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卓奉议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九、《丹阳集》卷五
载膺宸检,获绾郡章。
约结无奇,独倾心于名士;
意好殆绝,尚抵掌于高文。
辱示书辞,获窥学植。
屈廷臣之严重,同邑子之进趋。
何逊刘孝绰,则多少俱工;
鲍昭谢灵运,则迟速皆美。
恐为品藻之累,但深藏弆之荣。
送楼伴张吏部还朝一首 宋 · 刘一止
 押词韵第四部
中台缥缈神仙居,退朝往往联飙舆。
追随五城十二楼,鞭鸾笞凤相嬉娱。
一一气貌清而腴,下哂山泽皆臞儒。
虚堂夜直冷不寐,博极天上人间书。
(四库本作云)取小雅大雅诗,赓续二典窜禹谟
尘凡岂得追步趋,梦境欲到犹趑趄。
望郎(四库本作即)何事飞轺车,东浮江淮句吴
天令贱子得所图,邂逅实始迎郊墟。
公不鄙我置坐隅,假以色笑安且舒。
乃知仙风自恢廓,不邀我敬怜其愚。
从容自喜吐杰句,屏息侧听仍嗟吁。
朱弦疏越清庙奏,一唱三叹音有馀。
气力短,辈行不足奴。
惟公妙年擅场屋,一日声价腾八区。
诸公贵人交荐达,帝以见晚惊
要津已复更步武,簪笔会直承明庐。
颇闻细书问良苦,便觉风信催旋舻。
公归傥辨报明主,物色士类供时须。
班公驺仆我不如,山林钟鼎端异途。
何王之门曳长裾,半生鼓瑟吹竽
逝将争席朋樵渔,正恐不免饥见驱。
间关老矣尚耿耿,所觊肝胆从公输。
他时门下有此客,中(四库本作终)弹剑无鱼
元礼题余诗卷后韵 宋 · 洪刍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异域三秋百感生,愁肠一日九回萦。
每听足音聊粲笑,暂教觅句解忧酲。
从来鲁卫如兄弟,颇觉谩舅甥。
胜处欣然真得计,文穷诗瘦祇空名。
乙巳二月初八日独乐园夜饮梅花下会者宋退翁胡明仲马世甫张与之王子与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蘋为韵赋诗分得流字 宋 · 赵鼎
 押尤韵
孟公车辖投,不适遂与俗沉浮。
谪仙醉吟惊冕旒,气侮权倖无悔尤。
不如渊明此意俱悠悠,飘然不系虚舟
偃蹇不从刺史游,遇酒或能道上留。
介不为高通不偷,亦知出处非人谋。
人生一世罹百忧,惊风变灭波上沤。
胡为滞此胸中愁,圣贤清浊皆友俦。
九老前尘邈难求,七交高躅或可侔。
百年典刑今在不,振起此风须此流。
亭亭玉立郡督邮,文采秀发中甚遒。
绛帐先生两清修,和音相答鸣琳球。
靖居之孙髯而脩,昂藏野鹤横高秋。
林生风度和且柔,抗论直欲轻王侯。
河南游刃无全牛,弟兄传家才术优。
老成不堪冠屦囚,人怜拙甚营巢鸠。
羁穷动辄遭寇雠,但欲缩首眠黄䌷。
何意独蒙公等收,欢然一笑回青眸。
空囊未分一钱羞,典衣犹得事劝酬。
南州竹树相庇庥,步随流水寻清幽。
尚嫌白日多喧啾,少待月出东南陬。
黄梅一株香飕飗,青蘋浮水涵春洲。
那知落雪纷满头,但觉香露沾衣裘。
一釂百罚宁论筹,呜呜自作秦人讴。
快谈慨慷杂嘲咻,凛如武库森戈矛。
天地万物穷雕锼,往往出语夸
却视万物皆蚍蜉,便拟骑鲸跨九州。
谁能叠曲筑糟邱,所愿酒泉生酒瓯,此生痛饮无罢休。
次韵任伯仲均父诗和唐英之什 北宋 · 傅察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数子声华久绝尘,更将诗律斗清新。
烂如晓日铺红锦,穆若薰风泛绿蘋
由来多大手(自注:诵任伯仲诗。)那得比斯人(自注:语均父。)
从今海内传流遍,在处常应护鬼神。
远图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六、《范香溪文集》卷一一、《金华文统》卷二
臣闻《书》曰:「惟怀永图」。
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夫天下之事,固有患在数十年之后,必豫图之目前,乃克有济者。
譬犹越人适秦,度涂计远,必三月乃至。
苟惟不先时而即路,遽欲一旦求至于三月之后,则虽鹿奔鸟举,有所不能。
此智者之独见,愚者之同昧也。
晋武帝每宴见群臣,不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议者谓非贻厥孙谋之道,故西晋中否,不克久长。
自古英主睿君,未尝不深谋远虑,为子孙千百年不可动摇之计。
方祸患危机藏于微隐,而潜萌于众人之所不知,则已预防而逆为之所,后虽不能尽去其所可忧,要亦不至漫漶而遂不可救。
世言汉高祖吴王濞必为乱于五十年后,若圣神然。
此非有奇术怪道以知之也,盖自秦室土崩,海内云扰,如沧海横流,无不昏垫,而江东故地,兵独希,其人皆剽勇,多奇材剑客,且未忘项氏,易动而喜祸,又有铸山煮海之利,足以富饶。
高祖计后五十年,东南益盛,必至于乱,而适已封拜,故因戒之曰:「慎毋反」。
亦欲子孙闻此言,不忘所以备吴。
嗟夫,高祖之为后世深谋远虑,殆不止此。
吕后宰相高祖曰:「陈平智有馀,难独任。
王陵少戆,可以佐之。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也,可令为太尉」。
当是时,天下未复有患,氏之安哉?
而其意则实在诸吕。
诸吕擅权,高祖微见其渐,预为之图,当付之智者,则一陈平亦足矣,而犹虑其智有馀,使少戆、重厚者共图之。
盖智有馀则求成速,求成速,则其举也,或先事而失机,故济以少戆之王陵重厚周勃
相与维持隐忍,以待可投之会,卒能一动,而诸吕之族赤,刘氏社稷几危而复安。
然则高祖为天下国家之计,岂不深且远哉?
臣观方今天下之事,固有宜为深谋远虑者,民日益困,而敛日益繁;
财日益乏,而兵日益聚;
官日益多,而入仕之门日益广;
谷日益贵,而浮食之人日益众。
此数者特为患之细耳,故臣得以遽言之。
抑又有大于此,在陛下详求其故,预防而逆为之所,务使谋虑如汉高之切至,则何后患之有?
臣闻晋文公将与楚战,谋于咎犯曰:「彼众我寡,奈何」?
对曰:「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而已矣」。
又谋于雍,对曰:「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文公曰:「善」。
乃以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及胜而行爵,则先雍,后咎犯,曰:「咎犯一时之权,雍季言万世之利也」。
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今陛下拨乱用武,事出一切便宜者为多,而臣所言,亦固有不得已而应变者,至若从一时之权,又存万世之利,以尽经国远图,可不念哉?
安刘氏者必勃论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二、《莲峰集》卷七
天下之事在我者可以必为,而在人者不可以必为;
见于今者可以必料,而出于他日者不可以必料;
图于有形者可以必成,而为于未兆者不可以必成。
汉高祖临终之时,天下未有大患难之可忧,而周勃亦无大功业之可见。
然帝付托之语乃曰:「安刘氏者必」。
举天下不可必之理而加之于必然;
此盖高见远虑存乎其间,而非世俗之所可知也。
窃谓高祖之意有不可晓者四:当其时天下无事,刘氏既安矣,而又何安耶?
此不可晓者二也。
陈平之智足以应变而无穷,而椎鲁若无能为者,乃云安刘氏者必,何耶?
此不可晓者三也。
若谓周勃可以制诸吕,胡为乃面属吕后,使用为太尉,又何耶?
此不可晓者四也。
此其高祖微机乎?
尝原帝之亡,嗣君幼弱,诸将尚存,侯王太盛,惟吕后之多谋而更事,然后足以制其变,此高祖之所以不去吕后也。
然堇毒足以治病,而亦足以杀人,吕后足以制变,而亦足以起乱,妇人之情,好私其外戚,则诸吕之势必至于倾汉,此又高祖之所以逆知吕后之乱也。
然诸吕之祸起萧墙,缓之则养乱,急之则速变。
是必顽然若无能,而使不吾虑;
确然若不动,而使不吾察,而后可图也。
此又高祖之所以必周勃安汉也。
既知吕氏之必倾汉,又知周勃之必安汉,然私用为太尉,则吕后有致疑之心;
不绾兵柄,则刘氏无可兴之理,此又高祖之所以面属吕后也。
高祖其有忧患乎?
何其虑之深而计之尽也?
且制天下者莫易于治,亦莫易于乱,盖其发也有状,则吾处之也有方。
而最不可为者,莫难于不治不乱之际。
以为治耶,则乱藏乎其中;
以为乱耶,而治见乎其外。
此其祸必阴沉而莫可解。
既不可弭其变,又不可听其乱。
而诸吕之祸,盖亦在乎欲治不治之间,欲乱不乱之际。
欲图之而无可图之形,欲救之而无可救之状。
以才与之角,则才有所不足用,将动而求成功,则势有所不可废。
王陵之直而无所措,而陈平之智亦难独任。
然则将何为而可耶?
曰是必有庞然无能为,颓然若不足虑者,而后可以定乱于天下,此高祖之所以必周勃安刘氏与!
为人厚重而少文,故其镇重足以压天下之乱,而使之不能动;
其椎鲁足以安诸吕之心,而使之不吾疑。
然后徐起而取之,则大事必决于我。
方是时,直谏以抗之者王陵也,阴谋而图之者陈平也,合将相陆贾也。
吕禄郦寄也,倡大义者朱虚侯也,握重兵者齐与灌婴也,而刘揭御史窋、张辟疆之徒,皆并力驰骋乎其间。
是数子者,皆以其才与之角,惟能以不才而合其谋;
皆欲动而求成功,惟能以不动而制其会。
是以入北军而人不知,士皆左袒为刘氏,而诸吕不之觉。
安社稷,定刘氏,而天下不见其状。
高祖所以必其成功,而陈平所以自谓不及也。
向使处危疑,而以区区之才动于其间,则奸人得以乘势而夺其权,又氏之安乎?
吾乃今知之无能者,乃所以为有能;
而不足虑者,乃所以为深可虑也。
呜呼,周勃今以无能而安刘氏高祖亦常以无能而取天下矣。
项羽咄嗟叱咤,其势若飘风震霆,天下以为无汉矣。
高祖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
其顽冒椎鲁,虽足以取笑于人,而卒能张项羽于始而翕之于终,其知人之术,无乃其取天下之术欤!
其所以任人者,乃其所以自任欤!
不然,何其能必周勃安刘氏也耶?
方其既没之时,天下虽,而内有诸吕之祸,蓄怒而欲发,不可谓之治,亦不可谓之乱。
高祖知其然也,以其治焉而付之曹参,以其乱焉而遗之周勃
卒能行其清净无为之政,安然而致其治;
卒以椎鲁无能之才,安然而其乱。
此非高祖知人之效,盖其御天下之术也。
尝观西汉之事有可怪者二:周勃椎鲁少文,而高祖必其能安刘氏
霍光不学无术,而孝武必其能辅幼主。
皆卒如所料。
盖椎鲁少文者,乃所以安刘氏,而不学无术者,乃所以能辅幼主也。
世之人不知夫不才之为才,无用之为有用,疏矣。
晁错以其才而发七国之乱,窦武以其才而速宦官之变,西汉以乱,东汉以亡。
沈重而不发者,未有不成;
疏狂以速祸者,未有不败。
晁错窦武用,则刘氏必危;
周勃霍光用,则刘氏必安,岂非自然之理耶?
程允夫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三
闻以职事忤上官,暂移他局,不知所争何事?
若所当争,乃见所守,此外荣辱不足道也。
昨误闻刘智夫得江西仓台,即以书道吾弟及一二知友姓名。
得其书,乃云虽出妄传,然已为转语王南强矣,计必能相知。
但未知新宪为谁耳。
此辞职告老皆未允,而向来阜陵异议之人,赵詹皆已行遣,此独漏网,有所未安,已上自劾之章矣。
上意必无他,但势必不免于之口。
亦已判然于心,不复为求全计矣。
昆山兄惠笔颇佳谢之并呈克斋舅二首 其二 南宋 · 赵蕃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殷勤双笔肯轻投,识面端能解所由。
自笑真成似罗赵,流称安得并
沁园春 其一 多景楼1238年 南宋 · 吴潜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多景楼
第一江山,无边境界,压四百州。
正天低云冻,山寒木落,萧条楚塞,寂寞吴舟。
白鸟孤飞,暮鸦群注,烟霭微茫锁戍楼。
凭阑久。
匈奴未灭,底事菟裘

回头。
祖敬
曾解把功名谈笑收。
算当时多少,英雄气概,到今惟有,废垄荒丘。
梦里光阴,眼前风景,一片今愁共古愁。
人间事,尽悠悠且且,莫莫休休
赵汝腾叶大有劾章状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二、《宋代蜀文辑存》卷八八
臣闻君臣父子之间,天下诚实之所在也。
臣子告君父之言,必以其实,非其实而敢于诬蔑以告者,是以私意而窥君父也。
呜呼!
尊如君父而忍欺之,则何事而不为欺邪?
臣窃见近者赵汝腾翰林学士、知制诰,未供职间,而谏议大夫叶大有急劾去之,士论怪骇,并为一谈。
汝腾文学行义昭著天下,立朝有謇谔之节,居官有廉平之称。
往岁初间,凡三十馀疏而后去。
今春受诏,五阅月而后来。
其难进易退之风,天下高之。
今忽为大有诬奏逐去,此众议所以恟恟不平。
始,大有为汝腾所缴奏,臣犹疑其深沟高垒,为自全计,或用郑寀故智,以老其锋。
今乃发其褊心,造为诬语,以欺陛下。
陛下察大有之怀私,念汝腾之无罪,格奏不下,所以爱惜人才、存全事体,可谓曲尽矣。
大有不体陛下美意,乃多录副本,散布中外,且欲揭之通衢。
此与绍圣元符揭之朝堂,异世一心。
臣偶得其本,参详始末,然后知其言汝腾,特发于私意,而遂忘其欺耳。
司谏江公望谓榻前一砖地,是人臣对君父极言天下事去处。
唯上不欺天,中不欺君,下不欺心,则可免戾。
大有欺天乎!
欺君乎!
抑欺心乎!
臣子之事君父,官无尊卑,大义一也。
大有谏省而职在谏君,臣为说书而职在正君,乌有大有汝腾不实之罪上欺君父,而臣不以其实为陛下告乎!
大有汝腾叨升郎闱,冒直翰林,殊失典故,无一篇文字可观。
臣闻近世词臣,无出汝谈之右。
汝腾师事汝谈,为所推许。
掌书命,蔚然有汝谈之风。
大有乃以无文讪之。
大有文采不耀,每为江万里所鄙笑。
徐霖在馆,尝以其文气疲薾,痛为改窜。
大有为文如此,而反汝腾之毁,其曰无一篇文字可观,是欺陛下也。
大有汝腾赵善湘媚嵩之之父弥忠而丐恩乞怜,方嵩之用事时,初无气节之可书。
臣闻汝腾直翰苑时,行史嵩之督府转官制,中有「精能履屐之间」等语,嵩之以为轻己,遂不受三官而甚恶汝腾,繇此得罪。
大有乃谓丐恩乞怜,无气节之可书,是欺陛下也。
大有又谓汝腾兄弟卵翼于陈韡,后排之如寇雠。
其身久馆谷于以夫,近攻之如路人。
陈韡之凶暴,以夫之诡谲,汝腾排之,天下莫不以为快。
所谓卵翼馆谷,臣不能详知。
大有尝为汝腾所举,其为卵翼馆谷多矣。
一旦弯射羿之弓,诋其所谓人面兽心,将自指邪?
汝腾耶?
是又欺陛下也。
大有谓故相清之察其不能文,不畀视草之职,鞅鞅失望。
迨其来斯,毁清之为甚。
臣闻清之雅敬汝腾,屡以官诱之。
中间常欲除直院汝腾不领其意,议论寖异。
最后因日食正阳,疏其贿政,清之益怒。
陈垓密受风旨,遂遭诬劾,固不待再来而毁清之也。
大有谓其鞅鞅失望,是欺陛下也。
大有又言汝腾诈曰清贫,行李不办。
不知其在鄱阳永嘉、婺女时有未请俸料乎。
臣闻汝腾所守三郡,皆有善政,世号循吏,而清廉一节,尤为皎皎。
其归也,甚至无屋可居,寄迹萧寺,无田可耕,取仰祠禄,闽士类能言之。
不特闽士,人人能言之也。
大有乃谓三郡无未请之俸料,且俸料乃赤旁所封之禄,朝廷所以养廉,藉使尽取,亦其当然。
大有诬蔑之词,至是穷矣,是欺陛下也。
大有又谓汝腾大则称长宗盟,不容一老之遗;
次则破格相辅,将袭二臣之后。
臣闻汝腾之缴以夫,实采公论。
彼其盘错已深,一击匪易。
而以为称长宗盟计,何其小也。
汝腾声望,岂去一以夫而后能称长宗盟哉。
至于破格相辅,尤为非据。
汝腾每谓宗侄不可为宰相,虽汝愚为之,犹不免祸,盖以是遏与筹之奸谋。
且其声利素薄,此来不过作数月留,为国家定大计,排大奸而已,岂有意于袭二臣之后哉?
大有既为谏长,一武可居政府,所以徘徊顾望而不肯去者,原其本心,正欲袭二臣之后。
而反以此议汝腾,是欺陛下也。
大有又谓陛下灼见徐霖之首鼠,斥之于外,京师万众,咸仰天日之清明
汝腾以同谋而败露,乃诬奏而欺天。
臣闻大有尝乞怜于汝腾,词甚哀苦,而汝腾亦许其革面矣。
徐霖闻而非之,颇诮责汝腾,于是奏疏有「乞盟大贤,岂可救之」之语。
汝腾读之竦然,观此则非同谋可知。
大有汝腾漏言,使播之,深恨汝腾,遂谓同谋败露,诬奏欺天,是又欺陛下也。
大有又言汝腾濡滞郊关,愈听哗徒,又要私党以代乞留,买上书以为公议。
孟子不用,三宿出昼;
屈原被放,徬徨去,岂若是浅丈夫,悻悻然去,则穷日之力哉。
且同列诸贤重惜其去,扣阍求贤,天理所激,谓之买断,可乎?
草茅之士重惜其去,作诗送别,分谊当尔,谓之哗徒,可乎?
大有不明为士之谊,遂以此为钳制之术,此何异腐鼠之吓鹓雏也。
不知留行诸人,可得而钳制乎?
是又欺陛下也。
大有谓臣擢自丙午冬,非清之之力也。
又素排嵩之之奸,又无一事干与𥲅,又未尝党垓、荥,攻一正人。
臣闻嵩之以牒试冒滥屈大有大有穷而无归,怨则有之。
若谓非清、𥲅之党,则将谁欺?
清死𥲅去,而遗毒馀烈至今为梗,以大有为之死党故也。
虽家置一喙,殆难自解。
凡垓、荥所论列,皆是大有嗾使。
今乃欲避其名以欺天下,此尤奸之大者。
台谏中今无垓、荥之可嗾,遂自劾汝腾,以泄其忿。
其陷害忠良之意,至是愈不可掩。
大有以不孝诬江万里,欲制狱以陷陈亿子等二十士,谓之不伤害君子,可乎?
是亦欺陛下也。
大有所言,臣参稽反覆,无一之实,其欺甚矣。
而又有大可畏者,臣不可以终莫之辨也。
臣闻谏议大夫给事中俱隶后省,皆纪纲之地。
汝腾以社仓事论大有,其职分也。
未闻言之是否,纪纲所在,大有所当惧思也。
乃视如不闻,扬扬上殿,复冒不韪,显劾汝腾,则给舍可废也,纪纲可紊也。
汝腾再召,已七阅月,使果有过恶,胡不攻之于先,而独用此数日乎?
汝腾缴之,彼亦劾之,臣不知此一意也公乎?
私乎?
自来台谏按劾,虽小人行其胸臆,犹有托焉,未闻直述其私,形之弹疏。
臣观大有所论汝腾之文累数百言,无非自为辩数。
然则汝腾不得罪于君父,不得罪于公论,而独以忤一大有,用为罪状,播之远迩。
奸雄小人所不敢为者,而大有为之。
臣不知大有何所恃而敢尔也。
大有不过欲假陛下之威,隆其权势,以恐遏天下,使无敢复有议其奸者。
然不知祖宗三百年之台谏,专为大有设乎?
专以为大有报复之地乎?
生此厉阶,渐不可长,此其一也。
自昔小人之攻君子,莫不反用其锋。
在元符,指司马光为奸邪;
庆元,则指朱熹为伪学。
虽以章、蔡、诸人回山倒海之力,犹不能移万世之公议,今大有汝腾为顽夫,为奸邪,为凶,舆台皂隶口语籍籍,其说之不足行,固不待后世矣,何能为有无哉。
独其敢于变乱黑白,荧惑睿明,所谓小人而无忌惮者也。
又立党之一说,为阱于国中。
夫小人而欲亡人之国,必先空君子之类。
君子无过,惟坐之以朋党。
而朋党,人主之所甚恶也。
党锢之祸起而汉衰,清流之祸起而唐亡,大有胡忍而为此也?
大有左挟以夫,右挟与𥲅,而内主垓、荥,独无党乎?
急于矫枉,以稔流祸,此其二也。
大有至谓近日水灾为甚,皆汝腾鼓流俗、唱浮论所致。
之流以地震为萧望之刘向之罪,日青无周堪张猛之咎,其说傅会甚巧。
元帝之暗,犹察其妄,至下诏切责之。
大有乃敢以此言进于陛下,不知大有以陛下为何如主也?
是以陛下为元帝之不如也。
刘向所谓将同心以陷正臣者,正为大有辈设耳,言之独不泚其颡乎?
国家不幸有大灾异,正赖君臣上下交相规戒,崇阳抑阴,以弭变怒,而大有忽唱为邪说,移过玩变,欺天诬人。
大有庸浅鄙陋,未能知人,况能知天?
邪论一兴,浸淫靡已,此其三也。
若此三说,臣窃料其意不止于去汝腾而已。
大有才本平凡,气质甚下,少年侥倖,不暇学问,昧于圣贤命义之大戒,妻妾宫室之念驱之于中,利欲富贵之图诱之于外,而又有柔邪之资,谄佞之口,足以自媒,世谓巧宦。
逮其得志,文以奸深,领袖台端,羽翼元恶,上则以妾妇之顺媚惑圣听,下则以鬼蜮之智阴戕善类,传寀、坦之衣钵,为垓、荥之指踪。
论者以垓、荥为梁成大,以其公为小人,小人而显者也。
以大有为李知孝,以其阴为小人,小人而隐者也。
原情定罪,浮于垓荥,而一去一留,是谓佚罚。
夫鹰化为鸠,识者犹憎其目。
而欲冀其可诱为善,不已疏乎?
今外议籍籍,皆谓大有上殿之日面承密指,退而草疏,遂肆诋诬。
或又谓陛下积怒汝腾,厌薄君子,固留大有以排根。
以臣所见,万无或然,皆大有专徇己私,快图报复,遂使归过君父,谤流海宇。
大有亦复何情?
大有每谓已决归期,非敢欺诳,又谓若逐汝腾,则拜辞君门,退处畎亩。
去百大有,不足以当一汝腾,然泯其邪正,混其是非,犹诿曰两罢也。
汝腾除职予郡,而大有顽然自如,转石拔山,有识痛恨。
以大有为台谏,则汝腾给舍乎?
汝腾为党,则大有非私乎?
汝腾为无录黄,不当缴驳,则大有非当论事而反肆抨弹乎?
陛下见其务为唯阿,谓之恭谨,可托腹心;
见其好进谗谀,谓之尽诚,可寄耳目,方且抗之以战公议,主之以彰圣断,而忠贤之去,如土梗弁髦,天位天职,陛下独可与一大有共之乎?
夫世变之趋,如江河之日下,虽天地鬼神,有莫能移,而欲赤手捧块以碍之,臣固知其不可也。
今小人之势已成,君子之祸将作,然与泯默以陷沦胥之害,宁尽言而就党锢之诛!
用敢直疏其事,无所回隐。
所谓立朝之大节,事君之大谊,臣知此而已,他不暇计。
惟陛下亮其不欺。
玉笥山 元 · 揭徯斯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大江之西洞庭东,三山鼎峙争长雄。
玉笥嵯峨与天通,千回万转重复重。
十人避秦山中,池养十鱼为九龙。
九人乘龙上虚空,赤帝飞入为九嵏。
四海照曜何烘隆,三疏不救莽贼凶。
曹瞒欺天塞帝聪,玉梁白昼随灵霳。
寿春真人抗灵踪,三坛佳气长郁葱。
璇题翠羽开神宫,九霞照地光熊熊。
急涧鸣玉相撞舂,群峰四合如朝宗。
承天万年亮天功,大秀幽诡郁木同。
重岩洞壑守鬼工,白猿夜啼宝气冲。
我欲求之白云封,金阙先生碧两瞳。
弟子文咏敬以恭,巢云驾雾留飞踪。
元洲长史白玉容,八十二口来相从。
一入不复世莫逢,忽而见之若发蒙。
朱宫玉堂绣帘栊,青童素女清而丰。
桃花杏花相映红,忽而不见空溟濛。
或闻玲玲磬与钟,或如金鸡啼晓风。
数十公,遗声逸响犹沨沨。
霓旌羽节何当降,霞衣飘飘佩琅璁。
下与世人哀瘝痌,身为风牧常先鸿。
上佐皇羲播时雍,还淳反朴服孝忠
物不疵疠年谷丰,气酣飞上三会峰。
周览四极摩苍穹,前有天柱如华嵩。
落日返照金芙蓉,三峰东出号赤松
云台大白相横纵,群玉金扇远更浓。
两峰相倚如驱蛩,紫微高歌紫霞冲。
石桥金柱争巃嵷,长江外抱如白虹。
束以惊峡轰奔洪,千今万古声淙淙。
百神歆集元气融,超凌蓬莱轶崆峒
仙人不来我心忡,山中有草名碧茸。
食之千岁颜如童,我欲求之不可穷。
愿佩含景从仙翁,紫袍白马来两騣。
夺取神君一尺铜,坐阅绝景忘春冬。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玉笥山
朱明道等九人和前韵见贻各答一首并自述一首 其七 惠上人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龟巢稿卷三
鍊得身形癯似鹤,江潮杯渡捷于舟。
湖边旧宅适归隐,吴下诸山今卧游。
学道已知砖作镜,工诗更悟冶为裘。
零落,风月平分支遁流。
华刘二节妇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五
二节妇并大同人华妻武州守张思孝生子亨刘其配也至正戊申秋闰七月河南军帅珠展乘乱肆掠二节妇匿复壁中游卒阚得之驱迫以前华惊呼曰我命妇也驱我唯有死耳且谓刘曰汝芳年将若泣曰忠烈不二宜闻之也审忍垢辱耶华曰刎无刃经无索奈何刘复对曰当激贼怒以就死遂大骂极口卒怒杀之刘不为动骂益厉卒又杀之华时年四十五平生严介驭下事或少枉弗贷舅殁姑老衣膳几枕必躬亲之思孝卫学官至伯爵位华累封云中郡每曰被服祎翟徒志狗马耳训亨机丝克承箕业懿声贤闻穆然清风刘年二十一翰林待制翼之侄女庄重盛容性尤慧爽华爱甚尝索赋庭应声云群卉枯落时挺节成孤秀既保岁寒心不在遐年寿殆先谶也郡士郝麟备记行实亨稔知予名乃介疡医山振走拜予寓隐以哀挽请予维华刘志节亨孝义用序而诗曰
云中城无斫头守,一门双贞光井臼。
黄河清浅渡淮泗,雪峰巍峨掩星狗。
君不见钏金臂断牙将辜,肃宗并罢崔成都。
昨者寡人妻、鳏人夫,天不俾保家与孥。
望乡台霜碛草白,还亦思之心郁纡。
吾诗非为此,特旌张妇姑。
羊皮彩灯屏 明 · 杨慎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雁足悬秦殿,鲸膏朗魏宫。
何似灵羱鞟,扬辉玄夜中。
百琲添绚烂,七采斗玲珑。
洛洞金光彻(异苑洛洞穴中金宝交饰明夺三光中有神羊居之)东岳玉华融(易是类谋东岳亡玉羊刘孝绰诗玉羊东岳上金虎西方出)
雪毫羞曜日,云母讵障风。
白石望如近,素丝看若空。
青精千岁树,丹影五仙虹。
馀明如不息,还持继烛龙(张禺山曰凡咏物诗不工则泛太工则弱此诗咏物极工而体句在古乐府中表表独步)
刘孝绰落月望水一首 明 · 黄省曾
五言排律 押庚韵
扇坠雾初萦,眉低水乍明。
珠随湘佩出,苧趁越歌成。
悠悠带星逝,晃晃并河盈。
照心耿残对,流年徂駃征。
莲舟潜女色,瓜舸荡人情。
绮鸳含藻宿,文鲤抱行。
颓光不可揽,芳夕自怔营。
丙午何善山工部舟泊南康刘良溪王有训予弟邃夫同游开先寺重来已逝不觉潸然 明 · 罗洪先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念庵文集卷二十二
旅中闻笛自堪悲,况是深林欲暮时。
重照古潭双鬓改,旧游芳草几人随。
能诗何逊今安在,入洞刘郎杳莫期。
蹋遍千峰黄鹤远,素书无路报相知。
茅斋晓起。大雪初霁。园林皎然。玉树相映。粲烂若梨花之盛开。散乱如柳絮之轻飞。殊使人兴不自胜。敢缀古人陈言。以记一时清赏云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东岳先生续集(未释褐时所著)
忽觉幽窗报晓先,出门飞雪满山前。
旋吟韩老梨花句,更忆刘郎柳絮篇。
轻着树杪随鸟散,乱飘村径被风颠。
儿童不解诗家景,错笑空林立耸肩韩退之刘孝绰。)
忠州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四
甲辰九月十九日,我与李生并马出。
劫劫扬鞭涉獭水,共涉高台最萧瑟。
于仙昔日弹琴曲,羽声散落沧江渌。
仙踪一去几千年,惟有松风满山谷。
江边乃有古战场,积骨莽沙成如霜。
往者将军背水阵,误学淮阴筹策良。
缅思罗代任强首,文章合在右。
江河不废万古流,人骨虽朽名不朽。
曰唯金生何许者,字体纵横走渴马。
中国之人共称曰,不居晋时三王下。
盘桓不制感古心,我泪欲洒江之浔。
此地乃知忠州府,城郭闾阎雄古今。
共办清游兴绪尽,暮向驿亭争栖禽。
翌日归时剑岩路,回首琴台云正阴。
宋辕文应试金陵 明末 · 陈子龙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一
月明素舸微风起,香草江云一千里。
花簟连心卧楚烟,轻罗半臂凉秋水。
少年才子正芳菲,凤胶麟角世应希。
幼敏能誇刘孝绰,诗篇不减谢玄晖
君行几日秦淮渡,画舫盈盈杂烟雨。
玉树常沈废井前,朱楼更起寒塘路。
操笔飞英纵所如,六季文章体更疏。
已成希逸东封颂,复上元长北伐书。
长干女儿思一见,竞写新诗自矜眩
莫听清溪宛转歌,夺君手中白团扇。