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欧公书梅圣俞河豚诗后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三、《水心文集》卷二九、《水心题跋》卷一
余尝戏语乡人:「河豚虽毒,而人能啖之,毒又甚矣」。
梅圣俞勤勤忧人,以豢河豚致死,乃谓笼蛇虾蟆为无苦。
其为人计固厚,然二物独何罪乎!
仲止寄此刻,谩题以当一笑。
久别,安隐
韩仲止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克斋集》卷三
文蔚旅寓,诸况如昨,无足介念。
但师友俱远,每兴孤陋之叹。
读书存养工夫,日不敢废,未见有卓然可恃处,此所以惕惧不宁也。
前书蒙谕颜渊仲由为孔门善学,甚当。
今世学者大率言语胜而践履不足,致知力行,此正圣贤所望于后学。
远蒙警策,敢不铭佩!
阃政闻已安厝,甚慰!
甚慰!
息心涵养,正有望于契克。
但事无非学,要当随处省觉为佳。
恃爱僣及,亮之乃幸!
师训拾遗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克斋集》卷七
伏羲当时画卦,只如质珓相似,初无容心。
易只是阴⚋阳⚊,其始一阴一阳而已。
有阳中阳,阳中阴;
有阴中阳,阴中阴。
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再得阳,即是☰,故乾一。
或得阴,即是☱,故兑二。
阳中阴⚍,亦看上所得如何。
或是阳,即是☲,所以离三。
或得阴,即是☳,所以震四。
中阳⚎,看上面所得如何。
或得阳,即是☴,所以巽五。
或得阴,即是☵,所以坎六。
阴中阴⚏,看上面所得如何。
若得阳,即是☶,所以艮七。
再得阴,即是☷,所以坤八。
看他当时画卦之意,妙不可言。
余正叔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谓杀身者,只是要成这个「仁」。
先生曰:「若说要成这个『仁』,却不是只是行所当行而已」。
因说工夫不可间断。
曰:「某苦臂痛,尝以手擦之,其痛遂止。
若是或时擦,或时不擦,无缘见效,即此便是做工夫之法」。
余正叔退,谓文蔚曰:「擦臂之喻,最有味」。
余正叔问:「子路问成人,孔子对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只此四者,如何便做得成人」?
先生曰:「备此四者,文之以礼乐,岂不是成人」?
忠、恕是学者事,故子思言忠恕违道不远。
曾子借学者以形容圣人。
若论圣人,只可谓之「诚」与「仁」。
正叔有支蔓之病,先生每救其偏。
正叔因习静坐,后复有请,谓因此遂有厌书册之意。
先生曰:「岂可一向如此,只放令稍稍虚闲,依旧自要读书」。
或问物与无妄,众说不同。
文蔚曰:「是各正性命之意」。
先生曰:「然,一物与他一个无妄」。
介甫每得新文字,穷日夜阅之。
喜食羊馒头,家人供至,或正值看文字,信手撮入口,不暇用箸,过食亦不觉,至于生患,且道「将此心应事,安得会不错」?
不读书时,常入书院,有外甥懒学,怕他入书院,多方求新文字,得之,只顾看文字,不暇入书院矣。
学者工夫,且去剪截那浮泛底思虑。
学者说文字,或支离泛滥,先生曰:「看教切己」。
只是频频提起,久之自熟。
学者读书,多缘心不在,故不见道理。
圣贤言语,本自分晓,只略略加意,便自见得。
若是专心,岂有不见?
先生以召命过信州,一士人见于馆驿,请问为学之道。
先生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要教人做人」。
汉文帝晓事,景帝不晓事。
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
答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出在何处」?
孟子文章,妙不可言。
文蔚曰:「他每段自有一二句纲领,其后只是解此一二句」。
曰:「此犹是浅者,其他自有妙处,惟老苏文深得其妙」。
文蔚每日侍坐说《诗》,不曾说《白驹》。
后数日,忽有曰:「公每日说《诗》,《白驹》一篇,如此却好不说」。
文蔚因言当时贤者,虽絷维之,竟长往不来,逃于空谷。
上之人拳拳不置,至谓「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其自重不屈如此。
曰:「据如此说亦好」。
却不说上之人勤恳好贤之意。
文蔚一日说《太极图》,不言格物致知工夫,先生甚讶之。
后数日,文蔚拈起中间一二语,先生曰:「趯翻了船,通身下水里去」。
文蔚始有所悟(今《池阳语录》却将文蔚别话头合作一段记者,误矣。又《录》云:「文蔚问《通书》,只说主静一边,穷理致知一边却不曾说。先生云:『何故如此说?』文蔚退思。次日,又请问夜来所说《通书》,如引《书》曰『思曰睿』及『厥彰厥微,非灵弗莹』等语,亦是致知事先生不答,正色曰:『趯翻了船,通身下水里去。』文蔚遂悟《通书》发明太极阴阳之旨,已从道理原头理会来,图则剖析精微以示人,而《通书》无非发明此意,顾以为不及穷理,深悔所见之谬也。次日,复以为问,先生遂无语。」)
文蔚问:「人心、道心,如饮食、男女之欲,出于其正则道心矣,又如何分别」?
先生曰:「这个个毕竟是于于血气」。
文蔚问:「生时男女异席,祭祝亦合异席。
今夫妇同席,如何」?
曰:「夫妇同牢而食」。
学者难得,都不肯自去著力读书。
某登科后,要读书,被人横栏直截,某只是不管,一面自读。
文蔚曰:「且如公,谁鞭逼,毕竟是自要读书」。
又云:「难得难得」。
一日说某访谢昌国,问艮斋安在。
谢指厅事曰:「即此便是其厅事,亦弊陋」。
因言妙。
彭世昌象山书院,盛言山上有田可耕,有圃可蔬,池塘碓硙,色色皆备。
先生曰:「既是如此,下山来则甚」?
彭曰:「陆先生曰:『有书院,却不曾藏得书』。
某此来为欲求书」。
先生曰:「紧要书宁消几卷,某向来亦爱如此,后思之这般物事,聚久必散,何必役于物也」。
世昌临别,赠之诗曰:「象山闻说是君开,云木参天瀑响雷。
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
世昌先生教人有何宗旨,答曰:「某无宗旨,寻常只是教学者随分读书」。
作文何必苦留意,又不可大放颓塌,只略教整齐足矣。
写字不要好时却好。
文蔚初泛看诸家《诗说》,质于先生,曰:「某有《集传》,曾看否」?
文蔚答以未见。
后来只看《集传》,一日因说《诗》,先生曰:「曾参看诸家」?
文蔚曰:「不曾」,曰:「又却不可」。
武夷精舍侍坐,赵昌甫言学者工夫间断,先生曰:「圣贤教人,只是要救一个间断」。
记得时存得一缺时济得甚事?
周家初兴,时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苦底物事亦甜。
及其衰也,牂羊羵首,三星在,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直恁地萧索?
因言舜、禹揖逊事,云:「本是个不好底事,被他一转,转作一大好事」。
先生每得未见之书,必穷日夜读之。
尝云:「向时得《徽宗实录》,连夜看,看得眼睛都疼」。
一日得《韩南涧集》,一夜与文蔚同看,倦时令文蔚读,坐听,读至五更尽卷。
曰:「一生做诗,只有许多」。
每遇学者问有未答处,即令读上下文。
因说林择之曰:「此人晓事,非其他学者之比」。
徐又曰:「到他己分上,又却暗」。
黄直卿会看文字,只是气象小,或有看得不好处。
客有问赵昌甫徐斯远韩仲止,曰:「昌父较恳恻」。
又曰三兄诗文,曰:「斯远文清,虽小,毕竟清」。
刘叔通、江文卿二人皆能诗。
叔通放体不拘束底诗,如文卿有格律,入规矩底诗好。
游子蒙刘叔通诗「昨夜刘郎扣角歌,朔云寒雪满山阿。
文章无用乃如此,富贵不来当奈何」。
此诗若遇,须提掇他。
文蔚曰:「公却是见得一个物事,只是不光彩」。
一日呈文蔚所送徐崇甫《序》曰:「前日说公不光彩,且如这般文字,亦不光彩」。
或问徐子颜,曰:「其人有守,但未知所见如何」。
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过,若非许大精神,亦吞许多不得。
一日因话次,又说今觉见朋友间都无大精神。
文蔚曰:「先生每尝念虑之萌,或生于非正,随即剪除,只是未能去根,因事又发,仍旧要剪除」。
先生曰:「只得如此」。
或问:《大学》脩身章之『其所傲惰而辟焉』,君子之于人,安得有傲惰」?
先生曰:「非如常人傲忽惰慢,只是使人见得他懒些」。
三山龟年且久说《中庸》费隐章,谓「始于夫妇之可与知、与行,极于圣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以至于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微而至于鸢飞、鱼跃,无不包举」。
先生曰:「才卿说看,还有不同否」?
文蔚曰:「此章说道之费,说到语大、语小处已尽矣,引《诗》者所以咏叹淫泆,形容其不尽之意耳」。
先生默然。
因论《近思录》,先生曰:「不当编《易传》所载」!
文蔚问如何,曰:「公须自见得」。
意谓《易传》已自成书。
程门诸高弟,晚节有背其师说者,缘他自说得去,觉见师说有如不快意。
因谓陆子静,谓「江南未有人如他八字著脚」。
一日说《论语集注》云:「亦尚有硬说处」。
问二礼制度如何可了,曰:「只注疏自了得」。
问胡氏《春秋传》如何,曰:「亦有过当处」。
昔游诗十五首 其十五 1201年 南宋 · 姜夔
 押有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
共坐有何人,山中白衣叟。
问叟家何在,近住山洞口。
殷勤起见邀,徐步入林薮。
云深险径黑,石乱湍水吼。
寻源行渐远,茅屋剪如帚。
老烹茶味苦,野琢琴形丑。
叟云司马迁,学道此居久。
屋东大磐石,棋画今尚有。
古木庇覆之,清泉石根走。
因悲百年内,汲汲成白首。
仙人固难值,隐者亦可偶。
追惟恍如梦,欲画无好手。
附:书昔游诗后  潘柽
  我行半天下,未能到潇湘。君诗如画图,历历记所尝。起我远游兴,其如鬓毛霜。何以舒此怀,转轸弹清商。
  又  韩淲
  平生未踏洞庭野,亦不曾登南岳峰。因君谈旧游,恍如常相从。江淮历历转湘浦,裘马意气传边烽。吾尝汎大江,只见匡庐。乘风醉卧帆影底,高浪直溅岚光浓。日暮泊船时,是夜方严。雪花压船船背重,缆摇柂鼓声如钟。当年意浅语不到,无句可写波涛舂。君诗乃如许,景物不易供。尽归一毫端,状□□□□。人间胜处贵著眼,虽有此兴无由逢。钱唐山水亦自好,奈何薄宦难从容。南高北高一千丈,潮头日夜鸣灵踪。应有隐者为识赏,青鞋布袜扶杖筇。君无诧彼我愧此,急还诗卷心徒忪。
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嘉定癸酉广西宪赴召经此) 南宋 · 崔与之
 押词韵第三部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脩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自注:壁有归去来辞之句)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
高雁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高雁承云薄,参差去复齐。
水村连落岸,山寺迫浮溪
风定转宜远,日斜元未栖。
一声归两眼,不负拄枯藜(以上《涧泉集》卷七)
寄乙上人 南宋 · 韩淲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盂兰盆会日,元自目犍连。
摄化应无量,追修亦有缘。
荒荒谁正令,的的漫单传。
业报众生苦,三涂对四禅(以上《涧泉集》卷八)
天台郑道士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霞杯为奏阮咸曲,怅望十年湖水烟。
闻过东嘉雁荡,野云留宿话翛然。
谭诗忽见蒋云出,今去洞庭衡岳前。
能说鍊师神不老,识全元是赤城(以上《涧泉集》卷六)
雪晴可喜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雪后春生日气晴,梅根兰叶喜骎骎。
亟图剩赏那无兴,转觉倦游非有心。
高卧袁安嗟往事,生擒元济报佳音。
明年脱绶乘潮去,舟过钓台尤要吟(以上《涧泉集》卷一○)
雪天窗前寒鸦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寒窗曙色听鸣鸦,檐外梅梢苦未花。
冉冉青山风落木,凄凄碧涧水流沙。
相逢客子两三辈,指点比邻四五家。
自是幽栖有馀味,又凭浊酒兴无涯(以上《涧泉集》卷一一)
伯皋过筠阳甚惜其行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知君又尔去筠阳,山路穷冬正雪霜。
华发相看俱老大,清言谁复共平章。
梅花破暖开何处,枫叶凋寒落异乡。
雁影翩翩鸥烱烱,惜无馀地问行藏(以上《涧泉集》卷一二)
次韵巩仲至登楼见怀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东望悠悠我所思,老当益壮尚知期。
极知后会相思日,应话前因欲别时。
往事是谁人去住,浮荣徒自位高卑。
仲宣上春风里,只好疏帘看弈棋(以上《涧泉集》卷一三)
昌甫渭南诗见过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笛残星赵倚楼,吟边供断一生愁。
渭南作尉诚微宦,江上逢人忆远游。
风景不因今古异,琴樽宁与是非休。
章泉传到涧泉上,凉意满天河影秋。
徐大彦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阅前言力著书,暮年尤惜日之馀。
倦从科第于荣宦,静养声明只燕居。
落落溪山空尔许,悠悠天地复何如。
伤嗟平昔琴尊地,常似亲承教载初(以上《涧泉集》卷一四)
故友不可见新相知者有数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老觉宾朋日日稀,故家言语转依违。
百年以往自兴废,千古其间谁是非。
江左风流徒可想,山东豪杰竟何归。
勾吴于越连闽峤,瘴雨蛮烟百鸟飞(同上书卷一二○一七引《涧泉日记》)
五更朝谒之声盈耳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十载山居夜寂寥,蓬门雨打雪萧萧。
何曾听得人吆喝,急走齐趋斗逞侥(以上《涧泉集》卷一六)
五月二十二日寻僧 其一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踏热归来睡涧泉,更寻雪观碧云篇。
崎岖小径通僧路,不管田乾五月天。
次韵铦师壁间句四首 其四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禅家法眼本高寒,不用机缘出世间。
一首清诗一盂饭,静看南北两云山(以上《涧泉集》卷一七)
陈绍之作山水于卧屏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一夜云山落枕边,布衾清煖得安眠。
五更门外闻朝马,始觉清风远涧泉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有时坐起到天明,剔尽残缸数尽更。
冬煖号寒犹可事,生憎蚊脚鬓边声(以上《涧泉集》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