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法制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器用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詞曲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續道藏
他水不得而冒称也水经所载水名百一十有九惟
沿江渐江斤江三水有江字然亦称曰某江水未尝
直以为江也 孔氏颖达 傅会郑氏之说谓江南人呼
水无大小皆曰江程氏大昌驳之云南人呼小水为
江特后世语耳古何尝有是由程氏言 …… (第 15b 页)
郦道元宗之而班固之所谓轶出地中者绝口不谈
矣或以为河中截流而过(孔安/国)或以为河底穴地而
来(蔡/沈)或以为河济相乱南出还清 (孔颖/达) 或以为适会
河满溢出南岸(程大/昌)各持所见终非定论余窃谓河
南之济即奋自河南之地中未必与入河之 …… (第 44a 页)
洪水未平之前肇十二州当在禹平水土之后史因
言舜之恤刑遂举四凶事系于下耳二说允当左传
王孙满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杜预以为在
禹之世 孔颖达 亦云禹登王位还置九州近是竹书
纪年曰帝舜三十三年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殆未可信
地理通释夏都 (第 68b 页)
沿江渐江斤江三水有江字然亦称曰某江水未尝
直以为江也 孔氏颖达 傅会郑氏之说谓江南人呼
水无大小皆曰江程氏大昌驳之云南人呼小水为
江特后世语耳古何尝有是由程氏言 …… (第 15b 页)
郦道元宗之而班固之所谓轶出地中者绝口不谈
矣或以为河中截流而过(孔安/国)或以为河底穴地而
来(蔡/沈)或以为河济相乱南出还清 (孔颖/达) 或以为适会
河满溢出南岸(程大/昌)各持所见终非定论余窃谓河
南之济即奋自河南之地中未必与入河之 …… (第 44a 页)
洪水未平之前肇十二州当在禹平水土之后史因
言舜之恤刑遂举四凶事系于下耳二说允当左传
王孙满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杜预以为在
禹之世 孔颖达 亦云禹登王位还置九州近是竹书
纪年曰帝舜三十三年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殆未可信
地理通释夏都 (第 68b 页)
喾而来居于沃土云耳孔说非谬而水经注言帝喾
之墟在禹贡豫州河雒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
尸乡亭是也使汤不都偃师何以云从先王居又 孔
颖达 引中候格予命云天乙在亳东观在雒郑元亦
云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地理志又谓尸乡殷汤所
都然则汤之居偃师 …… (第 11a 页)
(为真旧左传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言受此五国世为西土之长释例土地名曰魏河东)
(河北县芮冯翊临晋县芮乡是毕在京兆长安县西/北骀在武功岐在美阳 孔颖达 曰今案其地芮在魏)
(之西南百馀里耳岐在骀之西北无百里也诗称后/稷封邰与岐毕相近为之长可矣计魏在邰 …… (第 42b 页)
(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通典狄泉在/今洛阳城东三十馀里吕氏曰洛都虽有二城而成)
(周则其总名杜预 孔颖达 皆以下都为成周谓敬王/继子朝乱自王城徙都之其说不然大可以包小小) (第 46b 页)
之墟在禹贡豫州河雒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
尸乡亭是也使汤不都偃师何以云从先王居又 孔
颖达 引中候格予命云天乙在亳东观在雒郑元亦
云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地理志又谓尸乡殷汤所
都然则汤之居偃师 …… (第 11a 页)
(为真旧左传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言受此五国世为西土之长释例土地名曰魏河东)
(河北县芮冯翊临晋县芮乡是毕在京兆长安县西/北骀在武功岐在美阳 孔颖达 曰今案其地芮在魏)
(之西南百馀里耳岐在骀之西北无百里也诗称后/稷封邰与岐毕相近为之长可矣计魏在邰 …… (第 42b 页)
(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通典狄泉在/今洛阳城东三十馀里吕氏曰洛都虽有二城而成)
(周则其总名杜预 孔颖达 皆以下都为成周谓敬王/继子朝乱自王城徙都之其说不然大可以包小小) (第 46b 页)
(邱为今北直大名府/开州俱在河之南)济水(定八年齐与卫地自济以/西毛诗郑笺云卫自河以)
(东夹于济水 孔颖达 云济自河北而南入于河又出/而东楚邱在其间西有河东有济故曰夹于济水齐)
(所与卫地盖齐卫分境之济也又 …… (第 19b 页)
(水而名齐世世都此城/周三十里有十三门)城内之里曰庄(襄二十八年/陈桓子曰得)
(庆氏之木百车于庄 孔颖达 曰六达谓之庄又/昭十年陈鲍与栾高战败诸庄庄在鹿门之内)曰岳 …… (第 21a 页)
(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苏秦曰齐北有渤海/韩非子齐景公游于少海今自平州碣石南至登州)
(沙门岛皆为渤海即少海也 孔颖达 曰齐地当尽乐/安北海之东界今济南东北境皆滨海青州之博兴)
(寿光滨渤海沂州之日照滨大海登莱二府三面 …… (第 28a 页)
(鲁之雩门者亦谓之沂水出太山武阳之冠石山者/亦谓之沂水而沂水之大则出于太山也哀二年取)
(沂西田系小沂/水与此又别)淄水(太公始封营邱 孔颖达 曰营邱/临淄水上故曰临淄临淄今亦) …… (第 29a 页)
(里/)东阳(襄二十三年齐侯伐晋取朝歌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氂杜注晋之山东魏郡广)
(平以北昭二十二年荀吴略东阳遂袭鼓灭之杜注/东阳与此同 孔颖达 曰鼓在钜鹿居山之东山东曰)
(朝阳知东阳是宽大之语总谓之山东故为魏郡广/平以北王氏曰是汉以前东阳大 (第 42a 页)
(东夹于济水 孔颖达 云济自河北而南入于河又出/而东楚邱在其间西有河东有济故曰夹于济水齐)
(所与卫地盖齐卫分境之济也又 …… (第 19b 页)
(水而名齐世世都此城/周三十里有十三门)城内之里曰庄(襄二十八年/陈桓子曰得)
(庆氏之木百车于庄 孔颖达 曰六达谓之庄又/昭十年陈鲍与栾高战败诸庄庄在鹿门之内)曰岳 …… (第 21a 页)
(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苏秦曰齐北有渤海/韩非子齐景公游于少海今自平州碣石南至登州)
(沙门岛皆为渤海即少海也 孔颖达 曰齐地当尽乐/安北海之东界今济南东北境皆滨海青州之博兴)
(寿光滨渤海沂州之日照滨大海登莱二府三面 …… (第 28a 页)
(鲁之雩门者亦谓之沂水出太山武阳之冠石山者/亦谓之沂水而沂水之大则出于太山也哀二年取)
(沂西田系小沂/水与此又别)淄水(太公始封营邱 孔颖达 曰营邱/临淄水上故曰临淄临淄今亦) …… (第 29a 页)
(里/)东阳(襄二十三年齐侯伐晋取朝歌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氂杜注晋之山东魏郡广)
(平以北昭二十二年荀吴略东阳遂袭鼓灭之杜注/东阳与此同 孔颖达 曰鼓在钜鹿居山之东山东曰)
(朝阳知东阳是宽大之语总谓之山东故为魏郡广/平以北王氏曰是汉以前东阳大 (第 42a 页)
秦都雍(今为陜西凤翔府治凤翔县史记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时鲁庄公十七年也至僖)
(十三年输粟于晋自雍及绛杜注雍秦国都始见于/春秋 孔颖达 曰周初为召穆公采邑有召亭东迁时)
(陷于戎平王赐襄公岐以西之地曰能攻逐戎即有/之至文公十六年伐戎戎 …… (第 18b 页)
(山东至西安府高陵县西南入渭水高陆即高陵也/寰宇记泾阳有睢城渡即诸侯济泾秦人毒泾上流)
(处旧为汉/唐之通津)
楚都郢(今为湖广荆州府治江陵县史记文王熊赀/始都郢 孔颖达 曰世本及谱皆云武王都郢)
(又左传沈尹戍曰若敖鼢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圻犹/不城郢则楚之都郢并不始于武王 …… (第 20b 页)
(而复史记六国表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郢二十/一年拔郢王亡走陈高诱曰秦兵出武关则临鄢下)
(黔中则/临郢)渚宫(即今荆州府治江陵城也文十年子西/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
(见之 孔颖达 曰商在汉水北汉水东流而南入江子/西自商县沿汉水顺流而下至江乃溯流逆上渚宫)
(当郢都之南故王在渚宫 …… (第 21b 页)
(左即沔口地说曰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合是已亦名鲁山有鲁肃祠因名)小别(小别/山在)
(今汉阳府汉川县南十里山形如甑亦名甑山汉川/在汉阳之西北百七十里则小别当在大别之西 孔)
(颖达 谓在大别之东谓楚师退/而至大别自东渐西者非是)方城(僖四年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
(城杜注方城山在 (第 33b 页)
(十三年输粟于晋自雍及绛杜注雍秦国都始见于/春秋 孔颖达 曰周初为召穆公采邑有召亭东迁时)
(陷于戎平王赐襄公岐以西之地曰能攻逐戎即有/之至文公十六年伐戎戎 …… (第 18b 页)
(山东至西安府高陵县西南入渭水高陆即高陵也/寰宇记泾阳有睢城渡即诸侯济泾秦人毒泾上流)
(处旧为汉/唐之通津)
楚都郢(今为湖广荆州府治江陵县史记文王熊赀/始都郢 孔颖达 曰世本及谱皆云武王都郢)
(又左传沈尹戍曰若敖鼢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圻犹/不城郢则楚之都郢并不始于武王 …… (第 20b 页)
(而复史记六国表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郢二十/一年拔郢王亡走陈高诱曰秦兵出武关则临鄢下)
(黔中则/临郢)渚宫(即今荆州府治江陵城也文十年子西/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
(见之 孔颖达 曰商在汉水北汉水东流而南入江子/西自商县沿汉水顺流而下至江乃溯流逆上渚宫)
(当郢都之南故王在渚宫 …… (第 21b 页)
(左即沔口地说曰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合是已亦名鲁山有鲁肃祠因名)小别(小别/山在)
(今汉阳府汉川县南十里山形如甑亦名甑山汉川/在汉阳之西北百七十里则小别当在大别之西 孔)
(颖达 谓在大别之东谓楚师退/而至大别自东渐西者非是)方城(僖四年屈完曰/楚国方城以为)
(城杜注方城山在 (第 33b 页)
(齐氏召南曰案六卿之名始见于此郑康成注大傅/曰夏六卿后稷司徒秩宗司马作士共工也此以周)
(官准度虞夏想当然耳士即刑官称士为作士虞为/朕虞皆汉人之陋也 孔颖达 疏礼记月令曰案书傅)
(有司徒司马司空公领三卿此夏制也曲礼云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此殷制也凿凿言之 (第 28b 页)
(官准度虞夏想当然耳士即刑官称士为作士虞为/朕虞皆汉人之陋也 孔颖达 疏礼记月令曰案书傅)
(有司徒司马司空公领三卿此夏制也曲礼云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此殷制也凿凿言之 (第 28b 页)
小司寇者非是
昭公四年左氏传杜泄曰君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
实书名(注谓季孙也/书名定位号)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注叔孙/也服车)
(服之器工/正所书)孟孙为司空以书勋(注勋功也疏周礼大司/徒掌十二教十有一曰)
(以贤制爵十有二曰以庸制禄故司徒书名定位号也/周礼夏官司马其属有司士掌群臣之政以德诏爵以)
(功诏禄工正虽不属司马掌作车服故与司焉书服也/周礼司勋属夏官今司空书勋者春秋之时又是诸侯)
(之法不可/尽与礼同)
定公元年左氏传孔子之为司寇也沟而合诸墓(注孔/子为)
(司寇在定/公十年后)
(孔氏颖达 礼记正义崔灵恩云诸侯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三卿之下有五大夫五) …… (第 6a 页)
(顾氏栋高曰周礼𤣏人掌以时𤣏为梁凡/𤣏者掌其政令此侍渔当周礼之𤣏人也)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
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
书矣乃还
(孔氏颖达 曰南史是佐太史者当/是小史也居在南故谓之南史耳)
二十七年左氏传崔子使圉人驾寺人御而出(注圉人/养马 (第 43b 页)
昭公四年左氏传杜泄曰君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
实书名(注谓季孙也/书名定位号)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注叔孙/也服车)
(服之器工/正所书)孟孙为司空以书勋(注勋功也疏周礼大司/徒掌十二教十有一曰)
(以贤制爵十有二曰以庸制禄故司徒书名定位号也/周礼夏官司马其属有司士掌群臣之政以德诏爵以)
(功诏禄工正虽不属司马掌作车服故与司焉书服也/周礼司勋属夏官今司空书勋者春秋之时又是诸侯)
(之法不可/尽与礼同)
定公元年左氏传孔子之为司寇也沟而合诸墓(注孔/子为)
(司寇在定/公十年后)
(孔氏颖达 礼记正义崔灵恩云诸侯三卿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寇三卿之下有五大夫五) …… (第 6a 页)
(顾氏栋高曰周礼𤣏人掌以时𤣏为梁凡/𤣏者掌其政令此侍渔当周礼之𤣏人也)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
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
书矣乃还
(孔氏颖达 曰南史是佐太史者当/是小史也居在南故谓之南史耳)
二十七年左氏传崔子使圉人驾寺人御而出(注圉人/养马 (第 43b 页)
路也又郑志答孙皓问曰唐虞之礼五载一
巡守夏殷之礼天子盖六年一巡守诸侯閒
而朝天子 孔颖达 以为夏殷诸侯分为五部
每年一部来朝天子然则舜时四朝其制亦
当略同但舜时分诸侯为四部四 …… (第 7a 页)
蕙田案此晋文霸时之制五年一朝盖取唐
虞之法比年小聘三年大聘则周礼邦交之
正法也 孔氏颖达 曰周室既衰政在霸主不
敢自同天子以明王旧制大烦诸侯不敢依
用故设此制以简之
春秋昭公 …… (第 12b 页)
蕙田案此周初朝方伯之法崔氏以为朝霸
主者得之自贾服杜诸儒以为朝天子又为
十二年八聘四朝再会一盟之说而 孔颖达
遂以尚书之文附会之以再朝而会当六年
五服一朝以再会而盟当十二年巡守至以
间朝为三年一 …… (第 15b 页)
以朝诸侯则子男之璧亦在所验其详不可考也诸
侯之朝天子执瑞圭搢象笏及辑瑞圭而以瑁验焉
盖各执其所搢者礼曰见于天子无说笏是也 孔颖
达 曰冒圭王与诸侯朝觐所执者小球尺二寸大球
长三尺王与诸侯会盟所执者然诗言受小球大球
则小球者蒲璧榖 (第 23b 页)
璧之类大球者桓圭躬圭之类而
天子授之则非二尺与三尺之圭矣 颖达 之言岂非 …… (第 23b 页)
藉者裼朝礼想亦当然则有藉无藉以玉言裼袭以
人言本文自明而所谓藉乃指帛锦绣黼之类非缫
藉之藉也自郑康成注藉为缫 孔仲达 疏引皇氏熊
氏语以聘礼垂缫为有藉屈缫为无藉不知缫可言
垂屈不可言有无也且聘礼云上介不袭屈缫授宾 …… (第 35a 页)
二重裼衣一重袭衣一重者郑康成贾洺州吴草庐
敖君善郝仲舆梅诞生万充宗之说也有谓裘外之
衣三重裼衣一重袭衣二重正服三重者 孔仲达 方
性夫陈可大林次崖徐伯鲁之说也夫古人裘外惟 …… (第 42a 页)
狐裘锦衣之上未尝更有衣也郑康成乃谓锦衣复
有上衣狐白之上衣皮弁服贾洺州谓裘上有裼衣
裼衣上又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 孔仲达 则云裘上
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
之属夫郑贾以袭衣为正服则裼衣安所用之孔氏
…… (第 43a 页)
而裼袭则随时异宜表记云裼袭不相因者谓先裼
而遇当袭之时则袭先袭而遇当裼之时则裼未尝
相因而不改也 孔仲达 曲礼疏乃云去体上外服以 …… (第 44b 页)
裼故大射士丧言左袒觐礼言右袒而聘礼于裼不
言左右也郑康成注大射云袒者左免衣又注聘礼
云凡袒裼者左 孔仲达 曲礼疏左袒出其裼衣谓之
裼故郑氏谓裼者左袒也敖君善聘礼注裼者偏免 …… (第 45b 页)
别在裘曰裼在衣在体皆曰袒在体之袒袒衣而露
臂所谓肉袒也在衣之袒袒外衣见里衣所谓袒朱
襦袒纁襦也裼则惟袒外衣以露裘而已 孔仲达 陈
可大乃云或裘或葛其上皆有裼袭二衣夫裼袭止 …… (第 46a 页)
美充美本指裘之美而言郑康成乃云袒而有衣曰
裼 孔仲达 谓袭衣上有常著之服如皮弁之属掩而
不开谓之袭开皮弁及中衣左袒出其裼衣谓之裼
又云裘之裼者裼衣上虽 …… (第 47a 页)
无袭由露其裼衣故谓之裼所谓袭衣者未尝无裼
由掩以袭衣故谓之袭夫袭无论矣以裼言之袭衣
既掩裼衣于内正服何以能露裼衣于外若此 孔仲
达 开皮弁及中衣左袒出其裼衣之说而袭衣与正
服俱开露以见裼衣则欲见裼衣之美者止一正服 …… (第 48b 页)
以见鹿衣之美也故鹿裘上惟加一服行礼时则加
功衰燕居则加练衣 孔仲达 以练衣为中衣而谓是
时外有衰内有练中衣中衣内有裼衣裼衣内有鹿
裘仍是三重之说其误十五也古人之衣内 …… (第 51b 页)
故必有中衣以间之春秋则以深衣为中衣夏则以
葛为中衣冬则即以裘为中衣盖著在亵衣礼衣之
中间谓之中衣非有定制也 孔仲达 乃以袭衣为中
衣则中衣在裘之外玉藻疏又引皇氏语谓夏则中 (第 51b 页)
巡守夏殷之礼天子盖六年一巡守诸侯閒
而朝天子 孔颖达 以为夏殷诸侯分为五部
每年一部来朝天子然则舜时四朝其制亦
当略同但舜时分诸侯为四部四 …… (第 7a 页)
蕙田案此晋文霸时之制五年一朝盖取唐
虞之法比年小聘三年大聘则周礼邦交之
正法也 孔氏颖达 曰周室既衰政在霸主不
敢自同天子以明王旧制大烦诸侯不敢依
用故设此制以简之
春秋昭公 …… (第 12b 页)
蕙田案此周初朝方伯之法崔氏以为朝霸
主者得之自贾服杜诸儒以为朝天子又为
十二年八聘四朝再会一盟之说而 孔颖达
遂以尚书之文附会之以再朝而会当六年
五服一朝以再会而盟当十二年巡守至以
间朝为三年一 …… (第 15b 页)
以朝诸侯则子男之璧亦在所验其详不可考也诸
侯之朝天子执瑞圭搢象笏及辑瑞圭而以瑁验焉
盖各执其所搢者礼曰见于天子无说笏是也 孔颖
达 曰冒圭王与诸侯朝觐所执者小球尺二寸大球
长三尺王与诸侯会盟所执者然诗言受小球大球
则小球者蒲璧榖 (第 23b 页)
璧之类大球者桓圭躬圭之类而
天子授之则非二尺与三尺之圭矣 颖达 之言岂非 …… (第 23b 页)
藉者裼朝礼想亦当然则有藉无藉以玉言裼袭以
人言本文自明而所谓藉乃指帛锦绣黼之类非缫
藉之藉也自郑康成注藉为缫 孔仲达 疏引皇氏熊
氏语以聘礼垂缫为有藉屈缫为无藉不知缫可言
垂屈不可言有无也且聘礼云上介不袭屈缫授宾 …… (第 35a 页)
二重裼衣一重袭衣一重者郑康成贾洺州吴草庐
敖君善郝仲舆梅诞生万充宗之说也有谓裘外之
衣三重裼衣一重袭衣二重正服三重者 孔仲达 方
性夫陈可大林次崖徐伯鲁之说也夫古人裘外惟 …… (第 42a 页)
狐裘锦衣之上未尝更有衣也郑康成乃谓锦衣复
有上衣狐白之上衣皮弁服贾洺州谓裘上有裼衣
裼衣上又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 孔仲达 则云裘上
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
之属夫郑贾以袭衣为正服则裼衣安所用之孔氏
…… (第 43a 页)
而裼袭则随时异宜表记云裼袭不相因者谓先裼
而遇当袭之时则袭先袭而遇当裼之时则裼未尝
相因而不改也 孔仲达 曲礼疏乃云去体上外服以 …… (第 44b 页)
裼故大射士丧言左袒觐礼言右袒而聘礼于裼不
言左右也郑康成注大射云袒者左免衣又注聘礼
云凡袒裼者左 孔仲达 曲礼疏左袒出其裼衣谓之
裼故郑氏谓裼者左袒也敖君善聘礼注裼者偏免 …… (第 45b 页)
别在裘曰裼在衣在体皆曰袒在体之袒袒衣而露
臂所谓肉袒也在衣之袒袒外衣见里衣所谓袒朱
襦袒纁襦也裼则惟袒外衣以露裘而已 孔仲达 陈
可大乃云或裘或葛其上皆有裼袭二衣夫裼袭止 …… (第 46a 页)
美充美本指裘之美而言郑康成乃云袒而有衣曰
裼 孔仲达 谓袭衣上有常著之服如皮弁之属掩而
不开谓之袭开皮弁及中衣左袒出其裼衣谓之裼
又云裘之裼者裼衣上虽 …… (第 47a 页)
无袭由露其裼衣故谓之裼所谓袭衣者未尝无裼
由掩以袭衣故谓之袭夫袭无论矣以裼言之袭衣
既掩裼衣于内正服何以能露裼衣于外若此 孔仲
达 开皮弁及中衣左袒出其裼衣之说而袭衣与正
服俱开露以见裼衣则欲见裼衣之美者止一正服 …… (第 48b 页)
以见鹿衣之美也故鹿裘上惟加一服行礼时则加
功衰燕居则加练衣 孔仲达 以练衣为中衣而谓是
时外有衰内有练中衣中衣内有裼衣裼衣内有鹿
裘仍是三重之说其误十五也古人之衣内 …… (第 51b 页)
故必有中衣以间之春秋则以深衣为中衣夏则以
葛为中衣冬则即以裘为中衣盖著在亵衣礼衣之
中间谓之中衣非有定制也 孔仲达 乃以袭衣为中
衣则中衣在裘之外玉藻疏又引皇氏语谓夏则中 (第 51b 页)
于后云
周礼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
世相朝也(注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即位大国朝焉小国/聘焉此皆所以习礼考义正刑一德以尊天)
(子也必择有道之国而就修之国疏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往一来为交谓己是小 朝大国己是大国聘)
(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司仪言相为宾是也但/春秋之世有越方岳相聘者是以秦使术来聘吴使札)
(来聘时国数少/故然非正法也)
(孔氏颖达 曰襄元年邾子来朝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左传云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邾是小)
(国故称朝卫晋是大国 (第 2a 页)
周礼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
世相朝也(注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即位大国朝焉小国/聘焉此皆所以习礼考义正刑一德以尊天)
(子也必择有道之国而就修之国疏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往一来为交谓己是小 朝大国己是大国聘)
(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司仪言相为宾是也但/春秋之世有越方岳相聘者是以秦使术来聘吴使札)
(来聘时国数少/故然非正法也)
(孔氏颖达 曰襄元年邾子来朝卫子叔晋知武子来/聘左传云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邾是小)
(国故称朝卫晋是大国 (第 2a 页)
蕙田案以上郊劳
至于朝主人曰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注宾至外/门下大夫)
(入告出释此辞主人者公也不言公而言主人主人接/宾之辞明至欲受之不敢稽宾也腆犹善也迁主所在)
(曰祧周礼天子七庙文武为祧诸侯五庙则祧始祖也/是亦庙也言祧者祧尊而庙亲待宾客者上尊者 疏)
(于太祖庙受聘享以尊之若飨食/则于祢庙燕又在寝弥相亲也)
(孔氏颖达 曰对言之迁主所藏曰祧若散而通论则/凡庙曰祧故昭元年传云其敢爱丰氏之祧襄九年)
(传云公冠必以先/君 (第 17b 页)
至于朝主人曰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注宾至外/门下大夫)
(入告出释此辞主人者公也不言公而言主人主人接/宾之辞明至欲受之不敢稽宾也腆犹善也迁主所在)
(曰祧周礼天子七庙文武为祧诸侯五庙则祧始祖也/是亦庙也言祧者祧尊而庙亲待宾客者上尊者 疏)
(于太祖庙受聘享以尊之若飨食/则于祢庙燕又在寝弥相亲也)
(孔氏颖达 曰对言之迁主所藏曰祧若散而通论则/凡庙曰祧故昭元年传云其敢爱丰氏之祧襄九年)
(传云公冠必以先/君 (第 17b 页)
质云凡受马于有司者书其齿毛与其贾马死则旬
之内更又司兵职云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
其受兵输亦如之是国家所给也
春秋作丘甲 孔颖达 正义长毂马牛甲兵戈楯皆一
甸之民同共此物若乡遂所用车马甲兵之属皆国 …… (第 20a 页)
(成除三十六井一圻除三十六万井则是多/于三分之一贾疏所谓山林多于平地也)
但因此数适与郑小司徒注一成内出税治
沟洫之数相同 孔颖达 恐人不明其异或反 …… (第 39a 页)
出下下与周礼九等又不同也盖左传九等
周礼九等禹贡九等各自不同 颖达 之辨悉
矣
又案或疑治沟洫与出税之夫若就一成言
之则出税多治洫少如就一同言之 …… (第 41a 页)
六十七乘其畸零者又约得四乘十之七约
三等都鄙所出士卒人数仅得七百二十七
乘而所出车有如此则车多而人少 孔颖达
云乡遂皆但出人而不出车车并国家所给
然则都鄙之车既有赢馀其必通融给用可
知
(王氏 (第 54a 页)
之内更又司兵职云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
其受兵输亦如之是国家所给也
春秋作丘甲 孔颖达 正义长毂马牛甲兵戈楯皆一
甸之民同共此物若乡遂所用车马甲兵之属皆国 …… (第 20a 页)
(成除三十六井一圻除三十六万井则是多/于三分之一贾疏所谓山林多于平地也)
但因此数适与郑小司徒注一成内出税治
沟洫之数相同 孔颖达 恐人不明其异或反 …… (第 39a 页)
出下下与周礼九等又不同也盖左传九等
周礼九等禹贡九等各自不同 颖达 之辨悉
矣
又案或疑治沟洫与出税之夫若就一成言
之则出税多治洫少如就一同言之 …… (第 41a 页)
六十七乘其畸零者又约得四乘十之七约
三等都鄙所出士卒人数仅得七百二十七
乘而所出车有如此则车多而人少 孔颖达
云乡遂皆但出人而不出车车并国家所给
然则都鄙之车既有赢馀其必通融给用可
知
(王氏 (第 54a 页)
与周制不合解为夏殷之制此亦臆说于经
初无明證 孔颖达 依此因谓周大国三军出
于三乡夏殷大国三军出于一国但出赋之
法重于近轻于远三代宜皆同此 …… (第 9a 页)
属不合又其中或有应以六家受十三夫者
或有应除去三十六存六十四者其治洫治
浍亦当除去 颖达 之说殊不能通窃以夏殷 …… (第 9a 页)
之精矣今鲁颂正邦国事戴氏以都鄙事说
之非也又古者每车士徒共七十五人此定
法也 孔颖达 于书牧誓正义礼记坊记正义 …… (第 26a 页)
书序又作三百人孔传谓虎贲即系甲士亦
即百夫长 颖达 疏之又谓一车士徒共百人
而甲士惟一人皆非也革车之外又有虎贲
二者本不相涉耳至公子无亏 …… (第 27a 页)
晋师之悉起也盖合境皆起虐政之尤也
文献通考晋曲沃武公并翼僖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
一军为晋侯(庄十/六年)献公之十六年始作二军公将上军
太子申生将下军以灭耿灭霍灭魏惠公韩之败作州
兵(僖十五年惠公获晋吕甥言于众曰征缮以辅孺子/甲兵益多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五党为)
(州州二千五百家也率一家起五人则是一万二千五/百人古制也 孔颖达 曰周礼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
(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州长则否今以州/长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长治之)文公 …… (第 50b 页)
人为两车十)
(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其尤大者又有二十五乘之/偏今一广十五乘则古大偏之法而曰卒偏之两者 孔)
(颖达 谓两广之别各有一卒之兵者人也盖防正/军有败则以偏卒易之正卒有阙则以偏卒补之)于陈
则分左右二拒(传工 (第 56a 页)
初无明證 孔颖达 依此因谓周大国三军出
于三乡夏殷大国三军出于一国但出赋之
法重于近轻于远三代宜皆同此 …… (第 9a 页)
属不合又其中或有应以六家受十三夫者
或有应除去三十六存六十四者其治洫治
浍亦当除去 颖达 之说殊不能通窃以夏殷 …… (第 9a 页)
之精矣今鲁颂正邦国事戴氏以都鄙事说
之非也又古者每车士徒共七十五人此定
法也 孔颖达 于书牧誓正义礼记坊记正义 …… (第 26a 页)
书序又作三百人孔传谓虎贲即系甲士亦
即百夫长 颖达 疏之又谓一车士徒共百人
而甲士惟一人皆非也革车之外又有虎贲
二者本不相涉耳至公子无亏 …… (第 27a 页)
晋师之悉起也盖合境皆起虐政之尤也
文献通考晋曲沃武公并翼僖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
一军为晋侯(庄十/六年)献公之十六年始作二军公将上军
太子申生将下军以灭耿灭霍灭魏惠公韩之败作州
兵(僖十五年惠公获晋吕甥言于众曰征缮以辅孺子/甲兵益多庶有益乎众说晋于是乎作州兵五党为)
(州州二千五百家也率一家起五人则是一万二千五/百人古制也 孔颖达 曰周礼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
(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州长则否今以州/长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长治之)文公 …… (第 50b 页)
人为两车十)
(五乘为大偏九乘为小偏其尤大者又有二十五乘之/偏今一广十五乘则古大偏之法而曰卒偏之两者 孔)
(颖达 谓两广之别各有一卒之兵者人也盖防正/军有败则以偏卒易之正卒有阙则以偏卒补之)于陈
则分左右二拒(传工 (第 56a 页)
诗毛传田者大艾草以为防或舍其中褐缠旃以为
门裘缠质以为槸(槸鱼/列反)间容握驱而入轚则不得入
左者之左右者之右然后焚而射焉
孔颖达 曰田猎者必大芟杀野草以为防限作田猎
之场拟杀围之处或复止舍其中谓未田之前誓士
戒众故教示战法当在 …… (第 18a 页)
右田猎祭祀
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注兵者守国之备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
(事不可空设因蒐狩而习之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农/习战也四时各教民以其一焉春习振旅兵入收众专于)
(反疏尔雅云出为治兵尚威武也入为振旅仄尊卑也/ 尊卑者出则壮者在前老弱在后入则壮者在后老)
(弱在/前)
(孔氏颖达 曰春秋振旅者/以阳气方长兵宜止息也)
(黄氏度曰四时之田先教/振旅王者之兵出于万全)
司马以旗致民 …… (第 31b 页)
王氏说为正
春官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注社军社宗迁/主也 疏肆师)
(为位/祭也)
(孔氏颖达 曰春时四方/施生猎则祭社为主)
蕙田案表貉之祭四时田猎之所同也社宗
之祭春蒐之所独也 …… (第 35a 页)
右春蒐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注茇舍草/止之也军)
(有草止之法释疏草/字释茇止字 舍)
(孔氏颖达 曰夏教茇舍者/以草木茂盛故教以草舍) …… (第 35b 页)
右夏苗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
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
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注军吏诸军帅/也师都遂大夫)
(也乡遂乡大夫也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野谓/公邑大夫百官卿大夫也凡旌旗有军旅者画异物无)
(者帛而已书当为画秋疏凡兵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春/以入兵为名尚农事 以出兵为名秋严尚武故也军)
(吏者从军将以下至伍长皆是军吏各书其事与其号/者即是仲夏百官各象其事及号名之等秋虽不具辨)
(号名亦略举之见/四时皆有此物也)
(孔氏颖达 曰秋教治兵者以/杀气方盛则匿邪恶故教兵)
(王氏昭禹曰旗物以作战/也故于治兵辨旗物之用)
(郑氏 …… (第 40a 页)
右秋狝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阅(注春辨鼓铎夏辨号名/秋辨旗物至冬大阅简)
(军/实)
(孔氏颖达 曰冬教大阅者以冬闲无事/备习威仪故因其田猎教以简阅也)
(王氏详说春辨鼓铎镯铙之用夏辨号名之用秋辨 …… (第 44b 页)
(易氏祓曰駴如马之駴/噪如鸟之噪以示胜敌)
徒乃弊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注徒乃弊徒止也冬田/主用众物多故得取也)
(致禽馌兽于郊聚所获禽因以祭四方神于郊月令季/秋天子既田主祠祭禽四方是也入又以禽祭宗庙)
(孔氏颖达 曰冬时万物众多猎则主用众物/以祭宗庙而亦报于物有功之神于四方也)
蕙田案月令季秋祭四方正义谓 (第 49a 页)
门裘缠质以为槸(槸鱼/列反)间容握驱而入轚则不得入
左者之左右者之右然后焚而射焉
孔颖达 曰田猎者必大芟杀野草以为防限作田猎
之场拟杀围之处或复止舍其中谓未田之前誓士
戒众故教示战法当在 …… (第 18a 页)
右田猎祭祀
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注兵者守国之备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
(事不可空设因蒐狩而习之凡师出曰治兵入曰振旅皆农/习战也四时各教民以其一焉春习振旅兵入收众专于)
(反疏尔雅云出为治兵尚威武也入为振旅仄尊卑也/ 尊卑者出则壮者在前老弱在后入则壮者在后老)
(弱在/前)
(孔氏颖达 曰春秋振旅者/以阳气方长兵宜止息也)
(黄氏度曰四时之田先教/振旅王者之兵出于万全)
司马以旗致民 …… (第 31b 页)
王氏说为正
春官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注社军社宗迁/主也 疏肆师)
(为位/祭也)
(孔氏颖达 曰春时四方/施生猎则祭社为主)
蕙田案表貉之祭四时田猎之所同也社宗
之祭春蒐之所独也 …… (第 35a 页)
右春蒐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注茇舍草/止之也军)
(有草止之法释疏草/字释茇止字 舍)
(孔氏颖达 曰夏教茇舍者/以草木茂盛故教以草舍) …… (第 35b 页)
右夏苗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
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
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注军吏诸军帅/也师都遂大夫)
(也乡遂乡大夫也郊谓乡遂之州长县正以下也野谓/公邑大夫百官卿大夫也凡旌旗有军旅者画异物无)
(者帛而已书当为画秋疏凡兵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春/以入兵为名尚农事 以出兵为名秋严尚武故也军)
(吏者从军将以下至伍长皆是军吏各书其事与其号/者即是仲夏百官各象其事及号名之等秋虽不具辨)
(号名亦略举之见/四时皆有此物也)
(孔氏颖达 曰秋教治兵者以/杀气方盛则匿邪恶故教兵)
(王氏昭禹曰旗物以作战/也故于治兵辨旗物之用)
(郑氏 …… (第 40a 页)
右秋狝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冬教大阅(注春辨鼓铎夏辨号名/秋辨旗物至冬大阅简)
(军/实)
(孔氏颖达 曰冬教大阅者以冬闲无事/备习威仪故因其田猎教以简阅也)
(王氏详说春辨鼓铎镯铙之用夏辨号名之用秋辨 …… (第 44b 页)
(易氏祓曰駴如马之駴/噪如鸟之噪以示胜敌)
徒乃弊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注徒乃弊徒止也冬田/主用众物多故得取也)
(致禽馌兽于郊聚所获禽因以祭四方神于郊月令季/秋天子既田主祠祭禽四方是也入又以禽祭宗庙)
(孔氏颖达 曰冬时万物众多猎则主用众物/以祭宗庙而亦报于物有功之神于四方也)
蕙田案月令季秋祭四方正义谓 (第 49a 页)
主则亦杖矣雷氏以为妇人皆不杖小记)
(妇人不为主而杖者惟著此一条明/其馀不为主者皆不杖此说非也)
(孔氏颖达 曰若是成人出嫁妇人为主皆杖故丧大/记云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授大夫世妇杖丧服传妻)
(为夫杖小记云母为长 …… (第 11b 页)
(许之矣岂遂禁其以杖即位乎然则传也丧服小记/也或言杖或言不杖者盖两相发明也或又问妇人)
(谓童女 孔颖达 之说亦可信乎曰不然也妇/之言服也服事其夫也非未嫁女子之称)
(盛氏世佐曰杖所以扶病也传乃以爵释之者 …… (第 12b 页)
(孔氏颖达 曰髽者形有多种有麻有布有露紒也其/形有异同谓之髽也妇人之髽有三其麻髽之形与)
(括发如一以对男子括 …… (第 35a 页)
(者以其束发处人所/不见无寸可言也)
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注谓遭丧后而出者始服/齐衰期出而虞则受以三)
(年之丧受既虞而出则小祥亦如之既除丧而出则/已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适人)
(孔氏颖达 曰女出嫁为父母期若父母丧未小祥而/被夫遣归值小祥则随兄弟服三年之受既已绝夫)
(族故其情更隆于父母 (第 37a 页)
(妇人不为主而杖者惟著此一条明/其馀不为主者皆不杖此说非也)
(孔氏颖达 曰若是成人出嫁妇人为主皆杖故丧大/记云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授大夫世妇杖丧服传妻)
(为夫杖小记云母为长 …… (第 11b 页)
(许之矣岂遂禁其以杖即位乎然则传也丧服小记/也或言杖或言不杖者盖两相发明也或又问妇人)
(谓童女 孔颖达 之说亦可信乎曰不然也妇/之言服也服事其夫也非未嫁女子之称)
(盛氏世佐曰杖所以扶病也传乃以爵释之者 …… (第 12b 页)
(孔氏颖达 曰髽者形有多种有麻有布有露紒也其/形有异同谓之髽也妇人之髽有三其麻髽之形与)
(括发如一以对男子括 …… (第 35a 页)
(者以其束发处人所/不见无寸可言也)
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注谓遭丧后而出者始服/齐衰期出而虞则受以三)
(年之丧受既虞而出则小祥亦如之既除丧而出则/已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适人)
(孔氏颖达 曰女出嫁为父母期若父母丧未小祥而/被夫遣归值小祥则随兄弟服三年之受既已绝夫)
(族故其情更隆于父母 (第 3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