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授内宫观再乞归劄子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和靖集》卷二
臣近缘第三次辞免新除左通直郎、充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兼侍讲恩命(云云。)伏念臣前所陈述,乃事君之大义,人臣之常分,尽出诚实,非事矫伪。
欲望圣慈检会臣累奏,特许臣退归田里,俾养衰病,以尽残年。
伏候敕旨。
乞免辞谢劄子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和靖集》卷二
左通直郎、充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尹焞奏:臣近缘疾病羸困,乞归田里,圣恩宽大,许令自便,准敕提举江州太平观
一介书生,何以仰朝廷成就怜悯之意。
切念卧病之久,筋力疲乏,步履拜跪,不能勉强,无缘出赴谢辞。
欲望特赐敷奏,放免辞谢,庶使羸躯,不至殒越。
取进止。
辞免除次对职名劄子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和靖集》卷二
臣已于今月十五日扶病出门,前去平江府以来,就医居住。
伏念臣昨蒙陛下召从田野,置在经筵,虽曾蒙除礼部侍郎,缘为卧病在告,元不曾供职。
今来仰荷圣恩,许从自便,但以次对之职,难以冒受。
欲望(云云)
乞致仕劄子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和靖集》卷二
伏念臣本以庸愚,老于田野,顷值圣明,远加聘召,牢辞弗获,误被宠光,起侍经帷,遂跻禁从
略无微效之可录,实以多病而得休。
今者犬马之年,已登七十,形神衰瘁,疾病侵凌。
报国无时,拊躬知愧,安可尚叨廪稍,坐食祠庭?
揣分据经,亟当请老。
欲望圣旨许臣依条致仕。
伏候敕旨。
遗表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142年11月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和靖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言:闻有生必死,乃事理之固然;
原始要终,亦臣心所深谕。
独有终身之恨,曾微报国之功。
将死有陈,其言或善。
中谢。)伏念臣幼则孤蹇,长而贱贫。
道不合时,志惟师古。
幸有渊源之自,窃窥圣哲之心。
顾得志之莫期,则终身而独善。
绝清时结绶之志,有后进舞雩之游。
不意垂老之年,乃遇中兴之主,伸靖康招聘之意,易和靖安退之名。
起从遐徼羁旅之中,置之劝讲侍从之列,来崎岖者万里,奉清燕者踰年。
感得时之若斯,实有幡然之志;
帐事君之已晚,莫胜薾尔之躯。
终卧病而乞归,寻引年而告老。
始终被遇,自谓莫伦,死生之间,夫复何憾。
伏望皇帝陛下益隆圣学,广被名贤。
惟祖宗为陛下之规,惟方策为陛下之鉴。
洪惟我宋,度越前朝,惟子惟孙,有典有则。
而况天方悔祸,民获小康,益勤宵旰之忧,必复国家之始。
永辞圣世,莫罄愚衷。
臣无任瞻天仰圣结恋于悒之至,谨奉遗表以闻。
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绍兴十二年十一月日,奉议郎、充徽猷阁待制致仕臣尹焞
贻秦相书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九、《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四、《中兴两朝编年纲目》卷八、《伊洛渊源录》卷一一、《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九、《宋史》卷四二八《尹焞传》、《宋元通鉴》卷七一、《宋史新编》卷一六一
比叨除目,即以病缠。
念惟疏愚,谬与献纳,辞避之请,屡上不从。
方今虏使在廷,天下忧愤,初欲勉强拜命,侍清閒之燕,尽区区于冕旒之前,退见相公,论天下之大势。
迩来疾病日加,两足寒痹,不能自励,以效诚悃。
前者辄具劄目,略陈中外之议,今已浃旬,未闻朝廷有以待虏人之计。
机会之微,间不容发。
虽昏愦之馀,不忍默已。
相公亦知今日天下之心将失,军旅之心将摇,士大夫之气将丧,宗社之计岌岌而危乎?
主上辍驾南辕十二年矣,江淮之间,久无窃发,丰歉相继,不至流亡。
更加经理,足以自治。
边境之防,虽未尽善,岁竭帑藏,使之足食,不爱重禄,以为信赏。
将士之心,犹知逗遛无功之为耻,决战敢前之相尚。
朝廷每有以激励惩劝之,可收万全之效,是岂非得人心而然乎!
今若和于虏人,彼日益强,我日益削,中国号令皆从虏出,国事废置皆从虏命。
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祸;
谗间疑贰,将帅有诛戮夺权之害。
奸宄生心,大势奈何。
将见异时虏人坐收成功,相公被天下之责,无所归咎。
相公从容榻前,力陈大计,以谓虏人与我有不共戴天之雠。
靖康以来,屡堕其术,今若一屈膝,使为口实,贾怨饬兵,自困自毙,岂忍直为此议!
比者切闻主上以父兄未返,降志辱身于九重之中有年矣。
然未闻虏人悔过,还二帝于沙漠。
继之梓宫,崩问不详。
天下之人,痛恨切骨,则虏人虎狼贪噬之性,不言可见。
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
今之上策,莫如自治。
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罪,使主上之孝弟通于神明,主上之道德成于安强。
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不胜幸甚。
焞病体衰羸,日甚一日,归田之请,前后八上。
投老山间,侧闻作新之政,此相公之赐也,况天下乎!
王信伯 其一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顿首启:前月特蒙宠顾,以病躯不得款奉教益为恨。
继辱赐书,并录示定夫所撰其叔父墓铭,显道先生《易传》后,捧领披读,感愧之心,有不胜言。
专使至,承惠翰,荷眷予不忘,甚幸甚幸。
即此远依庥庇,诸事粗遣,腰痛亦减七八,不烦过虑。
曾宪来寓虎丘,日获相见,或云可居。
旬日车马闻欲来此,遂得款听益论。
未间,尚冀为斯文自重,恳切恳切。
便还,专奉启起居,兼谢下情,不周。
顿首再拜。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震泽镇志》卷一二
录示《易传》差误,且据所收本写呈,乞检至,更望订其是非。
他俟面议。
再拜。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震泽镇志》卷一二
顿首启:向寓虎丘时蒙宠顾,极荷眷予之勤。
去秋过高隐,辱馆待至厚,拜别之久,日益瞻仰。
远承惠问,获闻动静,感慰兼集。
即日大暑,伏惟尊体万福。
去年冬末来会稽,凡事安集,不敢有烦远念。
末由拜会,惟乞为斯文倍加保重,以副愿望真切。
谨专附手启上问,不周。
顿首再拜。
六月二十四日,谨空。
其四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震泽镇志》卷一二
再启:自至会稽,以退闲不修讲人事,不遇便人,故久不得上问,必能深察。
向承教《论语》二事,今已改正,或更有未安处,有的便无惜贬谕。
朋友切磨之道,废而不讲,正赖吾信伯也。
万万留念,颙望颙望。
贵眷各叶吉庆,时暑以保爱为祝。
小侄墺已受恩,今年三月得岳祠,亦薄有禄廪。
侥倖侥倖,亦恐知之。
再拜。
其五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顿首启:拜违教益,两见改岁,瞻仰之心,与日增积。
仲夏谨时,伏惟赞画之暇,尊体万福。
守拙碌碌,随分而已,然平日所闻,不敢不遵。
衰老日甚,幸未昏愦,不烦过念。
末由拜会,敢翼顺时保重。
前需召除,以副友执之愿,谨专附状起居,不周。
顿首再拜,信伯通守学士贤友执事
五月十六日,谨空。
其六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再启:近两收所惠教墨,获闻动静,感慰兼至,过不忘,甚幸甚幸。
常州往来冲要,应接不能不少劳神用,在信伯处之,必不废力。
有暇进道否?
有学者来讲此道否?
必不倦以告也。
块处僻寺,向风不胜驰情。
再拜,贵眷各惟上下安裕。
夏暑,敢以保爱为请,上问。
贱累特蒙问念,感愧之至。
再拜。
其七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顿首拜启:久违益论,日增瞻仰。
专使至,特辱贬教。
伏审即日按察之暇,尊体万福,感慰兼集。
居此幸安,诸事粗遣,不敢烦念。
虑未有会期,向风驰情。
秋暑尚炎,伏乞顺时保重。
前需大来,以副愿望,下情岂胜拳拳。
使还,谨奉状起居,兼谢不周,顿首再拜,信伯通守学士友旧执事
八月上浣日,谨空。
其八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王著作集》卷四、《赵氏铁网珊瑚》卷二、《六艺之一录》卷三九五
再拜启:邢婿以日到府中,不敢草率上状。
小侄墺近已娶妇,只此中人家。
老拙又且了此一事,伏恐知之。
皆辱垂问,至荷眷与,复拜起居礼,再拜上。
主簿紫芝到任未久,不通问,陈齐之今赴官未尝通讯否,或访我存亡,尽为告之。
贵眷各叶吉庆,敢以保爱为祷。
顿首再拜,信伯通守学士道契执事
祁居之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前年冬末相别,两见改岁,衰老日甚,幸未昏愦,亦不敢虚度时日。
十二月末到会稽,初至,稍困人事,今即遂安居。
经夏别无所苦,不烦远念。
半月前,有人传言在馀杭干事,方怪咫尺无一字见及,忽收专问,获闻动静,欣慰可知。
示谕附来书,未尝得一,何也?
今后非的便不可附书,彼此无益,故此中未尝附书者,盖以此也。
川中诸公未尝通问。
冯贯道四月间专遣人至,犹题黔州通判衔位。
向在桐庐,见除梁山军,未尝来行朝,传之者妄也。
伯世何故尚留枝江,缺在何时?
仲志庐山有所授未?
景实来别,其兄德元往来过此,相聚甚款,不讲人事,终日相从。
德元四明时通书,敦智间相见。
此亦有一二学者相见,不保其往,恐知之。
李习之《复性书》三篇,旧亦常读,偶记韩退之《与孟简书》云:「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
习之亦韩门生也,却晚从释氏,无足怪者。
古人尚如此,况今日时去时来,果求何事,果见何理,而望终始不移,大难大难。
居仁时得书,见勉倡此道,然老拙之职似当然,其如力薄何。
此道如青天白日,谁不见之。
昧者汩以利欲,一出一入,望知其至多,见其无益也。
吾子勉旃。
相会未期,暑气尚炎,万万倍加保重。
令弟必且在左右,不敢致问。
秉笔挥汗,信笔作此,言无次叙,一读焚之可也。
六月二十五日,焞书启上。
谢用休 其一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顿首拜启:向在行朝,远辱惠问,寻亦拜答,以致谢恳,未审得达听览否。
忽忽三年,不获嗣音,想无便而然也。
季夏极暑,伏惟燕居多暇,尊候万福。
己未仲春得请宫祠,来居姑苏虎丘山寺,人事废绝,虽欲上状,无从可致,未知高明能亮察否。
年老多病,去岁乞致仕,蒙恩允许。
今春初随婿氏邢纯来寓会稽
虞教授仲琳时见过,志学之士也,赴仙乡新任,遂专附手启上问,伏幸照察,不周。
顿首再拜,用休先辈友兄阁下。
六月二十六日,谨空。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蒙录示先生《杂说》,至感至感。
《易传》必有此书,先生自为,无一字可疑。
向亦尝与虞君言之矣。
向在川中,见印行先生文字,有数百字以辩之,未暇录呈。
思叔先生文已收得久矣。
当时同祭者范棫、孟厚四人,亦恐要知。
再拜。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再拜启:处此之乐否,虞皆悉之,不果缕陈。
向得请退闲,甚欲得谋居仙乡,以力薄不能遂。
适去年夏,偶婿氏除此中差遣,去彼不远,仍是一路,此心终欲一到左右,又未知何如,人事未易前期也。
向同来洛中诸兄,谁且安处乡里者?
后来俊秀,继此学者为谁?
因有的便,切望示谕。
在洛中时曾有收得先生文字,或当时答学者之问者否?
老兄不惮烦为寄及,幸甚幸甚。
贵聚万福。
令嗣几人?
相别久矣,南北辽远,皆不知闻,并乞批谕。
专托虞公寻访高隐,未得详悉,并冀照亮。
其四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三
再拜启:得虞教授书,知吾友作学录,甚慰鄙怀。
今虞君作教官,吾友为录使,乡校知此道者众,何难之不易也。
虞君乡论甚美,于此道信之极笃,每相见,多言及此,但恨未能尽所欲言。
见而知之,与闻而知之,气味未可据道,在吾友尤宜勉。
不妄不妄。
再拜上。
吕居仁 宋 · 尹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和靖集》卷六《师说》中
某再拜。
屡承下问,所以未能一一拜答者,以居仁聪明,加之力学,何待老拙?
岂非欲发其狂言乎?
见询《春秋》改用夏时,未尝有此说,以《传》为案,经为断,尤背于理。
往年侍坐,有一说诸经是律,《春秋》是断,未尝以《传》为案也。
昔夏君廷列见访,某尝书数字与之,曰「若不得某心,只是记他意」,此先生语,若非居仁疑,何以知其错误。
甚幸甚幸。
遇荒歉则忧死亡,遇患难则生恐怖,此乃士大夫之常情,愚切以为不然,此盖见之未明,养之未熟,临事乃尔。
敢以愚见布左右,或以为然,毋惜见教。
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