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遴选重臣付川陕大事疏乾道三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据诸处探报,虏兵掩至陇州,见秦州故关有备,即起发去华亭,进与德顺之虏合。
吴璘于二十三日、二十五日遣银牌来,两与臣书。
前书约臣来河池原上,臣见已起发。
秦陇德顺尚可前去,臣不敢辞。
后书引疾,欲令臣选官保守川陕。
顾念蜀去朝廷万里,使事有指,岂敢妄作一事,重取孤厄之忧?
又臣窃见吴璘军前除李师颜外,委无晓练军政可以倚仗之人。
师颜年已七十有三,至今未肯率领利州东路职事。
吴璘要发河池,臣四与劄子,止令发官守六盘、摧沙诸处山险,身只且留秦州,务为不可测之势。
臣尝两具奏知。
盖知吴璘忠勇敢前,而每事自任,无为之助者。
今虏势方急而书辞乃如此,臣窃料之,一是两战之后,虏又添生兵,头势颇重,兵力有限,以他事为辞。
一是素有奇疾,每岁至秋深,疾必发作。
臣今起发前去,若如前所料,臣不过以好语开谕之,与之共力措置,以取必胜。
若事势不敌,势渐危迫,不免且守旧关,以待朝廷大军进发,有所牵制,别为后图。
若如后所料而果病,如王彦商州,相去既远,李师颜年已衰暮,姚仲、傅忠信皆非比,不足任大事。
臣先日乞归班面奏事,正谓蜀去朝廷远,有此等事不一,利害至重,缓急无以支梧,委非馀路之比。
所有真书本,谨具封进,欲望陛下速与大臣共议,早赐处分。
臣才力绵弱,智识浅闇,而踪迹孤远,累奏不报,必速愆尤。
伏望睿慈遴选重臣,付以川陕大寄,庶几智虑所及,料敌无遗,事权不分,成功可冀,有以副真主恢复之远图,天下幸甚。
吴璘病愈可任恢复疏乾道三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在兴元道中,闻士夫说吴璘今年正月来宿病日愈,自破德顺之虏,精神差健。
臣既到河池,与之相见,其自叙说亦如此。
臣于三日内反复共语,前后皆不差误,问其诸将周旋之间,亦无忿燥妄作之事。
逐日止乘马来见臣,其上下马亦有筋力,臣方敢信其言,具以闻于四聪之听。
此殆天所以相陛下恢复之远图,使吴璘得保馀年而启其报国之诚也。
臣因知吴璘决无大段心疾,与朝廷向所传闻甚异,伏乞睿照。
请颁弓箭手法疏乾道四年正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兵一之二五(第七册第六七六六页)、《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五、《续资治通鉴》卷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兴元府一带义士人材可用,一面委晁公武拘收人丁,并寻访陕西弓箭手旧法,乃得之泸州,盖祖宗朝所颁降也。
重加看详,凡一百四十一条,分十三门,为一书,敢编录为册上进。
窃详兴、洋之间,在绍圣初义士系籍者以七万计。
绍兴三十一年大散关之战,大将不授以甲,驱之使在官军之前,死损逃亡之后,仅存六千馀人。
公武所籍兴元之丁,增至一万六千四百三十四人,合洋州西县三千七百八十九人,有真符一县拘籍未到,大安军一千七百六十八人,共二万三千九百八十一人,见已结成队伍。
其金、房、阶、成、西和、凤、兴州,亦用结保社、守乡村、防奸盗为名,重加整治,约亦可得三万人。
有家属物业,各有顾藉,人自为死,其为用过于官军,而风声气俗皆薄陕服之旧,安于弓箭手之良法。
旧系官给田,故其法从重,今义士等私田止免家业钱,所立法皆从轻,绝增募之扰,岁可免六七百万之费,而获四五万人之用,其为便利甚明。
乞付有司,早赐颁降施行。
乞于凤州置司买马奏乾道四年三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一四(第四册第三三三○页)、《群书考索》后集卷一三
照得祖宗朝都大提举马官秦州成都置司,居治各半年。
排拨马月分居秦司,讫事即归川司,措置发并买马物帛之类。
今欲依仿旧制,于凤州河池县置秦司,既近宕昌,买马之弊可以稽察。
又措置收养,最为便利。
张松买马有功乞旌奖奏乾道四年三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一四(第四册第三三三○页)、《群书考索》后集卷一三
都大茶马司应副三衙岁额马共三千五百五十五疋,累年常是拖欠一千匹上下。
张松到任,于去年八月开场至今年正月终,买发数足,望于职名上特加升进,以为方来之劝。
乞添差利州西路官员奏乾道四年三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五(第四册第三○二六页)
利州西路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任天锡申,所管军马比诸路最多,边面阔远,事务繁剧,止有干办公事一员,委是阙官协济。
乞依荆鄂都统司例,差置主管机宜文字一员、干办公事一员。
乞立法禁止官吏预借人户税赋奏乾道四年九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六○(第七册第六四○○页)
被旨:「州县尚有预借人户税赋,令于总领所桩管添造钱引三百万贯内取拨一百万贯,委制置总领、本路漕臣考覈预借实数,与州县补填,自今更不许预借」。
已施行外,缘未定专法,县道略无忌惮。
今欲将预借县分令佐以违制论,仍不以去官、自首、赦降原减。
任满批书印纸,公吏依上条从准盗论断配,不在自首、赦原之限。
若有入己,自从本法。
龙州改差文臣知州乾道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三六(第四册第三四三六页)
龙州与绵、剑、利州接境,西行七日始至文州,不可谓边郡。
国初知州文臣,庆历年因有西夏事宜,臣僚建明龙州文州不远,改差武臣,往往知有兵,不知有民。
伏乞依祖宗元法,改差文臣
言防托荆襄边面事宜奏乾道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二三(第七册第六八五一页)
荆襄边面阔远,合行递攒军马,互相照应。
已措置将郭谌所管近里剑州等处官兵共二千六百三十八人,同老少移那前去金州屯驻。
仍于兴元府别行递攒两将军马同老小前去洋州屯泊,缓急应援金州使唤外,所有郭谌等先差马军二千五百人见在郢州任天锡马军五百人见在荆南出戍。
照得吴拱先带军马三千二百人,同老小前去襄阳府屯驻,后来依数招填。
欲乞将荆南郢州出戍军马家小下总领所,差拨舟船津发前去就粮屯驻,庶几老小团聚安帖,防托荆襄边面。
论蜀中大将非才乞别选用疏乾道四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误以非才,叨被远使,尊奉圣训,兵财之政粗已脩明。
至于蜀事之蠹,如预借民赋最为重害,陛下至捐金钱百万与州县对补。
命下之日,西蜀之民戴德归仁,与天无极。
今日已往,民政亦裕矣。
臣采之舆言,尚有一事系国安危。
将士休戚,人日以为忧者,三大将是也。
臣缘久病,不能支持,已累上章乞宫观差遣,必蒙圣恩,特垂矜允。
臣于将去之日无所嫌避,敢布愚忠,上干天听。
伏自臣去年入蜀,到金州之初,尽得一二大将营私之目,悉以上闻,乞陛下一振威令,以大革军中之恶习,亟蒙圣明曲赐开纳。
上缘西垂无事,将材难于考任,致小人无知,乃以为朝廷阔略,寖违军律,稍循宿弊,若置不问,久必如初,甚可虑也。
某人年垂七十,精力有限,而天姿暗懦,治军无律,纵令子弟私役诸军,织绣雕画,杂作奇巧。
又公然置正赐库,分明货卖,勒部曲群饮,为自营之计。
臣所拣汰老弱,辄将指挥使都虞候、大请受使臣诡名绾系,存留四十馀人。
臣裁减诸军吏额,以去三军之蠹,故为隐占,亦不发遣。
此虽细故,而浸淫不已,金州数百万之取当有甚焉。
某人虽未有显恶,而蠢愚无识,无以服众。
比于教场立一淫祠,臣即日下某处毁拆,将军兵二名托神为奸者,尽行断配。
其无知识类此,窃虑缓急之际,二人之才必误国事。
去年冬尝被御笔,谓某多营私,某至愚暗,又皆常材,不能任职,亟当及蚤别议易置。
伏惟陛下知人之明,洞见二将于万里之外,此氏之所甚难也。
臣虽节次具奏,而西边将材绝无卓然者可以副陛下大用,日复一日,坐縻岁时,报国之心,有所未尽,臣退伏山林,抱愧没地矣。
欲望陛下特留神念,于东南诸将中选择三两人,蚤赐辍遣。
或不得已求之于废放中,如李显忠者,犹足以加于西师之上而庶几其心服也。
至如某人议论术数虽有可取,而巧于营利,终不免于人言。
某州是其积年治生之地,恐须更得一军之长,然后可免后日之虑也。
臣智识浅短,岂能知人材之当否,但念陛下恩遇之久,委付之专,日夜皇皇,于此一事不能自已,博询并听,察其迹状,求所以报陛下者,惟有不欺与不隐尔。
伏乞裁察,早赐睿断施行。
论密奏将帅姓名宜出圣意擢用疏乾道四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准御笔,以东西二帅百非其才,事不可缓,速具奏来。
照得臣于七月十三日二十五日因回金字牌递,具二人愆恶贪鄙之状闻奏,乞陛下别选宿将。
臣之冒昧,方切战兢,不谓愚虑偶合圣意,必蒙睿断已赐施行。
伏念臣自去年之初,即以亲所闻见缕缕具奏,欲乞朝廷一振威令,大洗坚久之恶习,亟蒙睿明察纳其说。
但以去一大将必先得一将材,然后一军有所分付。
臣尝乞之于东南,度未可以辍遣,日夜汲汲然,询之西帅,于众短中以吴拱、李获等五人姓名,于正月初二日闻奏,乞赐号召
曲蒙圣恩,令臣一面选用。
臣于二月二十四日具奏,以谓擢用将帅非人臣所当专,因又论二三大将未厌人望,他日恐误陛下使令,若东南诸将未有可遣,乞以次召吴拱、李获等,又蒙御批封还臣章。
帝眷加厚,臣既不敢当,又虑所奏姓名未当圣意,日益皇皇,徒积忧愤,实不能少安其职。
盖念西垂庶务惟易帅一事最大,不独臣因病求罢,无所嫌避,敢言之于将去之日,如使不易二帅而臣不病,臣亦何敢久留也?
故臣于乞祠之第三章,谓圣恩必赐矜允,用敢并具中外将臣姓名,乞自睿断蚤赐裁酌。
臣之区区,欲去二缪帅,前后所奏与圣意惟一,但自古军中废置大将诚不敢专尔。
臣闻作威作福,其害与凶及于家国,人臣之大戒也。
况主兵在远,其敢使威福之权著见于将帅之间乎?
汉卫青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卒不斩苏建,必归之天子。
其言曰:「使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苏建尝劝卫青荐士,曰:「招贤黜不肖,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守职而已」。
史臣至引其事为赞,且书云「为将当如此」。
,奴仆材也,尚能知此,臣乃书生,陛下过听,使待罪行伍,其敢之不若也?
至敢以将帅姓名密闻于陛下,则是臣贪报大恩,不敢默默为自全之计。
陛下圣明超古,必察之于始终之际矣。
又蒙圣谕,若宣司奏劾,便可即行。
臣自当遵奉睿旨,别具劾章从疾置以闻。
伏乞睿照。
请去利州东西路二帅疏乾道四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契勘四川边面阔远,屯驻御前军马万数浩大,都统制之职委寄非轻,必得公忠智谋有守之人,然后可以服三军之心,壮本朝之势,内修兵政,外寝敌谋,而责以他日之功名。
利州东西路置将不善,一切反是,臣备位本兵奉使西垂,事关安危休戚,敢不闻上?
臣窃见某人懦而不立,贪而多欲,所至以营利为先。
如在金州私役部曲,修盖廊房,营建第宅,以至采柴烧炭,割漆伐木,博坊磨坊,尽役诸军之力。
而诸军折估月给,以小会子铜钱趱换,减尅几半。
凡诸军之戍行钱、回军卸甲钱、激犒钱、兜请钱之类,未尝散给。
又将朝廷降到招军银并度牒,以和籴为名,公然盗取。
民间和籴本钱,多以茶盐布等折支。
及移帅西路,将金州安抚司金银钱引载行立名支破,计其入己之财百十钜万。
缘臣未将命入蜀之前,依所获圣旨尽除其罪,姑置不问。
为某人者固宜祗畏圣训,亟自改悔,力图报效,而容纵子弟,刷差诸军工匠,雕画织绣,杂作奇巧,又置正赐酒库,违法酝造,科卖部曲。
臣所拣汰老弱军兵,辄将指挥使都虞候、大请受人四十馀人依旧存留;
臣裁减诸军吏额,以去军中之蠹,乃委曲隐留,汔不发遣。
私役尅剥之害寖寖复作,纵而不治,久必如初。
又某人虽无显恶,而愚庸无知,不严军律,多徇人情,将入队人差出借使。
兵官私役出戍人,解板负贩,略不惩治。
保明升差将佐解发到宣抚司,率多庸懦,究其所以,半是亲戚。
又信凭两兵于教场建立淫祠,鼓惑三军,投牒于神,凭神决遣。
其缪妄大抵类此。
臣照得二人委非大将之材,无以服众,缓急之际,必误国事。
欲望睿断,将某人重赐窜责,某人亦从罢免,别选名将,授以帅权。
庶几军政修明,士心说服,陕蜀一面,可宽忧顾,西垂幸甚。
陕西事宜状乾道四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右编》卷二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臣自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后,三次据利州西路都统司凤州一带屯戍主兵官发下所司紧要文状,称虏人集于秦陇凤翔之间,积粟既多,已一两次打围,声言以重兵犯西和州,分兵从小路入寇皂郊榷场,亦有禁闭客旅文榜。
将官多言州有前件情状,旧以为举事之候,即具急奏,上渎聪闻,因而张皇,远近震恐。
臣虽书生,至愚至闇,窃料虏兵必不轻动。
止缘去年泗上虏使坐索俘囚,陛下神算所运,虏已夺气,只如陕西之虏已纷扰数月,金银木牌相属于道,凡增兵积粮、增筑堡寨,为自防之计,盖不得不如此。
张为先声,亦欲吾境内自相分扰耳。
又臣自到蜀,如西和、成、凤,极边阔远平夷守臣之病废者,既采众议,易以良将,次边统制统领官之老或病者,亦行铨量,选有谋略骁勇之人代之。
又点拣之后,人队皆少壮之兵,臣支拨令射小贴子钱,分授都统司,以激励入教诸军。
臣在利州,又于小贴子内造一两金钱,分日令逐将弓弩手争。
初无射中者,踰月之后,诸军人自精习,近日逐将各有三四箭中金贴子者。
小人嗜利,不待督责笞捶,皆有必争敢战之意,而兵气作矣。
又忠义归正人以数万计,累年在疑忌弃置中,怀不自安,岂免怨望?
若尽行收拾,则事力有未能遽办,但择有材武、知名虏中,置臣左右,为帐前提举一行事务之类。
士大夫以其反侧难保,多为臣危之,不知臣示以不疑,而反侧者自定也。
况憔悴忧危之人,方惴惴度日,臣一旦信而用之,有请给以养其家,有厚赏以固其志,亦必肯为臣出死力矣。
虏如不动,诚为虏之福,使天夺其魄,敢为丑首,则以正兵当其前,与之相持,从间道分遣忠义首领潜入虏地,各连其党,溃虏腹心,当有必胜之机可乘,而用反侧之张可见也。
臣今纳诸将静以待之,万一虏用狂谋,出于不测,一犯吾境,臣即日引导,身临边冲,纠率三军,愿以一死少答陛下天地莫报之施。
臣已摆布马递传送探报,约成、凤、西和和州不过两日夜可至,决不致少失机会。
臣既筹今日之虏止是虚声,尚虑诸军探报或有达天听者,急具此奏,乞陛下特宽西顾之忧。
天日至明,察臣肝胆,不胜臣子之幸。
乞委皇甫倜专一训练逐州义士奏乾道五年三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七、《宋会要辑稿》兵一之二八(第七册第六七六七页)
兴元府、洋州大安军兴州见管义士二万六千一百四十人,结成队伍,见委利州东路总管皇甫倜训练,已见成效,乞就移皇甫倜兴元府驻扎,专一教阅逐州义士,准备缓急使唤。
整理利州路营田乾道五年三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四六(第七册第六○五九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利州路诸州营田向缘兵火之后,土田荒闲,无人耕佃。
宣抚使郑刚中措置,差拨官军耕种,将每岁收到租米斛㪷更相兑易到减成都府路对粜米一十二万石应副赡军。
臣昨入蜀境,体访得积年既久,弊倖不一,军兵与齐民杂处于村疃之间,恃强侵渔,百端搔扰。
又于数百里外差科百姓保甲,指教耕佃,间有二三年不得替者,民甚苦之。
其租米斛㪷岁丰则利归庄官,水旱则保甲均认。
兼所收之租不偿请给之数,谓如兴元府岁收租九千六百七十三硕,一年却支种田官兵请受计一万一千四百四十五硕之类。
知兴元府晁公武措置,以三年内所收租课取最高一年为额,等第均敷,召人请佃,发遣官兵归将,择少壮者教阅,老弱者拣汰。
已据兴元府凤州召人承佃,自去年秋料为头,理纳所承之租,并阶、利、兴州已系人户租佃外,有西和、戍、洋州打量到见管田亩,臣已行下总领查籥,差属官一员前去逐州,同知通措置,召人请佃,发遣军兵归将,放散保甲,依旧归元来去处,防托边面。
请因诸军之欢心去积年之冗籍疏乾道五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七
臣伏蒙睿慈,遣中使赐臣亲劄,谕以「今日宜料理事尚多,未睹别有密奏,昨日谕左相与卿,事莫似为可行否」。
臣伏维陛下以礼接下,以圣屈愚,恩遇殊异之意,感涕交集,不能自已。
臣虽至闇,敢不尽其一得之微,以图万分之报?
臣尝泛观今日之事,其当辅进至德、搜选人材、生养百姓,涉于大体者条目固多,随事尽心,苟可输愚,臣敢不力?
而事机之急,莫急于兵、财,如使兵冗而财未裕,虽太平至治之时尚不可以国,况外有强敌之忧,内有水旱、盗贼之备,而事之最大者,世雠未复,舆图未归,南北生灵未底于休息,圣虑宵旰,不一顷刻暂忘者乎?
如拣军一事,臣先日奏陈三衙之弊,已尝面奏,欲革弊事以起诸军之欢心,因诸军之欢心去积年之冗籍,兵自此强,财自此裕。
已蒙皇明洞照,即赐施行。
但黄榜未出之间,议论者或危或惧,或是或非。
三衙以拘收诸库务回易杂役之人,谓诸军自此更无贴支,更无激犒,以作诸军之怒,论议又益皇骇,归咎于臣,而不知臣前一日已被旨施行矣。
三帅都堂,颇有愠容,臣以一言开晓之,咸欣然而去。
今阅日已久,三军之士惟有一喜,搢绅之间遂见异论,然后危惧者安而是非者定。
事之微末,尚且如此,非常之原,又当如何?
如拣军一事,诚是今日之急务,但恐群言纷纷危惧,是非有甚于前日,初行而亟罢也。
今诏旨中出,委曲宣谕,朝廷之上,百官之间,当无异辞。
臣今日已与陈俊卿梁克家熟议,来日面奏。
事底于成,在圣断先定审于初,不移于终而已。
自古天下之事未尝无弊,天下之弊未尝不可去。
人臣有忧国爱君之心,必忘其一身之危以任众人之怨者,无他,弊事可去而国事可立也。
如使积怨于身而国事不立,徒使他人得以市恩,而自身则失其忧国爱君之初心;
若不肯默默充位,必称病告免而去。
盖忠愤所迫则富贵可轻,考之方册,可鉴可叹者甚多也。
伏维陛下日月之明,于万几之事容光必照,无所遗隐,而圣德无我,急于听言。
若言者之心无所朋比,无所苟且,无所希说,而咸归于正,则假情于直亮者无有也,托辞于仁厚者无有也,诡计于安静者无有也。
三者疑似之间,实今日士大夫之大弊,惟陛下深察之,则兵可强,财可裕,仁义礼乐之事可次第而行,陛下之志庶几于可伸,而臣惓惓欲报之大者庶几于有立也。
臣迫于忧国爱君之诚,抵突天威,伏乞睿察。
进呈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乾道六年八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四八(第七册第六四八五页)
昨将绍兴敕与嘉祐敕及建炎四年十月以后至乾道四年终续降指挥逐一参酌删削,今已成书。
敕一十二卷,令五十卷,格三十卷,式三十卷,目录一百二十二卷,存留照用指挥二卷,缮写进呈,乞冠以《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为名。
言颁行乾道新书事奏乾道六年十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四八(第七册第六四八五页)
伏见敕令所见修《乾道新书》,系将诸处录到续降指挥计二万二千二百馀件,除合删去外,今于旧法有增损元文五百七十四条,带修创立三百六十一条,全删旧文八十三条,存留指挥一百二十八件,已成书颁行。
欲望明诏诸路,候颁到新书,其间如有疑惑事件,许限两月各条具申本所,以凭检照元修因依,分明指说行下。
襄阳规模既定当镇之以静疏乾道六年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八
臣于今月初五日奏,虏帅胡昉等虏骑数入我境内,尝妄论其必不敢深入。
今寇退果七八日矣,据诸处探报,虽云增兵运粮于襄、郏间,比来寖多,其不能深入终恐不出臣所料也。
臣自去年秋到襄阳,守边之规摹既定,惟镇之以静。
诸军各安其屯,饱食安眠,以习熟事艺为乐。
虏兵数犯境,挝鼓发喊,至于三四,亦未尝轻为之动。
去年春调发,盖免四万馀兵奔走出入,两路减馈运之夫亦以三万馀计。
臣区区之意,谓虏情既得,则当以静困之。
彼动而我不为之增兵,彼去而我不为之撤备。
外示以不可测之势,内得以安全吾兵民之力,使之常有馀,以待一旦之用。
庶几兵气振而民心不怨不离,自古万全之举有在于此也。
今仰凭陛下道德安强之威,春事已毕,防秋将戒严,而臣之所自忧者,衰病日加,聪明日塞,负圣恩而妨贤路,速大谴于圣明之时,夙夜危惧,有不能自已者。
伏乞睿照。
言修撰条法事奏乾道七年七月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四七(第三册第二四六○页)
奉旨,敕令所见修条法不待成书,令逐旋进呈。
缘所修系三省枢密院法,事关朝廷大体,理须讨论典故。
兼目今所存皆是渡江以来旋次省记,未曾经修,而又文籍散落,艰于检会,近方粗有伦绪。
除见已遵依,逐旋接续具进外,今有已修成五十踏,并修到净条一册上进,仍乞付下。
将来聚类成书,依例别具表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