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与李检法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四、《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七
某官清姿山立,杰作金声。胸次包涵,驰骋上通乎千载;笔端檃括,机杼自成于一家。既不卑栖枳之官,复去作依莲之客。久合并飞于东、马,云何尚伍于邹、枚。上方右文,公岂左宦。顷侧闻于庙论,颇属意于边防。谓虞廷司士之官,刑已惩于猾夏;而鲁人长勺之战,狱尤贵于察情。少屈儒英,往参臬事。非止藉宾僚之啸诺,盖将助肤使之平反。法三尺安出哉,为旁参于古义;活千人有封者,行且验于阴功。
按:首末与《陈运干启》同。
与赵判官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一八
塞垣窃粟,眇然天掾之卑;幕府泛莲,仰止元僚之重。既束装而至境,敢脩贽以及门。某官文成一家,书破万卷。昔庆历之盛,清献见谓于名臣;由建炎以来,忠简独称于贤相。亶惟望族,早决隽科,宜冀北之扫空,何周南之留滞!侧闻当宁,方急备边。属者专城,既精求于颇、牧;有如后乘,宜首载于邹、枚。谅婉婉以赞筹,且飒飒而草檄,少施馀智,立策隽功。宾主登临,何但勒丰碑于岘首;神仙指点,又将引归路于蓬莱。某涉世至迂,承家不竞。菜羹陋巷,粗安贫者之常;丹灶草堂,雅有终焉之志。因出营于亲釜,偶来踏于京尘。既谋邻境以需瓜,甘学老人之种橘。云何销印,莫追失马之还;及此拿舟,几有葬鱼之阨。亲友赞休休之策,上官移急急之符。顾未暇于招魂,又岂谙于析律!尚喜出庇临之下,庶亲承教诏之馀。虽无堂下之言,可裨采择;设有幕中之辩,窃冀优容。
徐先辈集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九
世谓堆故事、累骈语起于唐,不知自西京邹阳辈已然,至唐尤甚尔。及韩、柳出,而后天下知有古文。然韩、柳能变文字之体制,而不能变科举之程度,上以此取,下以此应,虽有豪杰之士不能自拔,吴子华、韩致光之伦是也。友人徐君端衡出其十一世祖唐正字光夤文集,又纂辑公遗事及《年谱》以示余。按刘山甫志墓,诗赋外有著书二十卷、《温陵集》十卷。南渡初,公族孙著作佐郎师仁作集序,有《雅道机要》一卷,得于蔡君谟家者,今皆不传,所传者律赋及《探龙集》各五卷、诗八卷而已。夫士不幸而不遇于当时,所赖以自见于后世者书尔,而公所著他书皆羽化,惟诗赋与俪语仅存,岂不重可叹欤!然其仅存者已足与子华、致光并驱矣。唐人尤重公赋,目为锦绣堆,日本诸国至以金书《人生几何》、《御沟水》、《斩蛇剑》等篇于屏障。初策名过汴,朱温欲辟公,讽使改「秦皇汉武不死何归」之语,公不肯改而去。或者乃谓公再试于汴,以此赋魁多士。按公乾宁元年登第,越四年归闽,又十年温始篡唐。未篡,汴无放榜之事;既归,公无至汴之理,或者之言谬矣。张丞相齐贤记公醉犯温讳,忧不测,作《游大梁赋》以献。温大喜,字酬一缣,使军士皆诵之。当时卿相多由汴以进,公独舍汴而归,萧然于草堂之下、钓矶之上,以终其身。始不改赋者,不乐客兔园也;去而献赋者,诡辞也,脱虎口也,否则毙温手矣。集中惟一眼胡奴之作削而不取,其恶梁如此。方唐之亡也,士大夫贵显而全节者惟司空表圣、韩致光二公,阨穷而自守者惟公与罗隐。隐依钱氏,公依王氏,犹子美客剑南之意也。公昔交长安贵人甚多,晚惟与二公及隐有倡酬。致光后避地入闽,隐近在浙,表圣远居西华,而公惓惓不忘,其忠唐如此。呜呼,亡唐者岂朱三之罪哉!盖崔氏、柳氏、杨氏皆唐大族,累世卿相,而缁郎挟温劫天子迁洛,璨为卖国牙郎,涉手提传国宝授温;表圣、致光皆疏远,乃高蹈而去,不践二姓之廷,难也。公与罗生一前进士,一布衣,朝不坐,宴不与,而老死不在受禅碑中,又难也。前辈止呼公为徐先辈、徐正字,而王氏辟奏官职并不称,得其实矣。端衡以词艺荐于乡,庶几无忝尔祖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六。)。
温:原缺,据清抄本补。
洞仙歌 寄刘令君潜夫 宋 · 刘子寰
押词韵第三部
风餍雨足,也解为花地。
收拾浮云放新霁。
爱调亭小翠,点滴猩红,新妆了,妃子朝来睡起。
遥知春有主,整顿欢娱,兴在新亭锦围底。
便选歌燕赵,授简邹枚,须记作他日,城山盛事。
笑东君不用管杨花,任飞去天涯,在东风里。
偶题 南宋 · 林希逸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求之有道果何如,莫信邹书恐自愚。
生怕不祥如跃冶,底曾大叫肯成卢。
言禅尚要空诸有,定分谁能得所无。
却喜天公最公处,人人可索是玄珠。
和后村韵二首奉寄府判真司令 其一 听雨楼 南宋 · 林希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取放翁诗扁此楼,知君心企古名流。
苏吟韦句虽欣慕,樗记曾云不是由(自注:刘后村有《听雨堂记》,为曾氏作。)。
大被长衾佳伯仲,高门素学尚姱修。
俱存无恙邹书训,此乐人间底处求。
问云将辞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六、《鬳斋续集》卷七
玉融子以周瑜赤壁之年,困不得骋,神纡思结,兀兀无聊,欲访童子于崆峒,求神人于姑射。彷徨广漠之野,忽遇云将、天游于涂,跪而拜曰:「先生至人也,弟子幸矣,得承下风。窃有所疑,愿从先生质之」。云将曰:「嘻,何居乎!子其语我来」。又拜而进曰:「方今荃宰道明,衡阶正平,登良选公,越有常程。垂髫者习史,黄觜者谈经。投卢掷雉,摸索姓名。幸而得隽,羽翼乃成。走也生不逢辰,命穷在斗。挟傲世之愚,昧适时之巧。窥陈篇而不事钩纂,味前言而不工雕镂。年不后人,茫乎何有。处穷阨而不羞,为猵獭之所笑。逝将改图,莫得其要。宁曲肱饮水以自足乎,将捷径窘步以追曲乎?宁捧心以效里妇乎,将娥眉以受谣诼乎?宁逆旅栖栖乎,将执御扬扬乎?宁为泽中雉乎,将为鞲上鹰乎?宁为饮啄之鹜乎,将为浩荡之鸥乎?为鱼而透网乎,抑点额乎?为鸡而吐绶乎,抑断尾乎?宁看跕跕之鸢乎,抑友昂昂之鹤乎?抑伈伈伣伣以拯穷饥之水火乎,将寂寂默默以保膏肓之泉石乎?宁为唐衢之哭乎,将为孙登之啸乎?宁纵湖海之豪,高卧百尺楼乎,将学农圃之事,退守三亩园乎?宁沈诗于瓢乎,抑诵佳句于左丞乎?宁瘗文于冢乎,抑持奏牍上公车乎?宁藩墙置笔为子玉乎,抑簸弄排偶以为摩空之赋乎?宁拓落为《玄》效子云乎,抑破碎章句以明拾芥之经乎?宁从八仙饮乎,将食五侯鲭乎?宁饱鱼羹饭乎,抑擘麒麟脯乎?宁安公居乎,抑寄蘧庐乎?宁樵服以候麻衣乎,抑櫑具以谒暴公子乎?宁披羊裘以独钓乎,抑坐皋比以高谈乎?宁为盐车之骥乎,抑为文绣之牺乎?宁为宋人之迷乎,抑为樗里之智乎?宁坐浣花之马鞯乎,抑披青莲之宫锦乎?宁风卢仝之两腋乎,抑梦陶翁之八翼乎?宁荷渊明之锄乎,抑枕祖逖之戈乎?宁破戴逵之琴乎,抑挝祢衡之鼓乎?宁抱书以随半山之驴乎,抑候气以逐出关之牛乎?宁餐霞饮露以求轻举乎,抑尝粪舐痔以希进取乎?然富贵神仙,恐两误乎?宁饥吟困饮以诗酒自污乎,抑熊经鸟伸以纳新吐故乎?宁为打钟义山乎,抑为曳裾邹阳乎?宁为书蠹乎,将求禅悦乎?宁蒙破衲以究三玄三要乎,将系芒鞋以待三熏三沐乎?宁槌鹤楼、翻鹉洲以快意乎,抑营燕巢、守蜂窠以苟活乎?宁槁项黄馘以求其趣乎,将抚壮弃秽而改此度乎?路何识而可通,身何居而可容?宁为工乎,宁为农乎?岂数不终奇、会有逢乎,抑穷果有鬼、不可送乎?岂徒耸其肩以鸣不平之悲乎,抑将假其喙以声太平于时乎?孰从孰违,何是何非?帝乡不可期兮,思誓墓之羲之。世情祗益睡兮,逝将访豹林而师希夷」。言未既,云将掉头,舞手搏髀,雀跃而歌曰:「天浮乎,地游乎,百川东逝而斜河西流乎。覆我载我,劳我息我,而又何求乎」。天游起而和曰:「失我者竞,知我者静。世汩汩兮如轮,我荧荧兮如镜。彼大块兮何心,孰为吾之司命」?二仙三倡三和,余亦涣然释,怡然悟,与之三歌而后去。
回刘正奏生日启(应旗 咸淳三年)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九、《鬳斋续集》卷一五
老忆垂弧之志,薄似秋光;骚吟古鬳之诗,华予岁晏。雅知情重,谁诮交穷。伏惟某人,读西京太乙之书,冠南皮七子之誉。名香淡墨,赋已压于邹枚;谏字炳丹,策将陈于晁董。义深绨恋,荣锡锦题。第惭矶畔之笭箵,曷称毫端之黼黻。龟山、景仁之宣哲,拟既非伦;元祐、淳熙之舍人,宁有此梦。虽剥缄而愧矣,聊击缶以歌之。鹄立门外之袍,伫听金胥之传漏;龙动砚中之影,即聆玉陛之呼名。
与客观雪 其二 南宋 · 方岳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未怕风威酒亦冰,凭虚吞以气峥嵘。
何人出此六奇计,我辈贤于五字城。
松压钓蓑银独速,麦分棋局玉纵横。
自然石鼎煎鱼眼,解致邹枚汉两生。
次使长苍玉亭 南宋 · 萧立之
七言律诗 押肴韵
诗律峥嵘压岛郊,险如百二据秦殽。
邹枚一座风流集,陈郭千年道义交。
公笔欲倾河汉倒,我才如种石田硗。
山城斗大春风足,阿阁终须著凤巢。
广骚代师圣侄上楼教寿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灵岩集》卷九
寿公以端溪鸲目之砚,龙骨甚劲兮石始见。水之渊兮石既滋,佐公之思兮文自赡。文之赡兮可若何,涌泉不足比兮云蒸岘。弥满六合兮泽四海,活枯槁兮速飞电。
寿公以奚李蒲梁之墨,理如犀兮质如玉。质如玉兮真足奇,一点如漆兮其效速。今而小试兮诗书礼乐,遍千里曾不日而足。愿宝之兮入帝幕,发六艺而泽渗漉。
寿公以澄心玉版之纸,维持名教兮使复起。不作邹枚小技能,要振圣经还古始。民俗蚩蚩兮理固存,弘之者人道如砥。肯学硁硁贱丈夫,历注虫鱼夸尔尔。
寿公以宣城诸葛之笔,邈隆古兮创此物。濡毫伸纸兮孰告远犹,告远犹兮理秩秩。玉皇颜开兮四海下泽,言繇我兮功既立。盖自皇雄画卦之后,孰谓复见于今日。
寿公以中山千日之酒,四召太和兮归不后。六藏珠连兮浩无滓,息如龟兮由踵之右。片云不生兮六虚澄,天高地卑兮股肱元首。衣裳垂兮意自宁,由公之谟兮视其阜。
寿公以闽山红绿之荔,中有玉露肺肝洗色。香未变兮擅群品,百果伦魁兮如此意。过海云帆兮无惊浪,月明如昼兮绝纤翳。谒公之颜兮登公堂,似公之德兮压冠履。
寿公以太华玉井之莲,开花十丈兮颜容鲜。碧蓬郁郁兮太虚色,骈头玉兮甘泉边。中有神汞兮育真源,助公丹成兮归于玉皇之案前。众真峨峨兮足官府,公总其枢兮畴公先。
寿公以安期似瓜之枣,中边味足兮不枯槁。风成露浥兮俱膏腴,颜如渥丹兮辅公之不老。五鹗齐飞兮丹台书存,吾三一兮归有昊。归有昊兮秉钧轴,处中央兮括远道。
寿公以紫绿飞燕之菱,使其神气安而清。历览万物兮胡可掩,如镜之烛兮毫发明。是非清浊兮奚翅亿万,公如一二兮数不停。有才如此兮奚止五大合,归廊庙兮八鸿自徵。
寿公以龙团火前之茗,两腋生风兮宇泰定。宇泰定兮神则全,彼何足芥蒂兮尘劳屏。尘劳屏兮心改观,竹石閒暇兮理则井井。理井井兮非昙释,自圣贤兮传于莫永。
句 南宋 · 吴釿
押真韵
阮籍摩挲青眼旧,邹阳感慨白头新(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七)。
邹氏同宗义约序(宝祐四年)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五、《雪坡舍人集》卷三八
瑞阳年来为义者盛,岁大比,自三邑共为约、各邑自为约外,又有所谓同气义约者。昉于陈,继于蔡,今复有邹,非相为习也,为义者不厌夫多也。邹为瑞儒,应举者众。有以《春秋》连为贡首者,有以《诗》学取荐名者,又有以词赋擢第者。气类之盛,皆彬彬乎王门;曳裾之英,卓卓乎王国。道乡之彦也,其为约也则宜。余又闻之,六十年甲子一周,周则气数未必如旧。其庆元丙辰魁天下者,昭武大参邹公也。今兹又丙辰矣,甲子周而气数复矣,其必有邹之姓魁天下者乎。邹阳之言曰:「交龙襄首奋翼,则浮云出流,雾雨咸集,辰龙也」。大参之襄龙首,盖以龙之岁,与是约者,再襄是龙。敢以邹阳之说,告邹氏之同约。
跋林平父文集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五、《雪坡舍人集》卷四一
右林平父所作赋二、古诗十三、律二十一、绝句六、记杂文四、《上皇帝书》及《贽见书》各二。予读其诗赋,追《骚》驾《选》,《行阁》等作,酷似韩退之、东野联句。《贽见》二书,如邹阳、枚乘。至读其《留赵庸斋书》、《论火灾书》文,慨然其忠爱也。今世诗人文士不多得,能文者少能诗,能诗者少能文,如平父,真亦难得。虽然,文章不必过奇。古之人诗以礼义为止,文以贯道为器也。平父而以诗人文士立名,是亦可矣。如不止于为诗人文士也,他日当于是集之外观之。
丁亥纪蜀百韵 宋 · 李曾伯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二郎庙楼
太岁在娵觜,羲驭正东陆(自注:自二月初八日,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越铎龙桥。)。
羽书西边来,胡(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畜。
一越摩云险(自注:摩云岭,在大潭县之上,最为险隘,而官军不守。),已污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自注:峰贴隘,在阶州。官军守花石,而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由生蕃路来犯(原作攻,据影宋本改),遂入阶州。),重为武阶毒。
胡儿(原作敌人,据影宋本改)忽令名(自注:忽令、丙令,探者以为忧国二字。),见谓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属(自注:戎司以为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而或又以为部落,为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所驱。)。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自注:此皆一时边人之论。)。
衣毛不知帛(自注:羌人多以皮为衣。),饮酪非茹粟(自注:羌人惟食牛羊,不甚食米麦。)。
劲弓骨为面(自注:戎师所获羌人之弓,以驼骨为面。箭亦有骨为之。),健马铁裹足(自注:戎师获到羌人马,蹄以铁裹。时人以为未必有此,获全马却无。)。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以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自注:一时所传鞑靼(原作蒙古,据影宋本改)不可与战,以此,官军望风不出战。)。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自注:西和自三月初被围,三月末道方通,元不遣兵解援。),文南暂蹢躅(自注:文南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三月初攻石靴关,止五十馀骑。守倅以下春聚并百姓空城而出。)。
将利仅小退,凯音误陆续(自注:虏犯(原作敌攻,据影宋本改)将利,程信误以捷音报。)。
兰皋要寸功(自注:制司误得捷音,大帅遂领帐前将士上七方,将直至西和,遂有程信之败。是日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直至犀牛渡。),良将半丧衄(自注:兰皋之战,麻仲、马翼、王平俱死王事,皆西边良将也。)。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自注:制垣到石门,是夕败书闻,遂不敢进。)。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自注:仙人关在鱼关下,前即杀金平制司。元以程信守之。),武林护午谷(自注:武林关去兴元一百二十里,以李大亨守之。)。
七方对垒持(自注:七方去沔州近百里,元以麻仲守之。仲死,吴桂守。),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自注:制司自去年以来专塞小路,春间差官断塞,而交径元自可通。),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自注:三关以外并无官军,民皆流徙。有老小入关,而关兵不纳,怨声盈路。)。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自注:制司令西康太守陈安清野,安虽能守,而既无官兵,境亦蹂践。天水守张继檄令间守仙原,天水弃矣。)。
凤集一炬馀,地已付麋鹿(自注:凤州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元不到,去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兵何翅三百里。制司拟凤守吴刚同守武林,遂委焚荡,为祸最惨。)。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自注:河池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亦未到,上司清野,盗贼溃兵乘之,遂委焚荡。)。
群盗沸于鼎(自注:是时关外百姓皆聚为盗贼,有所谓括地风、穆黑子之类。),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于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自注:是时益昌之民皆入山避徙。)。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自注:三月初七日,败音到沔,制司宅眷登舟下益昌,凡百馀艘。十一日到益昌,阅三日下果阆。)。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自注:三月十八日,大帅起发沔州,回司益昌。),旌旗蔽前矗(自注:大帅行司随帐以一万人计,旌旗鼓吹,蜀人前所未见。)。
两劳使者车(自注:令黄漕守彰明,胡漕守保安桥,以防文南之警。二漕未到而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三分元戎纛(自注:制司谋出会卒,以便宜除二漕为制副使。)。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自注:兴赵原戍卒郭桂等数百人,以戎司李大亨调发失宜遂叛,声言欲杀不平人。)。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自注:是时,益昌富家并携老小入山避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游手伺风烛(自注:是时,益昌市井小人乘时抛火者甚多,欲以作乱。)。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诪张,天时幸炎燠(自注:虏(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元不交战,以天气炎热特穆津死而退。)。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不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自注:兰皋之败,实帐前要功而行。既败,以违令罪程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自注:程信虽败,较诸将尤胜,劾以灭口,或以为过。)。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自注:是时或者云朝廷已与鞑(原作敌,据影宋本改)人议和,将遣使通币,所以无战。)。
搢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蹙。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自注:谓徒守三关而几透文南也。)。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自注:谓徒守三关而不知以五州为篱落也。)。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自注:鞑(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兵之来,皆本朝边人为之乡道。)。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自注:是时,自三关以外葬为盗区,不止日蹙百里之谓。)。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事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自注:总所五州钱粮闻失三四十万斛斗。)。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自注:战士没于阵者不闻优恤之典。),方起邹阳狱(自注:诸将以主帅不能压服,间有怨言,是以有王兴宗之变,统制安远父子死于狱。)。
辛苦在貔貅,恩赏归雁鹜(自注:事定恩赏未及战士,而帐前吏卒以下皆赏有差。)。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自注:谓麻仲、马翼辈死王事而恩赏不加也。)。
魏师付乳臭(自注:谓帐前提举王惟祐辈皆小儿。),汉校起奴仆(自注:谓何克勤及诸仆辈皆迁职。)。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自注:平时凡送必胜军、送戎司者无不死诸非命,未尝明正典刑,不能以数计。)。
于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自注:至利州杀戮如故,叛兵就招,尽死于必胜军之手,日以一二十人计。)。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自注:边头民间窖藏,尽为寇盗所发。)。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自注:百姓,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后官军一出即复,而官军不出也。),原堡未修筑(自注:边头原堡悉已毁坏,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更不复修。)。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鞮曲(自注: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退之后不闻谨武备,诸公惟事高饮,大失人望。)。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自注:传闻寇(原作敌,据影宋本改)元出没境上,而遽申朝廷境内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以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蔿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虻,壮志寄鸿鹄。
分无万户印,莞尔一杯醁。
熟慰豪杰心,有诏不盈轴。
尧门万里天,意者未亲瞩。
君相勤外忧,必有宁我蜀。
代漕幕谢丞相得外台荐启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五三、《可斋杂藁》卷一一
选阱沉沦,亏丘山于一篑;化炉坱圠,举草芥以千钧。遂令底幕之缀员,获玷外台之合颖。恩深埏埴,感著轮囷。窃以世当清明之时,是虽舒翘扬英,无一善之或弃;士生贫贱之际,然有怀材抱艺,为众人之不知。愚尝览《邹阳传》而至先容之辞,读昌黎书而及借势之语,未尝不掩卷以三叹,固久怀埽门而一鸣。然屡献而售荆璞者有之,如片言而乞赵璧者寡矣。盖未有嵬琐一介之陋,冒昧咫尺之恭,慨然转机,捷若应响。若特达之异遇,必瑰奇之伟人。如某者家本寒生,世无微援。训承弓冶,但知诵先人之故书;迹陋刍荛,安能建当世之长策。勉与时而奔走,姑付分之低昂。万里岷嶓,落落何所成事;一官襄汉,碌碌未免因人。故其隶铨曹之籍者几二十年,上考功之第者仅五六载。拙于进取,诚以迂愚。比欠浮图之尖,敢萌蓬莱之想!南溟鲲化,方引首于天风;北海鹗腾,忽飞音于云汉。遂使老蚕之作茧,庶令涸鲋之扬鬐。环六路人物之材,顿收樗栎;微三阶造化之地,曷入甄陶。恭惟某官鼎鼐元勋,蓍龟先识。佩国家之轻重,关华夏之盛衰。端委一堂,运乾坤于掌握;弼谐二纪,新廊庙之精神。既舂容以封淮海之鲸鲵,方谈笑以洗河洛之荆棘。势隆赤舄,志笃缁衣。凡申国夹袋之储,莫匪四方之彦;得刘公手书之赐,盖踰十部之贤。遂俾么微,亦公荐拔。虽出使节菲葑之采,实缘相门桃李之荣。某自兹感切于肺肝,唯恐老生于髀肉。志气销于期会簿书之细,事业泯于尘埃岁月之侵。一失其时,万殒莫报。傥试之于繁剧,愿及此之精彊。拥彗执鞭,茍覆侈兄弟难逢之会;衔恩结草,誓当酬父师不及之恩。
子被凶人诬告蒙恩免远役谢醮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一、《可斋续藁后》卷一二
年运多屯,贻忧子舍,交游非类,几祸家门。方茹苦于穷冬,惟祈哀于上帝。兹伸报谢,爰沥悃忱。伏念臣不善知人,积恩成怨。义方教子,惟忠孝之相传;世禄承家,岂礼法之敢越。不谓虎狼之反噬,辄诬豚犬以狂言。殆欲祸李靖之家,遂致兴邹阳之狱。闻者咋舌而缩颈,为之骇然;顾非病风而丧心,安得有此。虽缧绁之中自知非罪,奈箠楚之下其患无辞。一朝被逮以难明,九地含冤而曷诉。所赖三辰在上,实昭鉴之;两造居前,不难见者。用叩高高之听,载陈恳恳之私。舐犊关心,有甚肌肤之痛;放麑徼福,不胜骨肉之情。果蒙公朝曲轸于危悰,遂使小子获逃于大恶。免烟岚之投畀,见日月之开明。君乃天也,岂敢怨乎;彼何人斯,告者过矣。敬涓谷旦,用衍冲科,以酬造化之保全,以冀幽冥之显应。伏愿众真降鉴,列圣垂慈,昭天理是非之公,示人间善恶之报。户庭安静,合门尽释于灾殃;朝野清明,举世永无于冤枉。
送马静山寄林晓山兄弟 宋 · 林千之
押灰韵
古井谁复汲,古调谁复裁。
玄鹤引清吭,万壑松风哀。
彼美三株树,沆瀣𣂏琼台。
吾宗大小山,正尔期不来。
袖有明月珠,远遗马子才。
江空山亦深,乃肯穿苍苔。
妙悟玄中玄,使我心悠哉。
有墙肩曹刘,无苑延邹枚。
采薇雾失道,钓鳌风折桅。
朔风无重裘,地炉拥寒灰。
两穷相值遇,一笑聊参陪。
白日苦无光,暖律何当回。
持此将安归,令人心胆摧。
吾闻三神山,缥缈连蓬莱。
沧海正清浮,神仙亦崔嵬。
归欤三隽朋,下界空飞埃(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一一)。
江城子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押灰韵
二更轰饮四更回。
宴繁台。
尽邹枚。
谁念梁园,回首便成灰。
今古废兴浑一梦,凭底的,寄悲哀。
青天荡荡镜奁开。
月光来。
且徘徊。
何用东生,西没苦相催。
世事悠悠吾老矣,歌一曲,尽馀杯。
风入松 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元 · 白朴
押灰韵
使君高宴出红梅。
腰鼓揭春雷。
更将红酒浇浓艳,风流梦、不负花魁。
千里江山吴楚,一时人物邹枚。
软金杯衬硬金杯。
香挽洞庭回。
西溪不减东山兴,欢摇动、北海樽罍。
老我天涯倦客,一杯醉玉先颓。
按:以上四印斋本天籁集卷上四十八首,间以丁钞本天籁集校,词中附录曹光辅词及僧仲璋词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