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載記類
器用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计如力役犹至说则特以是姑试民心而已不足信
 也
七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
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 鲁公
世世祀
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正义郑氏康成曰致政以王事归授之王功曰勋事
 功曰劳(孔疏是司/勋职文)曲 …… (第 18b 页)
 (三百里而下未成国也公五百里侯/四百里计地馀有千乘谓之成国)诗鲁颂曰王谓
 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
  鲁公
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又曰公车千乘
 朱英绿縢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同之于周尊
 之也 (第 19a 页)
鲁公
谓伯禽(孔疏同之于周者谓同此周公于/周之天子也知 (第 19a 页)
鲁公
谓伯禽者伯)
 (禽 (第 19a 页)
鲁公
羊文十三/年传曰周公不之鲁) 孔氏颖达曰自此以下皆为 …… (第 19a 页)
 四代服器 方氏悫曰诗言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以
 其出于非常故特曰锡焉诗言俾侯于鲁书言鲁侯
 伯禽则鲁受侯爵也明矣而此又或称 鲁公
者盖公
 侯皆有国者之所通也革车兵车饰之以革也井田
 之法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出车
 赋 …… (第 19b 页)
 而在邹峄鱼台钜野郓城诸县之交而左传始尚有

 费伯后灭之以赐季友取鄟取邿灭项明见于经则
 方百里者五实并小国而得之孟子 鲁公
族岂有于
 周公封国故隘言之而汉志反确于孟子者耶
 存疑郑氏康成曰上公之封地方五百里加鲁以四
 等之 …… (第 20b 页)
 外纪谓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王使史

 角往鲁鲁公止之路史谓 鲁公
止之是周不与之鲁
 自用之也然则鲁之郊庙皆后世之僭而附会为明
 堂之说与 张氏燧曰春秋书禘于庄公见禘 …… (第 22a 页)
 次井然而后儒妄以意为说或改其年或乱其事使
 人迷目故合而论之盖鲁地即奄地必奄灭而后鲁
 可封故凡谓周公封鲁在武王时 鲁公
之国在成王
 元年皆妄也 …… (第 23b 页)
 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人臣用天子礼乐故
 其言婉而成章如此 方氏悫曰大司马言王载大
 常诸侯载旂 鲁公
以诸侯而用天子之礼故虽有日
 月之章而止谓之旂焉此亦隆杀之微意也 辅氏
 广曰变公为君以下所云非公之 …… (第 24b 页)
 (反今如字罍音雷灌古乱反瓒才旦反篹息缓反盏/侧眼反散先旦反梡苦管反嶡居卫反又作撅音同)
 正义郑氏康成曰季夏建巳之月也禘大祭也周公
 曰大庙 鲁公
曰世室群公称宫(孔疏公羊文/十三年传)白牡殷
 牲也尊酒器也郁鬯之器也黄彝也灌酌郁尊以献
 也瓒形如 …… (第 27a 页)
 之郁鬯郁人掌之天子赐诸侯以圭瓒则诸侯可用

 郁鬯宣王尝以圭瓒秬鬯二卣赐召虎周公在东都
 曰成王尝以秬鬯二卣命周公禋于文王武王则秬
 鬯圭瓒 鲁公
必受此赐无疑凡灌天子诸侯用圭瓒
 后夫人用璋瓒故郁尊有黄目灌有圭瓒虽鲁人得
 用然瓒有大圭未免僭天子 …… (第 30b 页)
 所有而誇之也而说经者更益以事之所实无如赵

 伯循谓祀文王于周公之庙何据乎盖始封于鲁者
 实伯禽非周公故伯禽称 鲁公
周公不之鲁故止系
 以畿内之采邑称周公不称鲁周公也但伯禽之封
 鲁以为周公则周公为鲁之始祖薨即祀之鲁 (第 31a 页)
太庙
 而 鲁公
又实为始封之祖不可列之昭穆五世而祧
 故别立一庙为世室至大祫则周公东向而 (第 31a 页)
鲁公

 之俨如王者之禘所自出而始祖配之矣故曰以禘
 礼祀周公于太庙也 又案上孟春举夏正则此季 …… (第 31a 页)
 也周礼王加以玉爵后加以璧角宾加以璧散鲁正
 爵用玉盏君加用璧角夫人加以璧散下天子也周
 公有王礼故俎用梡嶡 鲁公
以下无所嫌则用大房
 与周公白 (第 31b 页)
鲁公
骍刚同义则鲁亦何尝概用天子 …… (第 31b 页)
 数四代之乐器而曰搏拊揩击则四者断为乐器无
 疑以韦为鼓谓之搏拊见于贾子鼗拊椌楬似万物
 见于荀子书方氏分乐与器为二亦未的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二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也 …… (第 52b 页)
 世室者不毁之名也鲁公伯禽也武公伯禽之玄孙
 也名敖(孔疏案世本伯禽生炀公熙熙生弗弗生献/公具具生武公敖是伯禽玄孙 案史记 鲁)
 (公
生考公酋酋弟炀公熙熙生幽公宰宰弟魏公㵒/㵒生厉公擢擢生献公具具生慎公濞濞弟武公敖)
  孔氏颖达曰此 …… (第 53a 页)
 之事连文美之非实辞也

 通论王氏炎曰周公为鲁太祖而开国实系 鲁公

 庙不毁固宜然不可援文王为比也炀公之庙毁而
 复立炀公以弟继兄者也武公之庙毁而复立武公
 舍长立 …… (第 53b 页)
 父之繁弱是也盖此龟一名繁弱岂以善中名之与

 大弓武王之弓也周公受赐藏之 鲁公
羊曰璋判白
 弓绣质龟青纯(案旧说皆以龟为卜龟独陆氏以为/龟名繁弱而引公羊以證之春秋书)
 (盗窃宝 …… (第 56a 页)
 子言一变至道齐仲孙言鲁秉周礼晋韩起言周礼

 尽在鲁则天下以为有道不妄夫以惠僖之僭天子
 三家之僭诸侯已失礼乐之本而周公 鲁公
之化犹
 渐于人心藉此区区礼乐之文犹足以绵延其国况
 以仁人而用礼乐若子所云一变至道更当何如耶
  (第 67b 页)
 事公君也大夫士亦得言君事未可言私事
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
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辟音/避)

 正义郑氏康成曰此权礼(孔疏据曾子问 鲁公
有为为之)弁绖带者
 变丧服而吊服轻可以即事也(孔疏变服重吊/服轻故从戎便) 孔
 氏颖达曰国家有事 (第 21a 页)
 义也故周于三昭三穆之外而有文武之庙鲁于二

 昭二穆之外而有 鲁公
之世室王舜刘歆王肃韩愈
 之徒皆谓天子祖功宗德之庙不在七世之列特郑
 康成以周礼守祧有八人小记王者立 (第 19b 页)
 虽歌舞以之可也大尝禘用天子礼乐如此则郊社
 可知矣周公封于鲁而不之鲁鲁之子孙纂之于今
 不废用之周公庙足以明周公之德用之 鲁公
庙虽
 欲尊鲁以重其国未免为僭矣孔子曰鲁之郊禘非
 礼也周公其衰矣 方氏悫曰郊社所以祭天地故
 曰外 (第 53b 页)
 是也一不欺其隐如自靖自献于先王一自安于命

 如北门之大夫伐檀之君子也极其变如苏属国之
 奉使 颜清臣
之陷贼皆所谓终事而退者要同归于
 厚而巳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
顺命君命逆则臣 (第 62a 页)
荼蓼在怀日时犹浅欲遂
权夺抑就公除攀号痛心实所未忍朕将从禫服以终
丧纪百弼卿士宜悉哀怀礼仪使礼部尚书 颜真卿

曰哀号在疚开辟所无诚恳尚违庶僚增惧伏见百辟 (第 18a 页)
治风辑穆民庶晏然江南
有未宾之吴朔北有不臣之虏东西二蕃虽文表称顺
情尚难测是以臣等犹怀不虞之虑高祖曰 鲁公
带绖
从师晋侯墨衰败寇往圣无讥前典所许如有不虞虽 (第 16a 页)
也于是钦舒从之遂命预造议奏曰侍中尚书令司空 鲁公
臣贾充侍中尚书仆射奉车都尉大梁侯臣卢钦
尚书新沓伯臣山涛尚书奉车都尉平春侯臣胡威尚
书剧阳子臣魏舒尚 (第 11a 页)
别宫者何
追父志也然其比奈何曰晋南昌府君庙有荀薛两氏
景帝庙有夏侯羊两氏唐家睿宗室则昭成肃明二后
太师颜真卿
祖室有殷柳两氏二夫人并祔故事则
然诸儒不能异
 程子全书凡配止以正妻一人如诸侯用元妃是也
 或奉祀之 (第 27a 页)
所以
谏晋公也今相国虽已安厝才三月尔陵坟未乾怿以
理證为然乃从雍议
通典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十二月礼仪使 吏部尚书颜
真卿
奏谨案周礼大司乐职云诸侯薨令去乐大臣死
令弛县郑注云去谓藏之弛谓释下也是知哀重者藏
哀轻者释又晋元后 (第 14a 页)
被有司之劾父子尘累而蒙恩贷若曾者也谨案谥法
名与实乖曰缪怙威肆行曰丑宜谥为缪丑
太尉 鲁公
贾充以韩谧为贾氏嗣上特许之及议谥博
士秦秀曰充位冠群后惟民之望而悖理溺情以乱大
伦案谥法昏乱纪度曰荒 …… (第 20b 页)
 (支允坚异林夏商继世之君未尝立谥至周始加谥/而有幽厉之名秦人鉴此谓以子议父臣议君也遂)
 (去谥法后世自汉以下帝王谥号非易代之日有美/无恶若增累美谥盖始于唐代宗时 颜真卿
上言上)
 (元中政在宫壸始增祖宗之谥玄宗末奸臣窃命累/圣之谥有加至十一字者案周之文武言文不称武) …… (第 52b 页)
 (言武不称文岂盛德所不优盖群臣称其至者故也/故谥多不为褒谥少不为贬今谥号渝古请自中宗)
 (以上皆从初谥当时百官集议儒学之士皆从 真卿/
议独袁傪谓陵庙玉册皆已刋刻不可轻改事遂寝)
 (后世议谥益衍而广皆/准唐为例非古制也)
 (韩如璜已 (第 53a 页)
    吉日代宗睿文孝武皇帝祔谒少顷侍中诣
    褥之西东面跪奏请升舆祔飨礼官奉引诣
    玄宗室祔位少顷入第九室帷座是时 颜真
    卿
为礼仪使虽采稽古礼大略率循当时旧 …… (第 49a 页)
    与死者别无仪节宜繁而繁宜简而简不可

    易之谓经也 颜鲁公
一代大儒难挽末流之
    失而明时礼官如吕震如胡濙辈不学无术
    其益趋于渎而不经也宜哉 又案 …… (第 50b 页)
    谓杜公黄裳有二陵集礼疑此即其所定然

    二陵乃德顺二帝而非代宗则此又非杜公
    所定也考之史代宗之崩实 颜公真卿
为礼
    仪使意者即颜公之所定乎国恤仪注最备
    于唐而莫审为何人之著作可惜也
 
 
  (第 58a 页)
 读礼通考卷七十五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丧仪节三十八
  国恤十
   皇妃丧仪
盛姬(周穆王妃 鲁公
羊传隐公十年齐人郑人入盛何/体注云盛 同姓杨氏疏左氏作郕庄公八年成)
(降于齐师传曰成者何盛也师列 (第 1a 页)
并从之
代宗大历元年峡州 别驾颜真卿
议曰周礼大司乐职
云诸侯薨令去乐大臣死令弛悬郑注云去谓藏之弛
谓释下也是知哀轻者则释哀重者则藏又案庾 (第 28b 页)
   分尸葬
谯周三巴记巴国有乱巴国将军曼子请师于楚许以
三城楚王救巴巴国已平楚使请城曼子曰藉楚之灵

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持头往谢楚王城不可得也乃
自刎以头予楚楚子叹曰吾得臣如巴曼子何以城为
以上卿礼葬曼子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三国志关羽传吴主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
尸骸
旧唐书 颜真卿
传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
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
摇人心乃诈谓诸将曰我识此 (第 23a 页)
者归以语史赵
史赵曰必为鲁郊(注言昭公必出在/郊野不能有国)侍者曰何故曰归
姓也不思亲祖不归也叔向曰 鲁公
室其卑乎君有大
丧国不废蒐有三年之丧而无一日之戚国不恤丧不
忌君也君无戚容不顾亲也国不忌君君不顾亲能 (第 8a 页)
 路史注帝陵在相州临河乾德四年置守陵户高阳
 在临河九域志顺安高阳县有颛顼陵县故临河濮
 阳与相出入也至 颜真卿
吴地记乌程有颛顼陵则 (第 7b 页)
相恐动臣愚谓况等三家且可勿问因此附
定制旨若民人葬不如法同伍当即紏言三年除服之
后不得追相告引
唐书 颜真卿
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
十年有诏终身不齿(旧唐书作延祚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
圣历元年 …… (第 14b 页)
 (闻古之孝子遇亲之难争先赴死以求相代者/乎彼其于生命可舍何区区财物之足云也)
大清律文与明律同
 (张文嘉齐家宝要唐荥阳郑氏兄弟三人仕宦母亡/二十九年未葬 颜清臣
劾奏之三人放归田里终身) (第 19b 页)
 (谬一至/是耶)
晋书贾充传充薨子黎民前死无嗣充妻郭槐辄以外
孙韩谧为黎民子奉充后郎中令韩咸中尉曹轸谏槐
曰礼大宗无后以小宗支子后之无异姓为后之文无
令先公怀腆后土良史书过岂不痛心槐不从咸等上
书求改立嗣事寝不报槐遂表陈是充遗意帝乃诏曰
太宰 鲁公
充崇德立勋勤劳佐命背世殂陨每用悼心
又胤子蚤终世嗣未立古者列国无嗣取始封支庶以 (第 17b 页)
绍其统而近代更除其国至于周之公旦汉之萧何或
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盖尊显勋庸不同常例太宰素
取外孙韩谧为世子黎民后吾退而断之外孙骨肉至
近推恩计情合于人心其以谧为 鲁公
世孙以嗣其国
自非功如太宰始封无后如太宰所取必以己自出不
如太宰皆不得以为比及下礼官议充谥博士秦秀议 (第 18a 页)
 行步也 贾氏公彦曰将授志趋谓宾执玉向楹将
 授之时 敖氏继公曰让谓必后主君也经云公升
 二等宾升是也春秋传卫孙林父聘于 鲁公
登亦登
 是不让也将授谓发于负序之位将授玉也行而张
 足曰趋曲礼曰堂上不趋执玉不趋特志于趋耳言
 其 (第 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