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樂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随序卦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夫说豫
 之道物所随也随所以次豫也为卦兑上震下兑为
 说震为动说而动动而说 …… (第 1a 页)
 阴阴必说随为随之义凡成卦既取二体之义又有
 取爻义者复有更取卦变之义者如随之取义尤为
 详备(易/传)
随元亨利贞无咎
  伊川先生
曰随之道可以致大亨也君子之道为众
 所随与己随于人及临事择所随皆随也随得其道 …… (第 1b 页)
  (本/义)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
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卦所以为随以刚来而下柔动而说也
 谓乾之上九来居坤之下坤之初六往居乾之上以
 阳刚来下于阴柔是以上 …… (第 3b 页)
  义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王肃本时作之今当

  从之释卦辞言能如是则天下之所从也随时之
  义大矣哉王肃本时字在之字下今当从之(本/义)
   伊川先生
说说而动动而说不是不当说说而动
  凡卦皆从内说出去盖卦自内生动而说却是若
  说说而动却是自家说他 …… (第 9b 页)
  说一时中易传曰凡赞之者欲人知其义之大玩

  而识之也只教人玩识时字(并易/说)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伊川先生
曰雷震于泽中泽随震而动为随之象君
 子观象以随时而动随时之宜万事皆然取其最明
 且近者言之君子以向晦 …… (第 11a 页)
  殊不知天下本无事所以然者以其不善推之故
  也此之谓不受命(易/说)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伊川先生
曰九居随时而震体且动之主有所随者
 也官主守也既有所随是其所主守有变易也故曰
 官有渝贞吉所随得正则 …… (第 14a 页)
  依公合理吾能随之所以多有功而不失也(易/说)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伊川先生
曰二应五而比初随先于近柔不能固守
 故为之戒云若系小子则失丈夫也初阳在下小子
 也五正应在(一作/居 …… (第 18b 页)
  彼既欲为好官又欲为好人此虽奸人之言然正
  合弗兼与也之意可以为世戒也(易/说)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象曰系丈夫志
舍下也
  伊川先生
曰丈夫九四也小子初也阳之在上者丈
 夫也居下者小子也三虽与初同体而切近于四故 …… (第 20b 页)
  小子随有求得失即得也(己丑/课程)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象曰随有获其
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以阳刚之才处臣位之极若于随
 有获则虽正亦凶有获谓得天下之心随于已为臣
 之道当使恩威一出于上 …… (第 25a 页)
  能在道以明又如释氏之湛然不动道家之精神
  专一亦近于有孚只为无在道以明(易/说)
九五孚于嘉吉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居尊得正而中实是其中诚在于
 随善其吉可知嘉善也自人君至于庶人随道之吉
 惟在随善而已下应二之 …… (第 30a 页)
 曰拘系之乃从维之(又从而/维之)王用亨于西山唯太王
 之事民心固结而不可解者其他皆不可如是之固
 也(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
曰上六以柔顺而居随之极极乎随者也
 拘系之谓随之极如拘持縻系之乃从维之又从而
 维系之也谓随之固结如 (第 34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蛊序卦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
 蛊承二卦之义以为次也夫喜说以随于人者必有
 事也无事则何喜何随蛊 …… (第 1a 页)
 象言之所以成蛊也以卦之才言之所以治蛊也(易/传)
  东莱吕氏曰易传云乃有事也天下本无事(己丑/课程)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伊川先生
曰既蛊则有复治之理自古治必因乱乱 …… (第 1b 页)
  之首庚者变之首制作政教之类则云甲举其首
  也发号施令之事则称庚庚犹更也雍曰甲庚之
  说自古失之甚至于论及辛丁为巫史之言独
  川先生
最为得也且蛊者事也事之蠹弊者也故
  传曰皿虫为蛊天下之事如循环新故治乱相因 …… (第 3b 页)
  必利达之事君子以喜随人者必脩已之事(易/说)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


  伊川先生
曰以卦变及二体之义而言刚上而柔下
 谓乾之初九上而为上九坤之上六下而为初六也
 阳刚尊而在上者也今往 …… (第 7a 页)
 是就事上学蛊振民育德然有所知后方能如此何

 必读书然后为学(显道/所录)
  伊川先生
曰山下有风风遇山而回则物皆散乱故
 为有事之象君子观有事之象以振济于民养育其
 德也在已则养德于天下 …… (第 19b 页)
  两事则皆非吾所当事矣今人所作不是无益于
  己无益于人即有害于己有害于人(易/说)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象曰干父之蛊意
承考也
  伊川先生
曰初六虽居最下成卦由之有主之义居 …… (第 22b 页)
 又曰干父
  之蛊有子考无咎犹继以厉终吉(己丑/课程)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二阳刚为六五所应是以阳刚之才
 在下而干夫在上阴柔之事也故取子干母蛊为义
 以刚阳之臣辅柔弱之君 …… (第 27a 页)
  看此是伊川晚年更练世变故见得到此(易/说)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


  伊川先生
曰三以刚阳之才居下之上主干者也子
 干父之蛊也以阳处刚而不中刚之过也然而在巽
 体虽刚过而不为无顺顺 …… (第 31b 页)
  与未到者为地若只与已到者为地则是未到者
  无一入得道理(易/说)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伊川先生
曰四以阴居阴柔顺之才也所处得正故
 为宽裕以处其父事者也夫柔顺之才而处正仅能 …… (第 33b 页)
  至诚不能感通所处之地如此若往干父之事必
  有悔吝惟优游宽裕以处其父之事乃可(易/说)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伊川先生
曰五居尊位以阴柔之质当人君之干而 …… (第 36b 页)
  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易/说)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伊川先生
曰上九居蛊之终无系应(一无/应字)于下处事
 之外无所事之地也以刚明之才无应援而处无事
 之地是贤人 (第 39b 页)
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三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兑下/坤上)
  伊川先生
曰临序卦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
 者大也蛊者事也有事则可大矣故受之以临也韩
 康伯云可大之业由事而 …… (第 1a 页)
 水故地上有水则为比泽上有地则为临也临者临
 民临事凡所临皆是在卦取自上临下临民为义(易/传)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伊川先生
曰以卦才言也临之道如卦之才则大亨
 而正也 二阳方长于下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为
 之戒曰阳虽方盛至于八 …… (第 1b 页)
  占而戒之(本/义)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伊川先生
曰浸渐也二阳长于下而渐进也下兑上
 坤和说而顺也刚得中道而有应助是以能大亨而
 得正合天之道刚正而和 …… (第 4b 页)
  戒他日临事必不失枝落节若持八月尚久之心
  事到面前必元措置(易/说)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伊川先生
曰泽之上有地泽岸也水之际也物之相
 临与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泽上有地为临也君子 …… (第 10a 页)
 水地相浸渍而临其上便自有教思无穷容保民
  无疆意(易/说)
初九咸临贞吉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伊川先生
曰咸感也阳长之时感动于阴四应于初
 感之者也比它卦相应尤重四近君之位初得正位 …… (第 12b 页)
   又曰临初感于四也而曰志行正二感于五者

  而曰未顺命则下之事上可知矣(己丑/课程)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伊川先生
曰二方阳长而渐盛感(一作/咸)动于六五中
 顺之君其交之亲故见信任得行其志所临吉而无
 不利也吉者已 …… (第 15a 页)
  臣之感君须戒于顺(易/说)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
忧之咎不长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下之上临人者也阴柔而说体又
 处不中正以甘说临人者也在上而(一无/而字)以甘说临
 下失德之甚 …… (第 18b 页)
  位不当戒惧自守则可无咎甘临求诸人既忧之
  求诸己(易/说) 又曰外求不若内求(己丑/课程)
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伊川先生
曰四居上之下与下体相比是切临于下
 临之至也临道尚近故以比为至四居正位而下应 …… (第 20b 页)
  于象又发明三句盖上得乎君身得其正下得其
  助临之至也(易/说)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伊川先生
曰五以柔中顺体居尊位而下应于二刚
 中之臣是能倚任于二不劳而治以知临下者也夫 …… (第 22b 页)
  盖用众人聪明以临下此乃大君之所宜也舜辟
  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之意(易/说)
上六敦临吉无咎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坤之极顺之至也居临之终敦厚
 于临也与初二虽非正应然大率阴求于阳又其至
 顺故志在从乎二阳尊而 (第 25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坤下/巽上)
  伊川先生
曰观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
 之以观观所以次临也凡观视于物则为观(平/声)为观
 于下则为观( …… (第 1a 页)
 阴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在诸爻
 则唯取观见随时为义也(易/传)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伊川先生
曰予闻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为天
 下之(一无/之字)表仪必极其庄敬则下观仰而化也故为
 天下之观当 …… (第 1b 页)
  荐有孚颙若上下交孚气象(易/说)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伊川先生
曰五居尊位以阳刚中正之德为下所观
 其德甚大故曰大观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顺而巽 …… (第 5a 页)
  不巽顺则亦非为上之道(易/说) 又曰易传见天道

  之神体神道以设教非见则莫能体(己丑/课程)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生以省方观民设教
  伊川先生
曰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由历周览之象
 故先王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天
 子巡省四方观视民俗设 …… (第 17b 页)
  一边事(易/说)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阴柔之质居远于阳是以(一作/其)
 见者浅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观阳刚中正在上圣贤
 之君也近之则 …… (第 19b 页)
  东莱吕氏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辞虽指小人意
  却属君子小人则可君子则不可(易/说)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伊川先生
曰二应于五观于五也五刚阳中正之道
 非二阴暗柔弱所能观见也故但如窥觇之观耳窥
 觇之观虽少见而不能 …… (第 21b 页)
  之正也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则非所利矣在丈
  夫则为丑也(本/义)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非其位处顺之极能顺时以进退
 者也若居当其位则无进退之义也观我生我之所
 生谓动作施为出于己者 …… (第 23b 页)
 又曰三居上下之交政
  是用力斟量处(己丑/课程)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伊川先生
曰观莫明于近五以刚阳中正居尊位圣
 贤之君也四切近之观见其道故云观国之光观见
 国之盛德光辉也不指君 …… (第 26b 页)
  之与驩兜近而远者也孟子之于孔子文王之于
  舜远而近者也(易/说)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时之治乱俗之美恶
 系乎已而己观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
 己之所为政化善也乃无 …… (第 30a 页)
  右前后阿谀迎合然却自有验得处俗之美恶时

  之治乱此其不可掩而最可观者也(易/说)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伊川先生
曰上九以刚阳之德处于上为下之所观
 而不当位是贤人君子不在于位而道德为天下所
 观仰者也观其生观其所 (第 33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噬嗑序卦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
 噬嗑嗑者合也既有可观然后有来合之者也噬嗑
 所以次观也噬齧也嗑合 …… (第 1a 页)
  下万事使皆去其间隔而合之颜子未达一间亦
  间也钻仰之勤其噬嗑之用乎(己丑/课程)
噬嗑亨利用狱
  伊川先生
曰噬嗑亨卦自有亨义也天下之事所以
 不得亨者以有间也噬而嗑之则亨通矣利用狱噬
 而嗑之之道宜用刑狱也 …… (第 2b 页)
 (己丑/课程)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伊川先生
曰颐中有物故为噬嗑有物间于颐中则
 为害噬而嗑之则其害亡乃亨通也故云噬嗑而亨 …… (第 5b 页)
  一卦三阴三阳谓之刚柔分曰易中三阴三阳卦
  多独于此言何也先生曰偶于此言之其他卦别
  有义(并语/录)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伊川先生
曰象无倒置者疑此文互也雷电相须并
 见之物亦有嗑象电明而雷威先王观雷电之象法
 其明与威以明其刑罚饬 …… (第 12b 页)
  难易之说金矢黄金艰贞厉之戒揭于坐右而以
  蚤夜览观焉此其志岂以一得其情而遽喜者哉
  (文/集)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伊川先生
曰九居初最在下无位者也下民之象为
 受刑之人当用刑之始罪小而刑轻校木械也其过 …… (第 16b 页)
  淳周公察其所从来自其所以为恶之本原而制
  之岂后人区区制其末流之比哉(易/说)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伊川先生
曰二应五之位用刑者也四爻皆取噬为
 义二居中得正是用刑得其中正也用刑得其中正 …… (第 20a 页)
  鸣鼓而攻之圣人以严御恶政所谓中也(易/说)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三居下之上用刑者也六居三处不当
 位自处不得其当而刑于人则人不服而怨怼悖犯
 之如噬齧乾腊坚韧之物 …… (第 23b 页)
  鹊用一药而治二病立一言而正彼己其意深矣
  (易/说)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居近君之位当噬嗑之任者也四
 已过中是其间愈大而用刑愈深也故云噬乾胏胏
 肉之有联(一无/联字 …… (第 26a 页)
  戒后汉董卓为汉大间王允诛之至其终而不能
  艰贞汉遂复乱正此爻之所戒也(易/说)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伊川先生
曰五在卦愈上而为噬乾肉反易于四之 …… (第 31a 页)
  间者耳间既去则所得非自外来(易/说)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伊川先生
曰上过乎尊位无位者也故为受刑者居
 卦之终是其间大噬之极也系辞所谓恶积而不可
 掩罪大而不可解者也故 (第 35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六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贲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
 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之合则必有文文乃饰也
 如人之合聚则有威仪上 …… (第 1a 页)
 山者草木百物之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
 品汇皆被其光彩有贲饰之象故为贲也(易/传)
贲亨小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
曰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
 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文饰之道可增其光
 彩故能小利于进也(易 …… (第 1b 页)
  攸往而已(易/说)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伊川先生
曰卦为贲饰之象以上下二体刚柔交相
 (一作/相交)为文饰也下体本乾柔来文其中而为离上体
 本坤刚往文 …… (第 4a 页)
  其为文耳此一段当看观字唯能观察此理则在
  天者可以知时变在人者可以化成天下也(易/说)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伊川先生
曰山者草木百物之(一无/之字)所聚生也火在
 其(一无/其字)下而上照庶类皆被其光明为贲饰之象也
  …… (第 15b 页)
  故曰无敢折狱(易/说)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伊川先生
曰初九以刚阳居明体而处下君子有刚
 明之德而在下者也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于天
 下惟自贲饰其所行而已 …… (第 20a 页)
  当乘之耳义当乘则乘之矣若义之所在而乘之
  则亦足以光华此足以见君子不有外物之意(易/说)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伊川先生
曰卦之为贲虽由两爻之变而文明之义
 为重一实贲之主也故主言贲之道饰于物者不能
 大变其质也因其质而加 …… (第 23b 页)
  东莱吕氏曰大凡有本则有文夫人之须不离于
  颐颔文生于本无本之文则不足贵(易/说)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伊川先生
曰三处文明之极与二四二阴间处相贲
 贲之盛者也故云贲如如辞助也贲饰之盛光彩润 …… (第 26a 页)
  文亦然(易/说)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
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四与初为正应相贲者也本当贲如而
 为三所隔故不获相贲而皤如皤白也未获贲也马
 在下而动者也未获相贲 …… (第 30a 页)
  可(易/说)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


  伊川先生
曰六五以阴柔之质密比于上九刚阳之
 贤阴比于阳复无所系应从之者也受贲于上九也
 自古设险守国故城垒多 …… (第 33b 页)
  其才柔弱不足有为而资求于人与不求者固异
  矣故曰终吉(易/说)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 (第 41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二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坤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剥序卦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
 故受之以剥夫物至于文饰亨之极也极则必反故
 贲终则剥也卦五阴而一 …… (第 1a 页)
  饰为亨则其亨尽矣譬如花开方其未开之时固
  有无穷之意及其一开之后则残谢而已岂复有
  馀蕴哉(易/说)
剥不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
曰剥者群阴长盛消剥于(一作/一)阳之时众
 小人剥丧于(一无/于字)君子故君子不利有所往唯当巽 …… (第 1b 页)
  故占得之者不可以有所往也(本/义)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伊川先生
曰剥剥也谓剥落也柔变刚也柔长而刚
 剥也夏至一阴生而渐长一阴长则一阳消至于(一/无) …… (第 2b 页)
  迅雷风烈之时(语/录)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伊川先生
曰艮重于坤山附于地也山高起于地而
 反附著于地圯剥之象也上谓人君与居人上者观
 剥之象而厚固其下以安 …… (第 7b 页)
  地厚所以山安其居而不摇人君厚下以得民则
  其位亦安而不摇犹所谓本固邦宁也(语/录)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伊川先生
曰阴之剥阳自下而上以床为象者取身
 之所处也自下而剥渐至于身也剥床以足剥床之
 足也剥始自下故为剥足 …… (第 9a 页)
  新安朱氏曰剥自下起灭正则凶故其占如此蔑
  灭也(本/义)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伊川先生
曰辨分隔上下者床之干也阴渐进而上
 剥至于辨愈蔑于正也凶益甚矣 阴之侵剥于(一/作)
 (刚/)阳得 …… (第 11a 页)
  君子之凶也(语/录)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伊川先生
曰众阴剥阳之时而三独居刚应刚与上
 下之阴异矣志从于正在剥之时为无咎者也三之
 为可谓善矣不言吉何也 …… (第 13b 页)
  得小人之心必失君子之心得君子之心必失小
  人之心无两立之理(易/说)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伊川先生
曰始剥于床足渐至于肤肤身之外也将
 灭其身矣其凶可知阴长已盛阳剥已甚贞道已消
 故更不言蔑贞直言凶也 …… (第 15b 页)
  新安朱氏曰阴祸切身故不复言蔑贞而直言凶
  也(本/义)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剥及君位剥之极也其凶可知故更不
 言剥而别设义以开小人迁善之门五群阴之主也
 鱼阴物故以为象五能使 …… (第 17a 页)
 事生中无间断硕果不食则便为复也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
曰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
 硕大之果不见食将见复生之理上九亦(一作一/一作已)
 则纯阴矣 (第 21b 页)
 次夬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未有
 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其昌是以圣
 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刚(并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
曰复序卦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
 受之以复物无剥尽之理故剥极则复来(一无/来字)阴极
 则阳生阳剥 …… (第 1b 页)
  东莱吕氏曰复小而辨于物当初一下岂曾不完
  具只是上面大有阶级(易/说)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伊川先生
曰复亨既复则亨也阳气复生于下渐亨
 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则渐以亨通泽于天
 下故复则有亨盛之理也 …… (第 2b 页)
 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
 天根岂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
 根月窟间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击壤/集)
  伊川先生
曰复亨谓刚反而亨也阳刚消极而来反
 既来反则渐长盛而亨通矣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
 无疾朋来无咎以卦才言 …… (第 21b 页)
  身反观天地以生物为心人能于善心发处以身
  反观之便见得天地之心(并易/说)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伊川先生
曰雷者阴阳相薄而成声当阳之微未能
 发也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也阳始生于下而甚微
 安静(一作/顺)而后 …… (第 53a 页)
  体人有善心不能充长盖人以天人为两体故也
  (易/说)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伊川先生
曰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
 反善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
 不远而复也失而后有复 …… (第 58a 页)
  然而欲进于此奈何其惟格物以至之而克己以
  终之乎呜呼此先公之所以教某者今并以告陈
  子(南轩/集)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伊川先生
曰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志从于
 阳能下仁也复之休美者也复者复于礼也复礼则 …… (第 64a 页)
  正语荅颜子之问克己复礼为仁相似盖圣人之
  语只是一理(易/说)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
曰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
 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
 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 …… (第 66b 页)
 不固屡失屡复之象屡失故危复则无咎故其占
  又如此(本/义)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伊川先生
曰此爻之义最宜详玩四行群阴之中而
 独能复自处于正下应于阳刚其志可谓善矣不言 …… (第 69a 页)
  于剥之六三及此爻见之(本/义)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以中顺之德处君位能敦笃于复
 善者也故无悔虽本善戒亦在其中矣阳复方微之
 时以柔居尊下复无助未 …… (第 71b 页)
  (南轩/集)

上六迷复凶有灾𤯝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伊川先生
曰以阴柔居复之终终迷不复者也迷而
 不复其凶可知有灾𤯝灾天灾自外来𤯝已过由自
 作既迷不复善在己 (第 75a 页)
 人未达一息尔不迁怒不贰过无伐善无施劳三月

 不违仁者此意也(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
曰无妄序卦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
 复者反于道也既复于道则合(一无/合字)正理而无妄故
 复之后受之 …… (第 1b 页)
  然无妄是自然之诚不欺是著力去做底无妄自
  是我无妄故诚不欺者对物而言故次之(语/录)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
曰无妄者至诚也至诚者(一无/者字)天之道也
 天之化育万物生生不穷各正其性命乃无妄也人 …… (第 2b 页)
 动而动则为无妄然所以有眚者阳微而无应也有

 应而动则为益矣(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
曰谓初九也坤初爻变而为震刚自外而
 来也震以初爻为主成卦由之故初为无妄之主动
 以天为无妄动而以天动 …… (第 6a 页)
 农之有田而不勤稼穑者荒也不亦祸乎农有勤于

 稼穑而复败诸水旱其荒不亦灾乎故象言先王以
 茂对时育万物贵不妄也(并语/录)
  伊川先生
曰雷行于天下阴阳交和相薄而成声于
 是惊蛰藏振萌芽发生(一作/育)万物其所赋与洪纤高
 下各正其性命 …… (第 15b 页)
  所谓生之谓性者语虽似而意亦差此则立义甚
  精(与张南轩问/孟子说所疑)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刚阳为主于内无妄之象以刚实
 (一无/实字)变柔而居内中诚不妄者也以无妄而往何所
 不吉卦辞言 …… (第 19a 页)
  无往而不得志矣故吉居无妄之时利在正而已
  往则匪正故曰不利有攸往各有所当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 伊川先生
曰卦辞言不利有攸往者
  谓既无妄则不可复往过则妄矣爻言往吉谓以
  无妄之道而行则吉也以是知伊川之 …… (第 20a 页)
  新安朱氏曰以刚在内诚之主也如是而往其吉
  可知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伊川先生
曰凡理之所然者非妄也人所欲(一作/欲所)
 者乃妄也故以耕穫菑畬譬之六二居中得正又应
 五之中正居 …… (第 21a 页)
  是人为人为则妄矣易传言心有欲而为者则妄

  也最好玩味(易/说)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
人得牛邑人灾也
  伊川先生
曰三以阴柔而不中正是为妄者也又志
 应于上欲也亦妄也在无妄之道为灾害也人之妄
 动由有欲也妄动而得亦 …… (第 27b 页)
  指示人尤为简切盖无妄之得失必随之初不曾
  得也(易/说)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伊川先生
曰四刚阳而居乾体复无应与无妄者也
 刚而无私岂有妄乎可贞固守此自无咎也九居阴
 得为正(一作/贞)乎 …… (第 33a 页)
  偏圣人所以戒人可以正固守之也此有二义以
  九居四刚柔相济为中中则无妄(易/说)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中正当尊位下复以中正顺应之
 可谓无妄之至者也其道无以加矣疾为之病者也
 以九五之无妄如其有疾 …… (第 35a 页)
  未曾变也今惟当自治其目而色自定却无改色
  以从目之理(易/说)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伊川先生
曰上九居卦之终无妄之极者也极而复
 行过于理也过于理则妄也(一作/矣)故上九而行则有过
 眚而无所利 (第 39b 页)
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乾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大畜序卦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
 大畜无妄则为有实故可畜聚大畜所以次无妄也
 为卦艮上乾下天而在于 …… (第 1a 页)
  实辉光可也(并易/说) 又曰有无妄然后可畜荀子
  养心莫善于诚之语未莹(己丑/课程)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伊川先生
曰莫大于天而在山中艮在上而止乾于
 下皆蕴畜至大之象也在人为学术道德充积于内 …… (第 2a 页)
  济危难而天下安故利(易/说)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
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伊川先生
曰刚健笃实辉光以卦之才德而言也乾
 体刚健艮体笃实人之才刚健笃实则所畜能大充
 实而有辉光畜之不已则 …… (第 6a 页)
  是取败之道也(易/说)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伊川先生
曰天为至大而在山之中所畜至大之象
 君子观象以大其蕴畜人之蕴畜由学而大在多闻
 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 …… (第 14b 页)
  求其心如是而后德可畜也不善畜者盖有玩物
  丧志者矣(易/说)
初九有厉利己象曰有厉利己不犯灾也
  伊川先生
曰大畜能(一作/艮)止畜乾也故乾三爻皆取
 被止(一作/止之)为义艮三爻皆取止之为义初以阳刚又
 健 …… (第 19a 页)
  利己凡人在我虽刚而时之所不可苟不顾而强
  求之则其犯灾也必矣(易/说)
九二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伊川先生
曰二为六五所畜止势不可进也五据在 …… (第 22a 页)
  其宜见其不可自说其舆輹而不行也故象曰中
  无尤(易/说)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
往上合志也
  伊川先生
曰三刚健之极而上九之阳亦上进之物
 又处畜之极而思变也与三乃不相畜而志同相应
 以进者也三以刚健之才 …… (第 25b 页)
  敢放肆防闲舆卫使无倾覆之患最九三之难者
  也惟其知艰贞而闲舆卫故利有攸往(易/说)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伊川先生
曰以位而言则四下应于初畜初者也初
 居最下阳之微者微而畜之则易制犹童牛而加牿
 大善而吉也概论畜道则 …… (第 31a 页)
 善矣治民者不止其争而教之让之类是也(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
曰六居君位止畜天下之邪恶夫以亿兆
 之众发其邪欲之心人君欲力以制之虽密法严刑
 不能胜也夫物有总摄事 …… (第 37a 页)
  柔居中而当尊位是以得其机会而可制故其象
  如此占虽吉而不言元也(本/义)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伊川先生
曰予闻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误加何字
 事极而反理之常也故畜极而亨小畜畜之小故极
 而成大畜畜之大故极而 (第 42a 页)
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一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震下/艮上)
  伊川先生
曰颐序卦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夫
 物既畜聚则必有以养之无养则不能存息颐所以
 次大畜也卦上艮下震上 …… (第 1a 页)
  当看凡人未尝无良心良知也若能知所以养之
  则此理自存至于生生不穷矣息生也(易/说)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伊川先生
曰颐之道以正则吉也人之养身养德养
 人养于人皆以正道则吉也天地造化育养万物各
 得其宜者亦正而已矣观 …… (第 2a 页)
  文武则吉如邪说养之则凶(易/说)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

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贞吉所养者正则吉也所养谓所养之
 人与养之之道自求口实谓其自求养身之道皆以
 正则吉也 圣人极言颐 …… (第 3b 页)
  多安得人人而养之惟得其要会则所养甚约而
  所及甚博其要先在于养贤而已(易/说)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伊川先生
曰以二体言之山下有雷雷震于山下山 …… (第 9b 页)
  易传有发动之意此意当自体会(易/说)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


  伊川先生
曰蒙之初六蒙者也爻乃主发蒙而言颐
 之初九亦假外而言尔谓初也舍尔之灵龟乃观我
 而朵颐我对尔而设初之 …… (第 13a 页)
  震动也颐养也动而求养故三爻皆凶是知躁动

  以求富贵利禄无时而不凶也(易/说)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伊川先生
曰女不能自处必从男阴不能独立必从
 阳二阴柔不能自养待养于人者也天子养天下诸
 侯养一国臣食君上之禄 …… (第 17a 页)
  于上则往而得凶丘上之高者上之象也 初上
  皆非其类也(本/义)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
悖也
  伊川先生
曰颐之道惟正则吉三以阴柔之质而处
 (一有/又字)不中正又在动之极是柔邪不正而动者也其 …… (第 21b 页)
  新安朱氏曰阴柔不中正以处动极拂于颐矣既
  拂于颐虽正亦凶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
上施光也
  伊川先生
曰四在人上大臣之位六以阴居之阴柔
 不足以自养况养天下乎初九以阳刚居下在下之
 贤也与四为应四又柔顺 …… (第 23b 页)
  逐逐求而继也又能如是则无咎矣(本/义)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

上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颐之时居君位养天下者也然其
 阴柔之质才不足以养天下上有刚阳之贤故顺从
 之赖其养己以济天下君 …… (第 29b 页)
  新安朱氏曰六五阴柔不正居尊位而不能养人
  反赖上九之养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伊川先生
曰上九以刚阳之德居师傅之任六五之
 君柔顺而从于己赖己之养是当天下之任天下由
 之以养也以人臣而当是 (第 32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二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大过序卦曰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
 故受之以大过凡物养而后能成成则能动动则有
 过大过所以次颐也为卦 …… (第 1a 页)
 舜之禅让汤武之放伐皆由(一有/此字)道也道无不中无

 不常以世人所不常(一作/尝)见故谓之大过于常也(易/传)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伊川先生
曰小过阴过于上下大过阳过于中阳过
 于中而上下弱矣故为栋桡之象栋取其胜重四阳
 聚于中可谓重矣九三九 …… (第 2a 页)
 也伊周其人也不可惧也有大德无大位不可过也
 孔孟其人也不可闷也其位不胜德耶大哉位乎待
 才(一云/时)用之宅也(观物/外篇)
  伊川先生
曰大者过谓阳过也在事为事之大者过
 与其过之大 本末弱谓上下二阴衰弱阳盛则阴
 衰故为大者过在小过则 …… (第 4a 页)
  动声色(易/说)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伊川先生
曰泽润养于木者也乃至灭没于木则过
 甚矣故为大过君子观大过之象以立其大过人之
 行君子所以大过人者以 …… (第 10b 页)
  纷之论人数虽众然其说皆无根蒂乃独立也至
  此则我反为众众反为独矣(易/说)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伊川先生
曰初以阴柔巽体而处下过于畏慎者也
 以柔在下用茅藉物之象不错诸地而藉以茅过于 …… (第 13b 页)
   藉用白茅亦有过慎之意此是大过之初所以

  其过尚在小(语/录)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
过以相与也
  伊川先生
曰阳之大过比阴则合故二与五皆有生
 象九二当大过之初得中而居柔与初密比而相与
 初既切比于二二复无应 …… (第 16a 页)
  稊根也荣于下者也荣于下则生于上矣夫虽老
  而得女妻犹能成生育之功也(本/义)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伊川先生
曰夫居大过之时兴大过之功立大过之
 事非刚柔得中取于人以自辅则不能也既过于刚
 强则不能与人同常常之 …… (第 20a 页)
  新安朱氏曰三四二爻居卦之中栋之象也九三

  以刚居刚不胜其重故象桡而占凶(本/义)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伊川先生
曰四居近君之位当大过之任者也居柔
 为能用柔相济既不过刚则能胜其任如栋之隆起
 是以吉也隆起(一作 …… (第 23a 页)
  有它则吝也(本/义)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
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当大过之时本以中正居尊位然
 下无应助固不能成大过之功而上比过极之阴其 …… (第 25b 页)
  象占皆与二反(本/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以阴柔处过极是小人过常之极
 者也小人之所谓大过非能为大过人之事也直过
 常越理不恤危亡履险蹈 (第 29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三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坎上/坎下)
  伊川先生
曰习坎序卦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
 坎者陷也理无过而不己过极则必陷坎所以次大
 过也习谓重习他卦虽重 …… (第 1a 页)
  居阳中则为丽是知小人犹可以依附君子君子
  于小人群众中决无容身之地(易/说)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伊川先生
曰阳实在中为中有孚信维心亨维其心
 诚一故能亨通至诚可以通金石蹈水火何险难之
 不可亨也行有尚谓以诚 …… (第 3a 页)
 也坎有孚维心亨不亦近之乎(观物/内篇)

  伊川先生
曰习坎者谓重险也上下皆坎两险相重
 也初六云坎窞是坎中之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阳
 动于险中而未出于险乃 …… (第 6b 页)
  而弃之是废一物废一物不足为易(易/说)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伊川先生
曰坎为水水流仍荐而至两坎相习水流
 仍荐之象也水自涓滴至于寻丈至于江海荐习而
 不骤(一作/让)者也 …… (第 13a 页)
 新安朱氏曰治己治人皆必重习然后熟而安之
  (本/义)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伊川先生
曰初以阴柔(一无/柔字)居坎险之下柔弱无援
 而处不得当非能出乎险也惟益陷于深险耳窞坎
 中之陷处己 …… (第 15b 页)
  故其象占如此(本/义)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伊川先生
曰二当坎险之时陷上下二阴之中乃至
 险之地是有险也然其刚中之才虽未能出乎险中
 亦可小自济不至如初益 …… (第 17a 页)
 象然刚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本/义)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
终无功也
  伊川先生
曰六三在坎陷(一作/险)之时以阴柔而居不 …… (第 18b 页)
  进退皆险也 六三险且枕只是前后皆是险枕

  便如枕头之枕(并语/录)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
刚柔际也
  伊川先生
曰六四阴柔而下无助非能济天下之险
 者以其在高位故言为臣处险之道大臣当险难之
 时唯至诚见信于君其交 …… (第 21a 页)
  一句自是释文如此 不由户而自牖以见艰难
  之时不可直致也(并语/录)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在坎之中是不盈也盈则平而出
 矣祗宜音柢抵也复卦云无祗悔必抵于已平则无
 咎既曰不盈则是未平 …… (第 29a 页)
  曰中未大也(易/说)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

凶三岁也
  伊川先生
曰上六以阴柔而居险之极其陷之深者
 也以其陷之深取牢狱为喻如系缚之以徽纆囚寘
 于丛棘之中阴柔而陷之 (第 32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四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上/离下)
  伊川先生
曰离序卦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
 以离离者丽也陷于险难之中则必有所附丽理自
 然也离所以次坎也离丽 …… (第 1a 页)
  东莱吕氏曰序卦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盖言
  人居坎陷之地欲出其险必有所附丽乃可(易/说)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伊川先生
曰离丽也万物莫不皆有所丽有形则有
 丽矣在人则为(一无/为字)所亲附之人所由之道所主之
 事皆其所丽 …… (第 1b 页)
  一夕所可致必畜养有素乃可(易/说)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伊川先生
曰离丽也谓附丽也如日月则丽于天百
 谷草木则丽于土万物莫不各有所丽天地之中无
 无丽之物在人当审其所 …… (第 4a 页)
  弱得五则为刚以六居五正所谓柔丽乎中正(易/说)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伊川先生
曰若云两明则是二明不见继明之义故
 云明两明而重两谓相继也作离明两而为离继明
 之义也震巽之类亦取荐 …… (第 10b 页)
  继明却是常事至于太康穆王昏乱乃是异常事
  虽不见而理常在(易/说)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伊川先生
曰阳固好动又居下而离体阳居下则欲 …… (第 13a 页)
  不善用之则为炎上刚善用之则为正不善用之
  则为躁进故必敬于先然后能无咎(易/说)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伊川先生
曰二居中得正丽于中正也黄中之色文
 之美也文明中正美之盛也故云黄离以文明中正
 之德上同于文明中顺之 …… (第 15b 页)
  能尽精微者也(易/说)
九三日𣅳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𣅳

之离何可久也
  伊川先生
曰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乾内外皆健坤
 上下皆顺震威震相继巽上下顺随坎重险相习离
 二明继照艮内外皆止兑 …… (第 18a 页)
  千数万计亦不能留此何可久也之义(易/说)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
所容也
  伊川先生
曰九四离下体而升上体继明之初故言
 继承之义在上而近君继承之地也以阳居离体而
 处四刚躁而不中正且重 …… (第 22b 页)
  (易/说)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五居尊位而守中有文明之德可谓善
 矣然以柔居上在下无助独附丽于刚强之间危惧之
 势也唯其明也故能 …… (第 26b 页)
  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所以致吉(易/说)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出
征以正邦也
  伊川先生
曰九以阳居上在离之终刚明之极者也
 明则能照刚则能断能照足以察邪恶能断足以行
 威刑故王者宜用如是刚 (第 29b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五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兑上)
  伊川先生
曰咸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
 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 …… (第 1a 页)
  有正恒震上巽下震动巽顺故正中有说咸卦少
  女少男故为说恒卦长女长男故为正(易/说)
咸亨利贞取女吉
  伊川先生
曰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相
 感也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凡君臣上下
 以至万物皆有相感之道 …… (第 3a 页)
  易不得正故必利贞然后亨(易/说)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
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
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

  伊川先生
曰咸之义感也在卦则柔爻上而刚爻下 …… (第 5a 页)
  在下须是看观其所感一句(易/说)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伊川先生
曰泽性润下土性受润泽在山上而其润
 渐通彻是二物之气相感通也君子观山泽通气之
 象而虚其中以受于人夫 …… (第 15a 页)
  圣人有感必通之道也此六句最当看(易/说)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伊川先生
曰初六在下卦之下与四相感以微处初
 其感未深岂能动于人故如人拇之动未足以进也
 拇足大指人之相感有深 …… (第 18b 页)
  不然谓感其拇是在我微未足感人也故志在于
  外无自己之心求为感通而后已(易/说)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伊川先生
曰二以阴在下与五为应故设咸腓之戒
 腓足肚行则先动足乃举之非如腓之自动也二若 …… (第 21a 页)
  不通要得其求则顺而从之毫釐之间不可不察

  (易/说)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
随人所执下也
  伊川先生
曰九三以阳居刚有刚阳之才而为主于
 内居下之上是宜自得于正道以感于物而乃应于
 上六阳好上而说阴上居 …… (第 24b 页)
  大之道所谓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咸其股执其
  随者也(易/说)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
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伊川先生
曰感者人之动也故皆就人身取象拇取
 在下而动之微腓取先动股取其随九四无所取直
 言感之道不言咸其心感 …… (第 28b 页)
  (易/说)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伊川先生
曰九居尊位当以至诚感天下而应二比
 上若系二而说上则偏私浅狭非人君之道岂能感
 天下乎脢背肉也与心相 …… (第 41b 页)
  其脢然所感不大止无悔而已曷足为咸感之人
  君哉故象言志末也(易/说)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伊川先生
曰上阴柔而说体为说之主又居感之极
 是其欲感物之极也故不能以至诚感物而发见于
 口舌之间小人女子之常 (第 44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六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巽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恒序卦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
 之以恒恒久也咸夫妇之道夫妇(一有之/道字)终身不(一/有)
 ( …… (第 1a 页)
  小人甘以坏且如闾巷之交其初非不欲常其终
  必变者何哉以其不知久敬之道也凡人之交际
  皆然(易/说)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伊川先生
曰恒者常久也恒之道可以亨通恒而能
 亨乃无咎也恒而不可以亨非可恒之道也为有咎
 矣如君子之恒于善可恒 …… (第 2a 页)
  天地之常(易/说)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
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
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
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
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伊川先生
曰恒者常久之义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 …… (第 4b 页)
  成处故所之一字读易者当深体之(并易/说)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伊川先生
曰君子观雷风相与成恒之象以常久其
 德自立于大中常久之道不变易其方所也(易/传)
  龟山杨氏曰立不 …… (第 15b 页)
  乎为圣人亦只是在此虽是立不易方又不可久
  非其位此全要人体会(易/说)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伊川先生
曰初居下而四为正应柔暗之人能守常 …… (第 17a 页)
  之心求之故言始求深也(易/说)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伊川先生
曰在恒之义居得其正则常道也九阳爻
 居阴位非常理也处非其常本当有悔而九二以中
 德而应于五五复居中以 …… (第 21b 页)
  二所以悔亡由久于理之中也观此则见时中之

  义(易/说)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

  伊川先生
曰三阳爻居阳位处得其位是其常处也
 乃志从于上六不惟阴阳相应风复从雷于恒处而
 不处不恒之人也其德不 …… (第 24a 页)
  正而从邪故曰无所容也二爻须参看(易/说)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伊川先生
曰以阳居阴处非其位处非其所虽常何
 益人之所为得其道则久而成功不得其道则虽久
 何益故以田为喻言九之 …… (第 27b 页)
  寝兴劳神弊志亦终无所得而已矣(易/说)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
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伊川先生
曰五应于二以阴柔而应阳刚居中而所 …… (第 29b 页)
  柔顺之德而不变今六五以君之尊反以妇人之
  德柔懦巽弱而不变又安足以济事故在夫子则
  凶(易/说)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伊川先生
曰六居恒之极在震之终恒极则不常震
 终则动极以阴居上非其安处又阴柔不能坚固其
 守皆不常之义也故为振 (第 33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七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艮下/乾上)
  伊川先生
曰遁序卦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夫久则有去相须之理也遁
 所以继恒也遁退也避也 …… (第 1a 页)
 陵而上去是相违遁故为遁去之义二阴生于下阴
 长将盛阳消而退小人渐盛君子退而避之(一作避/而去之)
 故为遁也(易/传)
遁亨小利贞
  伊川先生
曰遁者阴长阳消君子遁藏之时也君子
 退藏以伸其道道不屈则为亨故遁所以有亨也在
 事亦有由遁避而亨者虽 …… (第 1b 页)
  侵迫于阳也小谓阴柔小人也此卦之占与否之
  初二两爻相类(本/义)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
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伊川先生
曰小人道长之时君子遁退乃其道之亨
 也君子遁藏所以伸道也此言处遁之道自刚当位
 而应以下则论时与卦才 …… (第 3a 页)
  可轻易处须是人意尽后时节方可见(并易/说)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伊川先生
曰天下有山山下(一作/上)起而乃止天上进
 而相违是遁避之象也君子观其象以避远乎小人
 远小人之道若 …… (第 11a 页)
  才安肆则不恭矣惟性情涵养则自然严恭苟内
  不足则必待造作威而不猛亦其类也(易/说)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伊川先生
曰他卦以下为初遁者往遁也在前者先 …… (第 14b 页)
  而去也(易/说)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象曰执用黄牛固志


  伊川先生
曰二与五为正应虽在相违遁之时二以
 中正顺应于五五以中正亲合于二其交自固黄中
 色牛顺物革坚固之物二 …… (第 18a 页)
  相亲密之意序言卫国并为威虐莫不相携持而
  去焉则亦遁之时矣(易/说)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伊川先生
曰阳志说阴三与二切比系乎二者也遁
 贵速而远有所系累则安能速且远也害于遁矣故
 为有疾也遁而不速是以 …… (第 21a 页)
  臣妾之道据臣妾之情常有恋恋之意耳亦如窥
  观利女贞不在利女上(易/说)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伊川先生
曰四与初为正应是所好爱者也君子虽
 有所好爱义苟当遁则去而不疑所谓克己复礼以 …… (第 24b 页)
  之理此一爻最要理会所以兼君子小人言之(易/说)
九五嘉遁贞吉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伊川先生
曰九五中正遁之嘉美者也处得中正之
 道时止时行乃所谓嘉美也故为贞正而吉九五非
 无系应然与二皆以中正 …… (第 28a 页)
  (易/说)

上九肥遁无不利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伊川先生
曰肥者充大宽裕之意遁者惟飘然远逝
 无所系滞之为善上九乾体刚断在卦之外矣又下
 无所系是遁之远而无累 (第 31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八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乾下/震上)
  伊川先生
曰大壮序卦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
 受之以大壮遁为违去之义壮为进盛之义遁者阴
 长而阳遁也大壮阳之壮 …… (第 1a 页)
  东莱吕氏曰天下事必有对盛者衰之对强者弱
  之对遁既极矣不可以不壮故以大壮继遁乾极
  乎高而雷动乎上其为壮也可知(易/说)
大壮利贞
  伊川先生
曰大壮之道利于贞正也大壮而不得其 …… (第 1b 页)
  之卦也阳壮则占者吉亨不假言但利在正固而

  已(本/义)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伊川先生
曰所以名大壮者谓大者壮也阴为小阳
 为大阳长已盛是大者壮也下刚而上动以乾之至
 刚而动故为大壮为大者 …… (第 2b 页)
  正大两字人与天地三者初无轻重缘卑污蹇浅
  所以自小之耳今世学者病不在弱只是小(易/说)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伊川先生
曰雷震于天上大而壮也君子观大壮之 …… (第 6b 页)
  大也务胜人者非圣人之所谓壮也能于一身上

  下工夫最为壮也(易/说)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伊川先生
曰初阳刚乾体而处下壮于进者也在下
 而用壮壮于趾也趾在下而进动之物九在下用壮
 而不得其中夫以刚处壮 …… (第 10b 页)
  得凶盖理之必信而无疑者也故谓之有孚盖不
  能自制其壮遽欲作为是反为壮之所使矣此弱
  也非壮也(易/说)
九二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伊川先生
曰二虽以阳刚当大壮之时然居柔而处
 中是刚柔得中不过于壮得贞正而吉也或曰贞非 …… (第 12b 页)
  爻则知人之气质虽同要当明理方可(易/说)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象曰
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伊川先生
曰九三以刚居阳而处壮又当乾体之终
 壮之极者也极壮如此在小人则为用壮在君子则
 为用罔小人尚力故用其 …… (第 15a 页)
  伤者以其有以创之也天下之理始之者鲜不受
  害亦如用兵争讼先犯者必凶(易/说)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象曰藩决不
羸尚往也
  伊川先生
曰四阳刚长盛壮已过中壮之甚也然居
 四为不正方君子道长之时岂可有不正也故戒以 …… (第 19a 页)
  不言往此独言尚往非取其道之盛而可往乎(易/说)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羊群行而喜触以象诸阳并进四阳方
 长而并进五以柔居上若以力制则难胜而有悔惟
 和易以待之则群阳无所 …… (第 23a 页)
  旧耳(语/录)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象曰不
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伊川先生
曰羝羊但取其用(一无/用字)壮故阴爻亦称之
 六以阴处震终而当壮极其过可知如羝羊之触藩
 篱进则碍身 (第 26a 页)
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三十九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坤下/离上)
  伊川先生
曰晋序卦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
 者进也物无壮而终止之理既盛壮则必进晋所以
 继大壮也为卦离在坤上 …… (第 1a 页)
  顺之臣附丽乎大明之君则道德之光被乎四表

  所以为盛也(易/说)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伊川先生
曰晋为进盛之时大明在上而下体顺附
 诸侯承王之象也故为康侯康侯者治安之侯也上
 之大明而能同德以顺附 …… (第 2b 页)
  民治侯之康者也(易/说)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
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伊川先生
曰晋进也明进而盛也明出于地益进而 …… (第 4b 页)
  益晦矣故傅说戒高宗曰惟学逊志逊之一字其

  入道之门乎(易/说)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伊川先生
曰昭明之也传曰昭德塞违昭其度也君
 子观明出地上而益明盛之象而以自昭其明德去
 蔽致知昭明德于己也明 …… (第 9b 页)
  足故自昭明德而已(易/说)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
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伊川先生
曰初居晋之下进之始也晋如升进也摧
 如抑退也于始进而言遂其进不遂其进唯得正则
 吉也罔孚者在下而始进 …… (第 11b 页)
  识时则未受命时优游宽裕受命后便急迫盖理
  会时字不得(易/说)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
福以中正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在下上无应援以中正柔和(一作/顺)
 之德非强于进者也故以进为可忧愁谓其进之难 …… (第 15b 页)
  时最切要当困阨而不贪进终有进之日何者正
  道无不通之理苟不安所守终不能得进之之道
  (易/说)
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伊川先生
曰以六居三不得中正宜有悔咎(一作/吝)
 三在顺体之上顺之极者也三阴皆顺上者也是三
 之顺上与众同 …… (第 19b 页)
  心所同然处若虚声相鼓非所谓允(易/说)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伊川先生
曰以九居四非其位也非其位而居之贪
 据其位者也贪处高位既非所安而又与上同德顺
 丽于上三阴皆在己下势 …… (第 22a 页)
  曰去一己贪进患失之私心扩推贤逊能之公道
  则可矣(易/说)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
庆也
  伊川先生
曰六以柔居尊位本当有悔以大明而下 …… (第 24a 页)
  以敬事上帝立民长伯皆是失得勿恤而委之贤
  能者也宜其当时无往而不利(易/说)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
道未光也
  伊川先生
曰角刚而居上之物上九以刚居卦之极
 故取角为象以阳居上刚之极也在晋之上进之极 (第 29a 页)
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四十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离下/坤上)
  伊川先生
曰明夷序卦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
 之以明夷夷者伤也夫进之(一作/而)不已必有所伤理
 自然也明夷所 …… (第 1a 页)
  东莱吕氏曰其卦离下坤上离文明也坤柔顺也
  文明在下而上为柔顺蔽塞不得光明所以为伤
  之象也(易/说)
明夷利艰贞
  伊川先生
曰君子当明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 …… (第 1b 页)
  欲守其正所以至难故明伤之时利艰贞也(易/说)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
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伊川先生
曰明入于地其明灭也故为明夷内卦离 …… (第 2b 页)
  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是知明夷一卦全体皆文

  王之用也(易/说)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众用晦而明
  伊川先生
曰明所以照君子无所不照然用明之过
 则伤于察太察则尽事而无含弘之度故君子观明
 入地中之象于涖众也不 …… (第 8b 页)
  君其所以异必有所在矣学者须仔细玩味(易/说)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伊川先生
曰初九明体而居明夷之初见伤之始也
 九阳明上升者也故取飞象昏暗在上伤阳之明使
 不得上进是于飞而伤其 …… (第 10b 页)
  如影随形义当去则去故不食乃义当然(易/说)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
则也
  伊川先生
曰六二以至明之才得中正而体顺顺时
 自处处之至善也虽君子自处之善然当阴闇小人
 伤明之时亦不免为其所 …… (第 15b 页)
  所以疾去者非为避患以求安乃顺其法则义所
  当去也(易/说)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
乃大得也
  伊川先生
曰九三离之上明之极也又处刚而进上 …… (第 19b 页)
  无汤武之志则篡矣(易/说)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
获心意也
  伊川先生
曰六四以阴居阴而在阴柔之体处近君
 之位是阴邪小人居高位以柔邪顺于君者也六五
 明夷之君位伤明之主也 …… (第 24a 页)
  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易/说)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伊川先生
曰五为君位乃常也然易之取义变动随
 时上六处坤之上而明夷之极阴暗伤明之极者也
 五切近之圣人因以五为 …… (第 28b 页)
  自献于先王一念之正初未尝息象言明不可息
  也以此(易/说)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
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伊川先生
曰上居卦之终为明夷之主又为明夷之
 极上至高之地明在至高本当远照明既夷伤故不
 明而反昏晦也本居于高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