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剑铭 西汉末 · 王莽
出处:全汉文 卷六十
神胜万里伏(陶弘景《刀剑录》)。
酬华阳陶先生诗 南梁 · 沈约
押元韵
三清未可觌,一气且空存。
所愿回光景,拯难拔危魂。
若蒙丸(陶隐居传作九。金薤记同。)丹赠,岂惧六龙奔(○陶隐居传。金薤记。《诗纪》七十三。)。
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 南梁 · 沈约
押质韵
早欲寻名山,期待婚嫁毕。
二事虽云已,此外复非一。
忽闻龙图至,仍睹荣光溢。
副朝首八元,开壤赋千室。
冠缨曾弗露,风雨未尝栉。
鸣玉响洞门,金蝉映朝日。
惭无小人报,徒叨令尹秩。
岂忘平生怀,靡盬不遑恤(○陶隐居传。金薤记。《诗纪》七十三。)。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 南梁 · 沈约
押萧韵
侧闻上士说,尺木乃腾霄。
云骈不展地,仙居多丽樵。
卧待三芝秀,坐对百神朝。
衔书必青鸟,佳客信龙镳。
非止灵桃实,方见大椿凋(○陶隐居传作酬华阳先生。金薤记作华阳先生登楼不下赠呈。《类聚》七十八作陶先生登楼不得下诗。《诗纪》七十三。)。
奉华阳王外兵诗 南梁 · 沈约
押质韵
金薤记云。隐居别易氏号。
餐玉驻年龄,吞霞反容质。
眇识青丘树,回见扶桑日。
烂熳蜃云舒,嵚崟山海出(○陶隐居。金薤记。《诗纪》七十三。)。
授蔡法度廷尉制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六
门下:民命所悬,系乎三尺;止杀除残,实由乎此。是以皋陶作士,五刑惟明;于张莅官,世无冤狱。且汉代律书,出乎小杜。吴雄以三世法家,继为理职;郭恭以律学通明,仍业司士。爰及晋氏,此风未泯叔则元凯,并各名家。自兹厥后,斯尚渐薄。迄至于今,损弃顿尽。衣冠士子,耻复用心。州郡奸吏,恣其取舍,舞文弄法,非止一涂。朕膺天受命,为兆民主,每一念此,忘寝与食。尚书删定左曹郎中蔡法度,少好律书,明晓法令,世之所废,笃志不怠。至于章句舛滞,名程乖碍,莫不斟酌厥里,允得其门。方欲寄以国刑,开示后学,文才取士,岂有定方?自世道浇流,浮伪云起,量计多少,辩校锥刀。若遵往从旧,守而勿失,岂所以轨仪上世,垂风于后。宜加褒擢,弗系常阶。可守廷尉卿,主者施行(《文苑英华》三百九十七)。
与陶弘景书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八
先生糠秕俗流,超然独远,烈电羽带,总辔云霞,方当名书绛简,身游玄阙。赁星夕卧,望日朝食,而至理深微,暧焉难睹。惟欲下风问道,未知厥路。若夫栖迟闲远,咀咽琼芝,出入清都,师友灵圣,循崖反迹,无缺惟心(《艺文类聚》七十八)。
答陶隐居难《均圣论》 南梁 · 沈约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九
难云:释迦之现,近在庄王;唐虞、夏殷,何必已有。周公不言,恐由未出;非关宜隐,育王造塔。始敬王之世,阎浮有四,则东国不容都无?答曰:释迦出世年月,不可得知。佛经既无年历注记,此法又未东流,何以得知是周、庄之时?不过以《春秋》鲁庄七年四月辛卯恒星不见为据,三代年既不同,不知外国用何历法,何因知鲁庄之四月,是外国之四月乎?若外国用《周正》邪?则四月辛卯,长历推是五日,了非八日。若用殷正邪?周之四月,殷之三月。用夏正邪?周之四月,夏之二月。都不与佛家四月八日同也。若以鲁之四月为证,则日月参差,不可为定。若不以此为证,则佛生年月,无证可寻。且释迦初诞,唯空中自明,不云星辰不见也。瑞相又有日月星辰,停住不行。又云:明星出时,堕地,行七步,初无星辰不见之语,与《春秋》恒星不见,意趣永乖。若育王造塔,是敬王之世,阎浮有四,此道已流东国者。敬王以来,至于六国,记注繁密,曾无一概。育王立塔,非敬王之时,又分明也。以此而推,则释迦之兴,不容在近周世;公旦之情,何得未有?
难云:夫子自以华礼兴教,何宜乃说夷法?故叹中国失礼,求之四夷,亦良有别意。答曰:弘教次第,前论已详,不复重辩。
难云:四夷之乐,裁出要荒之际;投诸四裔,亦密迩危羽之野。禹迹所至,不及河源;越裳白雉,尚称重译。则天竺罽宾,久与上国殊绝,衰周已后,时或有闻。故邹子以为赤县于宇内,止是九州中之一耳。汉初,长安乃有浮图,而经像眇昧。张骞虽将命大夏,甘英远届安息,犹弗能宣译风教,必其发梦帝庭,乃稍兴显。此则似时有通碍,非关运有起伏也。答曰:本以西域路近,而大法不被。此盖由缘应未发,非谓其途为远也。其路既近,而此法永不东流。若非缘应未至,何以致此?及后东被,皆由缘应,宜发通碍,各有其时,前论已尽也。
难曰:若必以缘应有会,则昔之淳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假使斯法本以救浇者,夫为罪莫过于杀。肉食之时,杀孰甚焉!而方俟火粒,甫为教萌,于大慈神力,不有所踬乎?若粳粮未播,杀事难息,未审前时过去诸佛,复以何法为教?此教之萌,起在何佛?兼四戒犯人,为报乍轻;一杀害兽,受对更重。首轻末重,亦为未达。夫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孔所云闻声不食,斩伐以时者,盖欲大明仁义之道。于鸟兽草木,尚曰其然;况在乎人,而可悖虐!非谓内惕寡方,意在缘报,睹迹或似,论情顾乖。不审于内外两圣,其事可得是均以不?此中参差,难用顿悟。谨备以咨洗,愿具启诸蔽。答曰:民资肉食,而火粒未启。便令不肉,教岂得行?前论言之已具,不复重释。众生缘果所遭,各有期会。当昔佛教未被,是其恶业盛时;后之闻法,是其善业萌时。善恶各有其时,何关淳厚之与浇薄?五支之戒,各有轻重。非杀戒偏重,四支并轻,且五业虽异,而互相发起。犯人之戒,人重故先出;犯兽之戒,兽轻故后被。训戒之道,次第宜然。周公、孔子,渐弘仁恻。前论已详,请息重辩。若必以释教乖方,域之理外,此自一家之学,所不敢言(《广弘明集》五。)。
求才诏(景和元年八月) 南朝宋 · 刘子业
出处:全宋文卷七
昔凝神伫逸,磻溪赞道,湛虑思才,傅岩毗化。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正卯斯戮。思所以仰宣遗烈,俯弘景祚,每结梦庖鼎,瞻言板筑,有劬日昃,无忘昧旦。可甄访郡国,招聘闾部,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遁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文敏博识,干事治民,务加旌举,随才引擢。庶官克顺,彝伦咸叙。主者精加详括,称朕意焉(《宋书·前废帝纪》。)。
告游篇 南梁 · 陶弘景
押词韵第六部
性灵昔既肇,缘业久相因。
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
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
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
傥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陶隐居集。茅山志十。《诗纪》八十九。)。
胡笳曲 南梁 · 陶弘景
押文韵
自戾飞天历,与夺徒纷纭。
百年三五代,终是甲辰君(○陶隐居集。文苑英华二百十一。《乐府诗集》五十九。《诗纪》八十九。)。
寒夜怨 南梁 · 陶弘景
夜云生。
夜鸿惊。
凄切嘹唳伤夜情。
空山霜满高烟平。
铅华沉照帐孤明。
寒月微。
寒风紧。
愁心绝。
愁泪尽。
情人不胜怨。
思来谁能忍(○陶隐居集作寒夜愁。《乐府诗集》七十六。广《文选》十三。《诗纪》八十九。)。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答齐高帝诏。) 南梁 · 陶弘景
押文韵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陶隐居集。茅山志二十八引金薤记作答诏问。《太平广记》三百二引谈薮。《诗纪》八十九。)。
题所居壁 南梁 · 陶弘景
押东韵
南史曰:弘景妙解术数。逆知梁祚覆没。预制诗秘在箧里。化后门人方稍出之。大同末。士人竞谈玄理。不习武事。后侯景篡。果居昭阳殿。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
不言昭阳殿,化作单于宫(○陶隐居集。南史本传。隋书五行志。《御览》五百五引梁书。《太平广记》十五。《诗纪》八十九。)。
桓真人吟诗 南梁 · 陶弘景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梁陶隐居,先生谓弟子曰:予夜梦神光,满室彩云,连霄,有金甲神人,谓予曰:明日有异人来,汝当扫门待之。日午,桓凯真人果至,披发跣足,唱诗曰:
黄花生紫云,日月周天轮。
混混太虚中,不与众生群。
昆崙十二峰,上帝朝万巡。
一日功行满,升空谒元君。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神仙部
书海盐陆逸冲十赉文后 南梁 · 陶弘景
四言诗 押纸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赉尔十事,事准前史。
对扬嘉策,循言求理。
无或骄惰,以骞斯旨。
援笔甲怀,敢告处士。
按:(附考陆逸冲字敬游海盐人陶隐居弟子齐永明中随隐居于茅山西岭立华阳馆皆逸冲之力隐居嘉其勤勚名为栖静处士作十赉文策之按许长史碑阴载上清弟子第一人乃华阳前馆主吴郡海盐陆逸冲也)
瘗鹤铭 南梁 · 陶弘景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七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奚夺我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我□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
相此胎禽,浮丘著经。
余欲无言,尔也何明。
雷门去鼓,华表留形。
义唯仿佛,事亦微冥。
尔将何之,解化□□。
西竹法里,厥土惟宁。
后荡洪流,前固重扃。
左取曹国,右割□□。
山阴爽垲,势掩华亭。
爰集真侣,瘗尔作铭(碑拓本,又汪土鋐瘗鹤铭《改》。案碑题华阳真逸撰,黄长睿《东观馀论》董𠧴《广川书跋》以为陶隐居,胡仔《渔隐丛话》引《西清吾话》云《道藏》《陶隐居外传》号华阳真逸。)。
水仙赋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六
淼漫八海,汯汨九河。中天起浪,分地漫波。东卷长桑日窟,西斡龙筑月阿。乃者潼关不壅,石门己开。导江出汉,浮济达淮。漳渠水府,包山洞台。娥英之所游往,琴冯是焉去来。或穷发送鹏,咸池浴日。随云濯金浆之汧,追霞采建木之实。弄珠于渊客之庭,卷绡乎鲛人之室。此真亶矣。至于碧岩无雾,绿水不风。飞轩纼凤,游𨐆驾鸿。上朝紫殿,还觐青宫。进麾八老,顾扐四童。拊洞阴之磬,张玄圃之璈酎丹穴之酌,荐麟洲之肴。安期奉枣,王母送桃。锦旌丽日,羽衣拂霄。又其英矣。及秋水方至,层涛架山。各巡封隩,来赍王言。选奇于河侯之府,出宝于骊龙之川。夜光烛月,洪贝充辕。亦其环矣。若夫层城瑶馆,缙云琼阁,黄帝所以觞百神也。涂山石帐,天石翠幕,夏禹所以集群臣也。岷嶓交错,上贯井络,穷汉硱磳,横带玉绳。浸汤泉于桂渚,涌沸壑于金陵。崩沙转石,惊湍走沫。绝壁飞流,万丈悬濑。奔激芒砀之闲,驰骛壶口之外。逮乎璇纲运极,九六数翻。用谋西汉,受事龙门。小周姒后,初会妫前。平阴钜鹿,再化为渊。清河渤海,三成桑田。抚二仪以恻怆,眺万兆以流连。佥自安于蝣晷,编无羡于鹄年。皆松下之一物,又奚足以语仙。嗟乎!循有生之造物,固莫灵于在人。宁不踵武于象帝,入妙门而自宾。苟沦形而无晓,与蝼蚁而为尘。亦有先觉之秀。独往之英,窥若士于蒙縠,求吕梁于石城。从务光于底柱,索龙威于洞庭。迎九玄于金阙,谒三素于玉清。更天地而弥固,终逍遥以长生(《道藏》尊字号《陶隐居集》、《艺文类聚》七十八。)。
答释昙鸾书(案:唐释法琳《辩正论》引作《答大鸾法师书》)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六
去月耳闻音声,兹辰眼受文字,将由顶礼岁积,故使真应来仪,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辩正确》引作「采汲」)花水,端襟敛思,伫聆警锡也(《续高僧传》。《辩正论》有《弟子华阳陶弘景和南》九字)。
寻山志(《道成长藏》本《华阳掏隐居集》一有「年十五作」四字)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六
倦世情之易挠,乃杖策而寻山,既沿幽以达峻,实穷阻而备艰。渺游心其未已,方际夕乎云根。欣夫得志者忘形,遗形者神存。于是散发解带,盘旋岩上。心容旷朗,气宇调畅。玄虽远其必存,累无大而不忘。害马之弊既去,解牛之刀乃王。物我之情虽均,因以济吾之所尚也。若夫飞声西岳,邀利东陵,楚湘之洁,吴江之矜。轻死重气,名贵于身。迷真晦道,余所弗丞。袭衣缝掖,端委章甫。徘徊廊庙,趋翔庭宇。传氏百王,流芳世绪。负德叨荣,吾未敢许。尔乃荆门昼掩,蓬户夜开,室迷夏草,径惑春苔。庭虚月映,琴响风哀。夕鸟依檐,暮兽争来。时复历近垄,寻远峦。坐盘石,望平原。日负嶂以共隐,月披云而出山。风下松而含曲,泉潆石而生文。草靃靃以拂露,鹿飙飙而来群。扪虚萝以入谷,傍洪潭而比清。照石壁以端色,攀桂枝而齐贞。亟扈兰而佩蕙,及春鴂之未鸣。且含怀以屏气,待惠风而舒情。乃乘兴而遂往,遵岩路以远游,伫天维而摽思,𢠳恍忽而莫求。眺回江之淼漫,眩叠嶂之相稠。日斜云而色黛,风过水而安流。触嵚岑而起巘,值阔达而成洲。石孤耸而独绝,岸悬天而似浮。缘磴道其过半,魂渺渺而无忧。悟伯昏之倜宕,蹑千仞而神休。遂乃凌岩峭,至松门。背通林,面长源。右联山而无际,左凭海而齐天。竹泫泫以垂露,柳依依而迎蝉。鸥双双而赴水,鹭轩轩而归田。赴水兮泛滥,归田兮翱翔。此漭滥之足乐,意斯龄之不长。悼菌蟪之危促,羡灵椿兮未央。虽鹏鴳之异类,托逍遥乎一方。愿敷衽以远诉,思扣朝而陈辞。至赤城兮一憩,遇王子而宿之。仰彭涓兮弗远,必长年兮可期。及榆光之未暮,将寻山而采芝。去采芝兮入深涧,深涧幽兮路窈窕。窈窕路兮终无曙,深涧深兮未曾晓。高松上兮亟停云,低萝下兮屡迷鸟。鸟迷萝兮缤缤,云停松兮纷纷。停云游兮安泊,离鸟栖兮索群。嗟群泊其无所,思参差而谁闻。既穷目以无阂(缺一句。)。问渔人以前路,指示余以蓬莱。曰果尔以寻山之志,馆尔以招仙之台(缺一句。)。就瀛水以通怀。谓万感其已会,亦千念而必谐。竟莫知其所跻(缺一句。),反无形于寂寞,长超忽乎尘埃(《道藏》尊字《陶隐居集》,《艺文类聚》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