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武氏石阙建和元年三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八
建和元年岁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孝子武始公弟绥宗景兴开明使石工孟孚季弟卯造此阙,直钱十五万,孙宗作师子直四万。
开明子宣张,仕济阴,年廿五,曹府君察举孝廉,除敦煌长史,被病夭没。
苗秀不遂,呜呼哀哉。
士女痛伤(碑本)
王朗 东汉 · 孔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三
世路隔塞,情问断绝,感怀增思。
前见章表,知寻汤武罪己之迹,自投东裔同鲧之罚,览省未周,涕陨潸然。
主上宽仁,贵德宥过
曹公辅政,思贤并立。
策书屡下,殷勤款至。
知权舟浮海,息驾广陵,不意黄熊突出羽渊也。
谈笑有期,勉行自爱(《魏志·王朗传》注。)
张纮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
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
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
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吴志·张纮传》注引《吴书》)
诘降人王朗 东汉末魏晋初 · 孙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问逆贼故会稽太守王朗受国恩当官,云何不惟报德,而阻兵安忍?
大军征讨,幸免枭夷,不自扫屏,复聚党众,屯住郡境。
远劳王诛,卒不悟顺。
捕得云降,庶以欺诈,用全首领,得尔与不,具以状对(《魏志·王朗传》注引《献帝春秋》)
劝进魏公 曹魏 · 荀攸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七
中军师王凌谢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乡侯刘勋、建武将军清苑亭侯刘若、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扬武将军都亭侯王忠奋威将军乐乡侯刘展、建忠将军乡亭侯鲜于辅奋武将军安国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乡侯贾诩军师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乡亭侯董蒙、关内侯王粲、传异、祭酒王选、袁涣王朗张承、任藩、杜袭中护军国明亭侯曹洪、中领军万岁亭侯韩浩、行骁骑将军安平亭侯曹仁、领护军将军王图、长史万潜、谢奂、袁霸等劝进曰:
「自古三代,胙臣以土,受命中兴,封秩辅佐,皆所以褒功赏德,为国藩卫也。
往者天下崩乱,群凶豪起,颠越跋扈之险,不可忍言,明公奋身出命,以徇其难,诛二袁篡盗之逆,灭黄巾贼乱之类,殄夷首逆,芟拨荒秽,沐浴霜露二十馀年,书契以来,未有若此功者。
周公承文、武之迹,受已成之业,高枕墨笔,拱揖群后,商奄之勤,不过二年,吕望因三分有二之形,据八百诸侯之势,暂把旄钺,一时指麾,然皆大启土宇,跨州兼国。
周公八子,并为侯伯,白牡骍刚,郊祀天地,典策备物,拟则王室,荣章宠盛,如此之弘也。
逮至汉兴,佐命之臣,张耳吴芮,其功至薄,亦连城开地,南面称孤。
此皆明君达主行之于上,贤臣圣宰受之于下,三代令典,汉帝明制。
今比劳则逸,计功则张、吴微,论制则齐、鲁重,言地则长沙多,然则魏国之封,九锡之荣,况于旧赏,犹怀玉被褐也。
且列侯诸将。
幸攀龙骥,得窃微劳佩紫怀黄,盖以百数,亦将因此传之万世,而明公独辞赏于上,将使其下怀不自安,上违圣朝欢心,下失冠带至望,忘辅弼之大业,信匹夫之细行,攸等所大惧也(《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孙权曹休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建兴六年十一月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勿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失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巨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伯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
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宾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此表《集》所无,出张俨《默记》)
正议建兴元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亮遂不报书,作正议曰: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
魏不审鉴,今次之矣。
免身为幸,戒在子孙。
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邪!
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
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合阳平,势穷虑侮,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
子桓淫逸,继之以篡。
纵使二三子多逞诡靡之说,奉进欢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
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
又《军戒》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
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道而入有罪,可得干拟哉(《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集》)
请受禅上言 曹魏 · 华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九卿上言曰:
臣等被召到,伏见太史丞许芝、左中李伏所上图谶符命,侍中刘廙等宣叙众心,人灵同谋。
汉朝知陛下圣化通于神明,圣德参于虞夏,因瑞应之备至,听历数之所在,遂献玺绶,固让尊号。
能言之伦,莫不抃舞。
河图洛书,天命瑞应。
人事协于天时,民言协于天叙。
而陛下性秉劳谦,体尚克让,明诏恳切,未肯听许。
臣妾小人,莫不伊邑
臣等闻自古及今,有天下者,不常在乎一姓。
考以德势,则盛衰在乎强弱;
论以终始,则废兴在乎期运。
唐虞历数,不在厥子,而在舜禹。
舜禹虽怀克让之意,迫群后执玉帛而朝之,兆民怀欣戴而归之,率土扬歌谣而咏之。
故其守节之拘,不可得而常处;
达节之权,不可得而久避,是以或逊位而不吝,或受禅而不辞。
不吝者未必厌皇宠,不辞者未必渴帝祚,各迫天命,而不得以已。
既禅之后,则唐氏之子,为宾于有虞。
虞氏之胄,为客于夏代
然则禅代之义,非独受之者实应天福,授之者亦与有余庆焉!
汉自章和之后,世多变故,稍以陵迟,洎乎孝灵
不恒其心,虐贤害仁,聚敛无度,政在嬖竖,视民如雠,遂令上天震怒,百姓从风如归。
当时则四海鼎沸,既没则祸发宫庭。
宠势并竭,帝室遂卑。
若在帝舜之末节,犹择圣代而授之。
荆人抱玉璞,犹思良工而刊之。
汉国既往,莫之能匡。
推器移君,委之圣哲,固其宜也。
汉朝委质,既愿禅礼之速定也。
天祚率土,必将有主。
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
所谓论德无与为比,考功无推让矣。
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违。
臣等凄凄,不胜大愿,伏请陛下割撝谦之志,修受禅之礼,副人神之意,慰外内之愿(《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与曹公书 蜀汉 · 许靖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
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
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途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
正礼师退,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临时困厄,无所控告。
便与袁沛、邓子孝等浮涉沧海,南至交州
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漂薄风波,绝粮茹草,饥殍荐臻,死者大半。
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敕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
承此休问,且悲且喜,即与袁沛及徐元贤复共严装,欲北上荆州
苍梧诸县夷、越蜂起,州府倾覆,道路阻绝,元贤被害,老弱并杀。
靖寻循渚岸五千馀里,复遇疾疠,伯母殒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复相扶持,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
生民之艰,辛苦之甚,岂可具陈哉!
惧卒颠仆,永为亡虏,忧瘁惨惨,忘寝与食。
欲附奉朝贡使,自获济通,归死阙庭,而荆州水陆无津,交部驿使断绝。
欲上益州,复有峻防,故官长吏,一不得入。
前令交阯)太守士威彦,深相分托于益州兄弟,又靖亦自与书,辛苦恳恻,而复寂寞,未有报应。
虽仰瞻光灵,延颈企踵,何由假翼自致哉?
知圣主允明,显授足下专徵之任,凡诸逆节,多所诛讨,想力竞者一心,顺从者同规矣。
又张子云昔在京师,志匡王室,今虽临荒域,不得参与本朝,亦国家之藩镇,足下之外援也。
荆楚平和,王泽南至,足下忽有声命于子云,勤见保属,今得假途由荆州出,不然,当复相绍介于益州兄弟,使相纳受。
倘天假其年,人缓其祸,得归死国家,解逋逃之负,泯躯九泉,将复何恨!
若时有险易,事有利钝,人命无常,陨没不达者,则永衔罪责,入于裔土矣。
昔营丘翼周,杖钺专徵;
博陆佐汉,虎贡警跸。
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夫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
足下据爵高之任,当贵重之地,言出于口,即为赏罚;
意之所存,便为祸福。
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宁;
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乱。
国家安危,在于足下;
百姓之命,县于执事
自华及夷,颙禺页注望。
足下任此,岂可不远览载籍,废兴之由,荣辱之机,弃忘旧恶,宽和群司,审量五材,为官择人?
苟得其人,虽雠必举;
苟非其人,虽亲不授。
以宁社稷,以济下民,事立功成,则系音于管弦,勒勋于金石。
愿君勉之,为国自重,为民自爱(《蜀志·许靖传》)
以张登为大官令诏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登忠义彰著,在职功勤,名位虽卑,直亮宜显,饔膳近任,当得此吏。
今以登为太官令(《魏志·王朗传》注、《书钞》五十五并引《王朗集》,又见《御览》二百二十九)
王朗让位诏黄初四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
朕求贤于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称疾,非徒不得贤,更开失贤之路,增玉铉之倾。
无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见违于君子乎?
君其勿有后辞(《魏志·王朗传》)
车驾临江还诏三公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三世为将,道家所忌。
穷兵黩武,古有成戒
况连年水旱,士民损耗,而功作倍于前,劳役兼于昔。
进不灭贼,退不和民。
夫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然迷而知反,失道不远;
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今将休息,栖备高山,沉权九渊,割除摈弃,投之画外
车驾当以今月中旬到谯。
淮汉众军,亦各还反,不腊西归矣(《魏志·王朗传》)
王朗黄初初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览表,虽魏绛称虞箴以讽晋悼,相如陈猛兽以戒汉武,未足以喻。
方今二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戎备,至于夜还之戒,已诏有司施行(《魏志·王朗传》)
王朗建安二十二年冬 其一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生有七尺之形,死惟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其次莫如著篇籍。
疫疠数起,士人凋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
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
王朗建安二十二年冬 其二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蚤虱虽细,处于安寝;
鼷鼠虽微,犹毁郊牛(《初学记》二十九《鼠》,《御览》九百五十一)
王朗建安二十二年冬 其三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白: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巴蜀之钩:此言难得之贵宝,不若易有之贱物(《御览》三百五十四)
王朗建安二十二年冬 其四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孙权重遣使称臣,奉贡明珠百筐,黄金千镒,驯象二头,或牝或牡。
扰禽鹦鹉,其他珍玩,盈舟溢航,千类万品(《御览》六百二十六)
王朗建安二十四年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
昔石厚与州吁游,父碏知其与乱;
韩子田苏穆子知其好仁。
故君子游必有方,居必就士,诚有以也。
嗟乎宋忠,无石子先识之明,老罹此祸。
今虽欲愿行灭亲之诛,立纯臣之节,尚可得邪(《蜀志·尹默传》注引《魏略》)
劝育民省刑疏 曹魏 · 王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兵起以来,三十余年。
四海荡覆,万国殄瘁。
赖先王芟除寇贼,扶育孤弱,遂令华夏复有纲纪,鸠集兆民于兹魏土。
使封鄙之内,鸡鸣狗吠,达于四境;
蒸庶欣欣,喜遇升平
今远方之寇未宾,兵戎之役未息。
诚令复除足以怀远人,良宰足以宣德泽。
阡陌咸修,四民殷炽,必复过于曩时,而富于平日矣。
《易》称敕法,《书》著祥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慎法狱之谓也。
曹相国以狱市为寄,路温舒疾治狱之吏。
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
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馑之民;
穷老者得仰食仓廪,则无喂饿之殍。
嫁娶以时,则男女无怨旷之恨;
胎养必全,则孕者无自伤之哀,新生必复,则孩者无不育之累;
壮而后役,则幼者无离家之思;
二毛不戎,则老者无顿伏之患。
医药以疗其疾,宽繇以乐其业,威罚以抑其强,恩仁以济其弱,赈贷以瞻其乏,十年之后,既笄者必盈巷;
二十年之后,胜兵者必满野矣(《魏志·王朗传》)
文帝游猎疏 曹魏 · 王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二
帝王之居,外则饰周卫,内则重禁门。
将行则设兵而后出幄,称警而后践墀,张弧而后登舆,清道而后奉引遮列而后转毂,静室而后息驾。
皆所以显至尊,务戒慎,垂法教也。
日车驾出临捕虎,日昃而行,及昏而反,违警跸之常法,非万乘之至慎也(《魏志·王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