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五言夜宴咏灯联句773年 唐 · 颜真卿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桂酒牵诗兴,兰釭照客情陆士修
讵惭珠乘朗,不让月轮明张荐
破暗光初白,浮云色转清真卿
带花疑在树,比燎欲分庭清昼
顾己惭微照,开帘识近汀袁高
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颜真卿陆羽李萼裴修康造汤清河清昼陆士修房夔颜粲颜颛颜须韦介李观房益柳淡颜岘潘述。)774年3月 唐 · 颜真卿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真卿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陆羽
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李萼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裴修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康造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汤清河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清昼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陆士修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房夔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颜粲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颜颛
鱼乐怜清浅,禽閒憙颉行颜须。行当作「颃」)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韦介
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李观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房益
昼歠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柳淡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缃颜岘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潘述 见《三长物斋丛书》本《颜鲁公文集》卷十二,宁乡黄本骥编订。)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778年2月 唐 · 颜真卿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昭陵
并序:真卿昔以天宝元年醴泉,亟过瑶台寺圆寂上人院。秩满,迁监察御史,巡覆诸陵,而上人已去此寺(而上人已离此寺)。大历十三年春二月,以刑部尚书谒拜昭陵,慨然有怀。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
万法元无著(一作灵法尽无染,一心唯趣禅
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一作世间)缘。
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一作岿)然。
岘山李左相石尊联句773年 唐 · 颜真卿
 押元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真卿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刘全白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裴循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张荐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吴筠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强蒙
岖嵚横道周,迢遰连山根范缙
馀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王纯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魏理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王修甫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颜岘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左辅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刘茂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颜浑
醉后接䍦倒,归时驺骑喧杨德元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韦介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皎然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弘)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仲宣
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陆羽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权器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陆士修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裴幼清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柳淡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释尘外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颜颛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颜须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颜顼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李崿)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774年12月 唐 · 颜真卿
 押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居人未可散,上客须留著。
莫唱阿亸回,应云夜半乐真卿奉潘丞)
诗教刻烛,酒任连盘酌。
从他白眼看,终恋青山潘述陆三
林栖非姓许,寺住那名约。
会异永和年,才同建安作陆羽权十四
何烦问更漏,但遣催弦索。
共说长句能,皆言早归恶权器呈然公)
那知殊出处,还得同笑谑。
雅韵虽暂欢,禅心肯抛却皎然侍御
一宿同高会,几人归下若。
帘开北陆风,烛焯南枝鹊(李崿奉潘十五
文场苦叨窃,钓渚甘漂泊。
弱质幸见容,菲才诚重诺潘述
三言喜皇甫侍御见过南楼玩月774年 唐 · 颜真卿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喜嘉客,辟前轩。
天月净,水云昏真卿
雁声苦,蟾影寒。
闻裛浥,滴檀栾陆羽
欢宴处,江湖间皇甫曾
卷翠幕,吟嘉句。
恨清光,留不住(李崿)
高驾动,清角催。
惜归去,重裴回清昼
露欲晞,客将醉。
犹宛转,照深意陆士修
七言重联句774年 唐 · 颜真卿
 押歌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顷持宪简高步,独占诗流横素波。
不是中情深惠好,谁能千里远经过真卿
诗书宛似陪康乐,少长还同宴永和。
夜酌此时看碾玉,晨趋几日重鸣珂皇甫曾
万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雾起隐嵯峨。
荧荧远火分渔浦,历历寒枝露鸟窠(李崿)
汉朝旧学君公隐,鲁国今从弟子科。
只自倾心惭煦濡,何曾将口恨蹉跎陆羽
独赏谢吟山照耀,共知殷叹树婆娑。
华毂苦嫌云路隔,衲衣长向雪峰清昼
五言重送横飞联句776年 唐 · 颜真卿
 押齐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春田草未齐,春水满长溪(崿上十二兄)
出饯风初暖,攀光日渐西真卿
归期江上远,别思月中迷清昼
七言大言联句 唐 · 颜真卿
 押尤韵
高歌阆风步瀛洲清昼,燂鹏爚鲲餐未休真卿
四方上下无外头(李崿),一啜顿涸沧溟流张荐
七言乐语联句776年 唐 · 颜真卿
 押纸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苦河既济真僧(李崿),新知满座笑相视真卿
戍客归来见妻子清昼学生放假偷向市张荐
七言嚵语联句776年 唐 · 颜真卿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拈䭔舐指不知休(李崿),欲炙侍立涎交流真卿
过屠大嚼肯知羞清昼,食店门外强淹留张荐
七言滑语联句773年 唐 · 颜真卿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雨里下山蹋榆皮真卿,莓苔石桥步难移清昼
芜荑酱醋吃煮刘全白,缝靴蜡线油涂锥(李崿)
急逢龙背须且骑李益
七言醉语联句773年 唐 · 颜真卿
 押迥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逢糟遇曲便酩酊刘全白,覆车坠马皆不醒真卿
倒著接䍦发垂领清昼,狂心乱语无人并陆羽
三言拟五杂组联句(以下八首又见皎然集) 唐 · 颜真卿
五杂组,盘上菹。
往复还,头懒梳。
不得已,罾里鱼(李崿)
五杂组,郊外
往复还,枥上驹。
不得已,谷中愚殷佐明
五杂组,绣与锦。
往复还,兴又寝。
不得已,病伏枕真卿
五杂组,酒与肉。
往复还,东篱菊
不得已,醉便宿袁高
五杂组,阛阓间。
往复还,门上关。
不得已,鬓毛斑陆士修
五杂组,绣纹线。
往复还,春来燕。
不得已,入征战蒋志
三言重拟五杂组联句 唐 · 颜真卿
五杂组,四豪客。
往复还,阡与陌。
不得已,长沙张荐
五杂组,五辛盘
往复还,马上鞍。
不得已,左降官(李崿)
五杂组,甘咸醋。
往复还,乌与兔。
不得已,韶光度真卿
五杂组,五色丝。
往复还,回文诗
不得已,失喜期清昼
奉和颜使君真卿陆处士羽妙喜寺三癸亭(亭即陆生所创)。(一作皎然诗) 唐 · 颜真卿
 押词韵第三部
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三癸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立),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诔(一作致)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先生姓李氏。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宏。以孝敬皇帝改焉。二十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晋陵。遂为郡人。高祖文嶷。陈桂阳王侍郎。曾祖荣。皇朝雷州司马。祖师龛。隐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学好古。雅修之道。与天台司马练师子微为方外之交。尤以笃慎著于州里。考行议谥。曰正隐先生。母琅琊王氏。贤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则有殊异。晬日独取孝经。如捧读焉。羁丱好静处。诵习坟典。年十八。志求道妙。遂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居龙兴观。尤精老庄周易之深趣。执丧过哀。口不尝甘旨之味。食惟穬麦而已。封植膳羞。皆出其手。号毁骨立。亲族莫不伤之。开元十七年。从司马练师于王屋山。传受大法。灵文金记。一览无遗。综核古今。该明奥旨。玄宗先生偏得子微之道。乃诏先生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岁馀。请居茅山纂修经法。频徵。皆谢病不出。天宝四载冬。乃命中官赍玺书徵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咨禀。必先斋沐。他日。请传道法。先生辞以足疾。不任科仪者数焉。玄宗知不可强而止。先生尝以山灵迹。剪焉将坠。真经秘箓。亦多散落。请归修葺。乃特诏于杨许旧居紫阳以宅之。仍赐绢二百匹。法衣两副。香炉一具。御制诗及序以饯之。又禁于山侧采捕鱼猎。食荤血者。不得辄入。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山。是岁诏书三至。渥泽频繁。晖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陶隐居自写经法。历代传宝。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捧诏搜求。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玄宗将求大法。请先生为师。先生竟执谦冲。辞疾而退。洎七载春玄宗又欲受三洞真经。其年春三月中官赍玺书云。其月十八日。尅受经诰。是日。于大同殿洁修其事。遂遥礼先生为元师。并赐衣一袭。以伸师资之礼。因以元靖先生之嘉号焉。仍诏刻石于华阳洞宫以志之。是岁夏五月。隐居先生合丹之所。有芝草八十一茎。散生于松石之间。诏俾先生中官启告灵仙。缄封表进。。又诏以紫阳观侧近二百户。太平崇元两观各一百户。并蠲其官徭。以供香火。秋七月。又徵先生。既自请居道观以养疾。九载春。辞归旧山。其年夏六月。前生灵芝之所。又产三百馀茎。煌煌秀异。人所莫睹。先生又图而奏之。是岁冬。又徵先生。于紫阳别院馆之。十载秋先生又恳辞告老。御制序诗以饯之。十有一载先生奉诏。与门人韦景昭等。于紫阳之东郁冈山。别建斋院。立心诚肃。是夜仙坛林间。遍生甘露。因以上闻。特诏嘉异。初隐居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元先生。升元付体元先生。体元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于隐居。凡五叶矣。皆总袭妙门大正真法。所以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矣。于戏。是非可齐也。我物均焉。生死可忘也。觉梦同焉。如此者。何域心于变化之际哉。先生以大历已酉岁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于山紫阳之别院。春秋八十有七。其年十二月八日。门人赴丧而至者凡数千人。号奉冠舄。迁窆于雷平山西陲。遗命以棺竹杖木几水瓶香奁香炉置于藏内。门弟子等仰奉嘉猷。克遵俭德。先生识思真淳。业行高古。道穷情性之本。学冠天人之际。所以优游句曲。郁为王者之师。出入明庭。特宠肩舆之贵。是知顺风而问。昔称于黄帝。望山而请。今见于玄宗矣。又博览偫言。长于著撰。尝以本草之书。精明药物。事关性命。难用因循。著音义两卷。又以老庄周易。为洁净之书。著学记义略各三篇。内学记二篇。以续仙家之遗事。皆名实无违。词旨该博。初先生幼年。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客或赏之云。贤于其父。因投笔不书。玄宗山人王旼。强请先生楷书上经一十三纸。以备杨许之阙。先生能于阴阳术数之道。而不以艺业为能。极于转鍊服食之事。而不以寿养为极。但冥怀素朴。妙味元津。非夫博大之至人。孰能尽于此。真卿乾元二年。以升州刺史充浙西节度。钦承至德。结慕元微。遂专使致书于茅山。以抒诚恳。先生特令韦鍊师景昭复书于真卿。恩眷绸缪。足励超然之志。然宗师可仰。望紫府而非遥。王事不遑。寄白云而攸远。洎大历六年真卿罢刺临川。旋舟建业。将宅心小岭。长庇高踪。而转刺吴兴。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之心。瞻望林峦。永负借山之记。而景昭洎郭闳等。以先生茂烈芳猷。愿铭金石。乃邀道士刘明素来托斯文。真卿先生门人中林子殷淑遗名韦渠牟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敢强名于巷党。曷足辨于鸿蒙。其词曰。
抱一混茫,人之纪纲。
先生以之,气王神强。
乃启元旨,元门以彰。
乃为帝师,帝道惟康。
甘露呈瑞,灵芝效祥。
上士云感,高风载扬。
鹤返仙庙,云辞帝乡
退归而老,妙识行藏。
德本无累,道心有常。
实曰形解,孰云坐忘。
伐石表墓,勒铭传芳。
谷变陵迁,厥迹弥光。
唐故容州都督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七叶。王公相继。著在惇史。高祖善祎。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曾祖仁基。朝散大夫褒信袭常山公。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閒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始知书。乃授学于宗兄先生德秀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进士。作文编。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遂登高第。及羯胡首乱。逃难于猗玗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玄宗异而徵之。值君移居瀼溪。乃寝。乾元二年李光弼史思明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君悉陈兵势。献时议三篇。上大悦曰。卿果破贼。朕忧遂停。乃拜君左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仍于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馀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于是思明挫锐。不敢南侵。前是泌南战士积骨者。君悉收瘗。刻石立表。命之曰哀邱。将吏感焉。无不勇励。玺书频降。威望日崇。时张瑾杀史翙襄州。遣使请罪。君为奏闻。特蒙嘉纳。乃真拜君监察。仍授部将张远帆田瀛等十数人将军。属荆南有专杀者。吕諲节度使辞以无兵。上曰。元结有兵在泌阳。乃拜君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充节度判官。君起家十月。超拜至此。时论荣之。属道士申泰芝湖南防御使庞承鼎谋反。并判官吴子宜等皆被决杀。推官严郢坐流。俾君按覆。君建明承鼎。获免者百馀家。及卒。淮西节度使王仲鼎为贼所擒。裴茂来瑱交恶。远近危惧。莫敢谁何。君知节度观察使事。经八月。境内晏然。今上登极。节度使留后者例加封邑。君逊让不受。遂归养亲。特蒙褒奖。乃拜著作郎。遂家于武昌樊口自释以见意。其略曰。少习静于商馀山元子十卷。兵起。逃难于猗玗洞。猗玗子三篇。将家瀼滨。乃自称浪士浪说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漫记七篇。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阙八字)又以君漫浪于人间。或谓之漫叟。岁馀。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馀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转容府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仍请礼部侍郎张谓甘棠颂以美之。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复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褒许。七年正月京师。上深礼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临问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二子以方以明。能世其业。名虽而官未立。以其年冬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礼也。呜呼。君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见重于今。虽拥旄麾幢。总戎于五岭之下。弥纶秉宪。对越于九重之上。不为不遇。然以君之才之德之美。竟不得专政方面。登翼泰阶。而感激者不能不为之太息也。君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感中行见知之恩。及亡。至今分宅以恤其子。其不偷也多此类。中书舍人杨炎常衮皆作碑志。以抒君之志业。故吏大足江华瞿令问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哭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真卿不敏。常忝次山风义之末。尚存衋往。敢废无愧之辞。铭曰。
次山斌斌,王之荩臣。
义烈刚劲,忠和俭勤。
炳文华国孔武宁屯。
率性方直,秉心真纯。
见危不挠,临难遗身。
允矣全德,今之古人。
奈何清贤,素志莫伸。
偫士立表,垂声不泯。
七言小言联句 唐 · 颜真卿
 押支韵
长路迢遥吞吐丝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昼)
(书《奉使帖》后) 唐 · 颜真卿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人心无路见,时事只天知黄本骥编订《颜鲁公文集》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