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即传之前城也西东圉杜注洛阳东南有圉乡路/史周地有东圉 圉东圉即圉乡也在今河南府)
(洛阳县东南入社杜注周地案黄河西自偃师界/入巩县洛水 之有五社渡又为五社津 光武 遣)
(耿弇等军五社备/荥阳以东即此)
胡传(猛未踰年何以称王示当立也既当立矣何以/称名明嗣君 (第 8b 页)
(洛阳县东南入社杜注周地案黄河西自偃师界/入巩县洛水 之有五社渡又为五社津 光武 遣)
(耿弇等军五社备/荥阳以东即此)
胡传(猛未踰年何以称王示当立也既当立矣何以/称名明嗣君 (第 8b 页)
汉史旧仪高庙撞千石之钟十枚司马相如所谓千石
之钟万石之簴者也古者以钟磬十二为县未闻用其
十者矣岂汉兴之始未知用宫县至孝武 光武 然后用
之邪自两汉而下晋及宋齐钟磬之县皆不过十六簴
黄钟之宫北方北面编钟起西其东编钟其东衡其东
镈太 (第 1b 页)
之钟万石之簴者也古者以钟磬十二为县未闻用其
十者矣岂汉兴之始未知用宫县至孝武 光武 然后用
之邪自两汉而下晋及宋齐钟磬之县皆不过十六簴
黄钟之宫北方北面编钟起西其东编钟其东衡其东
镈太 (第 1b 页)
昔新都初献乐于明堂清厉而哀非兴国之声其为东
汉之资欤东汉蔡邕叙乐四品郊庙神灵一也天子飨
燕二也萧子云曰南郊乐歌二汉同用五郊互奏之至
于庙乐则明帝与东平王苍等制舞歌一曲十四句荐
于世祖之庙自时厥后盖亦有其文矣至于临朝飨燕
乐声尤备遭董卓之乱典章焚荡故不存焉当是时也 光武 喜郑声顺桓悦非心声灵帝耽胡乐梁商大臣朝 (第 5a 页)
汉之资欤东汉蔡邕叙乐四品郊庙神灵一也天子飨
燕二也萧子云曰南郊乐歌二汉同用五郊互奏之至
于庙乐则明帝与东平王苍等制舞歌一曲十四句荐
于世祖之庙自时厥后盖亦有其文矣至于临朝飨燕
乐声尤备遭董卓之乱典章焚荡故不存焉当是时也 光武 喜郑声顺桓悦非心声灵帝耽胡乐梁商大臣朝 (第 5a 页)
礼曰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盖干盾也所以自蔽戚斧也
所以待敌朱干白金以饰其背记曰朱干设锡是也玉
戚剥玉以饰其柄楚工尹路曰剥玉以为戚柲是也舞
武执干戚则舞夏执籥翟矣然朱所以象事玉所以象
德武以自蔽者为主而待敌者非得已也故其宣布著
尽以为事者欲自蔽而已至于持以待敌者温纯之德
耳此武舞之道汉高祖令舞人执干戚舞武德之舞 光
武 迎秋气亲执干戚舞云翘育命之舞亦庶乎近古也 (第 2b 页)
所以待敌朱干白金以饰其背记曰朱干设锡是也玉
戚剥玉以饰其柄楚工尹路曰剥玉以为戚柲是也舞
武执干戚则舞夏执籥翟矣然朱所以象事玉所以象
德武以自蔽者为主而待敌者非得已也故其宣布著
尽以为事者欲自蔽而已至于持以待敌者温纯之德
耳此武舞之道汉高祖令舞人执干戚舞武德之舞 光
武 迎秋气亲执干戚舞云翘育命之舞亦庶乎近古也 (第 2b 页)
周存六代之舞至秦惟馀韶武而已汉室龙兴制氏世
职太乐第识铿锵鼓舞之末节未始知其义也高祖时
叔孙通因秦乐人制为乐舞故四年制武德六年更文
始又作昭容乐主出武德舞焉作礼容乐主出文始五
行舞焉五行则秦皇所更也四时则孝文所制也孝惠
承统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文始四
特五行之舞孝景采武德为昭德以尊太宗庙孝宣采
昭德为盛德以尊世宗庙诸帝之庙皆常奏文始四时
五行之舞焉然汉舞宗庙之酎卑者之子不得而豫也
其豫之者上取二千石之子下取五大夫之子而已虽
与周人异制亦未失用国子之实也今之舞者不过用
市井畎亩之人素不知歌舞者为之其何以格神明移
风俗乎
东汉乐舞
光武 中兴汉祚而南北郊祀明堂奏云翘育命八佾之
舞五郊迎气春歌青阳夏歌朱明舞云翘之舞秋歌西
皓冬歌元冥舞育命 (第 3b 页)
之舞至于先立秋迎气于黄郊乐
奏黄钟之宫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之舞四郊
则有司所行黄郊则天子所独此其舞所以隆杀不同
也皇览以为迎气之礼当顺天道唱之以角舞之以羽
翟迎春之乐也唱之以徵舞之以鼓鼗迎夏之乐也唱
之以商舞之以干戚迎秋之乐也唱之以羽舞之以干
戈迎冬之乐也至于宗庙之舞明帝不从东平王苍大
武之议 世祖 庙但进文始五行武德之舞诸帝室并奏
武德而已非古人不相沿乐以昭功德之意也由是观
之五郊之乐皇览之论其庶 (第 4a 页)
职太乐第识铿锵鼓舞之末节未始知其义也高祖时
叔孙通因秦乐人制为乐舞故四年制武德六年更文
始又作昭容乐主出武德舞焉作礼容乐主出文始五
行舞焉五行则秦皇所更也四时则孝文所制也孝惠
承统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文始四
特五行之舞孝景采武德为昭德以尊太宗庙孝宣采
昭德为盛德以尊世宗庙诸帝之庙皆常奏文始四时
五行之舞焉然汉舞宗庙之酎卑者之子不得而豫也
其豫之者上取二千石之子下取五大夫之子而已虽
与周人异制亦未失用国子之实也今之舞者不过用
市井畎亩之人素不知歌舞者为之其何以格神明移
风俗乎
东汉乐舞
光武 中兴汉祚而南北郊祀明堂奏云翘育命八佾之
舞五郊迎气春歌青阳夏歌朱明舞云翘之舞秋歌西
皓冬歌元冥舞育命 (第 3b 页)
之舞至于先立秋迎气于黄郊乐
奏黄钟之宫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之舞四郊
则有司所行黄郊则天子所独此其舞所以隆杀不同
也皇览以为迎气之礼当顺天道唱之以角舞之以羽
翟迎春之乐也唱之以徵舞之以鼓鼗迎夏之乐也唱
之以商舞之以干戚迎秋之乐也唱之以羽舞之以干
戈迎冬之乐也至于宗庙之舞明帝不从东平王苍大
武之议 世祖 庙但进文始五行武德之舞诸帝室并奏
武德而已非古人不相沿乐以昭功德之意也由是观
之五郊之乐皇览之论其庶 (第 4a 页)
圜丘汉祀天不于南郊而于甘泉祭地不于北郊而于汾阴河东元始之问春则天地同牢于南郊冬夏则天
地分祭于南北 光武 兆南郊于雒阳之阳兆北郊于雒阳之阴其礼仪度数一遵元始之制先王之礼自是扫地矣春秋
繁露曰春秋之义国有大故 (第 9b 页)
地分祭于南北 光武 兆南郊于雒阳之阳兆北郊于雒阳之阴其礼仪度数一遵元始之制先王之礼自是扫地矣春秋
繁露曰春秋之义国有大故 (第 9b 页)
古者天子为乐所以赏有德诸侯故赐诸侯乐则以柷
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未有无功德于民而得
者也自汉以来诸侯王略存钟鼓公卿以下乐制不立
故郡国守相得用工歌乐架黄门鼓吹下偪于大夫而
其礼为不及 光武 赐东海王疆宫殿设钟虡上拟乘舆
而于礼为过唐制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
不过三人亦不得具钟磬焉何其 (第 4a 页)
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未有无功德于民而得
者也自汉以来诸侯王略存钟鼓公卿以下乐制不立
故郡国守相得用工歌乐架黄门鼓吹下偪于大夫而
其礼为不及 光武 赐东海王疆宫殿设钟虡上拟乘舆
而于礼为过唐制三品以上听有女乐一部五品以上
不过三人亦不得具钟磬焉何其 (第 4a 页)
汉书艺文志雅琴赵氏七篇师氏八篇龙氏九十九
篇 按此琴有专书之始赵定师中龙德皆汉宣帝
时人至 光武帝 命桓谭鼓琴爱其繁声宋宏即以为
耽悦郑卫矣
玉海唐以前有刘氏周氏琴谱四卷陈怀琴谱二十
一卷 按此 (第 17b 页)
篇 按此琴有专书之始赵定师中龙德皆汉宣帝
时人至 光武帝 命桓谭鼓琴爱其繁声宋宏即以为
耽悦郑卫矣
玉海唐以前有刘氏周氏琴谱四卷陈怀琴谱二十
一卷 按此 (第 17b 页)
为按月奏乐言
也前汉志言律甚详但云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
奏用焉而已初无吹灰之说吹灰之说其始于后汉
乎 光武 以谶兴命解经从谶汉儒遵时制不得不然
也隋唐已后疏家递相祖述而遂为定论矣按后汉
晋隋志所载候气之法各有 (第 39b 页)
也前汉志言律甚详但云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
奏用焉而已初无吹灰之说吹灰之说其始于后汉
乎 光武 以谶兴命解经从谶汉儒遵时制不得不然
也隋唐已后疏家递相祖述而遂为定论矣按后汉
晋隋志所载候气之法各有 (第 39b 页)
宋太宗时乡贡进士田锡请复乡饮上书曰臣闻圣人
建大业得大位制礼以经邦国作乐以和神人五礼行
于朝廷远方之民有终身不得观之者六乐奏于宗庙
远方之俗有终身不得闻之者于是制乡饮之礼行学
校之间俾人遍知冀人易识盖其礼甚辨其仪甚详有
献祭之仪有俎豆之数命乡人之贤者为主延乡人之
老者为宾揖让拜起皆有仪升降进退必有位以金石
之乐和其节以雅颂之诗导其情自秦承周衰汉迩秦
乱不能行之至 后汉世祖 行 (第 3b 页)
世祖 之后复废至西晋
复之西晋之后又废至皇唐用之明著礼文散颁郡国 …… (第 3b 页)
致之诸侯折节于礼乐而奉之若以为古之礼也不可
复行则 世祖 承盗莽之后而能行之晋氏承元魏之乱
而能复之太宗革隋季之淫而能用之若以为俗之薄
也难骤化之则裴耀卿何以 (第 6a 页)
建大业得大位制礼以经邦国作乐以和神人五礼行
于朝廷远方之民有终身不得观之者六乐奏于宗庙
远方之俗有终身不得闻之者于是制乡饮之礼行学
校之间俾人遍知冀人易识盖其礼甚辨其仪甚详有
献祭之仪有俎豆之数命乡人之贤者为主延乡人之
老者为宾揖让拜起皆有仪升降进退必有位以金石
之乐和其节以雅颂之诗导其情自秦承周衰汉迩秦
乱不能行之至 后汉世祖 行 (第 3b 页)
世祖 之后复废至西晋
复之西晋之后又废至皇唐用之明著礼文散颁郡国 …… (第 3b 页)
致之诸侯折节于礼乐而奉之若以为古之礼也不可
复行则 世祖 承盗莽之后而能行之晋氏承元魏之乱
而能复之太宗革隋季之淫而能用之若以为俗之薄
也难骤化之则裴耀卿何以 (第 6a 页)
公孤混称也大抵晋建官置军僣佚为多卿无常
员复僣天子三公之名而假曰孤卿虽于时赵盾
自专国政托于大师大傅其实二人不得而与若
汉光武 政归台阁而尚书奉行之又置大傅于上
然名之僣拟安可诬乎
卿而兼傅
宣十六年传晋侯请于王命士会将 (第 2a 页)
员复僣天子三公之名而假曰孤卿虽于时赵盾
自专国政托于大师大傅其实二人不得而与若
汉光武 政归台阁而尚书奉行之又置大傅于上
然名之僣拟安可诬乎
卿而兼傅
宣十六年传晋侯请于王命士会将 (第 2a 页)
左氏移书太常议遂止建武初陈元虽抑范叔
之议左氏得立学官既立寻废肃宗降意儒术
好左氏传贾逵条奏谓 光武 兴立左氏谷梁会
二家先师不晓图谶故令中道而废二经家皆
无以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 (第 8a 页)
之议左氏得立学官既立寻废肃宗降意儒术
好左氏传贾逵条奏谓 光武 兴立左氏谷梁会
二家先师不晓图谶故令中道而废二经家皆
无以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者而左氏独有 (第 8a 页)
而民自服矣○刑罚清就见是民服此正是人心和
乐以应其上意○刑罚清而民服言不待峻刑罚而
民自服也○汉武帝立见知故纵之法而盗贼愈多
光武 悉除去之而盗贼自清则圣人顺动而民服者
于此可推矣○豫之时义大矣哉六十四卦皆是时
也有其时则有其时 …… (第 17a 页)
不贞如严尤之于王莽荀彧之于曹操其得为无咎
乎愚谓非惟有咎终亦不免于凶耳始虽元亨竟何
有哉如马援之对 光武 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
亦择君耳邓禹杖策追 (第 34a 页)
光武 于邺而曰愿明公威德
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此知所
随者也又如管仲之于桓公乐毅之于燕昭 …… (第 34a 页)
不从魏吴而从汉昭烈百里奚知秦穆公之可与有
为也而相之皆知所随者也但卦以物随为义彼此
亦相依如 光武 昭烈燕昭秦穆便为物随而得其正
者○所随既得其正则为其所随者不言可知矣一
串事也如 (第 34b 页)
光武 昭烈诸君便是为物随而得其正者
矣○随之利贞据理而言也无关于卦德卦变其元
亨亦据理而言
大亨贞无咎 …… (第 34b 页)
之深任之专君臣肝胆相照无毫发之疑惑也后世
如 汉光武 之于邓贾高祖之于三杰唐太宗之于房
杜亦皆孚于嘉者也○孚于嘉大抵人之相信必是
同德不然虽曰相信终是 …… (第 43b 页)
也则合之以兵以至凡一事之不如意皆必有一物
以间之者举其大如舜以三苗间高宗以鬼方间周
以殷之顽民间宣王以猃狁淮夷间若汉高祖 光武
及唐太宗之芟夷暴乱是皆以其梗吾治而噬以嗑
之也○语其次如舜之去四凶孔子之诛少正卯申
屠嘉之欲诛邓 (第 92b 页)
乐以应其上意○刑罚清而民服言不待峻刑罚而
民自服也○汉武帝立见知故纵之法而盗贼愈多
光武 悉除去之而盗贼自清则圣人顺动而民服者
于此可推矣○豫之时义大矣哉六十四卦皆是时
也有其时则有其时 …… (第 17a 页)
不贞如严尤之于王莽荀彧之于曹操其得为无咎
乎愚谓非惟有咎终亦不免于凶耳始虽元亨竟何
有哉如马援之对 光武 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
亦择君耳邓禹杖策追 (第 34a 页)
光武 于邺而曰愿明公威德
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此知所
随者也又如管仲之于桓公乐毅之于燕昭 …… (第 34a 页)
不从魏吴而从汉昭烈百里奚知秦穆公之可与有
为也而相之皆知所随者也但卦以物随为义彼此
亦相依如 光武 昭烈燕昭秦穆便为物随而得其正
者○所随既得其正则为其所随者不言可知矣一
串事也如 (第 34b 页)
光武 昭烈诸君便是为物随而得其正者
矣○随之利贞据理而言也无关于卦德卦变其元
亨亦据理而言
大亨贞无咎 …… (第 34b 页)
之深任之专君臣肝胆相照无毫发之疑惑也后世
如 汉光武 之于邓贾高祖之于三杰唐太宗之于房
杜亦皆孚于嘉者也○孚于嘉大抵人之相信必是
同德不然虽曰相信终是 …… (第 43b 页)
也则合之以兵以至凡一事之不如意皆必有一物
以间之者举其大如舜以三苗间高宗以鬼方间周
以殷之顽民间宣王以猃狁淮夷间若汉高祖 光武
及唐太宗之芟夷暴乱是皆以其梗吾治而噬以嗑
之也○语其次如舜之去四凶孔子之诛少正卯申
屠嘉之欲诛邓 (第 92b 页)
而尽归于尚书哀平之际又归外戚纪纲散坏内外
不足相统而西汉遂趋于亡 光武 惩外戚之用事愤
大臣之窃命于是取三公之官以为阁职而取尚书
及中丞专委任之以为台阁之长以举法归中丞 …… (第 18b 页)
尉杨秉奏侯览而尚书召秉掾属诘之曰设官分职
各有司存三公统外御史察内盖自古外内之不相
属未有若东汉之甚者也而其源实始于 光武 极其
源而论之则又始于武帝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
众寡为之版以待注时四时比挍 …… (第 19a 页)
期门羽林佽飞之属反隶于光禄勋以为天子私人
而兵卫于是始变自宣帝又发羽林孤儿佽飞射士征
西羌而禁卫始纷纷轻出 光武 以来其制益坏京师
止置北军而八挍之兵并为五营南军不复有焉中
卫不掌京辅士卒城门不置屯兵郡国罢材官 (第 29b 页)
不足相统而西汉遂趋于亡 光武 惩外戚之用事愤
大臣之窃命于是取三公之官以为阁职而取尚书
及中丞专委任之以为台阁之长以举法归中丞 …… (第 18b 页)
尉杨秉奏侯览而尚书召秉掾属诘之曰设官分职
各有司存三公统外御史察内盖自古外内之不相
属未有若东汉之甚者也而其源实始于 光武 极其
源而论之则又始于武帝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
众寡为之版以待注时四时比挍 …… (第 19a 页)
期门羽林佽飞之属反隶于光禄勋以为天子私人
而兵卫于是始变自宣帝又发羽林孤儿佽飞射士征
西羌而禁卫始纷纷轻出 光武 以来其制益坏京师
止置北军而八挍之兵并为五营南军不复有焉中
卫不掌京辅士卒城门不置屯兵郡国罢材官 (第 29b 页)
四箱金玉岂王宫县欤春秋讥卫仲叔于奚请曲县
后 光武 赐东海恭王钟簨之乐岂诸侯轩县欤礼大
夫无故不彻县楚子享郤至为地室而县焉田鼢前
庭罗钟鼓立曲旃岂大 (第 77a 页)
后 光武 赐东海恭王钟簨之乐岂诸侯轩县欤礼大
夫无故不彻县楚子享郤至为地室而县焉田鼢前
庭罗钟鼓立曲旃岂大 (第 77a 页)
帝梦黄头郎推上天是也寤梦若狐突梦太子申生
人不见而已见之是也惧梦若 光武 梦乘龙上天而
惊悸是也○郝氏曰寤梦若今人之魔寐也喜梦梦
中顺境惧梦梦中恶境
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 (第 45b 页)
人不见而已见之是也惧梦若 光武 梦乘龙上天而
惊悸是也○郝氏曰寤梦若今人之魔寐也喜梦梦
中顺境惧梦梦中恶境
季冬聘王梦献吉梦于王 (第 45b 页)
刘氏曰司士掌群臣之版凡仕于国者不以贵贱总
谓之士者始附于版者士也故曰司士焉○王先生
曰今之六部古之六卿也自汉成帝初分尚书置四
曹至 光武 分为六曹迄于魏晋或五或六初无常制
宋齐以来多定为六曹稍似周礼至隋定为六部今
考其职则天官冢宰为尚 (第 25b 页)
谓之士者始附于版者士也故曰司士焉○王先生
曰今之六部古之六卿也自汉成帝初分尚书置四
曹至 光武 分为六曹迄于魏晋或五或六初无常制
宋齐以来多定为六曹稍似周礼至隋定为六部今
考其职则天官冢宰为尚 (第 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