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四書類
詩類
易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時令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清代道教文獻
 补音伐一读扶废切周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考工记
 以象伐也刘昌宗皆读扶废切柳下妻诔惠曰夫子
 之不伐兮三黜终不弊兮岂弟君子永能属兮 徐干
 
西征赋西伐与旧制叶左思魏都赋伐与制叶一读
 蒲拨切字本作叐开元五经文字犮音跋大走貌诗
 勿剪勿伐或作 (第 7a 页)
亦曰朱轩黑多赤少非纯朱也
庶人木车单马其舆无饰士庶别者以此其形制仍同
也葱灵即窗棂古今字说文棂窗间也 徐干
齐都赋曰
窗棂参差古之卧车取名焉诗曰我任我辇任者任车 (第 32b 页)
礼天子以牺牛不与肥牛索牛等
又牺尊作牛形因谓尊为牺庄子见夫郊祭之牺牛乎
孟子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 徐干
七喻大宛之
牺是牺直以牛言此诗牺羊亦疑谓牛羊耳郑氏纯色
之说本閟宫传驳义见后
(小雅大/田篇)传分骍 (第 28a 页)
   肃肃鸨羽

朱传肃肃羽声鸨鸟名似雁而大无后趾郭璞云鸨似
雁无后趾毛有豹文一名独豹疏鸨鸟连蹄性不树止
树止则为苦释文似雁而大礼记鸡肝雁肾鸨奥鹿胃
郑玄云奥脾也尔雅翼鸨者今之独豹也以鸨为豹声
之讹耳鸨亦水鸟似雁上林赋曰鸿鹔鹄鸨驾鹅属玉
交精旋目是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鸨遇鸷鸟能激粪
御之粪著毛悉脱今雕之毛能落众羽其鸷烈足以服
羽族此类之可推者鸨不以鸷称而鸷为之落羽此类

之不可推者埤雅毛有豹文一名独豹一名鸿豹焦贡
易林文山鸿豹肥腯多脂注鸨名鸿豹以鸨善食鸿为
鸿之豹犹鱼鹰也闽谚曰鸨无舌兔无脾说文□相次
也从七从十盖鸨性群居如雁自然有行列故从□诗
故曰鸨行段氏云鸨鸭亦齝七语注引 徐干
齐都赋鸿
鹄鹜鸨奄薄水渚北语天鹅地鸨管子非十钧之弩不
能中鹍鸡鹭鸨急就章鹞鸨鸹并音普即鸨字也皇象
(第 40b 页)
  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谓之兔兔吐也旧说兔者明月

之精视月而孕故楚辞曰顾兔在腹言顾兔居月之腹
而天下之兔望焉于是感气礼曰兔曰明视其以此欤
盖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雌雄八窍故陶氏书云兔
舐雄毫而孕五月而吐子而里俗又谓视顾兔而感气
故卜秋月之明暗以知兔之多寡也今孔雀亦合而先
儒以孔雀闻雷而孕则兔虽舐毫其感孕则以月理或
然也月缺也故其口缺一曰兔目不瞬视雄毫而孕诗
曰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肃肃兔罝施子中逵肃肃兔罝

施于中林盖椓之丁丁以有所闻施于中逵以有所见
施于中林则无所闻无所见于是焉肃则好德之至也
故诗以此为后 徐干
中论曰肃肃兔罝施于中林处独
之谓也是诗正言兔罝者先王之化言格于刍荛行至
于雉兔然后为博故序以为莫不好 (第 4a 页)

徐干
中论作何木不死何草不萎 瓶之罄矣 说文
罄作□音义同别无罄字 周道如砥 孟子砥作底
 跂彼织女 说文 …… (第 35b 页)
 价人维藩 尔雅郭注价作介介大也 靡哲不愚

淮南人閒训靡作无 抑 集传引国语以此诗为懿
戒诗传诗说俱有懿戒一篇而无抑不但国语云然命
篇名以懿戒篇首抑抑正当作懿懿美也以按抑之抑
为密义无所取懿自可如字读如意韦昭曰读作抑亦
所不必 白圭之玷 说文玷作㓠别无玷字 不愆
于仪 缁衣愆作愆 听我藐藐  徐干
中论我作之
 国步斯频 说文频作□音符真切恨张目也 大
风有隧 尔雅注大风作泰风泰风西风也 耗斁下 (第 39b 页)
 畿同
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注逸书 案周书常训解
 云慎微以始而敬终乃不困正义以蔡仲之命云云
 證之此晋时伪古文袭左传而为之者也 (徐干
中论/引书云慎)
 (始而敬终/以不困)
廿六年传颔之而已 说文引作顉云低头也玉篇引 (第 7b 页)
  兔
兔口有缺吐而生子故谓之兔吐也旧说兔者明月之
精视月而孕故楚辞曰顾兔在腹言顾兔在月之腹而
天下之兔望焉于是感气礼云兔曰明视亦此意也盖
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雌雄八窍故陶氏书云兔舐
雄毫而孕五月而吐子而里俗又谓视顾兔而感气故

卜秋月之明暗以知兔之多寡也今孔雀亦合盖先儒
以孔雀闻雷而孕则兔虽舐毫而其感孕以月理或然
也月缺也故其口缺诗曰肃肃兔罝施于中林盖椓木
之丁丁以有所闻施于中逵以有所见施于中林则无
所闻无所见于是焉肃肃则好德之至也故诗以此为
徐干
中论曰肃肃兔罝施于中林处独之谓且先王
之化言格于刍荛行至于雉兔然后为博故是诗正言
兔罝而叙者以为莫不 (第 2b 页)
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孟轲之徒皆游于齐 (徐干
中论亡国篇)
元按孟子齐宣王时人徐称桓公误
方言
觳觫
杨子卮言云觳觫言牛将就屠而体缩恐惧也觳本古文 (第 8b 页)
(赞)(作甸切陆云登台赋叶建)(易闲有家志未变也六二之吉顺以巽也)(文选叶媛)(须葥)
(切 徐干
齐都赋竦长袖以合舞纷翩翩其轻迅往如飞晨来如降燕)(楚献切山海经赞叶垫)(食愿) (第 10b 页)
 议(谋也颜师古纠谬正俗或问议谊二字今人读为宜音得以通答曰书云无偏无陂遵王之谊诗云出入讽议)
(或靡事不为故知亦有宜音)(善也说见上陂彼为切今读陂彼义切书谊为义皆当以师古为正)(嵯峨)
(也司马相如上林赋九嵏巀嶭南山峨峨岩陁甗锜摧崣崛崎)(峨山或在左刘向九叹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蓠之)
(菲菲握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己称也太玄周首出我入我吉凶之魁)(鳞属 徐干
七喻大宛)
(之犠三江之鱼云鸧水鹄禽蹯豹胎胎音怡)(际也扬雄甘泉赋樵蒸焜上配藜四施北爌幽都南炀丹厓 (第 5b 页)
)
(鱼其切大牲也屈原九章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从而知之二)(霜雪)
(白貌 徐干
诗凉风吹砾砾霜气何皑皑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晖) 焞(吐雷切盛也毛诗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汉) …… (第 5b 页)
 资(如今读叶鱼韵货也韩愈毛颖传筮曰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髦音模古资雌疵思词)

(一类多与今鱼虞等韵叶用下同二)(思也郭璞山海经足訾赞见人则呼其名足訾) 斯(如今读叶鱼韵)
(此也蔡邕短人赋热地蝗兮芦即且子如切茧中蛹兮蚕蠕音而须视短人兮形如斯二)(念也 徐干
诗妾身虽在远)
(岂违君须臾既厚不中薄想君时见思) 词(如今读叶鱼韵言也刘桢鲁都赋素秋二七天汉指隅工 (第 16a 页)
(祀歌嘉笾列陈庶几宴享灭除凶灾列腾八荒)(起也 徐干
诗沈阴增忧愁忧愁为谁兴念与君生别乃在天一方)
(火刚切通也周易坤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 …… (第 27a 页)
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呜呼远矣何日而忘陈琳马脑勒赋月令吉日天气晏阳公子命驾敖宴从容)
(五)(芙蓉 徐干
七喻悬明珠于长韬烛宵夜而为阳玄鬓拟于云雾艳色过乎芙蓉)(度也张籍祭韩愈诗)
(荐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 (第 27b 页)
蛤也战国策鹬谓蚌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谓鹬曰今日不出明)
(日不出即有死鹬出尺律切)(水鸟也 徐干
齐都赋驾鹅鸧鸽鸿雁鹭鸨连轩翚霍覆水掩渚) 否(匪父)
(切可否也陈琳大荒赋览六五之咎休兮乃贫尼而富虎 …… (第 8a 页)
则燕则誉) 柳(陇主切木名周官衣翣柳之材注云柳之)
(言聚也释名柳聚也众饰所聚亦其形偻也二)(鱼名 徐干
齐都赋三酒既醇五齐惟醹烂豕胹羊炰鳖鲙鲤)
(笼五切磊砢也韩愈元和圣德诗除于国南鳞笋毛虡庐幕周施开揭 (第 12a 页)
思蜀都赋白鼋命鳖玄獭上祭鳣)
(鲔鳟鲂鳀鳢鲨鲿) 伐(扶废切周官大司马九伐之法考工记以象伐也刘昌宗读 徐干
西征赋奉明辟之渥德)
(与游轸而西伐过京邑以释驾观帝居之旧制二)(罪罚也江淹齐高帝诔缀机剟贼轻章削 …… (第 7a 页)
家志未变也六二之吉顺以巽也)(遁也谢希逸贵妃诔展如之华寔邦之媛奉荣惟约承慈以逊)
 迅(息箭切疾也 徐干
齐都赋竦长袖以合节纷翩𦒘其轻迅往如飞晨来如降燕) 撰(雏恋切具也欧)
(阳参政送任处士诗任君居太原 …… (第 23b 页)
水阔江滟滟)(几案欧阳参政读书)
(诗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焕(许县切火光也 徐干
齐都赋彫琢有章灼烂明焕生)
(民以来非所视见) 汉(许建切水名繁钦建章凤阙赋曰长唐虎圈回望漫衍槃旋岧 (第 24a 页)
百梁(柏梁服虔注用百梁作台故名之)
乐阳(乐羊人表)
(阴阳弇州稿)阴昜(六书故二同)
闿张(开张 徐干
中论) (第 19a 页)
夷说(怡悦家语)
累绁(缧绁史记)
阈槷(阈臬 徐干
中论)
沬血(颒血)
山楶(论语作山节)
(撙玉篇)
靡节(长杨赋靡节西征靡按也)弥节(李广传)(第 18a 页)
也皆可择寒门笃行学问素
士更履险易节义足称者以备群臣可轻其礼仪使与
古同于相切磋为益昔魏文帝之在东宫 徐干
刘桢为 (第 23b 页)
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 徐干
中论复三年丧篇
义理甚精审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
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太宗时武官丁艰忧 (第 32a 页)
   李尤(李/胜)苏顺(曹众/曹朔)刘珍 葛龚 王逸(子延/寿)
   琦 边韶 张升 赵壹 刘梁 边让 郦
   炎 侯瑾 高彪 张超 祢衡
  魏
   王粲 (徐干/
繁钦) (陈琳/路粹) (阮瑀/丁仪) (刘桢/丁廙) (邯郸淳应/荀纬)
   (璩吴桓威 (第 40a 页)
 儿宽九篇 公孙弘十篇 终军八篇 吾邱寿王
六篇 新序二十卷(录一卷/刘向撰)说苑二十卷(刘向/撰)扬子法
言十五卷(解一卷扬雄/撰李轨注)扬子法言六卷(侯芭/撰)扬子法言
十卷(宋衷/注)扬子法言十三卷(柳宗/元注)扬子法言十卷(司马/光集)

(注/)桓子新论十七卷(后汉六安/丞桓谭撰)潜夫论十卷(后汉处士/王符撰)
申鉴五卷(荀悦/撰)魏子三卷(后汉会稽/人魏朗撰)牟子二卷(后汉太/尉牟融)
(撰/)中论六卷(魏徐/干撰)典论五卷(魏文/帝撰)徐氏中论六卷(魏太/子文)
(学 徐/干
撰)万机论八卷(蒋济/撰)王子政论十卷(王肃/撰)去伐论三
(王粲/撰)杜氏体论四卷(魏幽州刺/史 (第 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