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雜家類
現代詩類
禪宗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小不可加大卑不可陵尊贱不可干贵圣人之立制/也姑以此示适庶之闲焉此律文之微意也故庶子)
 (得为适母之党服而不得为生母之党/服乡先生姚文毅公亦以无服为善也)
  (顾炎武
曰与尊者为一体不敢以外亲之服而废/祖考之祭故绌其服也言母党则妻之父母可知)
 (万斯大曰身为庶子于其 (第 11a 页)
 (以妻之党其无服者推而远之也唐魏郑公等议云/或有长年之嫂育童孩之叔其在生也同于骨肉及)
 (其死也推而远之求之本原深所未喻嫂叔之/服谓从小功后世嫂叔之服始于徵等之议)
  (顾炎武
日知录谓弟之妻妇者其嫂亦可谓之母乎/盖言兄弟之妻不可以母子为比以名言之既有所)
 (阂而不通以分言之 …… (第 17b 页)
    夏之传丧服精粹纯密为后世说礼之祖宁
    有精于礼者之人而为此不经之说者乎必
    记礼者失其真也
  (顾炎武
日知录同母异父之昆弟不当有服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此是正说而又曰鲁人则为之齐衰) (第 24b 页)
    之礼一时偶遗而不及载者类多有之未敢

    谓前王所定为一字不可增损也
  (顾炎武
日知录此谓大夫之服贵臣室老士也贵妾/侄娣也皆有相助之义故为之服缌古者大夫亦有)
 (侄娣左传臧宣叔娶 (第 15b 页)
    同㸑不止于同居情谊非泛然矣苟遇死丧
    其人举家衰粗而我独吉服与之相杂于心
    安乎为之服缌其亦可也
  (顾炎武
曰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从母之/夫与谓吾从母之夫者相为服也舅之妻与谓吾舅)
 (之妻者相为服也上 (第 13a 页)
 (有服其服者是视亲属无异于路人也以后亲族有/丧须应期成服若亲族之丧未举虽本服既除亦不)
 (宜欢会作乐违/者司礼正之)
  (顾炎武
曰今人三年之丧有过于古人者三事礼记/三年问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檀弓曰祥而缟)
 (是月禫徙月乐王肃 (第 21b 页)
 (人所敢/妄议哉)

  (顾炎武
日知录王肃据三年问二十五月而毕檀弓/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之文谓为二十五月郑玄据)
 (服问中月而禫之文 (第 18a 页)
 (数虽以为在礼有之然无所考天子诸侯/殡葬月日与士不同则敛日亦当不同也)
檀弓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注见/国恤)
  (顾炎武
曰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此所谓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也三代之世侍御)
 (仆从罔非正人缀衣 (第 9b 页)
    也 仪礼经文依敖氏元本与监夲稍异

丧大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注从御御妇人也复寝不复宿/殡宫也 疏吉祭而复寝者谓)
(禫祭之后同月之内值吉祭之节行吉祭讫而复寝若/不当四时吉祭则踰月吉祭乃复寝故士虞记云中月)
(禫是月也吉祭犹未配注云是月是禫月也当四时之祭/月则祭也亦不待踰月故熊氏云不当四时祭月则待)
(踰月也案间传既祥复寝与此吉祭复寝不同者彼谓/不复宿中门外复于殡宫之寝此吉祭后不复宿殡宫)
(复于平常之寝文虽同义别故此注/不复宿殡宫也明大祥后宿殡宫也)
  (顾炎武
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互言之也郑注已/明而孔氏乃以吉祭为四时之祭虽禫之后必待四)
 (时之祭讫然后复寝 (第 30a 页)
 (吕坤曰妇无丧主宁用东西家前后家及里尹而不/用女与婿曰女既适人明其为外人也不亦拂情乱)
 (常之甚乎女虽外父母兄弟家然期亲/婿亦缌亲也闾胥里宰于死者何有焉)
  (顾炎武
曰此女以姑姊妹𤼵端以戒人不可主姑姊/妹之夫之丧也夫宁使疏远之族人与邻家里尹而)
 (不使妻之党为之 (第 4b 页)
 (人则直以皇考为朝廷尊称迄今无敢僭用者禁之/自国初始也惜秦藩诸臣无能援屈原司马机故事)
 (为上告者抑慑于/尊严而不敢言邪)
  (顾炎武
日知录子孙得称祖父之字子称父字屈原/之言朕皇考曰伯庸是也孙称祖字子思之言仲尼)
 (祖述尧舜是也仪礼 (第 24b 页)
 (若别求一地独葬令其子孙得专拜埽最善无子者/既不可同穴又不必专葬且葬他地则终为不食之)
 (鬼决宜就罗城外馀气方葬之令于寒食得沾杯酒/子孙拜埽正墓者礼毕后奉一揖而不拜幽明并安)
  (顾炎武
日知录冢人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注战败/无勇投诸茔外以罚之左氏赵简子所谓桐棺三寸)
 (不设属辟素车朴马 (第 24b 页)
   归葬
檀弓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注太公受/封留为太)
(师死葬于周子孙不忍离也五/世之后乃葬于齐齐曰营丘)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
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注正丘/首正首)
(丘也仁恩也虽疏狐死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 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是有仁恩之心)

(也今五世反葬/亦仁恩之心也)
  (顾炎武
日知录太公汲人也闻文王作然后归周史/之所言已就封于齐矣其后入为太师薨而葬于周)
 (事未可知使其有之 (第 1b 页)
 诉不免坐罪天禧四年二月壬申翰林学士承旨晁
 迥上言诸州士人以期制妨试奔凑京毂请自今卑
 幼期服不妨取解诏从之自后冒哀求试者寡矣
  顾炎武
日知录宋天禧三年正月乙亥诸路贡举人
 郭稹等四千三百人见于崇政殿时稹冒缌丧赴举
 为同辈所讼上命典谒 (第 8a 页)
    至解官轻重失宜何以整齐天下之风俗哉
晋书嵇绍传绍为徐州刺史遭长子丧去官
梁书袁昂傅昂为豫章内史丁所生母忧去职
宋史皇祐四年吉州司理参军祝绅幼孤鞠于兄嫂己

尝为嫂持服兄丧又请解官持丧有司以为言仁宗曰
近世盖有匿亲丧而干进者绅虽所服非礼然不忘鞠
养恩亦可劝也俟服阕日与幕职知县
魏了翁傅了翁丁生父忧解官心丧
叶梦鼎传梦鼎丁本生母忧免丧始拜官
吕祖俭传祖俭监明州仓将上兄祖谦卒部文半年不
上者为违年祖俭必欲终期丧朝廷从之诏违年者以
一年为限自祖俭始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于期功之丧多弃官持服记曰
 期之丧卒哭而从政九月之丧既葬而从政通典安
 帝初长吏多避事弃官 (第 21b 页)
   丧中宴客
晋书刘隗傅庐江太守梁龛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
奏伎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馀人同会隗劾奏请免龛
官削侯爵顗等知龛有丧吉会非礼宜各夺俸一月从

(详见一百十三/卷不及礼条)
  (顾炎武
曰当日期功之丧朝廷犹以为重是以上挂弹召/文下干乡议今则有说齐衰而入大夫之门停殡宫而)
 (亲朋之会者 (第 1b 页)
 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时连切音禅焦仲卿诗念与世閒辞千万不复全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班固答宾戏言通)
(帝王谋合圣神殷说梦发于傅岩周望兆动于渭滨注神叶时连切滨叶卑眠切○按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曰神古碑多作)
(下从旦礼郊特牲所以交于旦明之义郑康成云旦当为神篆字之讹庄子有旦宅而无情死 (第 36b 页)
 追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注追与随通(又唐韵正古音旬禾反论语季随季騧杨慎曰大理董难曾见宋人小说周有八)
(士命名八人而四韵季随季騧随旬禾反騧乌戈反一韵也老子道德经音声相和先后相随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
(始不随易林宫啇既和声音相随马融广成颂鲂鱮鲟鳊鰋鲤鲿鲨乐我纯德腾跃相随 顾炎武
曰随字自素问天元纪大论)
 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始入之韵(又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注索隐曰随他 (第 39a 页)
    此本目录列十七卷书则实四十卷盖终以
    卷轴太重不得已而分之矣总录又称末附
    勘正监本石经补 顾炎武
张尔岐之缺此本
    亦有录而无书岂总录但据目录载之欤其
    书谓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析诸篇之记分 …… (第 1b 页)
年生用功益勤而专仿何晏范宁胪先说而衷之
已意褎然成编分卷如经之旧前卷纲领其凡后卷附
录勘正监本石本补 顾炎武
张尔岐之阙郑贾杨氏之 …… (第 3b 页)
  凡例
欧阳子曰学者迹前代之所闻而校其得失或有之矣
若不见先儒中间之说欲特立一家之学吾未之信斯
言诚释经之圭臬也是编采自先秦迄于本朝凡百九
十七家就中有全解行世者仅十数家文集语类杂说
及他经解苟有与此经相发明者务摭而录之志在博
收兼存异义不专主一家言
宋太学生遗书时宰论服制称严陵方氏说而不知其

出于正义卫正叔尝引以为戒(见所著礼/记集说)谓其遗本而
宗末也是书编次众说一以时代为序二说略同则录
前而置后后足以发前所未备始兼录之或有袭用先
儒之说而没其姓氏者必与追正庶不使伯宗郭象之
流得售其攘善之技
记曰毋𠞰说毋雷同韩子亦曰自古于辞必己出降而
不能乃剽贼有明中叶以后经解之书往往隐没古人
名字将为已说 顾炎武
尝病之不揣弇陋思表章微学 …… (第 5b 页)
绝少宋人陈祥道张淳
李如圭辈之讲说多不传明国子监所刻十三经注疏
此经讹脱特甚或欲据关中石经刋正之(见 顾炎武
所/作仪礼句读)
(序/)不知唐之石经在当时已讥其芜累又况碑板剥落
补字荒陋恶可据为定本邪张尔岐参校 …… (第 6a 页)
  郝氏(敬/) (仲舆/) (京山/)
  冯氏(复京/) (嗣宗/)
  张氏(采/) (受先/)
  顾氏 (炎武/) (
宁人/) (亭林/)
  赵氏(魏史/) (第 24b 页)
  郝氏(敬/) (仲舆/) (京山/)
  冯氏(复京/) (嗣宗/)
  张氏(采/) (受先/)
  顾氏(炎武/)  (宁人/) (
亭林/)
  赵氏(魏史/) (第 24b 页)
  郝氏(敬/) (仲舆/) (京山/)
  冯氏(复京/) (嗣宗/)
  张氏(采/) (受先/)
  顾氏(炎武/) (宁人/)  (亭林/
)
  赵氏(魏史/) (第 24b 页)
 二戴与刘氏别录参差不同而郑本一依刘氏其注
 疏朱子盖尝以浮芜病焉欲力为釐正而不果近代
 吴氏亦尝嗣为考定焉而未尽 顾氏炎武
曰礼者本于人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 (第 27a 页)
 身历而目击之矣乎
程氏敏政曰乡先生环谷汪先生著书凡十馀种经礼

 补逸一篇尤号精确(以上论汪克/宽经礼补逸) 顾氏炎武
曰济阳张稷若笃志好学不应科名录仪礼
 郑氏注而采贾氏吴氏之说略以已意断之名曰仪
 礼郑注句读又参定监 (第 4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