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与庾冰书论赠刁协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夫爵人者,宜显其功;罚人者,宜彰其罪,此古今之所慎也。凡小之人犹尚如此,刁令中兴上佐,有死难之名,天下不闻其罪,而见其贬,致令刁氏称冤,此乃为王敦复雠也。内沮忠臣之节,论者惑之。若实有大罪,宜显其事,令天下知之,明圣朝不贬死难之臣。《春秋》之义,以功补过,过轻功重者,得以加封;功轻过重者,不免诛绝;功足赎罪者无黜。虽先有邪之罪,而临难之日党于其君者,不绝之也。孔宁、仪行父亲与灵公淫乱于朝,君杀国灭,由此二臣,而楚尚纳之。传称有礼不绝其位者,君之党也。若刁令有罪,重于孔仪,绝之可也。若无此罪,宜见追论。
或谓明帝之世已见寝废,今不宜复改,吾又以为不然。夫大道宰世,殊涂一致,万机之事,或异或同,同不相善,异不相讥,故尧抑元凯而舜举之,尧不为失,舜不为非,何必前世所废便不宜改乎?汉萧何之后坐法失侯,文帝不封而景帝封之,后复失侯,武昭二帝不封而宣帝封之。近去元年,车驾释奠,拜孔子之坐,此亦元明二帝所不行也。又刁令但是明帝所不赠耳,非诛之也。王平子、第五猗皆元帝所诛,而今日所赠,岂以改前为嫌乎!凡处事者;当上合古义,下准今例,然后谈者不惑,受罪者无怨耳。案周仆射、戴征西,本非王敦唱檄所雠也。事定后乃见害耳;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自顷员外散骑尚得追赠,况刁令位亚三司。若先自寿终,不失员外散骑之例也。就不蒙赠,不失以本官殡葬也。此为一人之身,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宜显评其事,以解天下疑惑之论。
又闻谈者亦多谓宜赠。凡事不允当,而得众助者,若以善柔得众,而刁令粗刚多怨;若以贵也,刁氏今贱;若以富也,刁氏今贫。人士何故反助寒门而此言之?足下宜察此意(《晋书·刁协传》)。
李赵曲铜像铭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秦建元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于长安寺中造十王慧韶感佛泥曰达遇遗像,是以赖身之馀,造铸神模。若诚感必应,使十方同福(《法苑珠林》二十二,案,建元二十,四年乃姚苌之建初三,年也。)。
苻坚初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先韵
《晋书》曰:苻坚初有此童谣。及坚败于淝水。为姚苌所杀。在伪位凡三十年。
阿坚连牵。三十年。
后若欲败时。当在江湖边(载记作淮间。○《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九。《诗纪》四十四。)。
平原为太守索棱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支韵
后秦录曰:索棱。字孟则。敦煌人。好学博闻。姚苌甚重之。委以机密。文章诏檄皆稚之文也。后为平原太守。以德化民。民畏而爱之。歌曰:
懿矣明守,庶绩允厘。
剖符作宰,实获民思(○《十六国春秋》六十一。)。
苻坚时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真韵
《晋书》曰:有谣云云。鱼。羊鲜也。田。斗卑也。坚自号秦。言灭之者鲜卑矣。其群臣谏坚。令尽诛鲜卑。坚不从。及淮南初学者慕容冲所攻。又为姚苌所杀。身死国灭。
鱼羊田斗当灭秦(○《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长安民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职韵
《晋书》曰:时长安大饥。坚与冲战。各有胜负。城中有书曰古符传贾录。载帝出五将久长得。先是。又谣曰云云。坚大信之。告其太子宏曰:脱如此言。天或导予。今留汝兼总戎政。朕当出陇收兵运粮以给汝。于是率骑数百出如五将。坚至五将山。姚苌遣将军吴忠围之。执坚以归新平。苌乃缢坚新平佛寺中。
坚入五将山长得(○《晋书》苻坚载记。魏书苻坚传。《御览》四十四、太平环宇记三十并引《十六国春秋》。)。
下书禁复私仇 后秦 · 姚苌
出处:全晋文
有复私仇者皆诛之,将吏亡灭者。各随所亲以立后,振给长育之(《晋书·载纪·姚苌传》,又《十六国春秋》五十五。)。
下书置学官 后秦 · 姚苌
出处:全晋文
留台诸镇,各置学官,勿有所废,考试优劣,随才擢叙(《晋书·载纪·姚苌传》,又《十六国春秋》五十五。)。
下书复从征兵吏 后秦 · 姚苌
出处:全晋文
兵吏从征伐户在大营者,世世复其家,无所豫(《晋书·载纪·姚苌传》,又《十六国春秋》五十五。)。
立苻坚神主请词 后秦 · 姚苌
出处:全晋文
往年新平之祸,非苌之祸。臣兄襄,从陕北渡,假路求西,狐死首丘,欲暂见乡里。陛下与苻眉要路距击,不遂而没。襄敕臣行杀,非臣之罪。苻登陛下未族,尚欲复雠,臣为兄报耻,于情理何负!昔陛下假臣龙骧之号,谓臣曰:“朕以龙骧建业,卿其勉之”。明诏昭然,言犹在耳。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今为陛下立神象,可归休于此,勿计臣过,听臣至诚(《晋书·载纪·苻登传》,又《十六国春秋》五十五。)。
下诏微张天锡入朝 前秦 · 苻坚
出处:全晋文
凉州刺史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可遣使持节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等将兵临河西,遣尚书郎阎负梁殊衔命军前下书,征天锡入朝。若有违王命,即进师扑讨(《十六国春秋》三十七又七十四)。
宣檄三辅 晋 · 郭质
出处:全晋文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吾等生逢先帝尧舜之化,累世受恩,非常伯纳言之子,即卿校牧守之胤,而可坐视豺狼,忍害君父!裸尸荐棘,痛结幽泉,山林无松隧之兆,灵主无清庙之颂,贼臣莫大之甚,自古所未闻。虽茹荼之苦,衔蓼之辛,何以谕之!姚苌穷凶肆虐,毒被人神,于图谶历数万无一分,而敢妄窃重名,厚颜瞬息,日月固所不照,二仪实亦不育。皇天虽欲绝之,亦将假手于忠节。凡百君子,皆夙渐神化,有怀义方,含耻而存,孰若蹈道而没乎(《晋书·载纪·苻登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四十。)!
司马文王赦三叛党属 东晋 · 习凿齿
出处:全晋文
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于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丧王基之功(案,丧字当误。)。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一本作士。)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此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魏志·诸葛诞传》注)?
宣檄州郡 前秦 · 王永
出处:全晋文
大行皇帝弃背万国,四海无主。征东大将军长乐公,先帝元子,圣武自天,受命荆南,威镇衡海,分陕东都,道被夷夏,仁泽光于宇宙,德声侔于《下武》。永与司空蚝等,谨顺天人之望,以季秋吉辰,奉公绍承大统,衔哀即事,栖谷总戎,枕戈待旦,志雪大耻。慕容垂为封豕于关东,泓冲继凶于京邑,致乘舆播越,宗社沦倾。羌贼姚苌,我之牧士,乘衅淊天,亲为大逆,有生之巨贼也。永累叶受恩,世荷将相,不与骊山之戎,荥泽之狄,共戴皇天,同履厚土。诸牧伯公侯,或宛沛宗臣,或四七勋旧,岂忍舍破国之丑竖,纵杀君之逆贼乎!主上龙飞九五,实协天心,灵祥休瑞,史不辍书,投戈效义之士,几三十馀万,少康、光武之功,可旬朔而成。今以卫将军俱石子为前军师,司空张蚝为中军都督。武将猛士,风烈雷震,志殄元凶,义无他顾。永谨奉乘舆,恭行天罚。君臣始终之义,在三忘躯之诚,戮力同之,以建晋郑之美(《晋书·载纪·苻丕传》,又《十六国春秋》三十九。)。
又檄州郡 前秦 · 王永
出处:全晋文
昔夏有穷夷之难,少康起焉;王莽毒杀平帝,世祖重光汉道;百六之运,何代无之?天降丧乱,羌胡猾夏,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圣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归属,必当隆中兴之功,复配天之美。姚苌残虐,慕容垂凶暴,所过灭户夷烟,毁发丘墓,毒遍存亡,痛缠幽显,虽黄巾之害于九州,赤眉之暴于四海,方之未为甚也。今素秋将及,行师令辰,公侯牧守,垒主乡豪,或戮力国家,乃心王室,各率所统,以孟冬上旬会大驾于临晋(《晋书·载纪·苻丕传》,又《十六国春秋》三十九。)。
琴歌 前秦 · 赵整
押词韵第三部
《晋书》载记曰:苻坚分氐户于诸镇。赵整因侍,援琴而歌云云。坚笑而不纳。乃败于姚苌。果如整言。
阿得脂。阿得脂。
博劳旧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
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语阿谁(○《晋书》苻坚载记下。《御览》九百二十三。通鉴一百四。《乐府诗集》六十。《诗纪》三十六。)。
殷祭议 南朝宋 · 范泰
出处:全宋文卷十五
今虽既祔之后,得以烝尝,而无殷祭之礼,有丧荐,废吉祭,祭新主于寝,今不设别寝,既祔遂祭于庙,故四时烝尝,以寄追远之思,三年一帝,以习昭穆之序,义本各异。三年丧毕,则含食大祖,过时而殷,无取于限三十月也,降安之秘,以丧而废矣(《通典》四十九,义熙三年。)。
祀孝武昭后二庙议 南朝宋 · 虞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
夫烝尝之礼,事存继嗣,故傍尊虽近,弟侄弗祀。君道虽高,臣无祭典。按晋景帝之于武帝,属居伯父,武帝至祭之日,犹进觞爵。今上既纂祠文皇,于孝武室谓宜进拜而已,觞爵使有司行事。案《礼》:「过墓则轼,过祀则下」。凡在神祗,尚或致恭;况昭太后母临四海,至尊亲曾北面,兄母有敬,谓宜进拜,祝文宜称皇帝讳。寻皇后庙见之礼,本修虔为义,今于孝武,论其嫂叔,则无通问之典,语其尊卑,亦无相见之义。又皇后登御之初,昭后犹正位在宫,敬谒之道,久已前备。愚谓孝武昭太后二室,并不复荐告(《宋书·礼志》四,泰始二年六月,太常丞虞愿议。)。
祀孝武昭二庙议 南朝宋 · 刘绲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六
寻晋元北面称臣于悯帝,烝尝奉荐,亦使有司行事。且兄弟不相为后,著于鲁史。以此而推,孝武之室,至尊无容亲进觞爵拜伏。其日亲进章皇太后庙,经昭皇太后室过,前议既使有司行事,谓不应进拜。昭皇太后正号久定,登列庙祀,详寻祝文,宜称皇帝讳。案礼,妇无见兄之典。昭后位居傍)尊,致虔之仪,理不容备。孝武昭后二室,牲荐宜阙(《宋书·礼志》四,泰始二年六月,太学博士刘绲议。)。
昭太后祔庙议 南朝宋 · 王略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五
正名存义,有国之徽典,臣子一例,史传之明文。今昭皇太后正位母仪,尊号允箸,祔庙之礼,宜备彝则。母以子贵,事炳圣文,孝武之祀,既百代不毁,则昭后之祔,无缘有亏。愚谓神主应入章后庙。又宜依晋元皇帝之于悯帝,安帝之于永安后。祭祀之日,不亲执觞爵,使有司行事(《宋书·礼志》四,明帝泰始二年正月,孝武昭太后崩五月,有司奏祔庙之礼,宜下礼官详议,博士王略太常丞虞愿议,又见《通典》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