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切韵指掌图后序 南宋 · 董南一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三
音韵之学尚矣!敷求古昔,若武元之之《韵铨》,颜真卿之《韵海》,夏侯咏、阳休之之《韵略》,陆慈、李舟之《切韵》,以至周研、李登、吕静、沈约、陆法言、颜之推等数十家相继裒类,国朝陈彭年、丘雍复刊益之。景祐中,诏丁公度、李公淑典领撰集,而宋公祁、贾公昌朝、王公洙咸以一时英彦为之属。近世吴棫《韵补》、程迥《韵式》又能发明古人用韵之变,音韵之书亦备矣。然以要御详,以一统万,谱分昈别,旁通曲畅,未有若《切韵指掌图》之精密者。图盖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所述也。以三十六字母总三百八十四声,列为二十图,辨闿阖以分轻重,审清浊以订虚实,极五音六律之变,分四声八转之异。递用则名音和(徒红切同。),傍求则名类隔(补微切非。)。同归一母则为双声(和会切会。),同出一韵则为叠韵(商量切商。)。同韵而分两切者谓之凭切(乘人切神,丞真切辰。),同音而分两韵者谓之凭韵(巨宜切,其;巨圻切,祈。)。无字则点窠以足之,谓之寄声;韵阙则引邻以寓之,谓之寄韵。案图以索二百六韵之字,虽有音无字者犹且声随口出,而况有音有字者乎!经典载籍具有音训,学者咸遵用之。然五方之人,语音不类,故调切归韵,舛常什二三,曩以为病。暨得此编,瞭然在目,顿无「读书难字过」之累,亦一快也。公尝被命修纂《类篇》,古文奇字,蒐猎该尽,而留心音韵,尤有若斯图者。道德名望,一世儒宗,顾于小学惓惓焉,岂一物不知,君子所耻耶?前辈云:「自从孟子知言后,惟有扬雄识字多」。公固雅好雄者,《潜虚》之作,实拟《太玄》。雄号识奇字,而不能为字著书,或者公以是成雄之志欤?虽然,草《太玄》、识奇字,雄所有者,公优为之;事业著三朝,制作宪万世,公所有者,政恐雄未能窥其涘耳。走于是书,有以识公致广大、尽精微之学,因刻诸梓,与众共之。时嘉泰癸亥六月既望,番昜董南一书。
按:《切韵指掌图》卷末,四部丛刊续编本。
黄鲁直诗稿帖赞 南宋 · 岳珂
句法之奇,日鍊月锻。
鸟轻之过疾讵稳,驴上之推敲未判。
长吉之心欲呕,弥明之息犹鼾。
天巧呈露,风期汗漫。
予方溯诗派而未能,所以掩斯卷而三叹也。
寒食二首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历历晓风传庙鼓,曈曈霁日上窗纱。
孙同鱼队忙观社,翁入鸡窠且守家。
已是湿灰并槁木,不知榆火与杨(原缺,据冯本补,卢本作桃)花。
燔山无觅之推处,谁道斯人羡四蛇。
耄志十首 其五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忆昔叨陪册府仙,曾陈大计璪琉前。
探符痴妄空劳矣,当璧休祥已灼然。
奉玺(原作茧,据冯本改)相真曾浴日,倚楹女岂敢贪天。
分明狐赵俱酿赏,不似之推隐去贤(自注:记陈宗上书语。)。
感昔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曾见弘文馆盛开,难将汗脚涴金台。
搜山不见之推出,入海难呼太白来。
士各自媒谁待聘,世皆欲杀少怜才(原作材,据冯本改)。
空存先帝昭回笔,永閟巾箱不忍开。
鹿野赋 南宋 · 袁甫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四、《蒙斋集》卷一九
山因人高兮,山何怪奇?水随人洁兮,水何清漪?山水契予之心兮,不惠不夷。昔皋、禹之为辅兮,跻虞氏于雍熙。何东鲁之栖栖兮,彼沮、溺夫又奚知。春与秋其代序兮,羌造物亦莫之违。拯赤子于涂淖兮,策驷马孰予追?誓摅蕴于予心兮,累毫茧以陈辞。既知予之眷眷于灵修兮,盖庶几乎济时。为世臣、袭世官兮,奚敢惰其四支。茫茫九州孰为安处兮,乃欲遗君父以其危。自古困厄屯邅之极兮,乃见贤哲之腾辉。余故曰无可无不可兮,胡不睹天道之推移。合与不合、行与不行兮,又奚必逆料而过思。吾但知行吾之命义兮,舍灵修复将安之。
避暑赋(丁亥闰五)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一、《可斋杂藁》卷二一、《历代赋汇》卷一一
渊献编年,甤宾纪律。当梧叶之十三,馀蓂荚之六七。庚金始明,离火正棘。于时云盖张空,日驭铄石。犹酷吏之堪畏,类权门之可炙。复以暑雨积润,温风致湿。动小民之怨咨,起庶人之郁邑。遂使都会,达于阎闾,叹燠若以旸若,皆炎如而焚如。喘形乎宰相之牛,躁见乎丈人之乌。重以小寇之攻兮,营营乎肆其扰;细人之蝇兮,纷纷乎为之驱。凡厥俯仰之内,俱无贤愚之殊。虽碧纱兮为之呵御,白羽兮为之吹嘘,晏子爽垲之宅,不韦高明之居,盖未有不受乎阴阳之炭,而获出乎造化之炉者也。是日客有屋不抬头,室仅容膝,新浴而振灵均之衣,当暑而袗尼父之绤,陈以珍盘,佐以篚实。然而背与汗以相浃,缨虽泉而莫涤。虽袁绍之酒未遑饮,而方朔之肉不暇食。远怀乎高山流水之胜,近想乎修竹茂林之僻,环视六合,神游八极。卑骊山之仙游,陋摩诘之旧迹。飙无扇金,景已含璧。顾无地之可避,姑惟意之是适。于是举羲扇,披楚襟,拄西爽之笏,抚南薰之琴。枕桃笙而高卧,倚胡床而长吟。已而月明星稀,籁静机沉。虚室生白,玄关不扃。顿觉耳洗巢父之水,不待面障元规之尘,逡巡而肺腑之疾去,逶迤而毛发之寒生。恍兮如驾黄鹄而访河汉,忽兮如跨青鸾而上蓬瀛。殆莫知其为朝市不避风雨之吏,而其或为山林不知寒暑之人也耶。心既休,夜渐永,幡然而作,若有所警。乃思天地两间,寒暑二證,以四序之推迁,犹兆人之告病。而况中宇宙而立,司民物之柄,与其处唐帝之风殿兮,人间苦乎炎热,孰若罢汉文之露台兮,海内庶乎清净!彼二老之避海滨兮,得不以其炮烙之刑?四皓之避商山兮,又焉非以其弃灰之冷?倘不思有司之酷于暑兮,毋乃使元元之不堪命。已矣哉,兔没兮乌升,燕去兮鸿宾。毋炎上其性兮,毋𤍠中其情。存乎我之夜气兮,听夫物之秋声。彼赤炽之郁郁兮亦欲东耳,天固将起凉风于青蘋。
急就篇后序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急就篇》卷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小学考》卷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三
《汉艺文志》小学十家。《苍颉篇》见《考工记》注者,唯鞄(四学反。)、𥧐(人兖反。)、柯、欘(张玉反。)四字。《凡将》见《文选》注、《艺文类聚》者,唯「黄润纤美宜制禅」、「钟磬竽笙筑坎侯」二句。《训纂》见《史记正义》者,唯户、扈、鄠三字。其廑存者,《急就篇》而止耳。隋周《志》始谓《急就章》。崔浩写以百数,刘兰入小学书之,李铉九岁入学书之月馀即通,李绘六岁亦通此章,是以其学至唐犹传。颜师古祖之推,尝为之注,渊源有自来矣。盖君子耻一物之不知,伦类不通,不足谓善学。尝观众仲对氏族,师服、申繻论名子。籍谈忘司典之后,景王以为讥;卫侯以辟疆为名,周人不肯受。系之以姓,著于《世本》;字而不名,贵于《春秋》。故始之以姓氏名字。学《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备录衣服饮食之制。陶宏景读书万卷,尤明医术、《本草》,韩文公谓礼乐、名数、方药之书,未有不通。此而为大贤,致知在格物,观物以观我生,故次之以服器百物。《周书》言学古入官,子产云学而后入政,董仲舒以《春秋》断狱,隽不疑以经术决事。若授之以政,不达宋泉之《孝经》、苏威之五教,人到于今羞之,故终之以文学法理。器无非道,学无非事,其义不可须臾舍也,鸿生钜儒,不敢以小书忽焉。辑州名,摭奇字,悉放其体。诸经义疏引之者五(《周礼·考工记》疏引「分别部居不杂厕」、「蒲蒻蔺席」,《天官疏》引「司农少府国之渊」,《左传正义》引「芜荑盐豉,顷町界亩」。),《后汉书》注引之者一(《张敏传》注引「皋陶造狱法律存」。),韵书亦援以言姓氏。班孟坚之用襐饰,潘安仁之用乘风,王禹玉之用奇觚,宋景文之用𩌈𩍜,朱文公之用老复丁。至于不借、籧篨、凫翁、无等双之语,临川、山谷诗皆采掇之。博观而约取,此难与耳学者言也。古者保氏教六书,外史达书名,汉犹有课试举劾之法,故马尾之书必谨。自篆而隶,自隶而藁,钟、王之后,以意行书,先汉遗文古事,寖以晻昧。《急就》虽存,而曹寿、刘芳、豆卢氏、颜之推注解轶而不传。昔以是为童蒙之学,今有皓首未觌者。俗书溢于简牍,讹音流于讽诵,袭浮踵陋,视名物数度若弁髦,而大学之基不立。乃因颜《注》补其遗阙,择众本之善,订三写之差,以经史诸子探其原,以《尔雅》、《方言》、《本草》辨其物,以《诗传》、《楚辞》协声韵,以《说文》、《广韵》正音诂。若「闳」「阁」之相混,得于《释文》;笺之所出,取于《庄子》。稽极之误,因《说文》、《通释》而知;利亲、胜客之类,因《史记》、《汉表》而见。「簧」当作,「簂」,「䡦」当作「操」,「垒」当作「垒」。实事求是,不敢以臆说参焉,疑者阙之,以俟后之君子。李斯作《苍颉篇》,后人附益末章,乃有汉兼天下。此篇《齐国》、《山阳》两章亦然,略解其义,缀于下方。夫物有本末,理无小大,循序致精,学之始事也。虽然,耄学而为童习,其能免玩物爱奇之失乎?
送罗架阁弘道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支韵
六籍讨雅奥,百家穷怪奇。
江沱马尘合,毛釐无所施。
不自我后先,逢此泽火时。
固已殛来恶,尚乃存微箕。
黼哻裸于京,越吟亦凄其。
冠冕垂缨紞,履屦饰纯綦。
褒博士服制,揖让公食仪。
前辈略已尽,后进渐不知。
老夫愧每生,骨立双鬓丝。
十年日夜醉,万里南北驰。
休官此山中,可与语者谁。
堂堂朱荆州,遗恨浮鸱夷。
有甥何其贤,酷似刘牢之。
贞元旧朝士,顾肯文学为。
出蜀赋八阵,游吴歌五噫。
酹月客星阁,吟风桐川湄。
湖海有此士,始见诗人诗。
惜往节谊鲜,叹今文献衰。
论议吐一二,已觉馀子卑。
宇宙不一姓,牛山空涟洏。
后周庾子山,北齐颜之推。
斯文天未泯,终古清名垂。
年可里社老,行足乡党师。
书痴俗所哂,各且教其儿。
虎头诧肉食,宁当朵吾颐。
路棘齿发暮,语离不能悲。
阙雨寄程云壑 元末明初 · 蓝仁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处结淋九涸泉,几人奔走祇堪怜。
自焚虚拟之推死,私祭难销孝妇愆。
渐恐扬尘侵海水,久知垂象动星躔。
梅峰隐者非忘世,也向云间礼孔仙。
赐游东苑诗九章 其七 御苑 明 · 杨士奇
四言诗
群植斯蕃,盎乎凝春。
中和之推,时育之仁。
惟帝之仁,始内及外。
保合太和,爰暨四海。
儗赠人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骢马如龙锦覆鞍,路当西蜀岂辞难。
令严却任霜加雪,机活应如珠走盘。
寇盗从来多险阻,流亡多为逼饥寒。
军门直笔功须纪,莫遣之推远挂冠。
三门行送刘学正赴陜州(刘君景仪司吾锡训八年今之陜也作三门行送之三门旧传即底柱都太仆造而观焉始知二山近而不相属顷尝为予言故因以起兴云) 明 · 邵宝
君不见黄河之水从西来,东行万里到陜郡,有石横亘势欲回。
天教禹凿三门开,百川风雨万壑雷。
下孰为之挽,上孰为之推。
当时神禹何不一凿去,留此险阻胡为哉。
玄敬为予言,神门在中人北际,鬼门居南不可济。
水争石斗两无情,地险天生难尽弃。
乾坤万古一奇观,节宣亦为狂澜计,不然下此复有底。
柱山形如滟滪当江间,应愁一倒不复还。
识者观风似观水,作人之道固如此。
寥寥古调数千年,青眼高歌对吾子。
梦游(出六代孙森所录遗事) 明 · 朴祥
出处:讷斋先生别集卷第一
余俟罪于支城兮,秋又变而为冬。感时序之推谢兮,悲束缚于棘丛。俄再抚乎四海兮,怀轮囷之未摅。酹愁魔以羔儿兮,挥堆案之文书。腊景入余厅事兮,冬梅忽其返魂。对曜君以索笑兮,平朝及乎黄昏。滕六屑其琼白兮,恣阴官之桀酷。浪自甘于黑酣兮,羌孰周而孰蝶。羽靸淢以遐徂兮,至无名而无迹。遇洪濛于涬溟兮,讯太初之首途。策神马而飙逝兮,求气母之所都。维斗挟以导御兮,瞻二曜之中开。泽天分而异位兮,屹崇华之崔嵬。号云将而前驱兮,指三皇之攸居。世道朴而俗醇兮,民未有其室庐。命仆夫以旋辀兮,觐包羲而陈词。曰三画之阃奥兮,非瓮天之测窥。愿承藉乎发蒙兮,参听莹于至理。帝乃嘉其重问兮,推无始而有始。夫苟随其来心兮,又岂愚之无师。奉圣训而辞陛兮,书诸绅而志之。退欲修乎初服兮,瞢不识其所如。神农氏之诏徵兮,待厦屋之渠渠。眄耒耟之创制兮,贺功劳之在民。凤凰鸣于阿阁兮,报轩后之有辰。试发轫而启途兮,左涿鹿而右转。荆山蔚其蜚云兮,悲鼎湖之告变。抱遗弓而追悼兮,白日惨其无辉。访汾阳之四子兮,邀尧舜而依归。仰南面之崇居兮,俨拱手以垂衣。观济济之群臣兮,环左右以吁咈。入余跪而稽首兮,究微言于精一。重华赠以五明兮,宝愈重于雕弓。下邃殿而曳裾兮,惊满袖之薰风。次洛汭而逗遛兮,龟衔命而来俟。多胼胝之底绩兮,赞九叙于姒后。痛宾天之斯遽兮,纷上下而求索。琼台轶其挽云兮,卑宫废而不复。投南巢而长吁兮,吊奔王之亡国。就景亳而贽谒兮,慰圣人之惭德。臣虺悉其嘉诰兮,吾何敢于赘辞。始翩翩而远去兮,载云桢之委蛇。探务光之所在兮,付一慨于长洲。顾又问夫商家兮,变五百之春秋。悼往者之莫追兮,慕美人于西方。敕蓐收以晨驱兮,抵丰镐而彷徨。城阙尽其制度兮,粲文物之极备。款阊阖而大叫兮,阍人为余色喜。奉胪传以挟趋兮,不觉立乎王所。周公峨其冠弁兮,宁后负其丹扆。玆历阶以飏言兮,评牧野之故事。虽应顺而济乱兮,得无嫌于大义。比三分之有二兮,果获罪于二子。王矍然其变貌兮,辍前旒以申说。初无心于革命兮,犹兴灭而继绝。封遗胤而定位兮,建王号于天下。苟不至乎反鄙兮,奚必易其宗社。惟我心之无贰兮,实上帝之监临。伊西山之饿薇兮,孰云会夫此心。聆王言而醒惑兮,拜天颜而辞出。渡涧瀍以云迈兮,淡岐山之翠活。怪俛仰之小顷兮,缤世事之屡移。成康远而泽枯兮,幽厉兴而祸滋。九鼎迁于东土兮,故都鞠为黍离。增悽楚之不禁兮,折荆棘以催骑。风雨暗于乾坤兮,桓文起而擅盟。盘纷纷其攘夺兮,亦或竞而或争。□蹙蹙靡所骋兮,倏山东之圮裂。噫气雷于崤函兮,奋阳翟之遗孽。收两京于一麾兮,家六合而夸雄。索奇宝于泗源兮,驱万夫以力穷。璧才献于滈池兮,促轵傍之面缚。见刘季之入关兮,欢声腾而周匝。曰萧张以盘旋兮,首王者之规模。反以我为迂阔兮,意专注于霸图。便背违以贲遁兮,栖商山之幽深。伴黄绮以优游兮,卧烟萝之清阴。曾日月之几何兮,倾大器于莽贼。陇蜀朋而虎攫兮,秽氛蒸于海岳。玉玺归于日角兮,整义师以濯征。纫陶唐之断绪兮,挽银河以洗兵。乃投戈而讲艺兮,搜山林之沦弃。烦弓旌以招贤兮,袭骋莘之馀意。斯焚芰以应诏兮,惩薛庞之不至。纡皇眷而昵侍兮,颂中兴之茂绩。嗟不承其权舆兮,斥直臣以授戮。惧微躬之犹及兮,景哲人之挂冠。释冕绂之缠拱兮,超蝉蜕于尘寰。御列子之冷风兮,止瑶琨之杪巅。傍层城之嵯峨兮,啖肉芝而引年。麻姑羞之麟脯兮,金母荐其冰桃。援云和以调徽兮,甘玉壶之龙膏。错黄庭之一字兮,微被挤于真曹。凫舄反于下界兮,杂裸壤之朋嘈。值中原之多事兮,干戈烂其满目。长蛇乘乎云气兮,赤虬穷而处陆。国三分而鼎峙兮,倾中区以逐鹿。俟河清之无时兮,将就食于益州。慨营星之先殒兮,大树凄其带愁。謇中途而改路兮,览风景于金陵。抚龙虎之磅礴兮,奇石头之崚嶒。行踟蹰而傍眺兮,朝代迭其废兴。闹黄尘之污衣兮,逢皂荚之料理。望城南之佳气兮,忽随风而扫地。较数君之成败兮,真及日之消息。循长堤而南下兮,览汴京之绀碧。繁华侈而寡仇兮,壮楼观之跂革。问秦王之勇挺兮,举晋阳之兵甲。荡委靡于须臾兮,破弘农之旧业。握龙图以向阳兮,铸贞观之伟烈。然劫父而起兵兮,奉玄武之溅血。曷垂刑于云来兮,祗自肇其祸基。进无施其所学兮,遂促驾而戒迟。思灵脩之初志兮,搴蕙茝以趑趄。叹汾上之无学兮,于何往而覈妙。幸景纯之路遘兮,尽精微而入要。取灵蓍而熟筮兮,议唐祚之短长。原天地之盈虚兮,兼人君之推商。谓妇寺之奋忾兮,交塌侗而厥纲。势又归于中乾兮,覆神尧之宗祀。私自讼而铭㿻兮,拟献讽于李氏。戒童仆以迅征兮,希一售乎黔枝。弭凤旌于未央兮,墟洛阳之几日。三百载之经营兮,馀故宫之枯竹。扰兵马之杂蹂兮,信寄足之无所。按骖騑以邅回兮,卷长怀之孰抒。穆老前而罄折兮,谈往哲之悉举。武韦始以屠宗兮,杨张终其蛊主。祸已仍于闺壸兮,孽又蔓于薰腐。高监门之颛恣兮,李元帅之狠逆。鱼程纵其狚谋兮,陈苏沽其枭毒。既自瞢于麟笔兮,况快省于庭策。宜弑陨之交相兮,来朱贼以族亡。语果叶于夙闻兮,涣双泪之盈眶。眷五星之聚奎兮,登崇坂而远望。世几变而为宋兮,混普率以春盎。赫四宗之相承兮,陶吾民以礼乐。则韩范之尾列兮,稍斧藻其衮职。旋指党而勒顽兮,邪与正其倒植。怅朝廷之日非兮,遁西华而高视。演图书以指玄兮,占行藏之吉凶。花石斗其奇侈兮,艮岳矗而排空。□脊著其芹怪兮,麟畜妖于牛腹。金烬炽以烧天兮,铁骑饮于河洛。易龙衮以青衣兮,陷豺虎之窟宅。精卫冤而填海兮,无包胥之哭秦。泥马俄其渡南兮,苏重望于神人。誓暂谢乎烟雾兮,贡恢复之吁谟。雪深耻于青城兮,归艺祖之金瓯。权奸瞒其天眼兮,授髑髅于忠贞。未及河而返车兮,寻故溪而濯缨。玩岩扃之昏睡兮,咀水蔬而已饥。外江表之安危兮,不敢闻而敢知。偶有人其我起兮,赵氏亡于德祐。言及耳而辄掩兮,向北风而奰怒。何左衽之丑虏兮,盗帝王之区宇。诚万古之大变兮,抑亦由乎人数。彼故国之衣冠兮,忍复受其钟斧。河山含其滓垢兮,候明主之痛洗。庆云蔼以绚空兮,验熙运之骤启。扶桄榔之老枝兮,历沆汴而蹁跹。皇明赫以朱世兮,濯元戎之腥膻。缵三后之正统兮,恢幅员之九服。民物新其革旧兮,山川鬯其纡郁。矧圣神之嗣治兮,积百年之熙皞。拓燕壤以启都兮,据金汤之长保。妥瀚海而波帖兮,靖玉关而尘清。固既奉其笔橐兮,说又和其鼎羹。槐棘登其元凯兮,扶公论之峥嵘。华少去而不媒兮,兜工遁而屏行。擢灵草而曷摇兮,立神□而不动。既栖集之无枝兮,有崇冈之菶菶。学天地之扶摇兮,刷鸿渐之羽翼。叨添名于黄纸兮,序当宁之采擢。内竖锡以室麻兮,充拾遗之清班。披腹内之麟角兮,抗震威而忤颜。非沽名之外骛兮,要祛弊而苏残。畴巧诋以卖直兮,转分竹于新安。携家具以迁赴兮,评潮阳之八千。惜危踪之无助兮,悔不信之厚言。火溢箧之疏藁兮,庶几惩乎曩愆。形骤开而惊悟兮,风疏衔乎弦月。徵槐安之吊诡兮,此尤奇而难诘。方其梦也不知其梦兮,自以为历世变而独立。觉而后知其梦兮,千百年便为炊黍之顷刻。神惝惘而若有亡兮,假玄龟而推吉。玄龟闭兆而不言兮,向太虚而哭叫。太虚梦梦而无声臭兮,向神君而一叩。神君谕我以达义兮,等死生于一辙。曰自混沌之初窍兮,迄至今其几劫。其间兴亡理乱之纷纭兮,不过为一场之幻梦。然则梦中之浮沈兮,尽归造化之假弄。胡撄心于君牧兮,萧然疲疫之不止。区区世上之毁誉兮,骤若蚊雷之过耳。子宜缘时月而为经兮,聊须尽以逍遥。承危言而服膺兮,齐得失于鹿蕉。置缦窖之多机兮,将时适乎去来。又焉知彭殇之寿夭兮,毫山之大小也哉。合千古为一梦兮,胸中含乎九垓。分祸福于地羽兮,笑千载之■辛。扫鸭堂而端坐兮,诵蒙庄之首篇。视万物犹野马尘埃兮,游心乎鹏背之青天。
击楫 明 · 李荇
出处:容斋先生外集
噫噫。旱魃为虐兮。蛟龙运其神。天地易位兮。英雄奋其身。尔其典午失驭。犬羊充斥。黄屋陷于虏庭。铜驼埋于荆棘。江东起秋风之思。新亭洒豪士之泣。神州赤县。荡然谁寄。时惟士雅。慷慨不已。闻鸡声而起舞。拟恢复于一鞭。受琅琊之推委。道中原以为期。激部曲以同心。届长江而济师。江之水悠悠而东注。接河洛之一湄。棹容与而不进。心与水其迅驰。爰击楫而抗愤。泻激烈之中情。借馀波于万一。庶腥膻之涤清。傥不遂其所志。余何颜以复济。俨上帝之下临。众明听乎余誓。鱼龙为之踊跃。阴曀廓其开霁。况戴天而履地。宁不闻而相励。想夫是举也。以乾坤反正为贵。以社稷包羞为耻。义不苟安。计出万死。同孟明之焚舟。类韩信之背水。于是。进次淮阴。鍊兵养锐。募二千之义士。倏风腾而雷厉。一麾而河南已收。再鼓而石羯几殪。中原之复。屈指可计。士女相庆。安危有系。惜乎在昔所难。君臣之际。契浅任重。鲜不终替。彼戴渊之来统。乃其理之无足怪也。羌怏怏而至死。何先生之不自解也。尤可痛者。九仞之功。亏于一篑。外则强寇为幸。内则奸雄以怏。帝亦成疾于忧愤。竟谁救乎祸败。至今千载之后。增志士之一喟。
一治一乱 明 · 李荇
出处:容斋先生外集
繄上天之沕穆。互寒暑之推迁。况下土之绵邈。为气化之能全。故或治而或乱。由其理之必然。昔鸿濛之肇判。洪水浩其滔天。顾四海之茫茫。尽禽兽之薮渊。尧独忧而命禹。勤四载于八年。伟疏凿之功成。奠高下之山川。人得居于平土。寔彝伦之攸叙。放勋既已殂落。望苍梧又何许。世暴君之代作。民安息其无所。至炮烙而尤甚。竟倒戈而漂杵。懿周公之相武。既诛纣而伐奄。驱虎豹与犀象。又致辟乎飞廉。底天下之大悦。究厥本其思兼。逮世衰而道微。恣暴行与邪说。纷篡弑之相寻。荡人纪之将灭。帝降神于尼丘。寓王法于春秋。使乱臣以知惧。岂但为其东周。自生民而未有。乃宇宙之一初。何梁木之其颓。极异端之纷挐。不归杨则归墨。与禽兽而群居。承三圣而私淑。终有待于子舆。扩先圣之未发。辞而辟之廓如。噫姒姬之神圣。遇尧舜之惟后。固成功之不难。于为治乎何有。存天理于无形。正人心于未睹。匪孔孟其谁任。益永思乎邹鲁。是所以贤于尧舜。功亦不下于神禹。呜呼。一阳一阴。天道之所使。一治一乱。人事之必至。前孟氏既如是。后乎此又无穷。信变化之多端。几光霁与晦蒙。羌不可以枚举。盍反求乎厥躬。若有一士。自修为功。天君泰然。无始无终。虽天地或有闭塞。吾其一于亨通。
司马所寒食日。设宴邀我。诗以谢之 明 · 金义贞
出处:潜庵先生逸稿卷之二
万古怜介子,千年作冷节。
君何忘若人,敢欲陈煖热。
非唯慕之推,正当上冢日。
皂佣亦遍野,吾闻柳子说。
感兴十四首。和畸庵子 其十四 明 · 张维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溪谷先生集卷之二十五
烈士殉名义,杀身忽若遗。
岂不重七尺,寸心不自欺。
鲍焦槁河上,之推为烟灰。
高节照千古,长为后人悲。
优游以卒岁,仲尼真吾师。
无极 明 · 朴承任
出处:啸皋先生文集卷之一续集
木有根而生生,门须枢而阖辟。咸推原于一本,可揣摩而指摘。窃观事物之流散,亦主张于一极。胡恍惚而难求,欲髣髴其莫名。潜虚室而妙觌,推阃奥于冥冥。悟至理之包括,亶沕穆而欠形。仰苍苍非正色兮,妙无臭而无声。道先具于鸡子,用亦周于混元。寻方所而泯迹,指形象而无痕。沕自然之全体,謇无眹而冲漠。惟融寂而坱圠,羌泯默而磅礴。实极高而极妙,诚至精而至神。一隐微而溶漾,无表里而混沦。难凭地而指问,须不言而妙想。涵真实之定极,源性命之动静。寓至有于至无,爰以一而生两。天地位而阴阳错,五行分而四时序。寔造化之枢纽,诚品汇之根柢。臣细妍媸之错综,一权舆于浑然。斯太极本无极,非一后而一先。似有理而可推,还无象而愈深。知天地之大全,始微妙之能寻。羲妙契于俯仰,孔揭示于古今。然至道之玄远,言意不尽于图书。彼群昏之罔象,岂能测其端倪。逞管见而窥测,守井观而指点。或龃龉于虚伪,有因循于兆眹。眛本体而纷霏,拟目击而名言。发醯鸡于瓮天,伟濂溪之推源。重指掌而揭图,示格致之户牖。兼有无而包显微,本极之皆具。非驾空而凿虚,岂叠床而架屋。殊老者之空无,异佛氏之寂灭。扩前圣之未发,启后学之溯流。曰在人而为诚,推在我而近求。后考亭之大成,益讲明乎斯义。虽定极之无形,理已具而不秘。岂待钩深而摘隐,炳日月而昭示。苟虚灵之不昧,即此理之在是。重曰:冥然杳然,无形有理。无极太极,非有二致。无中有存,虚里实寓。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精微隐妙,极至悠久。古往今来,天高地厚。命于两间,形形物物。盍求其源,是无极而太极。
寒食后骆君携酌次其所示别作韵答之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破铛长拾鹊巢柴,忽枉行厨向此开。
笑引醇醪对公瑾,悲生寒食哭之推。
竹书劫傍浑应烬,花雨天愁亦懒裁。
海水海风鹘翼尽,坳堂偷此一浮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