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編年類
詔令類
詔令奏議類
法制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昏中种黍秋虚昏中种麦多昴昏中收敛天子南面而
视四方星之中知人缓急以授民时则岁功成矣天神
之贵者青 龙其
雌在地太元曰仓灵之雌不同宿而失
离则岁之功乖此之谓也大岁或言日或言星日为大
岁星为太阴一左一右一阴一 (第 22b 页)
 秦始或疑腊作于秦误矣
丙之晨龙尾伏辰

 疏东方七宿皆为苍 龙其
龙南首北尾角是龙角尾
 即龙尾故注云龙尾尾星也日月之会为辰于时日
 体在尾星与日同处共日俱出入故常伏 (第 32a 页)
公之庙得用天子
之礼其祭鲁公以下则亦元冕○王制疏云公之衮冕
数与王同其旒数则异故郑注觐礼云上公衮无升
旒则九不十二也其三公司服无文按射人三公执
璧与子男同则服毳冕也有孤之国其孤絺冕卿大夫 (第 15a 页)
     经部八
 松阳讲义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松阳讲义十二卷

国朝 陆陇其
(第 1a 页)
陇其
有三鱼堂四书大全四书

    讲义困勉录诸书已著录是书乃其官灵寿
    知县时与诸生讲论而作故所 (第 1a 页)
 松阳讲义卷一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大学之道章
这一章是五经四书的纲领明白得这一章五经四书
都在其中了要明白这章书不必另出意见只将 (第 1a 页)
 松阳讲义卷二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天命之谓性章

中庸一篇乃是孔门传授心法这一章又是一篇之体
要中庸所以为心法者以其放之则弥六合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三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舜其大孝章

这一章同下二章皆是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乃
费之大者而这章则就德之动天者以见其大也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四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章

这一章是圣人鼓舞人好学之意玩本文三不亦字便
见循循善诱之意大抵人不肯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五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章

这一章分别政刑德礼之效与人看盖为当时专尚政
刑者发欲其知所重也人君为治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六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章

这一章因论子贡而见圣门之人才远出流俗之上通
节俱是赞词大全朱子谓子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七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樊迟问知章

这一章论仁知注谓此必因樊迟之失而告之盖仁知
工夫不止于此故知是因迟之失而告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八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先进于礼乐章

这一章是圣人欲以周初文质得中之礼乐挽周末文
胜之礼乐礼乐只是一个礼乐用之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九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子适卫章

这一章见圣人胸中有一个完全的仁体有一个完全的
王道触着便发庶哉一叹便是老安少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十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论语
君子义以为质章

这一章就处事上见君子学问之精大抵君子学问规
模固极其阔大而节目又极其细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十一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孟子
伯夷非其君章

这一章见君子不为一偏之学就是一部中庸的注脚
盖天下道理只有一个中庸君子只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松阳讲义卷十二
          赠 内阁学士陆陇其

 孟子
王者之迹章

这一章因前章历叙群圣而继以孔子亦是示人存几
希的样子孔子有舜之生知安行而兼 (第 1a 页)
    有当于人心自明以来讲四书者多为时文
    而设袁熹是书独能深求于学问原序称其
    心师 陆陇其
终身不名不字而不走其门盖
    志不近名宜其言之笃实矣乾隆四十二年
    八月恭校上
      …… (第 2b 页)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原序
此木轩四书说原序
四书说九卷先生之所著也乾先生长
君以庶常出宰洪洞呈是书求为之序余固素知先生
者受而读之既卒业作而叹曰是又继 陆清献
而起者
也先生于书无所不窥而尤致力于六经四子目之所
游心之所触不苟同不苟异有所见则笔之积年既多
遂成 (第 3b 页)
卷帙观其所论天人义命之间是非疑似之际直
截简净决不可以丝毫借盖真得程朱之心印而出之
若不经意知先生之于道深矣是固当与 清献
之松阳 …… (第 3b 页)
类而等视
之则大过也余家毗陵去云间五百里而近闻之也详故
知之也稔先生幼而嗜学弱冠即有志圣贤之事心师 清献
而不走其门终其身不名不字也孝于亲友于兄
弟笃于夫妇朋友遇人无愚智必以诚不为一切世俗
文饰语以是自其乡 (第 4a 页)
书说手录成帙者什之六其什之四或在
 他书或在散𥿄今并钞入成九卷
一先君子自康熙己已志弘圣学大指见刻 陆清献公
 稿序及所著述志赋中当时已有论撰今之所辑断
 自康熙辛巳迄于乙卯从手录本以为据也
一先君子心如渟水有 (第 1a 页)
  此节是结上两节非领下两节也旧于下两节分
顶知先知后说不思知先云者知明德知止为先
也岂古之节专言明德知止之事邪知后云者知

新民能得为后也岂物格节专言新民能得之事
邪漫无义理而以一二字为联络说破当同声一
(彦升按卢玉溪以此先后二字起下文六先字七后字 陆稼书
已辨其非)

  渭按物有本末本即身末即家国天下也朱子不
欲于结纲领处预透条目中字面故曰明德为本
(第 16a 页)
  旧注以自欺为阳善阴恶阴谓心阳谓迹也此节
章句云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阴字指閒居阳字

指见君子则皆以迹言矣盖其身已显为不善不
必更问其心即见君子而厌然亦无改过自新之
意徒欲掩恶而诈善彼以閒居之所为君子所不
及见耳而不知声音笑貌之间此中之恶呈露无
馀甚于瞰其室而知之者矣是欲以掩著欺人而
人卒不可欺也 陆稼书
云酒人醉容饥人菜色皆
是自现出来此解甚妙

  或问此小人大故无状岂亦尝从事于学乎渭曰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