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樂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巽上)
伊川先生 曰家人序卦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
家故受之以家人夫伤困于外则必反于内家人所
以次明夷也家人者家内 …… (第 1a 页)
我恩义在彼笃之在我伦理初未尝乱人自不正
耳恩义本未尝亏人自不笃耳若看得正笃两字
可与论学矣(易/说)
家人利女贞
伊川先生 曰家人之道利在女贞女贞则家道正矣 …… (第 2b 页)
者家正也正不独身而能及人则家道成矣(易/说)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伊川先生 曰彖以卦才而言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
处内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
地阴阳之大义也 家 …… (第 4a 页)
为臣者止于忠各止其所当止则天下无馀事矣
(易/说)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伊川先生 曰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
动不可易也君子观风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内而 …… (第 8a 页)
如何如巽顺于事而由正道常人读此等处只平
读过若要实看须是深体(易/说)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伊川先生 曰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治其
有家之始能以法度为之防闲则不至于悔矣治家 …… (第 11b 页)
而不正哉(易/说)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伊川先生 曰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
胜礼以恩夺义唯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
礼故家人卦大要以刚为 …… (第 14a 页)
外专说男子则此爻专为女子说(易/说)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伊川先生 曰嗃嗃未详字义然以文义及音意观之
与嗷嗷相𩔖又若急束(一作/速)之意九三在内卦之上
主治乎内者 …… (第 16a 页)
夫妇济济有礼则可以知其必兴见其嘻嘻然以
歌舞为乐则可以知其必败(易/说)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巽顺之体而居四得其正位居得 …… (第 20a 页)
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䲡曰然子臣可以免
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此六四之谓也(易/说)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男而在外刚而处阳居尊而中正
又其应顺正于内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王假有家
五君位故以王言假至也 …… (第 23b 页)
朝夕之间警恐畏惧未尝少宁家道既成则勿恤
可知矣(易/说)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伊川先生 曰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
本治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
久而众人自化为善不由 (第 27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巽上)
伊川先生 曰家人序卦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
家故受之以家人夫伤困于外则必反于内家人所
以次明夷也家人者家内 …… (第 1a 页)
我恩义在彼笃之在我伦理初未尝乱人自不正
耳恩义本未尝亏人自不笃耳若看得正笃两字
可与论学矣(易/说)
家人利女贞
伊川先生 曰家人之道利在女贞女贞则家道正矣 …… (第 2b 页)
者家正也正不独身而能及人则家道成矣(易/说)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伊川先生 曰彖以卦才而言阳居五在外也阴居二
处内也男女各得其正位也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
地阴阳之大义也 家 …… (第 4a 页)
为臣者止于忠各止其所当止则天下无馀事矣
(易/说)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伊川先生 曰正家之本在正其身正身之道一言一
动不可易也君子观风自火出之象知事之由内而 …… (第 8a 页)
如何如巽顺于事而由正道常人读此等处只平
读过若要实看须是深体(易/说)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伊川先生 曰初家道之始也闲谓防闲法度也治其
有家之始能以法度为之防闲则不至于悔矣治家 …… (第 11b 页)
而不正哉(易/说)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伊川先生 曰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
胜礼以恩夺义唯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
礼故家人卦大要以刚为 …… (第 14a 页)
外专说男子则此爻专为女子说(易/说)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伊川先生 曰嗃嗃未详字义然以文义及音意观之
与嗷嗷相𩔖又若急束(一作/速)之意九三在内卦之上
主治乎内者 …… (第 16a 页)
夫妇济济有礼则可以知其必兴见其嘻嘻然以
歌舞为乐则可以知其必败(易/说)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巽顺之体而居四得其正位居得 …… (第 20a 页)
也君既许我矣其若之何史䲡曰然子臣可以免
富而能臣必免于难上下同之此六四之谓也(易/说)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男而在外刚而处阳居尊而中正
又其应顺正于内治家之至正至善者也王假有家
五君位故以王言假至也 …… (第 23b 页)
朝夕之间警恐畏惧未尝少宁家道既成则勿恤
可知矣(易/说)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伊川先生 曰上卦之终家道之成也故极言治家之
本治家之道非至诚不能也故必中有孚信则能常
久而众人自化为善不由 (第 27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睽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
乖也家道穷则睽乖离散理必然也故家人之后受
之以睽也为卦上离下兑 …… (第 1a 页)
相违睽之义也又中少二女虽同居而所归各异是
其志不同行也亦为睽义(易/传)
睽小事吉
伊川先生 曰暌者睽乖离散之时非吉道也以卦才
之善虽处睽时而小事吉也(易/传) 睽卦不见四德盖
不容著四德繇 …… (第 1b 页)
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釐降二女于妫汭舜
可禅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
矣(通/书)
伊川先生 曰彖先释睽(一无/睽字)义(一作/意)次言卦才终言 …… (第 2b 页)
也(易/说)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伊川先生 曰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异所以为睽离
之象君子观睽异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也
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 …… (第 10a 页)
知道者不足识此(易/说)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辟咎也
伊川先生 曰九居卦初睽之始也在睽乖之时以刚
动于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
睽离无与自然同𩔖相 …… (第 13a 页)
相应其悔亡矣故有丧马勿逐而自复之象然亦
必见恶人然后可以辟咎如孔子之于阳货也(本/义)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 曰二与五正应为相与者也然在睽乖之
时阴阳相应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学易者识
此则知变通矣故二五虽 …… (第 16a 页)
必委曲相求而得会遇乃为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本/义)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伊川先生 曰阴柔于平时且不足以自立况当睽离
之际乎三居二刚之间处不得其所安其见侵陵可
知矣三以正应在上欲进 …… (第 19b 页)
深故又有髡劓之伤然邪不胜正终必得合故其
象占如此(本/义)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当睽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
之间是睽离孤处者也以刚阳之德当睽离之时孤
立无与必以气𩔖相求 …… (第 23a 页)
亦如是也(本/义)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当睽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
可知然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
故得悔亡厥宗其党也谓 …… (第 26a 页)
象占如是(本/义)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伊川先生 曰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阳刚居上刚之
极也在离之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拂戾而难合刚
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 (第 28b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睽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
乖也家道穷则睽乖离散理必然也故家人之后受
之以睽也为卦上离下兑 …… (第 1a 页)
相违睽之义也又中少二女虽同居而所归各异是
其志不同行也亦为睽义(易/传)
睽小事吉
伊川先生 曰暌者睽乖离散之时非吉道也以卦才
之善虽处睽时而小事吉也(易/传) 睽卦不见四德盖
不容著四德繇 …… (第 1b 页)
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尧所以釐降二女于妫汭舜
可禅乎吾兹试矣是治天下观于家治家观身而已
矣(通/书)
伊川先生 曰彖先释睽(一无/睽字)义(一作/意)次言卦才终言 …… (第 2b 页)
也(易/说)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伊川先生 曰上火下泽二物之性违异所以为睽离
之象君子观睽异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也
夫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 …… (第 10a 页)
知道者不足识此(易/说)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
辟咎也
伊川先生 曰九居卦初睽之始也在睽乖之时以刚
动于下有悔可知所以得亡者九四在上亦以刚阳
睽离无与自然同𩔖相 …… (第 13a 页)
相应其悔亡矣故有丧马勿逐而自复之象然亦
必见恶人然后可以辟咎如孔子之于阳货也(本/义)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 曰二与五正应为相与者也然在睽乖之
时阴阳相应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学易者识
此则知变通矣故二五虽 …… (第 16a 页)
必委曲相求而得会遇乃为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本/义)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
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伊川先生 曰阴柔于平时且不足以自立况当睽离
之际乎三居二刚之间处不得其所安其见侵陵可
知矣三以正应在上欲进 …… (第 19b 页)
深故又有髡劓之伤然邪不胜正终必得合故其
象占如此(本/义)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当睽时居非所安无应而在二阴
之间是睽离孤处者也以刚阳之德当睽离之时孤
立无与必以气𩔖相求 …… (第 23a 页)
亦如是也(本/义)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当睽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
可知然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
故得悔亡厥宗其党也谓 …… (第 26a 页)
象占如是(本/义)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伊川先生 曰上居卦之终睽之极也阳刚居上刚之
极也在离之上用明之极也睽极则拂戾而难合刚
极则躁暴而不详明极则 (第 28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三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坎上)
伊川先生 曰蹇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
蹇蹇者难也睽乖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蹇
险阻之义故为蹇难为卦 …… (第 1a 页)
恶热而增焚恶醉而强酒何往而非患难哉故欲
去险难必先去险难之本可也(易/说)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伊川先生 曰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
艮山也体止而险在蹇难之时利于顺处平易之地
不利止于危险也处顺易 …… (第 2a 页)
一段最当看(易/说)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
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蹇难也蹇之为难如乾之为健若易之
为难则义有未足(一作/尽)蹇有险阻之义屯亦难也困
亦难也同为难 …… (第 4b 页)
象以君子反身修德明之(易/说)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伊川先生 曰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
上下险阻故为蹇也君子观蹇难之象而以反身修
德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 …… (第 10b 页)
阻然犹可行故教人以反身修德岂可与困为比
只观大象两句便全然不同(语/录)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伊川先生 曰六居蹇之初往进则益入于蹇往蹇也
当蹇之时以阴柔无援而进其蹇可知来者对往之 …… (第 12b 页)
作宜待时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往遇险来得誉(本/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止于中正者也
与五相应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
王臣虽上下同德而五方 …… (第 14a 页)
占者但当鞠躬尽力而已至于成败利钝则非所
论也终无尤者事虽不济亦无可尤(本/义)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伊川先生 曰九三以刚居正处下体之上当蹇之时
在下者皆柔必依于三是为下所附者也三与上为 …… (第 16a 页)
言归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反就二阴得其所安(本/义)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伊川先生 曰往则益入于坎险之深往蹇也居蹇难
之时同处艰厄者其志不谋而同也又四居上位而
与在下者同有得位之正 …… (第 17b 页)
不以刚实济之柔者安能独济乎阳为实(易/传)
新安朱氏曰连于九三合力以济(本/义)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伊川先生 曰五居君位而在蹇难之中是天下之大
蹇也当蹇而又在险中亦为大蹇大蹇之时而二在 …… (第 19a 页)
蹇之主凡人臣之蹇只是一事至大蹇须人主当
之(并语/录)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居蹇之极冒极(一作/阴)险(一作/蹇) (第 22b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三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坎上)
伊川先生 曰蹇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
蹇蹇者难也睽乖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蹇
险阻之义故为蹇难为卦 …… (第 1a 页)
恶热而增焚恶醉而强酒何往而非患难哉故欲
去险难必先去险难之本可也(易/说)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伊川先生 曰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
艮山也体止而险在蹇难之时利于顺处平易之地
不利止于危险也处顺易 …… (第 2a 页)
一段最当看(易/说)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
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蹇难也蹇之为难如乾之为健若易之
为难则义有未足(一作/尽)蹇有险阻之义屯亦难也困
亦难也同为难 …… (第 4b 页)
象以君子反身修德明之(易/说)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伊川先生 曰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
上下险阻故为蹇也君子观蹇难之象而以反身修
德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 …… (第 10b 页)
阻然犹可行故教人以反身修德岂可与困为比
只观大象两句便全然不同(语/录)
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伊川先生 曰六居蹇之初往进则益入于蹇往蹇也
当蹇之时以阴柔无援而进其蹇可知来者对往之 …… (第 12b 页)
作宜待时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往遇险来得誉(本/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止于中正者也
与五相应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
王臣虽上下同德而五方 …… (第 14a 页)
占者但当鞠躬尽力而已至于成败利钝则非所
论也终无尤者事虽不济亦无可尤(本/义)
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伊川先生 曰九三以刚居正处下体之上当蹇之时
在下者皆柔必依于三是为下所附者也三与上为 …… (第 16a 页)
言归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反就二阴得其所安(本/义)
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伊川先生 曰往则益入于坎险之深往蹇也居蹇难
之时同处艰厄者其志不谋而同也又四居上位而
与在下者同有得位之正 …… (第 17b 页)
不以刚实济之柔者安能独济乎阳为实(易/传)
新安朱氏曰连于九三合力以济(本/义)
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伊川先生 曰五居君位而在蹇难之中是天下之大
蹇也当蹇而又在险中亦为大蹇大蹇之时而二在 …… (第 19a 页)
蹇之主凡人臣之蹇只是一事至大蹇须人主当
之(并语/录)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
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居蹇之极冒极(一作/阴)险(一作/蹇) (第 22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解序卦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
之以解物无终难之理难极则必散解者散也所以
次蹇也为卦震上坎下震 …… (第 1a 页)
之作盖阴阳交感和畅而缓散故为解解者天下患
难解散之时也(易/传)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伊川先生 曰西南坤方坤之体广大平易当天下之
难方解人始离艰苦不可复以烦苛严急治之当济
以宽大简易乃其宜也如 …… (第 1b 页)
灰其不息之诚元未尝顷刻停滞也(易/说)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坎险震动险以动也不险则非难不动
则不能出难动而出于险外是免乎险难也故为解
解难之道利在广大平 …… (第 6a 页)
会得解之气象如此则知大矣哉之义(易/说)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伊川先生 曰天地解散而成雷雨故雷雨作而为解
也与明两而作离语不同赦释之宥宽之过失则赦
之可也罪恶而赦之则非 …… (第 13a 页)
肆其志而善良之民或被其害以是知仁义之道
本非两事(易/说)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六居解初患难既解之时以柔居刚以
阴应阳柔而能刚之义既无患难而自处得刚柔之
宜(一有/也字)患难 …… (第 15a 页)
勇生事安得无咎使萧曹欲清净而帝好大喜功
亦安得无咎故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易/说)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二以阳刚得中之才上应六五之君
用于时者也天下小人常众则明之君在上则明足
以照之威足以惧之刚足 …… (第 17a 页)
盖不知此爻之义也(易/说)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
致戎又谁咎也
伊川先生 曰六三阴柔居下之上处非其位犹小人
宜在下以负荷而且乘车非其据也必致寇夺之至
虽使所为得正亦可鄙吝 …… (第 21a 页)
有好底负且乘圣人到这里又见得有这个小人
乘君子之器底象故又于此𤼵出这个道理来(语/录)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以阳刚之才居上位承六五之君 …… (第 23b 页)
有间所以能解去其拇故得阳刚之朋𩔖至而相
信矣(语/录)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退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居尊位为解之主人君之解也以
君子通言之君子所亲比者必君子也所解去者必 …… (第 26a 页)
人之退为验也(本/义)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隼以解悖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尊高之地而非君位故曰公但据
解终而言也隼鸷害之物象为害之小人墉墙内外
之限也害若在内则是未 (第 28b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解序卦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
之以解物无终难之理难极则必散解者散也所以
次蹇也为卦震上坎下震 …… (第 1a 页)
之作盖阴阳交感和畅而缓散故为解解者天下患
难解散之时也(易/传)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伊川先生 曰西南坤方坤之体广大平易当天下之
难方解人始离艰苦不可复以烦苛严急治之当济
以宽大简易乃其宜也如 …… (第 1b 页)
灰其不息之诚元未尝顷刻停滞也(易/说)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
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
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坎险震动险以动也不险则非难不动
则不能出难动而出于险外是免乎险难也故为解
解难之道利在广大平 …… (第 6a 页)
会得解之气象如此则知大矣哉之义(易/说)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伊川先生 曰天地解散而成雷雨故雷雨作而为解
也与明两而作离语不同赦释之宥宽之过失则赦
之可也罪恶而赦之则非 …… (第 13a 页)
肆其志而善良之民或被其害以是知仁义之道
本非两事(易/说)
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六居解初患难既解之时以柔居刚以
阴应阳柔而能刚之义既无患难而自处得刚柔之
宜(一有/也字)患难 …… (第 15a 页)
勇生事安得无咎使萧曹欲清净而帝好大喜功
亦安得无咎故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易/说)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二以阳刚得中之才上应六五之君
用于时者也天下小人常众则明之君在上则明足
以照之威足以惧之刚足 …… (第 17a 页)
盖不知此爻之义也(易/说)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
致戎又谁咎也
伊川先生 曰六三阴柔居下之上处非其位犹小人
宜在下以负荷而且乘车非其据也必致寇夺之至
虽使所为得正亦可鄙吝 …… (第 21a 页)
有好底负且乘圣人到这里又见得有这个小人
乘君子之器底象故又于此𤼵出这个道理来(语/录)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以阳刚之才居上位承六五之君 …… (第 23b 页)
有间所以能解去其拇故得阳刚之朋𩔖至而相
信矣(语/录)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
退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居尊位为解之主人君之解也以
君子通言之君子所亲比者必君子也所解去者必 …… (第 26a 页)
人之退为验也(本/义)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
隼以解悖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尊高之地而非君位故曰公但据
解终而言也隼鸷害之物象为害之小人墉墙内外
之限也害若在内则是未 (第 28b 页)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艮上)
康节先生曰经有因革损益尽之矣(观物篇详/见泰卦)
伊川先生 曰损序卦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
以损纵缓则必有所失失则损也损所以继解也为
卦艮上兑下山体高泽体 …… (第 1a 页)
而观之下当乐输而不怨上当取于民有制不可
无所止也(易/说)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伊川先生 曰损减损也凡损抑其过以就义理皆损
之道也损之道必有孚诚谓至诚顺于理也损而顺
理则大善而吉所损无过 …… (第 2b 页)
用二簋可用享言当损时则至薄无害(本/义)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伊川先生 曰损之所以为损者以损于下而益于上
也取下以益上故云其道上行夫损上而益下则为 …… (第 4b 页)
所以为益也否则反是(并语/录)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详见乾卦自/强不息下)
伊川先生 曰山下有泽气通上润与深下以增高皆
损下之象君子观损之象以损于己在修已之道所
当损者唯忿与欲故以惩 …… (第 11b 页)
改过皆用力勇猛之义(易/说)
初九己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己事遄往尚合志也
伊川先生 曰损之义损刚益柔损下益上也初以阳
刚应于四四以阴柔居上位赖初之益者也下之益
上当损己而不自以为功 …… (第 17a 页)
地说去到那占时又自别消详有应处难立为定
说也(并语/录)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刚中当损刚之时居柔而说体上
应六五阴柔之君以柔说应上则失其刚中之德故
戒所利在贞正也征行也 …… (第 20a 页)
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
无三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只是
二也(入关/语录)
伊川先生 曰损者损所馀也益者益不足也三人谓
下三阳上三阴三阳同行则损九三以益上三阴同
行则损上六以为三三人 …… (第 23a 页)
得其友一阳上去换得一阴来伊川说六爻说得
好(语/录)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伊川先生 曰四以阴柔居上与初之刚阳相应在损 …… (第 27b 页)
疾惟速则善戒占者如是则无咎矣(本/义)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上祐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于损时以中顺居尊位虚其中以
应乎二之刚阳是人君能虚中自损以顺从在下之
贤也能如是天下孰不损 …… (第 30b 页)
人君所用以治天职岂可认为已有哉此所谓王
用享于帝吉也(易/说)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凡损之义有三损己从人也自损以益 (第 34a 页)
䷨(兑下/艮上)
康节先生曰经有因革损益尽之矣(观物篇详/见泰卦)
伊川先生 曰损序卦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
以损纵缓则必有所失失则损也损所以继解也为
卦艮上兑下山体高泽体 …… (第 1a 页)
而观之下当乐输而不怨上当取于民有制不可
无所止也(易/说)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伊川先生 曰损减损也凡损抑其过以就义理皆损
之道也损之道必有孚诚谓至诚顺于理也损而顺
理则大善而吉所损无过 …… (第 2b 页)
用二簋可用享言当损时则至薄无害(本/义)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
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伊川先生 曰损之所以为损者以损于下而益于上
也取下以益上故云其道上行夫损上而益下则为 …… (第 4b 页)
所以为益也否则反是(并语/录)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详见乾卦自/强不息下)
伊川先生 曰山下有泽气通上润与深下以增高皆
损下之象君子观损之象以损于己在修已之道所
当损者唯忿与欲故以惩 …… (第 11b 页)
改过皆用力勇猛之义(易/说)
初九己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己事遄往尚合志也
伊川先生 曰损之义损刚益柔损下益上也初以阳
刚应于四四以阴柔居上位赖初之益者也下之益
上当损己而不自以为功 …… (第 17a 页)
地说去到那占时又自别消详有应处难立为定
说也(并语/录)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刚中当损刚之时居柔而说体上
应六五阴柔之君以柔说应上则失其刚中之德故
戒所利在贞正也征行也 …… (第 20a 页)
无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有是则有非无一亦
无三故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只是
二也(入关/语录)
伊川先生 曰损者损所馀也益者益不足也三人谓
下三阳上三阴三阳同行则损九三以益上三阴同
行则损上六以为三三人 …… (第 23a 页)
得其友一阳上去换得一阴来伊川说六爻说得
好(语/录)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伊川先生 曰四以阴柔居上与初之刚阳相应在损 …… (第 27b 页)
疾惟速则善戒占者如是则无咎矣(本/义)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
上祐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于损时以中顺居尊位虚其中以
应乎二之刚阳是人君能虚中自损以顺从在下之
贤也能如是天下孰不损 …… (第 30b 页)
人君所用以治天职岂可认为已有哉此所谓王
用享于帝吉也(易/说)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
损益之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凡损之义有三损己从人也自损以益 (第 34a 页)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巽上)
康节先生曰经有因革损益尽之矣(详见/泰卦)
伊川先生 曰益序卦损而不己必益故受之以益盛
衰损益如循环损极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继损也
为卦巽上震下雷风二物 …… (第 1a 页)
者益也上卦损而下卦益损上益下所以为益此以
义言也下厚则上安故益下为益(易/传)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伊川先生 曰益者益于天下之道也故利有攸往益
之道可以济险难利涉大川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损益实一道相须 …… (第 1b 页)
其占利有攸往而利涉大川也(本/义)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伊川先生 曰以卦义与卦才言也卦之为益以其损
上益下也损于上而益下则民说之无疆谓无穷极 …… (第 2b 页)
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忌也噫(并通/书) 又曰君
子乾乾不息于诚(详见乾/大象)
伊川先生 曰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
也君子观风雷相益之象而求益于己为益之道无
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也 …… (第 9b 页)
决不容有些小迟缓(并语/录) 又曰有心悖理谓之
恶无心失理谓之过(通书/释义)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也
伊川先生 曰初九震动之主刚阳之盛也居益之时
其才足以益物虽居至(一无/至字)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
应于己四巽 …… (第 12a 页)
事则吉而理却过差者是之谓吉而有咎(语/录)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处中正而体柔顺有虚中之象人 …… (第 15a 页)
定主之辞(本/义) 王用享于帝吉是祭则受福底道
理(语/录)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下体之上在民上者也乃守令也 …… (第 19a 页)
益之用凶事犹言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语/录)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也
伊川先生 曰四当益时处近君之位居得其正以柔
巽辅上而下顺应于初之刚阳如是可以益于上也 …… (第 23a 页)
春虏人来占得此爻迁来鼎州后平杨么有功(并/语)
(录/)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五刚阳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一无/之字) …… (第 26b 页)
之民不加多此不知勿问之理也(易/说)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伊川先生 曰上居无位之地非行益于人者也以刚
处益之极求益之甚者也所应者阴非取善自益者
也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 (第 29b 页)
䷩(震下/巽上)
康节先生曰经有因革损益尽之矣(详见/泰卦)
伊川先生 曰益序卦损而不己必益故受之以益盛
衰损益如循环损极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继损也
为卦巽上震下雷风二物 …… (第 1a 页)
者益也上卦损而下卦益损上益下所以为益此以
义言也下厚则上安故益下为益(易/传)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伊川先生 曰益者益于天下之道也故利有攸往益
之道可以济险难利涉大川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损益实一道相须 …… (第 1b 页)
其占利有攸往而利涉大川也(本/义)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
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
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伊川先生 曰以卦义与卦才言也卦之为益以其损
上益下也损于上而益下则民说之无疆谓无穷极 …… (第 2b 页)
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忌也噫(并通/书) 又曰君
子乾乾不息于诚(详见乾/大象)
伊川先生 曰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物相益者
也君子观风雷相益之象而求益于己为益之道无
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也 …… (第 9b 页)
决不容有些小迟缓(并语/录) 又曰有心悖理谓之
恶无心失理谓之过(通书/释义)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
也
伊川先生 曰初九震动之主刚阳之盛也居益之时
其才足以益物虽居至(一无/至字)下而上有六四之大臣
应于己四巽 …… (第 12a 页)
事则吉而理却过差者是之谓吉而有咎(语/录)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处中正而体柔顺有虚中之象人 …… (第 15a 页)
定主之辞(本/义) 王用享于帝吉是祭则受福底道
理(语/录)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
凶事固有之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下体之上在民上者也乃守令也 …… (第 19a 页)
益之用凶事犹言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语/录)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
也
伊川先生 曰四当益时处近君之位居得其正以柔
巽辅上而下顺应于初之刚阳如是可以益于上也 …… (第 23a 页)
春虏人来占得此爻迁来鼎州后平杨么有功(并/语)
(录/)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
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五刚阳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一无/之字) …… (第 26b 页)
之民不加多此不知勿问之理也(易/说)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
或击之自外来也
伊川先生 曰上居无位之地非行益于人者也以刚
处益之极求益之甚者也所应者阴非取善自益者
也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 (第 29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乾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夬序卦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
者决也益之极必决而后止理无常益益(一无下/益字)而
不已已乃决 …… (第 1a 页)
阳进而决去一阴君子道长小人消衰将尽之时也
(易/传)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 曰小人方盛之时君子之道未胜安能显
然以正道决去之故含晦俟时渐图消之之道今既
小人衰微君子道盛当显 …… (第 1b 页)
利有攸往也(易/说)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伊川先生 曰夬为决义五阳决上之一阴也健而说
决而和以二体言卦才也下健而上说是健而能说
决而能和决之至善也兑 …… (第 4b 页)
此理未尝有终也(易/说)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伊川先生 曰泽水之聚也而上于天至高之处故为
夬象君子观泽决于上而注溉于下之象则以施禄
及下谓施其禄泽以及于 …… (第 11a 页)
新安朱氏曰泽上于天溃决之势也施禄及下溃
决之意也居德则忌未详(本/义)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伊川先生 曰九阳爻而乾体刚健在上之物乃在下
而居决时壮于前进者也前趾谓进行人之决于行
也行而宜则其决为是往 …… (第 13a 页)
宜矣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壮于前趾与大壮初爻
同此卦大率似大壮只争一画(语/录)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 曰夬者阳决阴君子决小人之时不可忘
戒备也阳长将极之时而二处中居柔不为过刚能
知戒备处夬之至善也内 …… (第 15a 页)
分事初非过当故以中道明之(易/说)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爻辞差错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壮于頄
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亦未安也
当云壮于頄有凶独行遇 …… (第 17b 页)
董卓温峤之于王敦是也(并语/录)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伊川先生 曰臀无肤居不安也行次且进不前也次
且进难之状九四以阳居阴刚决不足欲止则众阳
并进于下势不得妄犹臀 …… (第 23a 页)
前而随其后则可以行矣(本/义) 牵羊悔亡其说得
于许慎之(语/录)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伊川先生 曰五虽刚阳中正居尊位然切近于上六
上六说体而卦独一阴阳之所比也五为决阴之主
而反比之其咎大矣故必 …… (第 26a 页)
章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药中用商陆治
水肿其子红(并语/录)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伊川先生 曰阳长将极阴消将尽独一阴处穷极之
地是众君子得时决去危极之小人也其势必须消
尽故云无用号咷畏惧终 (第 30b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乾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夬序卦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
者决也益之极必决而后止理无常益益(一无下/益字)而
不已已乃决 …… (第 1a 页)
阳进而决去一阴君子道长小人消衰将尽之时也
(易/传)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 曰小人方盛之时君子之道未胜安能显
然以正道决去之故含晦俟时渐图消之之道今既
小人衰微君子道盛当显 …… (第 1b 页)
利有攸往也(易/说)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
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
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伊川先生 曰夬为决义五阳决上之一阴也健而说
决而和以二体言卦才也下健而上说是健而能说
决而能和决之至善也兑 …… (第 4b 页)
此理未尝有终也(易/说)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伊川先生 曰泽水之聚也而上于天至高之处故为
夬象君子观泽决于上而注溉于下之象则以施禄
及下谓施其禄泽以及于 …… (第 11a 页)
新安朱氏曰泽上于天溃决之势也施禄及下溃
决之意也居德则忌未详(本/义)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伊川先生 曰九阳爻而乾体刚健在上之物乃在下
而居决时壮于前进者也前趾谓进行人之决于行
也行而宜则其决为是往 …… (第 13a 页)
宜矣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壮于前趾与大壮初爻
同此卦大率似大壮只争一画(语/录)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 曰夬者阳决阴君子决小人之时不可忘
戒备也阳长将极之时而二处中居柔不为过刚能
知戒备处夬之至善也内 …… (第 15a 页)
分事初非过当故以中道明之(易/说)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爻辞差错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壮于頄
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亦未安也
当云壮于頄有凶独行遇 …… (第 17b 页)
董卓温峤之于王敦是也(并语/录)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象曰其行
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伊川先生 曰臀无肤居不安也行次且进不前也次
且进难之状九四以阳居阴刚决不足欲止则众阳
并进于下势不得妄犹臀 …… (第 23a 页)
前而随其后则可以行矣(本/义) 牵羊悔亡其说得
于许慎之(语/录)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伊川先生 曰五虽刚阳中正居尊位然切近于上六
上六说体而卦独一阴阳之所比也五为决阴之主
而反比之其咎大矣故必 …… (第 26a 页)
章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药中用商陆治
水肿其子红(并语/录)
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伊川先生 曰阳长将极阴消将尽独一阴处穷极之
地是众君子得时决去危极之小人也其势必须消
尽故云无用号咷畏惧终 (第 30b 页)
康节先生曰复次剥明治生于乱姤次夬明乱生于
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夬而不姤者(观/物)
(外/篇)
伊川先生 曰姤序卦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 …… (第 1a 页)
天下天之下者万物也风之行无不经触乃遇之象
又一阴始生于下阴与阳遇也故为姤(易/传)
姤女壮勿用取女
伊川先生 曰一阴始生自是而长渐以盛矣是女之
将长壮也阴长则阳消女壮则男弱故戒勿用取如
是之女取女者欲其柔和 …… (第 1b 页)
称姤焉观其姤天地之心亦可见矣圣人以德化及
此罔有不昌故象言施命诰四方履霜之谨其在此
乎(邵子/外书)
伊川先生 曰姤之义遇也卦之为姤以柔遇刚也一 …… (第 3b 页)
多(易/说)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伊川先生 曰风行天下无所不周为君后者观其周
遍之象以施其命令周诰四方也风行地上与天下
有风皆为周遍庶物之象 …… (第 8a 页)
诰四方是也君子则上下之通称大人者王公之
通称(易/传)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
于金柅柔道牵也
伊川先生 曰姤阴始生而将长之卦一阴生则长而
渐盛阴长则阳消小人道长也制之当于其微而未
盛之时柅止车之物金为 …… (第 10a 页)
又曰金柅或以为止车物或以为
丝衮不可晓(语/录)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伊川先生 曰姤遇也二与初密比相遇者也在它卦
则初正应于四在(一无/在字)姤则以遇为重相遇之道主
于专一二之 …… (第 15a 页)
何有鱼象或说离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鱼便
在里面了不知是不是此条未详(语/录)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牵也
伊川先生 曰二与初既相遇三说初而密比于二非
所安也又为二所忌恶其居不安若臀之无肤也处 …… (第 17b 页)
所遇则无阴邪之伤故虽危厉而无大咎也(本/义)
这几卦多说那臀不可晓(语/录)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伊川先生 曰包者所裹畜也鱼所美也四与初为正 …… (第 20a 页)
为君阴在下为民(语/录)
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下亦无应非有遇也然得遇之(一/有)
(之/字)道故终必有遇夫上下之遇由相求也把高木而
叶大 …… (第 22b 页)
造化则阳气复自天而陨复生上来都换了这时
节(语/录)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伊川先生 曰至刚而在最上者角也九以刚居上故
以角为象人之相遇由降屈以相从和顺以相接故
能合也上九高亢而刚极 (第 27a 页)
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夬而不姤者(观/物)
(外/篇)
伊川先生 曰姤序卦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 …… (第 1a 页)
天下天之下者万物也风之行无不经触乃遇之象
又一阴始生于下阴与阳遇也故为姤(易/传)
姤女壮勿用取女
伊川先生 曰一阴始生自是而长渐以盛矣是女之
将长壮也阴长则阳消女壮则男弱故戒勿用取如
是之女取女者欲其柔和 …… (第 1b 页)
称姤焉观其姤天地之心亦可见矣圣人以德化及
此罔有不昌故象言施命诰四方履霜之谨其在此
乎(邵子/外书)
伊川先生 曰姤之义遇也卦之为姤以柔遇刚也一 …… (第 3b 页)
多(易/说)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伊川先生 曰风行天下无所不周为君后者观其周
遍之象以施其命令周诰四方也风行地上与天下
有风皆为周遍庶物之象 …… (第 8a 页)
诰四方是也君子则上下之通称大人者王公之
通称(易/传)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象曰系
于金柅柔道牵也
伊川先生 曰姤阴始生而将长之卦一阴生则长而
渐盛阴长则阳消小人道长也制之当于其微而未
盛之时柅止车之物金为 …… (第 10a 页)
又曰金柅或以为止车物或以为
丝衮不可晓(语/录)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伊川先生 曰姤遇也二与初密比相遇者也在它卦
则初正应于四在(一无/在字)姤则以遇为重相遇之道主
于专一二之 …… (第 15a 页)
何有鱼象或说离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鱼便
在里面了不知是不是此条未详(语/录)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
牵也
伊川先生 曰二与初既相遇三说初而密比于二非
所安也又为二所忌恶其居不安若臀之无肤也处 …… (第 17b 页)
所遇则无阴邪之伤故虽危厉而无大咎也(本/义)
这几卦多说那臀不可晓(语/录)
九四包无鱼起凶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伊川先生 曰包者所裹畜也鱼所美也四与初为正 …… (第 20a 页)
为君阴在下为民(语/录)
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陨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下亦无应非有遇也然得遇之(一/有)
(之/字)道故终必有遇夫上下之遇由相求也把高木而
叶大 …… (第 22b 页)
造化则阳气复自天而陨复生上来都换了这时
节(语/录)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伊川先生 曰至刚而在最上者角也九以刚居上故
以角为象人之相遇由降屈以相从和顺以相接故
能合也上九高亢而刚极 (第 27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坤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萃序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
之以萃萃者聚也物相会遇则成群萃所以次姤也
为卦兑上坤下泽上于地 …… (第 1a 页)
王假有庙即涣散之时事也魂气必求其𩔖而依之
人与人既为𩔖骨肉又为一家之𩔖已与尸各既已
洁齐至诚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飨之(李吁/师说)
伊川先生 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于有庙极(一无/极字)
也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莫知其乡也而
能致其诚敬 …… (第 2a 页)
择日祀神多取神在日亦取聚意也(语/录)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
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伊川先生 曰萃之义聚也顺以(一作/而)说以卦才言也
上说而下顺为上以说道使民而顺于人心下说上
之政令而顺从 …… (第 5b 页)
有无也至于其所以有所以无岂能知之学者当
观此(易/说)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伊川先生 曰泽上于地为萃聚之象君子观萃象以
除治戎器用戒备于不虞凡物之萃则有不虞度之
事故众聚则有争物聚则 …… (第 12a 页)
东莱吕氏曰聚而无防则众生心王注说好(易/说)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伊川先生 曰初与四为正应本有孚以相从者也然 …… (第 13b 页)
号正应则众以为笑但勿恤而往从正应则无咎
矣戒占者当如是也(本/义)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伊川先生 曰初阴柔又非中正恐不能终其孚故因
其才而为之戒二虽阴柔而得中正故虽戒而微辞
(一作其/辞微)凡爻 …… (第 16b 页)
是说祭升卦同(语/录)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也
伊川先生 曰三阴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于人而人
莫与求四则非其正应又非其𩔖是以不正为四所
弃也与二则二自以中 …… (第 20b 页)
结正应之穷交则无咎也(本/义)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四当萃之时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
聚也下比下体群阴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
谓善矣然四以阳居阴非 …… (第 22b 页)
之萃者也以臣居多惧之地故必大吉然后无咎
(易/说)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众而君临
之当正其位脩其德以阳刚居尊位称其位矣为有
其位矣(一作/也)得 …… (第 24b 页)
气不通感乎答曰政当看舜德已至犹自反之意
不必深问苗民所以未格(别/集)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伊川先生 曰六说之主阴柔小人说高位而处之天
下孰肯与也求萃而人莫之与其穷至于赍咨而涕
洟也赍咨咨嗟也人之绝 (第 29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坤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萃序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
之以萃萃者聚也物相会遇则成群萃所以次姤也
为卦兑上坤下泽上于地 …… (第 1a 页)
王假有庙即涣散之时事也魂气必求其𩔖而依之
人与人既为𩔖骨肉又为一家之𩔖已与尸各既已
洁齐至诚相通以此求神宜其飨之(李吁/师说)
伊川先生 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于有庙极(一无/极字)
也群生至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莫知其乡也而
能致其诚敬 …… (第 2a 页)
择日祀神多取神在日亦取聚意也(语/录)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
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
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伊川先生 曰萃之义聚也顺以(一作/而)说以卦才言也
上说而下顺为上以说道使民而顺于人心下说上
之政令而顺从 …… (第 5b 页)
有无也至于其所以有所以无岂能知之学者当
观此(易/说)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伊川先生 曰泽上于地为萃聚之象君子观萃象以
除治戎器用戒备于不虞凡物之萃则有不虞度之
事故众聚则有争物聚则 …… (第 12a 页)
东莱吕氏曰聚而无防则众生心王注说好(易/说)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伊川先生 曰初与四为正应本有孚以相从者也然 …… (第 13b 页)
号正应则众以为笑但勿恤而往从正应则无咎
矣戒占者当如是也(本/义)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伊川先生 曰初阴柔又非中正恐不能终其孚故因
其才而为之戒二虽阴柔而得中正故虽戒而微辞
(一作其/辞微)凡爻 …… (第 16b 页)
是说祭升卦同(语/录)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
也
伊川先生 曰三阴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于人而人
莫与求四则非其正应又非其𩔖是以不正为四所
弃也与二则二自以中 …… (第 20b 页)
结正应之穷交则无咎也(本/义)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四当萃之时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
聚也下比下体群阴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
谓善矣然四以阳居阴非 …… (第 22b 页)
之萃者也以臣居多惧之地故必大吉然后无咎
(易/说)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
光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众而君临
之当正其位脩其德以阳刚居尊位称其位矣为有
其位矣(一作/也)得 …… (第 24b 页)
气不通感乎答曰政当看舜德已至犹自反之意
不必深问苗民所以未格(别/集)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伊川先生 曰六说之主阴柔小人说高位而处之天
下孰肯与也求萃而人莫之与其穷至于赍咨而涕
洟也赍咨咨嗟也人之绝 (第 29a 页)
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坤上)
伊川先生 曰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
受之以升物之积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故为升所
以次于萃也为卦坤上巽 …… (第 1a 页)
木生地中长而益高为升之象也(易/传)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伊川先生 曰升者进而上也升进(一作/进升)则有亨义而
以卦才之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见大人不假忧恤
前进则吉也 …… (第 1b 页)
巽外顺刚中而五应之是以其占如此南征前进
也(本/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
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伊川先生 曰以二体言柔升谓坤上行也巽既体卑
而就下坤乃顺时而上升以时也谓时当升也柔既
上而成升则下巽而上顺 …… (第 2b 页)
卦德卦体释卦辞(本/义)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伊川先生 曰木生地中长而上升为升之象君子观
升之象以顺脩其德积累微小以至高大也顺则可
进逆乃退也万物之进皆 …… (第 5b 页)
东莱吕氏曰木自根本长至于杪德自小长至于
大所谓顺道也上达谓之顺下达谓之逆(易/说)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伊川先生 曰初以柔居巽体之下又巽之主上承于 …… (第 6b 页)
巽于二阳占者如是则信能升而大吉矣(本/义)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伊川先生 曰二阳刚而在下五阴柔而居上夫以刚
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顺道也以暗而
临明以刚而事弱若黾勉 …… (第 8b 页)
祭享萃固取聚义不知升何取义先生曰人积其
诚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语/录)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伊川先生 曰三以阳刚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顺之复
有援应(一作/者)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禦哉 入
无人之邑其进 …… (第 11a 页)
虚无所阻碍夫何所疑哉故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易/说)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
也
伊川先生 曰四柔顺之才上顺君之升下顺下之进
已则止其所焉以阴居柔阴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 …… (第 12a 页)
字所谓亨享烹只是通用亨于岐山亨于西山只
是说祭山川想不到得如伊川说(语/录)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下有刚中之应故能居尊位而吉
然质本阴柔必守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贞固则
信贤不笃任贤不终安能 …… (第 15a 页)
有其位必当有其德若无其德则萃虽有位而人
不信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矣(语/录)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于升知进而不 (第 16b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坤上)
伊川先生 曰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
受之以升物之积聚而益高大聚而上也故为升所
以次于萃也为卦坤上巽 …… (第 1a 页)
木生地中长而益高为升之象也(易/传)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伊川先生 曰升者进而上也升进(一作/进升)则有亨义而
以卦才之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见大人不假忧恤
前进则吉也 …… (第 1b 页)
巽外顺刚中而五应之是以其占如此南征前进
也(本/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
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伊川先生 曰以二体言柔升谓坤上行也巽既体卑
而就下坤乃顺时而上升以时也谓时当升也柔既
上而成升则下巽而上顺 …… (第 2b 页)
卦德卦体释卦辞(本/义)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伊川先生 曰木生地中长而上升为升之象君子观
升之象以顺脩其德积累微小以至高大也顺则可
进逆乃退也万物之进皆 …… (第 5b 页)
东莱吕氏曰木自根本长至于杪德自小长至于
大所谓顺道也上达谓之顺下达谓之逆(易/说)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伊川先生 曰初以柔居巽体之下又巽之主上承于 …… (第 6b 页)
巽于二阳占者如是则信能升而大吉矣(本/义)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伊川先生 曰二阳刚而在下五阴柔而居上夫以刚
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顺道也以暗而
临明以刚而事弱若黾勉 …… (第 8b 页)
祭享萃固取聚义不知升何取义先生曰人积其
诚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语/录)
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伊川先生 曰三以阳刚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顺之复
有援应(一作/者)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禦哉 入
无人之邑其进 …… (第 11a 页)
虚无所阻碍夫何所疑哉故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易/说)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
也
伊川先生 曰四柔顺之才上顺君之升下顺下之进
已则止其所焉以阴居柔阴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 …… (第 12a 页)
字所谓亨享烹只是通用亨于岐山亨于西山只
是说祭山川想不到得如伊川说(语/录)
六五贞吉升阶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下有刚中之应故能居尊位而吉
然质本阴柔必守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贞固则
信贤不笃任贤不终安能 …… (第 15a 页)
有其位必当有其德若无其德则萃虽有位而人
不信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矣(语/录)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于升知进而不 (第 16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困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
者自下而上自下升上以力进也不已必困矣故升
之后受之以困也困者惫 …… (第 1a 页)
难正志圣德日跻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
故曰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语/解)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伊川先生 曰如卦之才则困而能亨且得贞正乃大
人处困之道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处困不唯其道
自吉乐天安命(一作知 …… (第 2a 页)
不可尚口益取穷困(本/义)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伊川先生 曰卦所以为困以刚为柔所掩蔽也陷于
下而掩于上所以困也陷亦掩也刚阳君子而为阴 …… (第 3a 页)
所以分晓只是困卦是个进退不得穷极底卦所
以难晓其大意亦可见(并语/录)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伊川先生 曰泽无水困乏之象也君子当困穷之时
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
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 …… (第 6b 页)
所妨正君子用力进步之地此致命遂志所以独
言于困之象也(易/说)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象曰入于幽谷
幽不明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处于至卑又居坎险之下在
困不能自济者也必得在上刚明之人为援助则可
以济其困矣初与四为正 …… (第 10a 页)
问伊川将株木作初之正应不能庇他如何先生
曰恐说臀字不去(语/录)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酒食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二以刚中 …… (第 13a 页)
而心专一底意思(并语/录)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象曰据
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伊川先生 曰六三以阴柔不中正之质处险极而用
刚居阳用刚也不善处困之甚者也石坚重难胜之
物蒺藜刺(一无/刺字 …… (第 19a 页)
系辞备矣(本/义) 六三阳之阴上六阴之阴故将六
三言之则上六为妻(语/录)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
虽不当位有与也
伊川先生 曰唯力不足故困亨困之道必有援助当
困之时上下相求理当然也四与初为正应然四以
不中正处困其才不足以 …… (第 22a 页)
金车为九二象未详疑坎有轮象也(本/义)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伊川先生 曰截鼻曰劓伤于上也去足为刖伤于下
也上下皆掩于阴为其伤害劓刖之象也五君位也
人君之困由上下无与也 …… (第 25a 页)
也占具象中又利用祭祀久当𫉬福(本/义)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伊川先生 曰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困既极矣理当变 (第 29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困序卦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升
者自下而上自下升上以力进也不已必困矣故升
之后受之以困也困者惫 …… (第 1a 页)
难正志圣德日跻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
故曰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语/解)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伊川先生 曰如卦之才则困而能亨且得贞正乃大
人处困之道也故能吉而无咎大人处困不唯其道
自吉乐天安命(一作知 …… (第 2a 页)
不可尚口益取穷困(本/义)
彖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伊川先生 曰卦所以为困以刚为柔所掩蔽也陷于
下而掩于上所以困也陷亦掩也刚阳君子而为阴 …… (第 3a 页)
所以分晓只是困卦是个进退不得穷极底卦所
以难晓其大意亦可见(并语/录)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伊川先生 曰泽无水困乏之象也君子当困穷之时
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
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 …… (第 6b 页)
所妨正君子用力进步之地此致命遂志所以独
言于困之象也(易/说)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象曰入于幽谷
幽不明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处于至卑又居坎险之下在
困不能自济者也必得在上刚明之人为援助则可
以济其困矣初与四为正 …… (第 10a 页)
问伊川将株木作初之正应不能庇他如何先生
曰恐说臀字不去(语/录)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象曰困
于酒食中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酒食人所欲而所以施惠也二以刚中 …… (第 13a 页)
而心专一底意思(并语/录)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象曰据
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伊川先生 曰六三以阴柔不中正之质处险极而用
刚居阳用刚也不善处困之甚者也石坚重难胜之
物蒺藜刺(一无/刺字 …… (第 19a 页)
系辞备矣(本/义) 六三阳之阴上六阴之阴故将六
三言之则上六为妻(语/录)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
虽不当位有与也
伊川先生 曰唯力不足故困亨困之道必有援助当
困之时上下相求理当然也四与初为正应然四以
不中正处困其才不足以 …… (第 22a 页)
金车为九二象未详疑坎有轮象也(本/义)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
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伊川先生 曰截鼻曰劓伤于上也去足为刖伤于下
也上下皆掩于阴为其伤害劓刖之象也五君位也
人君之困由上下无与也 …… (第 25a 页)
也占具象中又利用祭祀久当𫉬福(本/义)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
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伊川先生 曰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困既极矣理当变 (第 29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坎上)
伊川先生 曰井序卦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承上升而不已必困为言谓上升不已而困则必反
于下也物之在下者莫如 …… (第 1a 页)
之象木入于水下而上乎水汲井之象也(易/传)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伊川先生 曰井之为物常而不可改也邑可改而之
它井不可迁也故曰改邑不改井汲之而不竭存之
而不盈无丧无得也至者 …… (第 1b 页)
事仍旧无得丧而又当敬勉不可几成而败也(木/义)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伊川先生 曰巽入于水下而上其水者井也井之养
于物不有穷已(一作无/有穷也)取之而不竭德有常也邑可
改井不可 …… (第 4a 页)
羸其瓶是一句意谓几至而止如绠未及井而瓶
败言功不成也(语/录)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伊川先生 曰木承水而上之(一作/来)乃器汲水而出井
之象君子观井之象法井之德以劳徕其民而劝勉
以相助之道也 …… (第 8b 页)
通矣且与后面羸其瓶凶之说不相合也(并语/录)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
禽时舍也
伊川先生 曰井与鼎皆物也就物以为义六以阴柔
居下上无应援无上水之象不能济物乃井之不可
食也井之不可(一无 …… (第 11a 页)
鸟亦莫之顾矣 时舍言为时所弃(并本/义)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伊川先生 曰二虽刚阳之才而居下上无应而比于
初不上而下之象也井之道上行者也涧谷之水则
旁出而就下二居井而就 …… (第 13a 页)
谓之井卦(并语/录)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
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伊川先生 曰三以阳刚居得其正是有济用之才者
也在井下之上水之清洁可食者也井以上为用居 …… (第 15b 页)
主俱泰此岂小知小力之谓哉所以未为井之盛
者盖汲汲亟欲施之与知命者殊科耳(答陈同/甫书)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伊川先生 曰四虽阴柔而处正上承九五之君才不
足以广施利物亦可自守者也故能脩治则得无咎 …… (第 19a 页)
无咎占者能自脩治则虽无及物之功而亦可以
无咎矣(本/义)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其才其德尽善
尽美井洌寒泉食也洌谓甘洁也井泉以寒为美甘
洁之寒泉可为人食也于 …… (第 21a 页)
新安朱氏曰洌洁也阳刚中正功及于物故为此
象占者有其德则契其象也(本/义)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伊川先生 曰井以上出为用居井之上井道之大成
也收汲取也幕蔽覆也取而不蔽其利无穷井之施
广矣大矣有孚有常而不 (第 23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坎上)
伊川先生 曰井序卦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承上升而不已必困为言谓上升不已而困则必反
于下也物之在下者莫如 …… (第 1a 页)
之象木入于水下而上乎水汲井之象也(易/传)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
其瓶凶
伊川先生 曰井之为物常而不可改也邑可改而之
它井不可迁也故曰改邑不改井汲之而不竭存之
而不盈无丧无得也至者 …… (第 1b 页)
事仍旧无得丧而又当敬勉不可几成而败也(木/义)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
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伊川先生 曰巽入于水下而上其水者井也井之养
于物不有穷已(一作无/有穷也)取之而不竭德有常也邑可
改井不可 …… (第 4a 页)
羸其瓶是一句意谓几至而止如绠未及井而瓶
败言功不成也(语/录)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伊川先生 曰木承水而上之(一作/来)乃器汲水而出井
之象君子观井之象法井之德以劳徕其民而劝勉
以相助之道也 …… (第 8b 页)
通矣且与后面羸其瓶凶之说不相合也(并语/录)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
禽时舍也
伊川先生 曰井与鼎皆物也就物以为义六以阴柔
居下上无应援无上水之象不能济物乃井之不可
食也井之不可(一无 …… (第 11a 页)
鸟亦莫之顾矣 时舍言为时所弃(并本/义)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伊川先生 曰二虽刚阳之才而居下上无应而比于
初不上而下之象也井之道上行者也涧谷之水则
旁出而就下二居井而就 …… (第 13a 页)
谓之井卦(并语/录)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象曰
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伊川先生 曰三以阳刚居得其正是有济用之才者
也在井下之上水之清洁可食者也井以上为用居 …… (第 15b 页)
主俱泰此岂小知小力之谓哉所以未为井之盛
者盖汲汲亟欲施之与知命者殊科耳(答陈同/甫书)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伊川先生 曰四虽阴柔而处正上承九五之君才不
足以广施利物亦可自守者也故能脩治则得无咎 …… (第 19a 页)
无咎占者能自脩治则虽无及物之功而亦可以
无咎矣(本/义)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其才其德尽善
尽美井洌寒泉食也洌谓甘洁也井泉以寒为美甘
洁之寒泉可为人食也于 …… (第 21a 页)
新安朱氏曰洌洁也阳刚中正功及于物故为此
象占者有其德则契其象也(本/义)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伊川先生 曰井以上出为用居井之上井道之大成
也收汲取也幕蔽覆也取而不蔽其利无穷井之施
广矣大矣有孚有常而不 (第 23a 页)
水在上相就而相克相灭息者也所以为革也又二
女同居而其归各异其志不同为不相得也故为革
也(易/传)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伊川先生 曰革者变其故也变其故则人未能遽信
故必已日然后人心信从元亨利贞悔亡弊坏而后
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 …… (第 1b 页)
革前圣后圣非出于一涂哉(并观物/内篇)
明道先生曰息训为生者盖息则生矣一事息则一
事生中无閒断(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 曰泽火相灭息又二女志不相得故为革
息为止息又为生息物止而后有生故为生义革之
相息谓止息也 事之变 …… (第 6a 页)
之耳(并语/录)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伊川先生 曰水火相息为革革变也君子观变革之
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
变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 …… (第 13b 页)
自与治历明时不甚相干圣人取象处只是依稀
地说不曾确定指杀只是见得这个意便说(并语/录)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伊川先生 曰变革事之大也必有其时有其位有其 …… (第 16a 页)
名而义不同也其占为当坚确固守而不可以有
为圣人之于变革其谨如此(本/义)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伊川先生 曰以六居二柔顺而得中正又文明之主
上有刚阳之君同德相应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
事理应上则得权势体顺 …… (第 18b 页)
于上于是可以革矣然必已日然后革之征吉而
无咎戒占者犹未可遽变也(本/义)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矣
伊川先生 曰九三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
不得中躁动于革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 …… (第 21a 页)
量这个是当革不当革说成一番又更如此商量
一番至于三番然后说成了却不是三人来说(语/录)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革之盛也阳刚革之才也离下体 …… (第 24a 页)
乾卦到九四爻谓乾道乃革也是到这处方变了
(语/录)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以阳刚之才中正之德居尊位大
人也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当也无不时也
所过变化事理炳著如虎 …… (第 27a 页)
做卜筮尚其占说(语/录)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
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伊川先生 曰革之终革道之成也君子谓善人良善
则已从革而变其著见若豹之彬蔚也小人昏愚难
迁者虽未能心化亦革其 (第 29b 页)
女同居而其归各异其志不同为不相得也故为革
也(易/传)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伊川先生 曰革者变其故也变其故则人未能遽信
故必已日然后人心信从元亨利贞悔亡弊坏而后
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 …… (第 1b 页)
革前圣后圣非出于一涂哉(并观物/内篇)
明道先生曰息训为生者盖息则生矣一事息则一
事生中无閒断(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 曰泽火相灭息又二女志不相得故为革
息为止息又为生息物止而后有生故为生义革之
相息谓止息也 事之变 …… (第 6a 页)
之耳(并语/录)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伊川先生 曰水火相息为革革变也君子观变革之
象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
变易之道事之至大理之 …… (第 13b 页)
自与治历明时不甚相干圣人取象处只是依稀
地说不曾确定指杀只是见得这个意便说(并语/录)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伊川先生 曰变革事之大也必有其时有其位有其 …… (第 16a 页)
名而义不同也其占为当坚确固守而不可以有
为圣人之于变革其谨如此(本/义)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伊川先生 曰以六居二柔顺而得中正又文明之主
上有刚阳之君同德相应中正则无偏蔽文明则尽
事理应上则得权势体顺 …… (第 18b 页)
于上于是可以革矣然必已日然后革之征吉而
无咎戒占者犹未可遽变也(本/义)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
矣
伊川先生 曰九三以刚阳为下之上又居离之上而
不得中躁动于革者也在下而躁于变革以是而行 …… (第 21a 页)
量这个是当革不当革说成一番又更如此商量
一番至于三番然后说成了却不是三人来说(语/录)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革之盛也阳刚革之才也离下体 …… (第 24a 页)
乾卦到九四爻谓乾道乃革也是到这处方变了
(语/录)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以阳刚之才中正之德居尊位大
人也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当也无不时也
所过变化事理炳著如虎 …… (第 27a 页)
做卜筮尚其占说(语/录)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
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伊川先生 曰革之终革道之成也君子谓善人良善
则已从革而变其著见若豹之彬蔚也小人昏愚难
迁者虽未能心化亦革其 (第 29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鼎序卦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
之为用所以革物也变腥而为熟易坚而为柔水火
不可同处也能使相合为 …… (第 1a 页)
龟山杨氏曰易六十四卦其在鼎也取象为备(语/录)
鼎元吉亨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致元亨也
止当云元亨文羡吉字卦才可以致元亨未便有元
吉也彖复止云元亨其羡 …… (第 2b 页)
元亨吉衍文也(本/义)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
刚是以元亨
伊川先生 曰卦之为鼎取鼎之象也鼎之为器法卦
之象也(一作法象/之器也)有象而后有器卦复用器而为义
也鼎大器 …… (第 3b 页)
飧牢礼当极其盛故曰大亨柔巽进而上得中应
刚以卦象卦变卦体释卦辞(本/义)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伊川先生 曰木上有火以木巽火也亨饪之象故为
鼎君子观鼎之象以正位凝命鼎者法象之器其形
端正其体安重取其端正 …… (第 7b 页)
以凝住那天之命如所谓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语/录)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颠趾未
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伊川先生 曰六在鼎下趾之象也上应于四趾而向
上颠之象也鼎覆则趾颠趾颠则覆其实矣非顺道
也然有当颠之时谓倾出 …… (第 9b 页)
彼谓子为王公在丧之称者恐不然(并语/录)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所
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刚实居中鼎中有实之象鼎之有
实上出则为用二阳刚有济用之才与五相应上从
六五之君则得正而其道 …… (第 13a 页)
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有实而不谨其所往则为
仇所即而陷于恶矣(本/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
耳革失其义也
伊川先生 曰鼎耳六五也为鼎之主三以阳居巽之
上刚而能巽其才足以济务然与五非应而不同五
中而非正三正而非中不 …… (第 16b 页)
不食此是阳爻阴阳终必和故有方雨之吉(语/录)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伊川先生 曰四大臣之位任天下之事者也天下之
事岂一人所能独任必当求天下之贤智与之协力
得其人则天下之治可不 …… (第 20a 页)
湿浑身(语/录)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伊川先生 曰五在鼎上耳之象也鼎之举措在耳为
鼎之主也五有中德故云黄耳铉加耳者也二应于
五来从于耳(一作/五 …… (第 23a 页)
排到这里无去处了(语/录)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伊川先生 曰井与鼎以上出为用处终鼎功之成也
在上铉之象刚而温者玉也九虽刚阳而居阴履柔
不极刚而能温者也居成 (第 25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鼎序卦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
之为用所以革物也变腥而为熟易坚而为柔水火
不可同处也能使相合为 …… (第 1a 页)
龟山杨氏曰易六十四卦其在鼎也取象为备(语/录)
鼎元吉亨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致元亨也
止当云元亨文羡吉字卦才可以致元亨未便有元
吉也彖复止云元亨其羡 …… (第 2b 页)
元亨吉衍文也(本/义)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
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
刚是以元亨
伊川先生 曰卦之为鼎取鼎之象也鼎之为器法卦
之象也(一作法象/之器也)有象而后有器卦复用器而为义
也鼎大器 …… (第 3b 页)
飧牢礼当极其盛故曰大亨柔巽进而上得中应
刚以卦象卦变卦体释卦辞(本/义)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伊川先生 曰木上有火以木巽火也亨饪之象故为
鼎君子观鼎之象以正位凝命鼎者法象之器其形
端正其体安重取其端正 …… (第 7b 页)
以凝住那天之命如所谓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语/录)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颠趾未
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伊川先生 曰六在鼎下趾之象也上应于四趾而向
上颠之象也鼎覆则趾颠趾颠则覆其实矣非顺道
也然有当颠之时谓倾出 …… (第 9b 页)
彼谓子为王公在丧之称者恐不然(并语/录)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实慎所
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刚实居中鼎中有实之象鼎之有
实上出则为用二阳刚有济用之才与五相应上从
六五之君则得正而其道 …… (第 13a 页)
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有实而不谨其所往则为
仇所即而陷于恶矣(本/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象曰鼎
耳革失其义也
伊川先生 曰鼎耳六五也为鼎之主三以阳居巽之
上刚而能巽其才足以济务然与五非应而不同五
中而非正三正而非中不 …… (第 16b 页)
不食此是阳爻阴阳终必和故有方雨之吉(语/录)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伊川先生 曰四大臣之位任天下之事者也天下之
事岂一人所能独任必当求天下之贤智与之协力
得其人则天下之治可不 …… (第 20a 页)
湿浑身(语/录)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伊川先生 曰五在鼎上耳之象也鼎之举措在耳为
鼎之主也五有中德故云黄耳铉加耳者也二应于
五来从于耳(一作/五 …… (第 23a 页)
排到这里无去处了(语/录)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伊川先生 曰井与鼎以上出为用处终鼎功之成也
在上铉之象刚而温者玉也九虽刚阳而居阴履柔
不极刚而能温者也居成 (第 25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震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鼎者器也震为长男故取主器之义而继鼎之后长
子传国家继位号者也故 …… (第 1a 页)
为长男其象则为雷其义则为动雷有震奋之象动
为惊惧之义(易/传)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伊川先生 曰阳生于下而上进有亨之义又震为动
为恐惧为有主震而奋𤼵动而进惧而脩有主而保
大皆可以致亨故震则 …… (第 1b 页)
惧则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重(本/义)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
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
也
伊川先生 曰震自有亨(一无/之字)义非由卦才震来而能 …… (第 3b 页)
匕鬯文王语已是解震亨了孔子又自说长子事
文王之语简重精切孔子之言方始条畅须拆开
看方得(并语/录)
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伊川先生 曰荐重袭也上下皆震故为荐雷雷重仍
则威益盛君子观荐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脩饬循
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脩 …… (第 8a 页)
象故曰脩九四不正有过而思改之象故曰省(易/传)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
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伊川先生 曰初九成震之主致震者也在卦之下处
震之初也知震之来当震之始若能以为恐惧而周
旋顾虑虩虩然不敢宁止 …… (第 9a 页)
新安朱氏曰成震之主处震之初故其占如此(本/义)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来
厉乘刚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居中得正善处震者也而乘初九
之刚九震之主震刚动而上奋孰能禦之厉猛也危
也彼求既猛则已处危矣 …… (第 10a 页)
丧了货贝又被人赶上高处去只当固守便好(并/语)
(录/)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苏苏神气缓散自失之状三以阴居阳
不正处不正于平时且不能安况处震乎故其震惧 …… (第 12b 页)
其不正则可以无眚矣(本/义)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居震动之时不中不正处柔失刚
健之道居四无中正之德陷溺于重阴之閒不能自
震奋者也故云遂泥泥滞 …… (第 14b 页)
不能自震也遂者无反之意泥滞溺也(本/义)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
事在中大无丧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虽以阴居阳不当位为不正然以
柔居刚又得中乃有中德者也不失中则不违于正
矣所以中为贵也诸卦二 …… (第 16a 页)
(语/录)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伊川先生 曰索索消索不存之状谓其志气如是六
以阴柔居震动之极其惊惧之甚志气殚索也矍矍
不安定貌志气索索则视 (第 19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震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
鼎者器也震为长男故取主器之义而继鼎之后长
子传国家继位号者也故 …… (第 1a 页)
为长男其象则为雷其义则为动雷有震奋之象动
为惊惧之义(易/传)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伊川先生 曰阳生于下而上进有亨之义又震为动
为恐惧为有主震而奋𤼵动而进惧而脩有主而保
大皆可以致亨故震则 …… (第 1b 页)
惧则致福而不失其所主之重(本/义)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
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
也
伊川先生 曰震自有亨(一无/之字)义非由卦才震来而能 …… (第 3b 页)
匕鬯文王语已是解震亨了孔子又自说长子事
文王之语简重精切孔子之言方始条畅须拆开
看方得(并语/录)
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伊川先生 曰荐重袭也上下皆震故为荐雷雷重仍
则威益盛君子观荐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脩饬循
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脩 …… (第 8a 页)
象故曰脩九四不正有过而思改之象故曰省(易/传)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
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伊川先生 曰初九成震之主致震者也在卦之下处
震之初也知震之来当震之始若能以为恐惧而周
旋顾虑虩虩然不敢宁止 …… (第 9a 页)
新安朱氏曰成震之主处震之初故其占如此(本/义)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来
厉乘刚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居中得正善处震者也而乘初九
之刚九震之主震刚动而上奋孰能禦之厉猛也危
也彼求既猛则已处危矣 …… (第 10a 页)
丧了货贝又被人赶上高处去只当固守便好(并/语)
(录/)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苏苏神气缓散自失之状三以阴居阳
不正处不正于平时且不能安况处震乎故其震惧 …… (第 12b 页)
其不正则可以无眚矣(本/义)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居震动之时不中不正处柔失刚
健之道居四无中正之德陷溺于重阴之閒不能自
震奋者也故云遂泥泥滞 …… (第 14b 页)
不能自震也遂者无反之意泥滞溺也(本/义)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
事在中大无丧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虽以阴居阳不当位为不正然以
柔居刚又得中乃有中德者也不失中则不违于正
矣所以中为贵也诸卦二 …… (第 16a 页)
(语/录)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
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伊川先生 曰索索消索不存之状谓其志气如是六
以阴柔居震动之极其惊惧之甚志气殚索也矍矍
不安定貌志气索索则视 (第 19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六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艮序卦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
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动静相因动则有静静则有
动物无常动之理艮所以 …… (第 1a 页)
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与横/渠书)
伊川先生 曰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
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
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 …… (第 2b 页)
臣止于义之谓艮(刘绚/师训) 艮止也止则便生不止则
不生艮始终万物(语/录)
伊川先生 曰艮为止止之道唯其时行止动静不以
时则妄也不失其时则顺理而合义在物为理处物
为义动静合理义不失其 …… (第 6b 页)
康节先生曰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
而代之此君子思不出其位素其位而行之意也(观/物)
(外/篇)
伊川先生 曰上下皆山故为兼山此而并彼为兼谓
重复(一作/复)也重艮之象也君子观艮止之象而思安 …… (第 22a 页)
(易/传)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伊川先生 曰六在最下趾之象趾动之先也艮其趾
止于动之初也事止于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以柔
处下当趾之时也行则失 …… (第 24a 页)
之则无咎而又以其阴柔故又戒其利永贞也(本/义)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
听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居中得正得止之道者也上无应
援不获其君矣三居下之上成止之主主乎止者也
乃刚而失中不得止之宜 …… (第 26a 页)
已无迹见于外也(荅潘/叔度)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伊川先生 曰限分隔也谓上下之际三以刚居刚而
不中为成艮之主决止之极也已在下体之上而隔
上下之限皆为止义故为 …… (第 30a 页)
艮其限则不得屈伸而上下判隔如列其夤矣危
厉熏心不安之甚也(本/义)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伊川先生 曰四大臣之位止天下之当止者也以阴 …… (第 32b 页)
象而占得无咎也(本/义)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伊川先生 曰五君位艮之主也主天下之止者也而
阴柔之才不足以当此义故止以在上取辅(一有/之字)义
言之(一无 …… (第 34b 页)
新安朱氏曰六五当辅之处故其象如此而其占
悔亡也悔谓以阴居阳正字羡文协韵可见(本/义)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刚实居上而又成艮之主在艮之
终止之至坚笃者也敦笃实也居止之极故不过而 (第 36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六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艮序卦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
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动静相因动则有静静则有
动物无常动之理艮所以 …… (第 1a 页)
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与横/渠书)
伊川先生 曰人之所以不能安其止者动于欲也欲
牵于前而求其止不可得也故艮之道当艮其背所
见者在前而背乃背之是 …… (第 2b 页)
臣止于义之谓艮(刘绚/师训) 艮止也止则便生不止则
不生艮始终万物(语/录)
伊川先生 曰艮为止止之道唯其时行止动静不以
时则妄也不失其时则顺理而合义在物为理处物
为义动静合理义不失其 …… (第 6b 页)
康节先生曰庄子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
而代之此君子思不出其位素其位而行之意也(观/物)
(外/篇)
伊川先生 曰上下皆山故为兼山此而并彼为兼谓
重复(一作/复)也重艮之象也君子观艮止之象而思安 …… (第 22a 页)
(易/传)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伊川先生 曰六在最下趾之象趾动之先也艮其趾
止于动之初也事止于初未至失正故无咎也以柔
处下当趾之时也行则失 …… (第 24a 页)
之则无咎而又以其阴柔故又戒其利永贞也(本/义)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随未退
听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居中得正得止之道者也上无应
援不获其君矣三居下之上成止之主主乎止者也
乃刚而失中不得止之宜 …… (第 26a 页)
已无迹见于外也(荅潘/叔度)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伊川先生 曰限分隔也谓上下之际三以刚居刚而
不中为成艮之主决止之极也已在下体之上而隔
上下之限皆为止义故为 …… (第 30a 页)
艮其限则不得屈伸而上下判隔如列其夤矣危
厉熏心不安之甚也(本/义)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伊川先生 曰四大臣之位止天下之当止者也以阴 …… (第 32b 页)
象而占得无咎也(本/义)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伊川先生 曰五君位艮之主也主天下之止者也而
阴柔之才不足以当此义故止以在上取辅(一有/之字)义
言之(一无 …… (第 34b 页)
新安朱氏曰六五当辅之处故其象如此而其占
悔亡也悔谓以阴居阳正字羡文协韵可见(本/义)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刚实居上而又成艮之主在艮之
终止之至坚笃者也敦笃实也居止之极故不过而 (第 36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巽上)
伊川先生 曰渐序卦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
之以渐渐者进也止必有进屈伸消息之理也止之
所生亦进也所反亦进也 …… (第 1a 页)
上巽下艮山上有木木之高而因山其高(一有/而字)有因
也其高有因乃其进有序也所以为渐也(易/传)
渐女归吉利贞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兼渐义而言也乾坤之变为巽
艮巽艮重而为渐在渐体而言中二爻交也由二爻
之交然后男女各得正位 …… (第 1b 页)
正故其占为女归吉而又戒以利贞也(本/义)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
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伊川先生 曰如渐之义而进乃女归之吉也谓正而
有渐也女归为大耳它进亦然○渐进之时而阴阳
各得正位进而有功也四 …… (第 4a 页)
三自旅而来九进居五皆为得位之正刚得中以
卦体言谓九五也动不穷以卦德言渐进之义(本/义)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伊川先生 曰山上有木其高有因渐之义也君子观
渐之象以居贤善之德化美于风俗人之进于贤德
必有其渐习而后能安非 …… (第 8b 页)
有脱字(本/义)○山上有木木渐长则山渐高所以为渐(语/录)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渐诸爻皆取鸿象鸿之为物至有时而群有
序不失其时序乃为渐也干水湄水鸟止于水之湄水至
近也其进可谓 …… (第 10b 页)
进于下未得所安而上复无应故其象如此而其
占则为小子厉虽有言而于义则无咎也(本/义)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伊川先生 曰二居中得正上应于五进之安裕者也
但居渐故进不速磐石之安平者江河之滨所有象
进之安自干之磐又渐进 …… (第 13b 页)
孔氏因之曰素故也故无禄养今日得之故愿莫
先也观此益见 伊川先生 造次不忘于道二子所
养如此而已昔孟子谓乐正子曰我不意子学古
之道而以餔啜也饮食之事疑于餔啜故 …… (第 15a 页)
言素飧得之以道则不为徒饱而处之安矣(本/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
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顺相
保也
伊川先生 曰平高曰陆平原也三在下卦之上进至
于陆也阳上进者也居渐之时志将渐进而上无应
援当守正以俟时安处平 …… (第 16a 页)
要和合故用不同也象曰顺相保也言须是上下
同心协力相保聚方足以禦寇(语/录)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
也
伊川先生 曰当渐之时四以阴柔进据刚阳之上阳
刚而上进岂能安处阴柔之下故四之处非安地如
鸿之进(一作/渐)于 …… (第 20a 页)
以安矣六四乘刚而顺巽故其象如此占者如之
则无咎也(本/义)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之
胜吉得所愿也
伊川先生 曰陵高阜也鸿之所止最高处也象君之
位虽得尊位然渐之时其道之行固亦非遽与二为
正应而中正之德同乃隔 …… (第 22b 页)
而为三四所隔然终不能夺其正也故其象如此
而占者如是则吉也(本/义)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仪
吉不可乱也
伊川先生 曰安定胡公以陆为逵逵云路也谓虚空
之中尔雅九达谓之逵逵通达无阻蔽之义也上九 (第 25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巽上)
伊川先生 曰渐序卦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
之以渐渐者进也止必有进屈伸消息之理也止之
所生亦进也所反亦进也 …… (第 1a 页)
上巽下艮山上有木木之高而因山其高(一有/而字)有因
也其高有因乃其进有序也所以为渐也(易/传)
渐女归吉利贞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兼渐义而言也乾坤之变为巽
艮巽艮重而为渐在渐体而言中二爻交也由二爻
之交然后男女各得正位 …… (第 1b 页)
正故其占为女归吉而又戒以利贞也(本/义)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
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伊川先生 曰如渐之义而进乃女归之吉也谓正而
有渐也女归为大耳它进亦然○渐进之时而阴阳
各得正位进而有功也四 …… (第 4a 页)
三自旅而来九进居五皆为得位之正刚得中以
卦体言谓九五也动不穷以卦德言渐进之义(本/义)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伊川先生 曰山上有木其高有因渐之义也君子观
渐之象以居贤善之德化美于风俗人之进于贤德
必有其渐习而后能安非 …… (第 8b 页)
有脱字(本/义)○山上有木木渐长则山渐高所以为渐(语/录)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渐诸爻皆取鸿象鸿之为物至有时而群有
序不失其时序乃为渐也干水湄水鸟止于水之湄水至
近也其进可谓 …… (第 10b 页)
进于下未得所安而上复无应故其象如此而其
占则为小子厉虽有言而于义则无咎也(本/义)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伊川先生 曰二居中得正上应于五进之安裕者也
但居渐故进不速磐石之安平者江河之滨所有象
进之安自干之磐又渐进 …… (第 13b 页)
孔氏因之曰素故也故无禄养今日得之故愿莫
先也观此益见 伊川先生 造次不忘于道二子所
养如此而已昔孟子谓乐正子曰我不意子学古
之道而以餔啜也饮食之事疑于餔啜故 …… (第 15a 页)
言素飧得之以道则不为徒饱而处之安矣(本/义)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
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顺相
保也
伊川先生 曰平高曰陆平原也三在下卦之上进至
于陆也阳上进者也居渐之时志将渐进而上无应
援当守正以俟时安处平 …… (第 16a 页)
要和合故用不同也象曰顺相保也言须是上下
同心协力相保聚方足以禦寇(语/录)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
也
伊川先生 曰当渐之时四以阴柔进据刚阳之上阳
刚而上进岂能安处阴柔之下故四之处非安地如
鸿之进(一作/渐)于 …… (第 20a 页)
以安矣六四乘刚而顺巽故其象如此占者如之
则无咎也(本/义)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象曰终莫之
胜吉得所愿也
伊川先生 曰陵高阜也鸿之所止最高处也象君之
位虽得尊位然渐之时其道之行固亦非遽与二为
正应而中正之德同乃隔 …… (第 22b 页)
而为三四所隔然终不能夺其正也故其象如此
而占者如是则吉也(本/义)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象曰其羽可用为仪
吉不可乱也
伊川先生 曰安定胡公以陆为逵逵云路也谓虚空
之中尔雅九达谓之逵逵通达无阻蔽之义也上九 (第 25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八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归妹序卦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
之以归妹进则必有所至故渐有归义归妹所以继
渐也归妹者女之归也妹 …… (第 1a 页)
相说也人之所说者少女故云妹为女归之象又有
长男说少女之义故为归妹也(易/传)
归妹征凶无攸利
伊川先生 曰以说而动动而不当故凶不当位不当
也征凶动则凶也如卦之义不独女归无所往而利
也(易/传)
横渠 …… (第 2b 页)
五又皆以柔乘刚故其占征凶而无所利也(本/义)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
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
柔乘刚也
伊川先生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
天地之常理也归妹女归于男也故云天地之大义
也男在女上阴从阳动故 …… (第 4a 页)
乘刚又以卦体释卦辞男女之交本皆正理惟若
此卦则不得其正也(本/义)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伊川先生 曰雷震于上泽随而动阳动于上阴说而
从女从男之象也故为归妹君子观男女配合生息
相续之象而以永其终知 …… (第 9b 页)
不正知其终之有敝也推之事物莫不皆然(本/义)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
能履吉相承也
伊川先生 曰女之归居下而无正应娣之象也刚阳 …… (第 11b 页)
君而已故又为跛能履之象而其占则征吉也○
恒谓有常久之德(本/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二阳刚(一作/刚阳)而得中女之贤正者也
上有正应而反阴柔之质动于说者也乃女贤而配
不良故二 …… (第 14a 页)
占则利幽人之贞也幽人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
也(本/义)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下之上本非贱者以失德而无正
应故为欲有归而未得其归须待也待者未有所适
也六居三不当位德不正 …… (第 16b 页)
之不正人莫之取者也故为未得所适而反归为
娣之象或曰须女之贱者(本/义)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阳居四四上体地之高也阳刚在
女子为正德贤明者也无正应未得其归也过时未 …… (第 19a 页)
轻从人而愆期以待所归之象正与六三相反(本/义)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
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居尊位妹之贵高者也下应于二
为下嫁之象王姬下嫁自古而然至帝乙而后正婚
姻之礼明男女之分虽至 …… (第 21a 页)
也○以贵行谓以其有中德之贵而行故不尚饰
(本/义)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实
承虚筐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女归之终而无应女归之无终者
也妇者所以承先祖奉祭祀不能奉祭祀则不可以 (第 25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八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归妹序卦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
之以归妹进则必有所至故渐有归义归妹所以继
渐也归妹者女之归也妹 …… (第 1a 页)
相说也人之所说者少女故云妹为女归之象又有
长男说少女之义故为归妹也(易/传)
归妹征凶无攸利
伊川先生 曰以说而动动而不当故凶不当位不当
也征凶动则凶也如卦之义不独女归无所往而利
也(易/传)
横渠 …… (第 2b 页)
五又皆以柔乘刚故其占征凶而无所利也(本/义)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
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
柔乘刚也
伊川先生 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男女配合
天地之常理也归妹女归于男也故云天地之大义
也男在女上阴从阳动故 …… (第 4a 页)
乘刚又以卦体释卦辞男女之交本皆正理惟若
此卦则不得其正也(本/义)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伊川先生 曰雷震于上泽随而动阳动于上阴说而
从女从男之象也故为归妹君子观男女配合生息
相续之象而以永其终知 …… (第 9b 页)
不正知其终之有敝也推之事物莫不皆然(本/义)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
能履吉相承也
伊川先生 曰女之归居下而无正应娣之象也刚阳 …… (第 11b 页)
君而已故又为跛能履之象而其占则征吉也○
恒谓有常久之德(本/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二阳刚(一作/刚阳)而得中女之贤正者也
上有正应而反阴柔之质动于说者也乃女贤而配
不良故二 …… (第 14a 页)
占则利幽人之贞也幽人亦抱道守正而不偶者
也(本/义)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下之上本非贱者以失德而无正
应故为欲有归而未得其归须待也待者未有所适
也六居三不当位德不正 …… (第 16b 页)
之不正人莫之取者也故为未得所适而反归为
娣之象或曰须女之贱者(本/义)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阳居四四上体地之高也阳刚在
女子为正德贤明者也无正应未得其归也过时未 …… (第 19a 页)
轻从人而愆期以待所归之象正与六三相反(本/义)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
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居尊位妹之贵高者也下应于二
为下嫁之象王姬下嫁自古而然至帝乙而后正婚
姻之礼明男女之分虽至 …… (第 21a 页)
也○以贵行谓以其有中德之贵而行故不尚饰
(本/义)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实
承虚筐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女归之终而无应女归之无终者
也妇者所以承先祖奉祭祀不能奉祭祀则不可以 (第 25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丰序卦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
物所归聚必成其大故归妹之后受之以丰也丰盛
大之义为卦震上离下震 …… (第 1a 页)
而能(一无/能字)明皆致丰之道明足以照动足以亨然后
能致丰大也(易/传)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伊川先生 曰丰为盛大其义自亨极天下之光大者
唯王者能至之假至也天位之尊四海之富群生之
众王道之大极丰之道其 …… (第 1b 页)
可矣故戒以勿忧宜日中也(本/义)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
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伊川先生 曰丰者盛大之义离明而震动明动相资
而成丰大也○王者有四海之广兆民之众极天下
之大也故丰大之道唯王 …… (第 3a 页)
大之时而为因陋就简之说君臣上下动以此藉
口于是安意肆志无所不为而大祸起矣(并语/录)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伊川先生 曰雷电皆至明震并行也二体相合故云
皆至明动相资成丰之象离明也照察之象震动也
威断之象折狱者必照其 …… (第 8a 页)
新安朱氏曰取其威照并行之象(本/义)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旬
灾也
伊川先生 曰雷电皆至成丰之象明动相资致丰之
道非明无以照非动无以行(一作/亨)相须犹形影相资
犹表里初(一 …… (第 10a 页)
如此也○过旬灾戒占者不可求胜其配亦爻辞
外意(并本/义)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𤼵若吉象曰有
孚𤼵若信以𤼵志也
伊川先生 曰明动相资乃能成丰二为明之主又得
中正可谓明者也而五在正应之地阴柔不正非能
动者二五虽皆阴而在明 …… (第 13b 页)
者宜如是也虚中有孚之象(本/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不
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伊川先生 曰沛字古本有作旆字者王弼以为幡幔
则是旆也幡幔围蔽于内者丰其旆其暗更甚于蔀 …… (第 18a 页)
也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不
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伊川先生 曰四虽阳刚为动之主又得大臣之位然
以不中正遇阴暗柔弱之主岂能致丰大也故为丰 …… (第 21b 页)
亦是它本身不中正所致故象云位不当先生曰
也是如此(语/录)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阴柔之才为丰之主固不能成其
丰大若能来致在下章美之才而用之则有福庆复
得美誉所谓吉也六二文 …… (第 25a 页)
如是则如其占矣(本/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象
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之质而居丰之极处动之终
其满假躁动甚矣处丰大之时宜乎谦屈而处极高
致丰大之功在乎刚健而 (第 28a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五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丰序卦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
物所归聚必成其大故归妹之后受之以丰也丰盛
大之义为卦震上离下震 …… (第 1a 页)
而能(一无/能字)明皆致丰之道明足以照动足以亨然后
能致丰大也(易/传)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伊川先生 曰丰为盛大其义自亨极天下之光大者
唯王者能至之假至也天位之尊四海之富群生之
众王道之大极丰之道其 …… (第 1b 页)
可矣故戒以勿忧宜日中也(本/义)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
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伊川先生 曰丰者盛大之义离明而震动明动相资
而成丰大也○王者有四海之广兆民之众极天下
之大也故丰大之道唯王 …… (第 3a 页)
大之时而为因陋就简之说君臣上下动以此藉
口于是安意肆志无所不为而大祸起矣(并语/录)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伊川先生 曰雷电皆至明震并行也二体相合故云
皆至明动相资成丰之象离明也照察之象震动也
威断之象折狱者必照其 …… (第 8a 页)
新安朱氏曰取其威照并行之象(本/义)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象曰虽旬无咎过旬
灾也
伊川先生 曰雷电皆至成丰之象明动相资致丰之
道非明无以照非动无以行(一作/亨)相须犹形影相资
犹表里初(一 …… (第 10a 页)
如此也○过旬灾戒占者不可求胜其配亦爻辞
外意(并本/义)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𤼵若吉象曰有
孚𤼵若信以𤼵志也
伊川先生 曰明动相资乃能成丰二为明之主又得
中正可谓明者也而五在正应之地阴柔不正非能
动者二五虽皆阴而在明 …… (第 13b 页)
者宜如是也虚中有孚之象(本/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丰其沛不
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伊川先生 曰沛字古本有作旆字者王弼以为幡幔
则是旆也幡幔围蔽于内者丰其旆其暗更甚于蔀 …… (第 18a 页)
也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曰丰其蔀位不
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伊川先生 曰四虽阳刚为动之主又得大臣之位然
以不中正遇阴暗柔弱之主岂能致丰大也故为丰 …… (第 21b 页)
亦是它本身不中正所致故象云位不当先生曰
也是如此(语/录)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阴柔之才为丰之主固不能成其
丰大若能来致在下章美之才而用之则有福庆复
得美誉所谓吉也六二文 …… (第 25a 页)
如是则如其占矣(本/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象
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之质而居丰之极处动之终
其满假躁动甚矣处丰大之时宜乎谦屈而处极高
致丰大之功在乎刚健而 (第 28a 页)
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六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旅序卦丰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
之以旅丰盛至于穷极则必失其所安旅所以次丰
也为卦离上艮下山止而 …… (第 1a 页)
不处之象故为旅也又丽乎外亦旅之象(易/传)
旅小亨旅贞吉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小亨得旅
之贞正而吉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旅者失其所居也序卦曰穷大者 …… (第 1b 页)
知圣人特地做一个卦说这旅则甚(语/录)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
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六上居五柔得中乎外也丽于上下之
刚顺乎刚也下艮止上离丽止而丽于明也柔顺而
得在外之中所止能丽于 …… (第 2b 页)
以卦体卦德释卦辞旅之时义大矣旅之时为难
处(本/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伊川先生 曰火之在高明无不照君子观明照之象
则以明慎用刑明不可恃故戒于慎明而止亦慎象 …… (第 5b 页)
刑而不留狱却只是火在山上之象又不干旅事
(语/录)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在旅之时处于卑下是柔弱 …… (第 7a 页)
如此(本/义)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
也
伊川先生 曰二有柔顺中正之德柔顺则众与之中
正则处不失当故能保其所有童仆亦尽其忠信虽
不若五有文明之德上下 …… (第 9b 页)
信则无欺而冇赖旅之最吉者也二有柔顺中正
之德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
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伊川先生 曰处旅之道以柔顺谦下为先三刚而不
中又居下体之上与艮之上有自高之象在旅而过
刚自高致困灾之道也自 …… (第 11b 页)
义义丧以旅之时而与下之道如此义当丧也(本/义)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
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伊川先生 曰四阳刚虽不居中而处柔在上体之下
有用柔能下之象得旅之宜也以刚明之才为五所
与为初所应在旅之善者 …… (第 14a 页)
象占如此然非其正位又上无刚阳之与下唯阴
柔之应故其心有所不快也(本/义)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有文明柔顺之德处得中道而上
下与之处旅之至善者也人之处旅能合文明之道
可谓善矣羁旅之人动而 …… (第 16b 页)
言其誉命闻于上也(本/义)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象曰以
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伊川先生 曰鸟飞腾处高者也上九刚不中而处最
高又离体其亢可知故取鸟象在旅之时谦降柔和
乃可自保而过刚自高失 (第 19b 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六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旅序卦丰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
之以旅丰盛至于穷极则必失其所安旅所以次丰
也为卦离上艮下山止而 …… (第 1a 页)
不处之象故为旅也又丽乎外亦旅之象(易/传)
旅小亨旅贞吉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言也如卦之才可以小亨得旅
之贞正而吉也(易/传)
白云郭氏曰旅者失其所居也序卦曰穷大者 …… (第 1b 页)
知圣人特地做一个卦说这旅则甚(语/录)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
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六上居五柔得中乎外也丽于上下之
刚顺乎刚也下艮止上离丽止而丽于明也柔顺而
得在外之中所止能丽于 …… (第 2b 页)
以卦体卦德释卦辞旅之时义大矣旅之时为难
处(本/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伊川先生 曰火之在高明无不照君子观明照之象
则以明慎用刑明不可恃故戒于慎明而止亦慎象 …… (第 5b 页)
刑而不留狱却只是火在山上之象又不干旅事
(语/录)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在旅之时处于卑下是柔弱 …… (第 7a 页)
如此(本/义)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
也
伊川先生 曰二有柔顺中正之德柔顺则众与之中
正则处不失当故能保其所有童仆亦尽其忠信虽
不若五有文明之德上下 …… (第 9b 页)
信则无欺而冇赖旅之最吉者也二有柔顺中正
之德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
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伊川先生 曰处旅之道以柔顺谦下为先三刚而不
中又居下体之上与艮之上有自高之象在旅而过
刚自高致困灾之道也自 …… (第 11b 页)
义义丧以旅之时而与下之道如此义当丧也(本/义)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处未得位
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伊川先生 曰四阳刚虽不居中而处柔在上体之下
有用柔能下之象得旅之宜也以刚明之才为五所
与为初所应在旅之善者 …… (第 14a 页)
象占如此然非其正位又上无刚阳之与下唯阴
柔之应故其心有所不快也(本/义)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有文明柔顺之德处得中道而上
下与之处旅之至善者也人之处旅能合文明之道
可谓善矣羁旅之人动而 …… (第 16b 页)
言其誉命闻于上也(本/义)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象曰以
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伊川先生 曰鸟飞腾处高者也上九刚不中而处最
高又离体其亢可知故取鸟象在旅之时谦降柔和
乃可自保而过刚自高失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