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
得
息
国
力
极
侧
直
识知識
翼
黑
忆
墨
域
测
食
职
北
棘
刻
贼
臆
德
逼
恻
饰
默
勒
则
惑
稷
特
织
拭
即
蚀
匿
陟
仄
式
塞閉塞
亿
穑
抑
植
亟
克
敕
殖
熄
弋
昃
忒
肋
轼
饬
啬
泐
蜮
慝
踣
阈
洫
劾
嘿
愊
殛
匐
赩
屴
湜
翊
僰
崱
纆
杙
寔
薏
衋
嶷
裓
唧
埴
墄
螣螟螣
罭
幅
剋
愎
尅
襋
或
遫
扐
偪
轖
蠈
淢
棫
湢
栻
侐
蟘
翌
㥾
畟
緎
鲗
恧
黓
淂
鲫
醷
㳁
慗
繶
仂
腷
阞
荝
鷘
菔
副
蕀
㘈
樴
餩
膱
芅
玏
冒
稄
戫
瀷
噫
釴
䘃
㥶
稙
蝍
竻
嚜
癔
蒠
淔
戠
㚤
朸
皕
㭲
䐈
蟔
穓
熼
㽣
㞃
䰥
堲
楅
[更多140]
得
拼音:dé 韵部:职
〈动〉
〈副〉
拼音:de
〈助〉
拼音:děi 韵部:职
〈动〉
拼音:dé 韵部:职
〈动〉
-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 找到
-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 得知
-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 捕获
-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 成功;完成
-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 适,合
-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 具备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 同“德”,恩惠,感恩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 助动词。能,能够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 得意,满足
-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又如:洋洋得意
- 看到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副〉
- 必须,应该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 合适;正确
-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拼音:de
〈助〉
-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拼音:děi 韵部:职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