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潘阆咏潮图赞986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小畜外集》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贾阆仙以夺卷之忤,谪于长沙李洞铸其像以师之;
孟浩然以上书之句,弃于襄阳王维图其形以观之。
故能使穷辱之士弥光,风雅之道不坠。
清气未尽,奇人继处士潘阆得之矣。
处士总角之岁,天与诗性,故亲族骇其语焉;
弱冠之年,世有诗名,故贤英服其才焉。
内翰广平宋公白赠诗云:「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
其见许也如是。
处士《自序吟》诗云:「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
又《贫居》诗曰:「长喜诗无病,不忧家更贫」。
又《峡中闻猿诗》云:「何须三叫绝,已恨一声多」。
又《哭高舍人锡》诗云:「生前是客曾投卷,死后何人与撰碑」。
又《寄张咏》诗云:「莫嗟黑鬓从头白,终见黄河到底清」。
又《临江亭》诗云:「醉卧岂能妨燕雀,狂吟争不动鱼龙」。
寒苦清奇,多此类也。
然趣尚自远,交游不群,无俗姿,鹤有仙格。
脱屣场屋,耻原夫之流;
栖心云泉,有终焉之计。
言念吴越,跨江而来,钱塘会稽,卖药自给,因赋《浙江观涛》之什,称为冠绝。
太子中舍李公允以春宫之臣,被墨绶之贬,好奇尚异,有古人风。
乃出轻绡,徵彩毫,写彼诗景,悬为句图,飞翰走僮,以越茂苑
且曰:「若得吴县序之,长洲赞之,可垂于不朽矣」。
会予卧病不果。
疾间之日,复出图以阅之,诵诗以味之。
乃知处士之句,绝唱也;
李公之画,好事也;
罗君之序,乐善也。
援毫赞之,以卒予志。
辞曰:
天生潘阆,以诗为名。
卖药泽国,吟潮海城。
风引鹤领,霜号猿声。
天地借意,鬼神以惊。
闻之心骇,诵之骨清。
卢肇之赋,但述虚盈。
光庭之论,徒曰纵横。
何如一章,穷万古情?
中舍李公,爰徵画工。
快自象外,写于图中。
吟态伊何?
昂头指空。
寒沙暮岛,望月孤鸿。
吟声伊何?
舍水咽风。
秋山虚谷,喷霜晓钟。
笔精墨妙,幽致何穷!
凌烟有阁,甘泉有宫。
欲图厥象,必待其功。
此诗克成,与勋比崇。
霜缣一开,清风四来。
展矣君子,芳尘远哉!
我藏此图,携于上都
朝端人间,其能舍诸?
吴山未泐,浙江未枯。
汤汤潮声,与诗名俱
寄庞房 北宋 · 魏野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爱于瘦马上吟诗,孟浩然真更似谁。
雅称自将图画看,况君小笔胜王维
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其五 1050年 北宋 · 陈襄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
我爱仙居好,官卑分已盈。
才非汉循吏,道似鲁狂生。
击柝心虽乐,观民志未平。
宁如孟夫子,不食去齐卿。
奏为乞改陵州州名状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丹渊集》卷三四、《蜀中广记》卷六六
右,臣自到本州,求州之所以得名之由。
据地志云:自秦至齐,本犍为与蜀二郡之地。
在梁常为怀仁郡;
西魏时,始改为陵州
因境内有陵井,故名焉
陵井始后汉张陵开兴,因名,遂以名井
后复因井名,以名其州。
隋虽易为隆山郡,唐又以为仁寿郡
至乾元中,复以为陵州,遂因仍至今矣。
沛人,世有别传,载其异事者尤多,臣不敢以闻;
然观其为井之功,实亦非常人所能建置。
此州之民既赖之以为生,复畏之以为神。
凡过其祠庙,及道其所以昔日为井之事,皆懔然加肃,不敢少懈,如在其上与其前后,若是之恭也。
国家亦殊仰其所利,以赡给诸郡,凡三载郊礼,颁赏军校,一切皆于此取之。
是所谓有功于国,而有利及民者也。
但今以其名配井与州,而使其下负薪刍、操瓢囊者,无男子妇人、稚幼耇老之属,日日道其名,千万在口。
臣愚窃谓州取其名,于国体固无嫌;
若属之斯民,臣恐于义或有未安者已。
臣闻晋羊祜开府南夏,惠流百姓,后人讳其名,为改户曹辞曹
王舒会稽内史,言其父名会,求换他郡,朝议以字同音异,不许。
云:「音虽异而字同」。
乃特命以会为郐授之。
阳城号卓行,商山道中有驿曰阳城元稹过其处,易之,为避贤。
孟浩然独能诗,襄阳浩然亭,郑諴为刺史,更其题曰孟亭
此意皆谓贤者之名,当与隐避,不欲使其下常斥之也。
载在简牒,以为佳论,读者皆谓当时所举宜矣。
方之数子,其功利盖亦施于无穷,有足尚者。
累世褒赠,实有封号。
朝廷亦尝因其他郡遗迹,建宫养徒,俾崇奉之。
是则,岂有国家所以存录能立丰功厚利之人,而此州之民素蒙其休,顾显然无一忌惮,咸得以名而称之哉?
虽然,千有馀年,其民侮慢轻渎如此;
至于圣世,始歆然若有感发,阴期秘数,无乃将有所待者耶?
伏遇皇帝陛下光明盛大之德,绍巩固绵长之运,顺考古道,尊尚贤哲,旧者修之,废者起之,合理当义,无不条举。
此者伏望圣慈垂仁降惠,上嘉古昔,山藏海纳,恕臣僭易,下省臣章,俯遂愚情,特开宸旨,别赐州号。
庶使此方之人,存上下尊卑之体;
已往之灵,受光华丕显之赐。
百王未正之典,千载不行之事,自陛下今日正之行之尔。
岂独光昭史策,彰示万世,亦以知陛下不弃下臣之言,而特明前人之德矣。
干冒宸扆,俯伏待罪。
臣无任狂越恐惧、激切屏营之至,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和酬赤松庄陈天贶 宋 · 杨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花压栏干木插天,不知经始自何年。
为怜水石留终日,谩拂莓苔写数篇。
笼碧裁纱非我望,梯云名集自家传。
气蒸波撼(原作披拂,据四库本改)多才思,应笑襄阳孟浩然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馀首,读至夜半,书其后1088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斗妍
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并引 其二 1076年8月15日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超然台
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
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
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其一 1087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一 山水类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
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
真州再和二首 其一 1084年 北宋 · 苏轼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老手王摩诘,穷交孟浩然
论诗曾伴直,话旧已忘年。
北上难陪骥,东行且趁船
离亭花映肉,醉眼鹭窥莲。
柂转三山没,风回五两偏。
荒祠过瓜步,古甃堕巅。
闻道清香阁,新篘白玉泉。
莫教门掩夜,坐待月流天
小院檀槽闹,空庭桦烛烟。
公诗便堪唱,为付小婵娟。
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国华也。圣俞没十五年,而君犹为令,捕蝗至其邑,作诗戏之1074年8月27日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西菩山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
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
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䌷。
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猕猴骑土牛。
愿君恰似高常侍,暂为小邑仍刺史
不愿君为孟浩然,却遭明主放还山。
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
羡君封境如云,蝗自识人人不识。
赠写真何充秀才1074年10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五十四 写真类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
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
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
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代孔周翰1077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益都
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
海风吹碎碧琉璃,时见三山银阙
盖公堂前雪,绿窗朱户相明灭。
堂中美人雪争妍,粲然一笑玉齿颊。
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
惟有使君游不归,五更马上愁敛眉。
君不是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
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
何当闭门饮美酒,无人毁誉河东守。
赵州大辽贺兴龙节大使茶药诏1086年10月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卿肃将庆币,远涉川途。
风埃浩然,徒驭勤止。
宜加宠锡,以示眷怀。
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知河南府孙固乞致仕不允诏(四 元祐二年正月二十五日1087年1月2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孙固:朕永怀三宗,追用其人。
所以遵礼慰藉其意者,自以为无失矣。
而卿浩然怀归,若不可复留,何哉?
勉徇大义,毋违朕志。
就驿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卿等抗旌旋复,弭节少留。
风埃浩然,徒驭勤止。
宜有珍芳之赐,以昭眷宠之殊。
白沟驿赐大辽贺坤成节人使御筵兼传宣抚问口宣元祐二年四月十七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敕:卿等肃将庆币,远涉修涂。
风埃浩然,徒驭勤止。
宜颁燕衎,以示眷怀。
议学校贡举状1069年5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五、《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三○(第三册第二一七七页)、《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一○、《老学庵笔记》卷七、《记纂渊海》卷三七、五九、《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二三、《玉海》卷一一六、《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古文集成》卷六一、《宋元通鉴》卷三三、《文章类选》卷二三、《文编》卷一六、《右编》卷三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一六六、《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三续古文奇赏》卷八、《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三、民国《眉山县志》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熙宁四年正月某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轼状奏:准敕讲求学校贡举利害,令臣等各具议状闻奏者。
右,臣伏以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
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馀。
使君相无知人之才,朝廷无责实之政,则公卿侍从,常患无人,况学校贡举乎?
复古之制,臣以为不足矣。
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
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
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
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
譬如江河之徙移,顺其所欲行而治之,则易为功,强其所不欲行而复之,则难为力。
使三代圣人复生于今,其选举养才,亦必有道矣,何必由学。
且天下固尝立学矣,庆历之间,以为太平可待,至于今日,惟有空名仅存
今陛下必欲求德行道艺之士,责九年大成之业,则将变今之礼,易今之俗,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当以时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终身不齿,则无乃徒为纷乱,以患苦天下耶?
若乃无大变改,而望有益于时,则与庆历之际何异。
故臣以谓今之学校,特可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吾世,足矣。
至于贡举之法,行之百年,治乱盛衰,初不由此。
陛下视祖宗之世贡举之法,与今为孰精?
言语文章,与今为孰优?
所得文武长才,与今为孰多?
天下之事,与今为孰办?
较此四者,而长短之议决矣。
今议者所欲变改,不过数端。
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章;
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
或欲举唐室故事,兼采誉望,而罢封弥
或欲罢经生朴学,不用贴、墨,而考大义。
此数者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臣请历言之。
夫欲兴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孟子所谓「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之所向,天下趋焉。
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
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上以廉取人,则弊车赢马,恶衣菲食。
凡可以中上意,无所不至矣。
德行之弊,一至于此乎!
自文章而言之,则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诗赋、策论均为无用矣,虽知其无用,然自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此也。
岂独吾祖宗,自古亦然。
《书》曰:「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自古以来,进人何尝不以言,试人何尝不以功乎?
议者必欲以策论定贤愚、决能否,臣请有以质之。
近世士大夫文章华靡者,莫如杨亿,使杨亿尚在,则忠清鲠亮之士也,岂得以华靡少之。
通经学古者,莫如孙复石介,使孙复石介尚在,则迂阔矫诞之士也,又可施之于政事之间乎?
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缉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时剽窃,窜易首尾,以眩有司,有司莫能辨也。
且其为文也,无规矩准绳,故学之易成,无声病对偶,故考之难精。
以易学之士,付难考之吏,其弊有甚于诗赋者矣。
唐之通榜,故是弊法。
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托之害,至使恩去王室,权归私门,降及中叶,结为朋党之论,通榜取人,又岂足尚哉。
诸科举取人,多出三路。
能文者既已变而为进士,晓义者又皆去以为明经,其馀皆朴鲁不化者也,至于人才,则有定分,施之有政,能否自彰,今进士日夜治经传,附之以子史,贯穿驰骛,可谓博矣,至于临政,曷尝用其一二,顾视旧学,已为虚器,而欲使此等分别注疏,粗识大义,而望其才能增长,亦已疏矣。
臣故曰:此数者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
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则在陛下与二三大臣,下至诸路职司良二千石耳,区区之法何预焉。
然臣窃有私忧过计者,敢不以告。
王衍好老庄,天下皆师之,风俗凌夷,以至南渡。
王缙好佛,舍人事而修异教,大历之政,至今为笑。
孔子罕言命,以为知者少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夫性命之说,自子贡不得闻,而今之学者,耻不言性命,此可信也哉!
今士大夫至以佛老为圣人,鬻书于市者,非庄老之书不售也,读其文,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超然无著而不可挹,岂此真能然哉。
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
使天下之士,能如庄周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禄,所以砺世摩钝者,废矣。
陛下亦安用之,而况其实不能,而窃取其言以欺世者哉。
臣愿陛下明敕有司,试之以法言,取之以实学。
博通经术者,虽朴不废;
稍涉浮诞者,虽工必黜。
则风俗稍厚,学术近正,庶几得忠实之士,不至蹈衰季之风,则天下幸甚。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张嘉父(二)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今日与嘉父道别,浩然笑仆醉后草书,虽不通他心,信手乱书,亦有祸福也。
公少年高才,不患不达,但志于存养,孟子所谓「心勿忘勿助长」者,此当铭之坐右。
世人学道,非助长也,则忘而已矣。
仆少时曾作《杂说》一首送叔毅,其首云「曷尝观于富人之稼者」是也,愿一阅之。
承过听,见语甚重,不敢不尽。
周开祖(二)1076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六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
递中辱书教累幅,如接笑语。
即日,远想起居佳胜。
某此无恙,已被旨移河中府,候替人,十二月上旬中行,相去益远矣。
往日相从湖山之景,何缘复有。
别后百事纷纷,皆不足道。
令举逝去,令人不复有意于兹世。
细思此公所以不寿者而不可得,不免为之出涕。
读所示祭文纪述,略尽其美,甚善。
其家能入石否?
亦欲作一首哀词,未暇也。
当作寄去。
开祖笔力颇长,魏武所谓「老而能学,惟予与袁伯业」,真难得也。
寄示山图,欲寻善本而不可得者。
新诗清绝,辄和两首取笑。
浩然亭欲续和寄去。
今日大雪,与客饮于玉山堂。
适遣人往舍弟处,遂作此书。
手冷,殊不成字,惟冀自重而已。
上官彝(一以下俱黄州1082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某启:专人至,辱书及诗文二册。
捧领惊喜,莫知所从得。
伏观书辞,博雅纯健,有味其言;
次观古律诗,用意深妙,有意于古作者;
卒读《庄子论》,笔势浩然,所寄深矣,非浅学所能到。
自惟无状,罪戾汩没,不缘半面,获此三贶,幸甚幸甚!
老谬荒废,不近笔砚,忽已数年,顾视索然,无以为报,但藏之巾笥,永以为好而已。
适病中,人还,草率奉谢,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