀世传别本,盖南唐后主煜得唐贺知章临写本,勒石寘澄心堂者,而本朝侍书王著又将勒石,势殊疏拙。又有一版本,亦似南唐刻者,第叙次颠舛,文为《十七帖》,而误目为《十八帖》,摹刻亦瘦弱失真。独「敕」字本及此卷本乃先唐所刻,右军笔法具存,世殊难得,诚可喜也。按张彦远《法书要录》与予所著《法帖刊误》论此帖本末颇完,今并列于左方云。政和二年五月初吉,黄某书。
《十七帖》长丈有二尺,贞观中内本也。凡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逸少草书中烜赫著名帖也。文皇帝购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迹,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印印之,褚河南监装。率多紫檀轴首白檀身,紫罗褾,织成带。开元皇帝又以「开元」两字印印之,跋尾列当时大臣名。此帖号《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字,故以名。凡二王书,后人亦有取帖中一句语稍异者标为帖名,大约多取卷首及帖首三两字也。
右见张彦远《法书要录》。
跋王晋玉所藏韦鶠马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张彦远谓鶠善画川原小马牛羊。今晋玉所藏本皆沛艾(二字见《子虚赋》。)。余谓杜子咏鶠「秃笔扫骅骝,骐驎出东壁」,即不特善小驷而已。盖曹将军画马神胜形,韩丞画马形胜神,鶠从容二人间,第笔格差不及耳。昔予见嘶齧二马小图于江左人家,笔势骎骎亦若此,此本鶠画不疑。四月八日。
跋宗室爵竹画轴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张彦远论画,以为上古意简而迹澹,近代焕烂而求全,故以气韵生动为先,经营位置为下。予尝考其语,以谓丹青犹文也。谢康乐则如芙蓉出水,自然可爱;颜光禄则如铺锦列绣,雕缋满眼。自然之与雕缋,盖不翅霄壤。今观唐人遗迹,薛稷以羽毛闻,然格远而笔弱;萧悦以竹闻,然笔劲而乏韵。二子之画,但专萃精于一,犹不得其全,况梅竹集羽,并秀笔端,趣闲韵远,若师纯公之此画,真可尚已!意其移是意于文,则谢客之吐言天拔,讵足多慕?政和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会稽黄某观。
跋所书十七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九、《东观馀论》卷下
逸少《十七帖》,书中龙也,张彦远以为王草中烜赫著名帖,信然。仆得善本,每喜临学。此卷虽不足以追䡮逸轨,故自有合作者。信笔偶书,不暇择纸,尚不愧裴行俭云。黄长睿父题,政和六年岁在丙申,十月十八日,于山阳栖凤堂书。
记与刘无言论书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刘宪御史焘无言来,予与论书,刘因言:「政和初人于陕西发地,得木竹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若今吏案行遣,皆章草书。然断续不缀属,惟邓骘永初二年六月一篇成文尔。今宗室仲忽及梁师成家尚多,得之石本,乃就简上摹得者」。予因言:「见汉魏间人章表,亦多用章草书,今犹有存者,如司马孚、孙皓表奏,世或传之。疑所谓章草,上章用之,不因汉章帝好之,因谓之章草也。盖此虽草书,而有波磔,若正书之有分隶,既不颠放易晓,又可赴急,宜汉人以作檄书也」。刘言:「《续帖》中李怀琳书《绝交书》多有古字,若等字,疑有所受,非怀琳自能作也」。予言:「张彦远言:『昔嵇叔夜自书《绝交书》数纸,人以右军数帖来易,惜不与之』。则叔夜书唐世尚有之。疑怀琳尝见之,故放焉,决非自能作也。盖怀琳尝伪作卫夫人及七贤帖,不逮此远矣。故窦暨云:『乃有怀琳,厥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字,作自己之形状』。则知《绝交书》诚有所放也。其卷尾云『右军书』,盖误」。云:「今世有萧子云章草书《出师颂》,甚古雅,与子云他书全不类,疑亦放汉人书也。盖东汉人喜作分隶与章草,它书传世者鲜矣」。予言:「《淳化法帖》中有南唐人一手伪帖颇多,如伪作山涛、崔子玉、谢发、卞壸,皆是一手写古人帖语耳。第三卷最多,今秘阁有数匣尚存,皆澄心堂纸书,分明题曰『仿书』,不作传摹与真迹。而当时侍书王著编汇,殊不晓,特取名以入录,故与真迹混淆;却多有好帖不入,殊可惜也。予《法帖正误》中论之甚详」。刘言:「邓骘简书『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而东汉纪是年七月复有丙寅,恐史误也。简书当时文字,又有月朔不应差云」。又云:「欧阳询举世呼为率更,传亦书其终于率更,而有八分书一碑,乃银青光禄大夫为给事中,史未尝书也」。予云:「此例甚多。如唐史《王方庆传》云,自褒至方庆五世封石泉,而今《宝章集》中方庆官云琅邪县开国子,则是方庆尝封琅邪,后徙石泉也,亦史误云。至于世之称谓则不常,如杨凝式终太子太傅,而今人但呼为杨少师之类」。刘云:「杨书『赛过珊瑚树』一帖,乃在洛中一僧房中于书㨭上写之,即俗所谓书襻者」。予云:「洛阳文潞公家有杨书诗帖十一纸,字与《珊瑚帖》相类,今洛亦有石本,而不能尽载也。杨多书僧壁,而传于楮素者甚少,今壁书亦自少。洛阳惟有广爱寺西禅院两壁、胜果院一壁、天宫寺一壁而已。因甲子岁大水,损失者多矣」。刘言:「瀛州有《邢峦碑》,甚完。金陵有唐高正臣书本,埋没圃中,其父宜翁令人发出立之,今易致。其字画殊有虞、褚法也」。又云:「《续帖》中『春朝微雨』一帖乃陆柬之书」。余云:「法帖中有柬之一帖,乃晋人语,恐柬之临学者」。予又云:「裴行俭以书知名,而世人罕传之。尝见一帖,写兵法,字甚怪放,恐非真也」。刘云:「尝见行俭所书《千字》亦工云」。又云:「《宝章集》题者小字乃钟绍京书」。予云:「绍京碑今有存者,盖师薛稷也」。予又云:「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书,非也。一小书中载云陶隐居书,此或近之。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瓒书,抑瓒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瓒书也。下有云『皇山樵人逸少书』,非王逸少也,盖唐有此人亦号逸少耳」。又云:「作钟鼎须用竹笔书乃佳」。予云:「不然。今钟鼎字若《季㜏鼎》、《伯戋盦》,字皆两头纤纤,若使竹笔,何能如此」?刘又言:「顷谒苏子容相,未出间,见传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此书偶忘其名。有朝士施结者,喜收古今人押字,不远千里求之,所藏甚多,类而成书矣。尝欲为作序,偶忘此事所出,遂不用」。予云:「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藏之,皆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祇是谓书名耳。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自书,故谓之押字,或云草字,盖沿习此耳。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异,上表章亦或尔。近世遂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
跋王摩诘画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三、《毗陵集》卷一○
山水一变于吴道玄、李将军父子,遂度越前辈,至摩诘尤为擅场。张彦远以谓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挥工人布色,在当时已如此,则今人所藏可知矣。《疾风送雨图》精深秀润,未尝设色,非有胸中丘壑不能办也。所谓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顾岂工人能措笔耶?知音者希,真奇殆绝,临本之获厚币,宜哉!使出真迹,未必售也,为之一叹。
跋郭填诸帖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乐静集》卷九
余尝读张彦远《法书要录》,载二王书犹有四百六十馀帖。以今所存考之,十无二三,此模书不可废也。陶隐居曰郭填,萧益曰响榻。人空郭存,声散而响未阕,故踪馀韵,历历可据,慰人多矣。茧楮弱薄,一出囊笈,则没身朽壤。初因传模,后来者得窥其仿佛,与夫为去臣铸金与亡国继绝,盖有不忍之心存焉。智巧之徒,点渍穿缺,缀以印章年次,欺众人之耳目,不知而受者徒为人发笑,知而受之,又挟其欺以迷世。榜牙冠玉,袭以文锦,冒好古之名,掠人之好,己复何心哉!
跋智果拓兰亭叙后 宋 · 王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二、《兰亭考》卷八、《六艺之一录》卷一五五
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载何延之《兰亭记叙》云:「自右军留付子孙,传七代至永禅师,付弟子辩才。太宗至遣监察御史萧翼,微服作书生,以诡辩才,始得之」。然刘餗《传记》云:「《兰亭叙》梁乱出于外,陈天嘉中为僧智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或以献晋王,即炀帝也。帝不之宝,后僧智果借榻,及登极,竟不从索。果师死,弟子辩才得焉。文皇为秦王日,见榻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欧阳询求得之,以武德二年入秦王府。贞观十五年,榻十本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记》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焉」。刘餗父子世为史官,以讨论为己任,于是正文字尤审,则辩才之师智果非智永,求《兰亭叙》者欧阳询非萧翼也。此事鄙妄,仅同儿戏。太宗始定天下,威震万国,尪残老僧,敢靳一纸耶?诚欲得之,必不狭陋若此。况在秦邸,岂能诡遣台臣,亦猥信之,何耶?或云,第十五行有「僧」字,盖时榻本至多,惟此僧果所藏为真本,故署「僧」字以别之。或以为曾不知老之将至,非也。王铚。
画录广遗叙(绍兴九年十二月) 北宋 · 张澄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二、《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三一、画录广遗、《清河书画舫》卷七
予顷自右辖,得请湓江,在官八十日,即有回雁之贬。期年解网,以江湖盗贼充斥,展转岭峤,久乃仅还江南,寓于临川。禄厚身闲,杜门无事,因搜阅旧所藏图画,追忆异时接贤士大夫议论之馀,采摭商榷,著为《画录广遗》一卷。昔戴安道就范宣子学,范见其画,以为无用之事,不必虚劳心思。安道乃画《南都赋》,范观之嗟叹,以为有益,乃亦学画。故张彦远谓画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诚不可诬也。然予所著录,位置品覈或有未当,尚几博雅君子为予是正,庶有传焉。绍兴己未十二月甲子,澹岩居士张澄叙。
题兰亭帖 南宋 · 宋唐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五、《兰亭续考》卷一
王羲之《兰亭叙诗》真迹,唐贞观中御史萧翼就会稽僧得之,诏内供奉摹写赐功臣。时褚遂良在定武,再模于石,真迹复入昭陵,世不复见。自唐以来,所传惟宝定武本,当时印取已多,缺去「会」字。此石宣和间又归内府,亦不复见矣。今古摹刻响榻奚翅数十百,卒非识者眼中物。按张彦远《法书要录》云,羲之复书此叙凡三十,终不类初,以是知无心之妙,亦不自知也。能造此理,可以学道。侨寓南安,观知白所藏定武真本,旅愁顿解。建炎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宋唐卿谨识。
画继序(乾道三年闰七月) 宋 · 邓椿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嘉庆《双流县志》卷四、民国《双流县志》卷三、《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七
自昔赏鉴之家,留神绘事者多矣,著之传记,何止一书。独唐张彦远总括画人姓名,品而第之,自轩辕时史皇而下,至唐会昌元年而止,著为《历代名画记》。本朝郭若虚作《图画见闻志》,又自会昌元年至神宗皇帝熙宁七年,名人艺士,亦复编次。两书既出,他书为赘矣。予虽生承平时,自少归蜀,见故家名胜,避难于蜀者十五六,古轴旧图,不期而聚;而又先世所藏,殊尤绝异之品,散在一门,往往得免焚劫,犹得披寻。故性情所嗜,心目所寄,出于精深,不能移夺。每念熙宁而后,游心兹艺者甚众,迨今九十四春秋矣,无复好事者为之纪述。于是稽之方册,益以见闻,参诸自得,自若虚所止之年,逮乾道之三祀,上而王侯,下而工技,凡二百一十九人,或在或亡,悉数毕见。又列所见人家奇迹,爱而不能忘者,为铭心绝品,及凡绘事可传可载者,裒成此书,分为十卷,目为《画继》。若虚虽不加品第,而其论气韵生动,以为非师可传,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高雅之情之所寄也。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嗟夫!自昔妙悟精能,取重于世者,必凯之、探微、摩诘、道子等辈。彼庸工俗隶,车载斗量,何敢望其青云后尘耶。或谓若虚之论为太过,吾不信也。故今于类,特立轩冕、岩穴二门,以寓微意焉。鉴裁明当者,须一肯首。是年闰旦,华国邓椿公寿序。
按:《画继》卷首,津逮秘书本。又见《珊瑚网》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七五八、经籍典卷四六八。
乐毅论石刻跋 宋 · 徐康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
《乐毅论》石刻有二本:其一,元丰初吴人得其石于太湖水中,石缺过半,背、面皆有刻。面十三行,背六行。后题「永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书赐官奴」。其上书「异、僧权」,即梁人朱异、徐僧权也。又有草书两行云:「知足下行至吴,念远离不可居,叔当西尔」。今《十七帖》中亦有此一帖,然「不可居」三字亦已缺不全。后有小字一行云「大和六年中勒毕」。大和,唐文宗年号,疑若唐玄度兄弟所摹,盖其字势甚类玄度书故也。其一,即周越《法书苑》所记高绅学士得其石于秣陵井中者是也。凡二十九行,石缺一角。后两行只有最下一字,至「海」字止。绅之子安世死于吴,其家以石质钱,因没入州民钱氏。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当官者每令摹拓,钱氏厌之,绐言比失火焚毁矣。熙宁中,吴大饥疫,吾姻家赵子立以黄金贸得之。子立每欲摹本,必躬濡纸傅石,以绵帛渍墨拓之。自此虽权势皆不可得,向之传于人者益宝之矣。或以为旧传《乐毅论》乃右军亲书于石,其后石入昭陵。朱梁时温韬得之,复传人间,即高氏本是也。又按,张彦远《法书要录》记智永云:「《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萧阮之徒,莫不临学」。
按:《宝刻丛编》卷一四,丛书集成本。
洞天清禄序 宋 · 赵希鹄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一
唐张彦远作《閒居受用》,至首载斋阁应用,而傍及醯醢脯羞之属。噫,是乃大老姥总督米盐细务者之为,谁谓君子受用如斯而已乎?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而风雨忧愁,辄居三分之二,其间得閒者才一分耳。况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声色为受用。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声。尝见前辈诸老先生,多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研,良以是也。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端研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踰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人鲜知之,良可悲也!余故会粹古琴研、古钟鼎而次,凡十门,辩订是否,以贻清修好古尘外之客,名曰《洞天清禄》。若香茶纸墨之属,既谱载而亡谬误者,兹不复赘,观者宜自求之。开封赵希鹄序。
按:《洞天清禄集》卷首,唐宋丛书本。
淳熙癸卯钱伸东阳本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永和贞观晋沿唐,奉诏临摹老遂良。
展转流传非一手,虎贲犹得似中郎(自注:太宗使起居郎褚遂良、检校冯承素、韩道政、赵模、诸葛贞之流,摹赐王公。见张彦远《法书要录》,苏才翁云。)。
回溪道中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山束溪流窄径迂,眼前景物入诗无。
田中蝌蚪古文字,柳下舂锄新画图。
巨室储茶供客贩,小旗誇酒诱人沽。
行行不记几多里,回首林端日又晡。
野趣有声画:方回跋:野趣,杨叔明旧与倡和,阅前作倏十三年矣。叔明能画,能诗,笔愈益老,而须发如漆,独道貌犹未老也。岂胸中有所养而然乎?其无声之诗,当求米元章、张彦远辈评之,其有声之画,如回溪道中云云,此五十六字,溪山村落图也。起句便能摹写草径溪流偪侧之势;「科斗」、「舂锄」两句,生逼江西,自是两幅奇画;「储茶」、「誇酒」一联,村落中贾区饮肆,在纸上历历可数;尾句收拾,却少留不尽之意。全篇熟而不腐,新而不怪,诗妙至此,非胸中有所养不能也。余老矣,不能悉为提掇佳处,举其一足以知其馀焉。至元乙酉月良之朔,谨书于孚舟亭。
张彦远江行八咏图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 閒适类
楚江平浸楚山流,放眼江山得意秋。
一寸霜毫九云梦,合教轰醉岳阳楼。
题姜诗跃鲤图 其二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秋涧集卷三十二
清泉故里两无踪,坡老诗成竹树风。
展放画图增永嘅,丹青于世不无功。
按:后二句取唐张彦远画记序画者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故鼎钟刻则识魑魅而知神奸旗章明则昭轨度而备国制以忠以孝尽在于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纪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陆士衡云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
题筠轩友竹诗卷 元 · 曹文晦
有竹无人孤负竹,有人无竹令人俗。
二者如何可得兼,惟有君家清意足。
君家竹围青玉城,君家有人冰雪清。
幅巾相对弄明月,是人是竹俱忘形。
东邻种桑富纨绮,西邻种花蜂蝶聚。
岂无红袖引壶觞,那得诗人叩门户。
诗人爱竹如爱宾,娟娟秀色诗争新。
君当开径扫白云,相逢不是尘埃人。
唐摹兰亭墨迹 元 · 郭天锡
押元韵
唐贤摹晋右军兰亭宴集叙,字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拓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与米元章购于苏才翁家褚河南检校拓赐本张氏石刻对之,更无少异。米老论精妙数字,皆具有之,毫铓转摺,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余家旧藏赵摹拓本,虽结体间有小异,而义类良是,然各有绝胜处。要之,俱是一时名手摹书。前后二小半印,「神龙」二字,即唐中宗年号。贞观中,太宗自书「贞观」二字成二小印。开元中,明皇自书「开元」二字作一小印。神龙中,中宗亦书「神龙」二字为一小印,此印在贞观后,开元前,是御府印书者。张彦远《名画记》,唐贞观开元书印,及晋宋至唐公卿贵戚之家私印,一一详载,独不载此印,盖犹搜访未尽也。余观唐摹兰亭甚众,皆无唐代印跋,未若此帖唐印宛然。真迹入昭陵,拓本中择其绝肖似者秘之内府,此本乃是。馀皆分赐皇太子诸王,中宗是文皇帝孙。内殿所秘,信为最善本,宜切近真也。至元癸巳获于杨左辖都尉家,传是尚方资送物,是年二月甲午,重装于钱唐甘泉坊僦居快雪斋。
神龙天子文皇孙,宝章小玺馀半痕。
鸾飞离离舞秦云,龙惊荡荡跳天门。
明光宫中春曦温,玉案卷舒娱至尊。
六百馀年今幸存,小臣宁敢比玙璠。
咏菊二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李昱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东轩紫白二菊予尝赋诗以咏之矣伯弘之令弟叔敬复出红黄者三盆于是争奇竞丽照耀前后书斋为之增贲又安可默而无言耶录似一笑
念子爱宾如爱菊,慇勤相赏坐无时。
已知紫白能专美,更遣红黄为出奇。
毕卓将螯须左手,陶潜把酒只东篱。
秋风满地皆萧艾,老眼看花且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